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换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1845阅读:8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换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的通风系统,其包括进气单元、排气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进气单元包括进气口,所述排气单元包括排气口,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启动开关和挡位开关。
背景技术
汽车的高速发展,安全性能越来越被广泛关注。由于在天气炎热和寒冷的季节, 驾驶员都习惯开空调关窗户。长时间没有新鲜空气与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对流,会造成车内 CO2浓度升高,影响车内人员的大脑供氧不足,容易造成驾驶员疲劳,甚至影响人身安全。公开号为CN1430558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汽车室内换气装置。该配置通过一个柔软的通气管连通车室内空间和车外空间。在通气管上设有送风机,将空气从车室内空间排出到车外空间。该装置主要是为了将汽车在停放过程中产生的热气排放到车外,因此,其不能在车辆行驶进行车内空气的进出循环。公告号为CN2774833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车内换气装置,包括电动机,电动机的两端各有一输出轴,在每一输出轴上安装有叶轮,叶轮的外周设有罩壳,每一罩壳的内端与电动机的外壳密封连接、外端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上连接有进气管,在每一罩壳与电动机输出轴垂直方向上设有出气口,出气口上连接有出气管。该汽车车内换气装置安装在驾驶室的后部,出气口伸出车外,电动机的控制按钮置于车内控制面板上。由于该装置安装在驾驶室的后部,其进气口和排气口的设置不能在车内形成前后大范围的流通,其换气效果仍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换气系统,通过对进排气口的合理的设置,加快空气的流通,加大空气流通范围,使车内空气流动量达到每人15-20 m3/h,满足人体所需。为长途行驶用户在保证车辆密封性,车内温度的同时,实现较好的换气功能。 也为夜间乘客在车内休息,在保证车辆安全的前提下的通风换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汽车换气系统,包括进气单元、排气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进气单元包括进气口,所述排气单元包括排气口,所述控制单元包括ECU控制器、启动开关和挡位开关;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分别设置在车内空间的前后部并与外界连通。使空气在整个车厢内流通,提高了空气的流动速度和流动范围,从而提高了车辆换气效果。为了有效利用中控台的有限空间,所述进气口与空调口设置在同一位置,并具有同一内饰开口。从而也提高中控台的整体外观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排气口设置在车辆最后排座位的空隙处, 并通过一排气管和车身上的一外排口与外界连通。该空隙处可以是后排座位两侧的车身内侧板,也可以是后备箱盖板。为了提高进气质量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加快进排气的速度,在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中设置有一空气滤清装置和一电机驱动的风扇。从车身外观和结构布局考虑,所述车身上的外排口设置在底盘尾气排放处或后备箱两侧,并设有固定栅格。为提高排气效果和防止雨水流入,在所述外排口中还设置有摇摆栅格;所述摇摆栅格与所述固定栅格呈交叉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进排气口的合理的设置,加快空气的流通,加大空气流通范围,使车内空气流动量达到每人15-20m3/h,满足人体所需。为长途行驶用户在保证车辆密封性,车内温度的同时,实现较好的换气功能。也为夜间乘客在车内休息,在保证车辆安全的前提下的通风换气。

[0011]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进气口的位置示意图。[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气口的位置示意图。[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外排口的位置示意图。[001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外排口的结构示意图。[0016]其中,控制单元I、E⑶控制器101、启动开关102、挡位开关103、进排气电源开关
104、进气单元2、进气风扇电机201、进气口 202、排气单元3、排气风扇电机301、摇摆栅格 302、排气口 303、外排口 304、固定栅格305、车身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参见图I-图3,一种汽车换气系统,包括控制单元I、进气单元2和排气单元3。控制单元I包括启动开关102、挡位开关103、进排气电源开关104和E⑶控制器101。进排气电源开关104根据控制器的信号指令对进气风扇电机201和排气风扇电机301进行控制, 实现进排气风扇(图上未示)的风量控制。进气单元2包括一个进气口 202,排气单元3包括一个排气口 303。该进气口 202 和排气口 303分别设置在车内前后任意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口 202设置在汽车的中控台上与汽车空调口共用,并具有同一内饰开口。排气口 303设置在后排座位两侧的空隙中。参见图4和图5,车内的排气口 303通过一个排气管(图上未示)与设置在车身4 外部的外排口 304连通。该排气管斜向下安置,防止从外排口进水后倒流进车内或者在管内积水。该外排口 304可以设置在底盘尾气排放处或后备箱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该外排口 304设置在车身4后备箱的一个外侧。 在进气口 202和排气口 303中分别设有进气风扇电机201和排气风扇电机301,在外排口 304处设有包括固定栅格305和摇摆栅格302。该摇摆栅格302通过一个传动机构 (图上未示)由排气风扇电机301带动进行摆动。摇摆栅格302与车身上的固定栅格305采用交叉设置,减小侧面进水的可能性。当用户对车内进行换气时,按动启动开关102,控制器101进行自检,并根据用户设定的挡位开关103,启动进排气电源开关104,分别启动进气风扇电机201和排气风扇电机301通过风扇进行进气和排气的换气循环并带动摇摆栅格302以A向摆动。使新鲜进气从车辆前部进入并由车辆后部排出,使车内空气实现大范围的流动,提高了车内空间换气效果。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的一种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变化,所有这些对所述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将包括在本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换气系统,包括进气单元(2)、排气单元(3)和控制单元(I);所述进气单元(2)包括进气口 (202),所述排气单元(3)包括排气口 (303),所述控制单元(I)包括ECU 控制器(101)、启动开关(102)和挡位开关(10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202)和排气口 (303)分别设置在车内空间的前后部并与外界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202)与空调口设置在同一位置,并具有同一内饰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汽车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303)设置在车辆最后排座位的空隙处,并通过一排气管和车身(4)上的一外排口(304)与外界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汽车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气口(202)和排气口(303)中设置有一空气滤清装置和一电机驱动的风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气口(202)和排气口 (303)中设置有一空气滤清装置和一电机驱动的风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4)上的外排口(304) 设置在底盘尾气排放处或后备箱两侧,并设有固定栅格(30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4)上的外排口(304) 设置在底盘尾气排放处或后备箱两侧,并设有固定栅格(30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排口(304)中还设置有摇摆栅格(302);所述摇摆栅格(302)与所述固定栅格(305)呈交叉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换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排口(304)中还设置有摇摆栅格(302);所述摇摆栅格(302)与所述固定栅格(305)呈交叉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换气系统,包括进气单元、排气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进气单元包括进气口,所述排气单元包括排气口,所述控制单元包括ECU控制器、启动开关和挡位开关;进气口和排气口分别设置在车内空间的前后部,进气口与空调口设置在同一位置,并具有同一内饰开口;排气口设置在车辆最后排座位的空隙处,并通过一排气管和车身上的一外排口与外界连通;在进气口和排气口中设置有一空气滤清装置和一电机驱动的风扇;外排口设置在底盘尾气排放处或后备箱两侧,并设有固定栅格和摇摆栅格,摇摆栅格与固定栅格呈交叉设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空气在整个车厢内流通,提高了空气的流动速度和流动范围,从而提高了车辆换气效果。
文档编号B60H1/24GK202345333SQ20112039033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4日
发明者张伟辉, 汪小伟, 潘之杰, 谭居逸, 赵福全, 邵华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