双活塞油压把手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6188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活塞油压把手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煞车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双活塞模组的煞车把手组。
背景技术
就目前所知,自行车等二轮车辆的煞车系统对骑乘者的安全影响甚巨,因此制造厂商莫不花费相当大的心力在煞车系统的研发创新,从早期的鼓式煞车到直接对轮框制动的悬臂式煞车及V型夹式煞车,一直到最近的油压碟式煞车,煞车系统已有长足的进步,习用油压碟煞,其主要是于一自行车的车架上锁固一卡钳,卡钳上设有一组油压驱动的煞车活塞,一煞车手把设于车把手位置并透过油压管将压力传送至煞车活塞,进而对一同轴锁固于车轮轴心位置的煞车盘进行夹紧的煞车作用,这样的油压碟煞机构可以提供脚踏车等二轮车辆高效率的煞车作用,因此深受消费大众的肯定,然而,习用油压碟煞利用单一组煞车活塞进行夹掣煞车的操作模式,仍然存有相当多改善空间。一般的油压煞车把手结构,请参考中国台湾专利第M373875号,系揭露一种「油压刹车把手之组合结构改良」,系包含一端缩小开口的筒状体把手固定座,在另端开口一侧以一枢部枢结刹车把手,而开口另侧可延伸结合于自行车握把;配合一内部具活塞杆的油压缸总泵在一端渐缩段形成一具外螺纹的小径段,可套入于把手固定座内以小径端外螺纹伸出把手固定座结合一油压管,刹车把手于枢结的基部一侧枢结一推杆以另端大头部端伸入于油压缸总泵相对端开口内;俾组成由刹车把手连动顶推油压总泵弹性活塞形成油压刹车结构,以内置式组合油压总泵的结合可避免空气进入油压缸总泵而影响刹车效率,而提高刹车安全性与耐久使用性,且以组合式结构设计当故障时可以针对损坏的局部零件进行更换,以降低更新维修成本,具多重使用进步性。然而,此等设计油压行程仅为单一,因此来令片与碟盘之间间隙的设计必须较小, 即间隙约0. 3mm,以使来令片尽快贴合碟盘达到短时间煞车的目的;但,也因为间隙小,容易因为碟盘本身长时间使用造成些许变形,行车使用时会有偏摆现象,容易与两侧的来令片摩擦而影响行车速度,更会有损坏来令片及碟盘的问题;再者,间隙小容易使沙尘等异物卡在其间,同样会容易与两侧的来令片摩擦而影响行车速度,更会有损坏来令片及碟盘的问题;另,车架、花毂、前叉等结构精准度的问题,影响来令片及碟盘之间的间隔改变,导致骑乘时摩擦而影响行车速度及损坏来令片与碟盘的问题。基于上述问题,发明人提出了一种双活塞油压把手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活塞油压把手组,可避免因来令片与碟盘之间的间隙过小,所造成的行车速度减缓及来令片与碟盘的损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活塞油压把手组,设置在一自行车把手处,其中包含一本体,一端连接有一油管,该本体具有一油压缸、一第一容置空间及一第二容置空间,该油压缸与该第一容置空间之间、该第一容置空间与该第二容置空间之间,分别具有一第一通道及一第二通道,且该第一容置空间的一端连通该油管;一压把,呈L型架构,具有一枢接部、一推抵部及一压掣部,该枢接部与该本体远离连接该油管的一侧端可枢转地连接,该推抵部连接该枢接部邻近该本体的一端,该压掣部连接该枢接部远离该本体的一端;一第一活塞模组,设置在该第一容置空间内,一端连接该油管处,另一端连接该压把的该推抵部,并具有一第一行程;以及一第二活塞模组,设置在该第二容置空间,一端抵止在该本体内,另一端连接该压把的该推抵部,并具有一第二行程,而该第二行程大于该第一行程。其中,该第一活塞模组具有一第一推杆、一第一活塞及一第一弹性元件,该第一推杆的一端连接该压把的该推抵部,该第一推杆的另一端抵止在该第一活塞的一端,该第一活塞的另一端抵止在该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该第一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抵止在该本体内。其中,该第二活塞模组具有一第二推杆、一第二活塞、一第二弹性元件及一辅助弹性元件,该第二推杆的一端连接该压把的该推抵部,该第二推杆的另一端抵止在该辅助弹性元件的一端,该辅助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抵止在该第二活塞的一端,该第二活塞的另一端抵止在该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该第二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抵止在该本体内。其中,该辅助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大于该第二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约在同一直线上与该把手轴线夹一预定角度,该预定角度朝远离该油管方向倾斜,其中,当下压该压把的该压掣部时,该压把的该推抵部同时推抵该第一活塞模组及该第二活塞模组,由于该第二行程大于该第一行程且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二通道与该把手轴线夹由该压把朝该油管方向倾斜的该预定角度,因此该第一活塞模组先塞抵该第一通道,后再由该第二活塞模组塞抵该第二通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结构,可将来令片与碟盘之间的间隙加大,以避免碟盘长时间使用而些许变形时,常因为偏摆问题而与来令片摩擦,影响行车速度的问题,或者是车架、花毂、前叉等结构精准度的问题,影响来令片及碟盘之间的间隔改变,导致骑乘时摩擦而影响行车速度及损坏来令片与碟盘的问题,且可避免来令片与碟盘之间的间隙过小,造成沙尘等异物卡置其间,影响行车速度及损伤来令片与碟盘的问题,极具实用性。


图1为本发明双活塞油压把手组经一油管连接一煞车卡钳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双活塞油压把手组经该油管连接该煞车卡钳于部分下压时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双活塞油压把手组经该油管连接该煞车卡钳于持续下压时的剖视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双活塞油压把手组;2本体;21油压缸;22第一容置空间;23第二容置空间;对第一通道;25第二通道;3压把;31枢接部;32推抵部;33压掣部;4第一活塞模组;41第一推杆;42第一活塞;43第一弹性元件;5第二活塞模组;51第二推杆;52第二活塞;53第二弹性元件力4辅助弹性元件;6油管;7煞车卡钳;71来令片;72碟盘;G间隙;θ预定角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3,其中,图1为本发明双活塞油压把手组经一油管连接一煞车卡钳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双活塞油压把手组经该油管连接该煞车卡钳于部分下压时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双活塞油压把手组经该油管连接该煞车卡钳于持续下压时的剖视示意图。双活塞油压把手组1系设置在一自行车把手(未标号)处,包括一本体2、一压把
3、一第一活塞模组4及一第二活塞模组5。本体2 —端连接有一油管6,而油管6再连接到煞车卡钳7,本体2具有一油压缸 21、一第一容置空间22及一第二容置空间23,油压缸21与第一容置空间22之间、第一容置空间22与第二容置空间23之间,分别具有一第一通道M及一第二通道25,第一通道M 与第二通道25约在同一直线上,且第一通道M与第二通道25系与把手轴线夹一预定角度 Θ,预定角度θ系朝远离油管6(即由压把3朝油管6)方向倾斜,第一容置空间22的一端连通油管6。压把3大致呈L型架构,具有一枢接部31、一推抵部32及一压掣部33,枢接部31 与本体2远离连接油管6枢接煞车卡钳7,推抵部32连接枢接部31邻近本体2的一端,压掣部33连接枢接部31远离本体2的一端。第一活塞模组4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22内,一端连接油管6处,另一端连接压把 3的推抵部32,并具有一第一行程Al ;第一活塞模组4具有一第一推杆41、一第一活塞42 及一第一弹性元件43,第一推杆41的一端连接压把3的推抵部32,第一推杆41的另一端抵止在第一活塞42的一端,第一活塞42的另一端抵止在第一弹性元件43的一端,第一弹性元43的另一端抵止在本体2内,而第一弹性元件43可为压缩弹簧,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二活塞模组5具有一第二推杆51、一第二活塞52、一第二弹性元件53及一辅助弹性元件Μ,第二推杆51的一端连接压把3的推抵部32,并具有一第二行程Α2,而第二行程Α2大于第一行程Al,第二推杆51的另一端抵止在辅助弹性元件M的一端,辅助弹性元件M的另一端抵止在第二活塞52的一端,第二活塞52的另一端抵止在第二弹性元件53 的一端,第二弹性元件53的另一端抵止在本体2内;其中,第二弹性元件53及辅助弹性元件M可为一压缩弹簧,但并不以此为限,且辅助弹性元件M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弹性元件 53的弹性系数。在第一活塞42及第二活塞52两端侧,可套设胶环,如0形环,以加强塞住油液的功效。当下压压把3的压掣部33时,压把3的推抵部32同时推抵第一活塞模组4 (第一推杆41)及第二活塞模组5 (第二推杆51),由于第二行程Α2大于第一行程Al,且第一通道 24与第二通道25与把手(未标号)轴线夹由压把3朝油管6方向倾斜的预定角度θ,因此第一活塞模组4 (第一活塞4 塞抵第一通道M,使油压缸21内的油料停止通往第一容置空间22,之后再由第二活塞模组5 (第二活塞5 塞抵第二通道25(如图2所示)。
此时煞车卡钳7的二来令片71夹合以接近或贴近碟盘72。之后,虽然第二弹性元件53已抵止在本体2内,但由于有辅助弹性元件M的设置,压把3可以在继续下压,使推抵部32继续将第一活塞模组4 (第一推杆41)推进,使煞车卡钳7的二来令片71贴合碟盘72并施压以增加摩擦力(如图3所示)。藉此,可以设计将来令片71与碟盘72之间的间隙加大,即由原来的一侧间隙G约 0. 3mm加大到0. 6mm甚或0. 6mm以上,以避免碟盘72长时间使用而些许变形时,常因为偏摆问题而与来令片71摩擦,影响行车速度的问题,或者是车架、花毂、前叉等结构精准度的问题,影响来令片71及碟盘72之间的间隔改变,导致骑乘时摩擦而影响行车速度及损坏来令片71与碟盘72的问题,且可避免来令片71与碟盘72之间的间隙过小,造成沙尘等异物卡置其间,影响行车速度及损伤来令片71与碟盘72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活塞油压把手组,设置在一自行车把手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本体,一端连接有一油管,该本体具有一油压缸、一第一容置空间及一第二容置空间,该油压缸与该第一容置空间之间、该第一容置空间与该第二容置空间之间,分别具有一第一通道及一第二通道,且该第一容置空间的一端连通该油管;一压把,呈L型架构,具有一枢接部、一推抵部及一压掣部,该枢接部与该本体远离连接该油管的一侧端可枢转地连接,该推抵部连接该枢接部邻近该本体的一端,该压掣部连接该枢接部远离该本体的一端;一第一活塞模组,设置在该第一容置空间内,一端连接该油管处,另一端连接该压把的该推抵部,并具有一第一行程;以及一第二活塞模组,设置在该第二容置空间,一端抵止在该本体内,另一端连接该压把的该推抵部,并具有一第二行程,而该第二行程大于该第一行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活塞油压把手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活塞模组具有一第一推杆、一第一活塞及一第一弹性元件,该第一推杆的一端连接该压把的该推抵部,该第一推杆的另一端抵止在该第一活塞的一端,该第一活塞的另一端抵止在该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该第一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抵止在该本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活塞油压把手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活塞模组具有一第二推杆、一第二活塞、一第二弹性元件及一辅助弹性元件,该第二推杆的一端连接该压把的该推抵部,该第二推杆的另一端抵止在该辅助弹性元件的一端,该辅助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抵止在该第二活塞的一端,该第二活塞的另一端抵止在该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该第二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抵止在该本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活塞油压把手组,其特征在于该辅助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大于该第二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活塞油压把手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二通道在同一直线上与该把手轴线夹一预定角度,该预定角度朝远离该油管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活塞油压把手组,其特征在于当下压该压把的该压掣部时,该压把的该推抵部同时推抵该第一活塞模组及该第二活塞模组,由于该第二行程大于该第一行程且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二通道与该把手轴线夹由该压把朝该油管方向倾斜的该预定角度,因此该第一活塞模组先塞抵该第一通道,后再由该第二活塞模组塞抵该第二通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活塞油压把手组,包括连接油管的本体,具有油压缸、第一及第二容置空间,油压缸、第一、第二容置空间三者之间,具有在一直线的第一及第二通道,与把手轴线夹预定角度,第一容置空间一端连通油管;L型压把,具有枢接部、推抵部及压掣部,枢接部与本体远离连接油管的一侧端可枢转地连接,枢接部邻近本体的一端连接推抵部,另一端连接压掣部;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内、两端连接油管及推抵部的第一活塞模组,具有第一行程;及设置在第二容置空间,两端抵止本体内及推抵部的第二活塞模组,具有大于第一行程的第二行程。
文档编号B60T11/18GK102303680SQ20111015933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4日
发明者蔡赐芳 申请人:彦豪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