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纵臂扭转梁式后悬架系统中螺旋簧支承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4246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纵臂扭转梁式后悬架系统中螺旋簧支承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簧支承座,尤其适用于汽车纵臂扭转粱式后悬架系统中的螺旋簧支承座,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悬架系统作为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作用是把轮胎传递的垂直反力(支承力)、纵向反力(驱动力和制动力)和侧向反力以及由此形成的力矩传递到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上,以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根据汽车两侧车轮运动是否相互关联,汽车悬架分为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两种形式,非独立悬架因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广泛用 于货车及轿车的后桥系统。纵臂扭转梁式非独立悬架是左、右车轮通过单侧纵臂与车架(车身)铰接,并用一根扭转梁连接起来的悬架形式。此种悬架结构的主要优点是,左、右侧车轮在等幅正向或反向跳动时,车轮外倾角、前束及轮距无变化,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该悬架系统中的螺旋簧支承座的主要功能在于将由轮胎传递来的路面垂向反力通过螺旋簧传递给车身总成。现有结构的螺旋簧支承座为左右对称布置的钣金结构零件,由水平底面、螺旋簧定位凸台、半封闭的竖直翻边和倾斜翻边四大部分组成,两侧分别与纵臂、扭转梁连接,在与纵臂连接一侧设置了由直翻边向倾斜翻边过渡的工艺缺口,因工艺缺口面积较大,而且靠近水平底面与直翻边的过渡区域,该处在落料加工及翻边成型时极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使制件品质降低,最终导致车辆行驶中螺旋簧支承座断裂,影响车辆的使用性倉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能减少制件成型过程中的加工缺陷、提高制件质量;消除制件应力集中、提高结构强度;同时提高加工过程中材料利用率的汽车纵臂扭转梁式后悬架系统中螺旋簧支承座。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车纵臂扭转梁式后悬架系统中螺旋簧支承座,它由左右对称布置的两部分组成,每一部分构成中均包括水平底面、螺旋簧定位凸台、半封闭的竖直翻边和倾斜翻边,其特别之处是与纵臂连接一侧竖直翻边与水平底面形成连续的“L型”断面结构。上述汽车纵臂扭转梁式后悬架系统中螺旋簧支承座,在所述倾斜翻边与纵臂连接一侧竖直翻边之间的水平底面上设置工艺缺口。上述汽车纵臂扭转梁式后悬架系统中螺旋簧支承座,所述倾斜翻边、水平底面与纵臂固定连接后,形成封闭的空间“三角形”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连续的“L型”结构,提高了支承座与纵臂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纵臂扭转梁式悬架系统的稳定性;工艺缺口远离竖直边,进而使板材裁剪过程中易产生应力集中的小圆角过渡处远离螺旋簧支承座的竖直翻边,减少了因应力集中而导致结构断裂失效的可能性。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材料利用率高、造价低廉的特点,易于工程化批量生产。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I是汽车纵臂扭转梁式后悬架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4是图2的A向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与纵臂、扭转梁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与纵臂固定连接后形成的空间“三角形”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为1、螺旋簧支承座,1-1、螺旋簧定位凸台,1-2、竖直翻边,1-21、与纵臂连接一侧竖直翻边,1-22、与扭转梁连接一侧竖直翻边,1-3、水平底面,1-4、倾斜翻边,1-5、工艺缺口,2、螺旋簧,3、纵臂,4、扭转梁,5、减震器,6、轮毂支架,7、橡胶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2、图3、图4,本实用新型由左右对称布置的两部分组成,每一部分构成中均包括水平底面1-3、螺旋簧定位凸台1-1、半封闭的竖直翻边1-2和倾斜翻边1-4,其特别之处在于与纵臂连接一侧竖直翻边1-21与水平底面1-3形成连续的“L型”断面结构。参看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在倾斜翻边1-4与纵臂连接一侧直翻边1-21之间的水平底面1-3上设置面积较小的工艺缺口 1-5。参看图6,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倾斜翻边1-4、水平底面1-3与纵臂3固定连接后,形成封闭的空间“三角形”结构。参看图I、图2、图3、图4、图5、图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纵臂扭转梁式非独立悬架系统由橡胶衬套7、纵臂3、螺旋簧支承座I、减震器5、轮毂支架6、螺旋簧2、扭转梁4等几部件组成。其中,减震器5与纵臂3间连接方式为螺栓联接;轮毂支架6与纵臂3间连接方式为缝焊联接;橡胶衬套7与纵臂3间连接方式为缝焊联接;扭转梁4与纵臂3间连接方式为缝焊联接;螺旋簧支承座I与纵臂3间连接方式为缝焊联接。此纵臂扭转梁式非独立悬架在整车中的安装形式为后轮通过螺栓与轮毂支架6联接;车身减震器支座通过螺栓与减震器5联接;车身螺旋簧支座通过定位装置与螺旋簧2联接;车身纵梁通过螺栓与橡胶衬套7联接。纵臂扭转梁式非独立悬架结构中的螺旋簧支承座I具有重量轻,结构简单、成型性好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主要功能在于将经由轮胎传递来的路面垂向反力(载荷)通过螺旋簧2传递给车身总成。将螺旋簧支承座I与纵臂连接一侧竖直翻边1-21与水平底面1-3设计成连续的“L型”断面结构形状,此形状由一次冲压成型完成,由于竖直翻边1-2与底面1-3形成连续过渡的结构,此处工艺缺陷(如微小裂纹)较少出现,制件的成型质量高。因“L型”形状的设计,使螺旋簧支承座I与纵臂3之间的连接焊缝更长,同时倾斜翻边1-4、水平底面1-3与纵臂3焊接后,形成了封闭的“三角形”结构,使连接强度更高,同时可有效缓解螺旋簧支承座I与纵臂3焊接后产生的应力集中,因此使用寿命更长。由于水平底面1-3在倾斜翻边1-4的与纵臂连接一侧直翻边1-21之间设置的工艺缺口 1-5面积较小,因此材料得到了更好的利用,材料的利用率更高。基于上述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还可有以下两种实施例一、螺旋簧支承座I底部或内部焊接“L型”加强板。在螺旋簧支承装置座I结构的与纵臂连接一侧竖直翻边1-21底部或内部通过焊接“L型”加强板,也可部分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中的某些优点。但此方法需额外增加零部件数量,同时需专用设备制作加强板,会延长生产周期,增加制造成本。二、螺旋簧支承座I底部或内部焊接“U型”加强板。在螺旋簧支承装置座I结构的与纵臂连接一侧竖直翻边1-21、和与扭转梁连接一侧竖直翻边1-22之间增加“U型”加强板,加强板将两侧的竖直翻边连接起来并与螺旋簧支承座的底部或内部焊接,也可部分 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中的某些优点。但此方法需额外增加零部件数量,同时需专用设备制作加强板,会延长生产周期,增加制造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纵臂扭转梁式后悬架系统中螺旋簧支承座,它由左右对称布置的两部分组成,每一部分构成中均包括水平底面(1-3)、螺旋簧定位凸台(1-1)、半封闭的竖直翻边(1-2)和倾斜翻边(1-4),其特征是,与纵臂连接一侧竖直翻边(1-21)和水平底面(1-3)形成连续的L型断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汽车纵臂扭转梁式后悬架系统中螺旋簧支承座,其特征是,在倾斜翻边(1-4)与纵臂连接一侧竖直翻边(1-21)之间的水平底面(1-3)上设置工艺缺口(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纵臂扭转梁式后悬架系统中螺旋簧支承座,其特征是,所述倾斜翻边(1-4)、水平底面(1-3)与纵臂(3)固定连接后,形成封闭的空间三角形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纵臂扭转梁式后悬架系统中螺旋簧支承座,用于解决原有螺旋簧支承座易产生加工缺陷、造成断裂失效后果的技术问题,它由左右对称布置的两部分组成,每一部分构成中均包括水平底面、螺旋簧定位凸台、半封闭的竖直翻边和倾斜翻边,其特别之处在于与纵臂连接一侧竖直翻边与水平底面形成连续的“L型”断面结构。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材料利用率高、造价低廉的特点,易于工程化批量生产。
文档编号B60G11/16GK202480820SQ20112048133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8日
发明者刘跃鹏, 李志强, 李晓晨, 马晓磊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