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4861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气囊。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交通安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加强汽车安全的研究,减少我国的道路交通伤害,是全社会共同关注并且努力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过程中,安全气囊对乘员头部和胸部的保护作用至关重要,而气囊的性能发挥与乘员空间、安全带、座椅等性能也息息相关。就气囊自身而言,气袋形状、充气时间、充气方向、气囊各部位刚度分布等均反映了该气囊性能的优劣。现有气囊一般充气时间较长,且不便于控制气囊各部位的刚度分布,因此不利于乘员安全保护。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气囊,以缩短气囊充气时间及方便对气囊不同部位的刚度进行控制。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安全气囊,包括一个气袋与两个气体发生器, 所述气袋通过一隔壁分为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所述两个气体发生器分别用以对应地向所述第一气室与所述第二气室充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壁呈S形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袋在展开后呈圆形,所述隔壁的两端连线形成该圆形气袋的直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袋在展开后呈圆形,所述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呈中心对称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一个所述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包括气室尾部和气室头部,所述气室尾部的尺寸较所述气室头部的尺寸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室尾部连接气体发生器的进气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室头部开设有排气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气室对应乘员头部的撞击位置,所述第二气室对应乘员胸部的撞击位置,所述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充气后的刚度不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个气体发生器的型号不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个气体发生器的点火时刻不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安全气囊通过将气袋分割成两个气室,并设置两个气体发生器对两个气室分别充气,从而可以提高气袋的充气效率,缩短气袋完全展开所需的时间; 而且,两个气体发生器可以采用不同的点火时刻和充气压力,并通过气袋引导气体的充气方向,将充气方向由原来的面向乘员改为横向充气,在缩短充气时间的同时,更加灵活地控制气囊不同部位的刚度特性,更有效地保护乘员头部、颈部和胸部不受损伤。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2/3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I是本发明实施例安全气囊展开后的正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安全气囊100包括一个气袋10与两个气体发生器 20,所述气袋10通过一隔壁12分为第一气室11与第二气室13,两个气体发生器20分别用以对应地向第一气室11与第二气室13充气。
本实施例中,所述气袋10在展开后呈圆形。所述隔壁12呈S形状,隔壁12的两端连接形成该圆形气袋10的直径,使得该气袋10的平面图呈八卦形状。第一气室11与第二气室13形状相同,第一气室11与第二气室13呈中心对称结构。每一第一气室11与第二气室13包括气室尾部14和气室头部15,气室尾部14的尺寸较气室头部15的尺寸小, 从气室尾部14至气室头部15尺寸逐步增大。气室尾部14连接有气体发生器20的进气口22。气室头部15开设有排气孔152。所述气袋10可设置在例如汽车方向盘内,作为汽车方向盘内的安全气囊。
上述安全气囊100采用两个气体发生器20,并且通过隔壁12将气袋10分割成两部分进行分别充气,可以提高气袋10的充气效率,缩短气袋10完全展开所需的时间。并且,可通过选择不同型号的气体发生器20来充气以分别控制第一气室11与第二气室13的刚度特性,如第一气室11的刚度对应乘员头部的撞击力,确保乘员头部不会将第一气室11 击穿;第二气室13的刚度对应乘员胸部的撞击力,确保乘员胸部不会将第二气室13击穿, 如此使第一气室11与第二气室13的刚度在不击穿的情况下能够尽可能的低,减小撞击冲力。此外,通过在尺寸较小的气室尾部14连接气体发生器20,使得充气时气流主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与乘员朝方向盘的冲击方向不同,如此可避免气袋起爆过程对乘员的冲击。 另外,通过将排气孔152分别设置在第一气室11与第二气室13尺寸较大的气室头部15,可实现气袋10刚度的合理控制,使得气袋10匹配更灵活;另外,两气体发生器20可以点火时刻不同,通过采用不同的点火时刻,能够更合理地控制各气室的刚度,降低气袋10本身的危险性。
综上所述,安全气囊通过采用两个小型的气体发生器,可以采用不同的点火时刻和充气压力,并通过气袋引导气体的充气方向,将充气方向由原来的面向乘员改为横向充气,在缩短充气时间的同时,更加灵活地控制气囊不同部位的刚度特性,从而更有效地保护乘员头部、颈部和胸部不受损伤。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气袋(10)与两个气体发生器(20),所述气袋(10)通过一隔壁(12)分为第一气室(11)与第二气室(13),所述两个气体发生器(20)分别用以对应地向所述第一气室(11)与所述第二气室(13)充气。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壁(12)呈S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10)在展开后呈圆形,所述隔壁(12)的两端连线形成该圆形气袋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10)在展开后呈圆形,所述第一气室(11)与第二气室(13)呈中心对称结构。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气室(11)与第二气室(13)包括气室尾部(14)和气室头部(15),所述气室尾部(14)的尺寸较所述气室头部(15)的尺寸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尾部(14)连接气体发生器(20)的进气口(22)。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头部(15)开设有排气孔(152)。
8.如权利要求I至7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室(11)对应乘员头部的撞击位置,所述第二气室(13)对应乘员胸部的撞击位置,所述第一气室(11)与第二气室(13)充气后的刚度不同。
9.如权利要求I至7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气体发生器(20)的型号不同。
10.如权利要求I至7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气体发生器(20)的点火时刻不同。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气囊,包括一个气袋与两个气体发生器,所述气袋通过一隔壁分为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所述两个气体发生器分别用以对应地向所述第一气室与所述第二气室充气。本发明的安全气囊通过将气袋分割成两个气室,并设置两个气体发生器对两个气室分别充气,从而可以提高气袋的充气效率,缩短气袋完全展开所需的时间;而且,两个气体发生器可以采用不同的点火时刻和充气压力,并通过气袋引导气体的充气方向,将充气方向由原来的面向乘员改为横向充气,在缩短充气时间的同时,更加灵活地控制气囊不同部位的刚度特性,更有效地保护乘员头部、颈部和胸部不受损伤。
文档编号B60R21/233GK102975682SQ20121043717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5日
发明者林涛, 其力格尔, 郭庆祥, 周大永, 刘卫国,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