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可翻转式车用后视镜的置物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8945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可翻转式车用后视镜的置物盒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具可翻转式车用后视镜的置物盒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可结合在车用后视镜上,以取代原后视镜功能,且使用操作上极为便利的置物盒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生活品质的提 升,汽车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然而,受限于法规及驾驶上的便利性,汽车的体积不可能被无限制地增加扩张,致使在有限的车内移动空间中,如何能在不影响乘坐舒适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各种收纳空间,以提升整体应用的便利性,乃为相关业者所努力的目标。在目前常见汽车车室内上方空间的利用方式中,除了汽车出厂时已具备的小型收纳空间(如设置于车顶蓬上的翻转眼镜盒)之外,其它大多必须由驾驶人另行装设,例如以简易的夹片结合在前座遮阳板下方的收纳盒结构,而除了前座遮阳板及车用后视镜之夕卜,在正常情形下,其它并无多余可利用的机构;但在目前的市场产品中,利用车用后视镜作为定位部位的装置,较普遍常见的是较大型的车用后视镜,其是以二相对的弹性夹掣机制夹合在原有车用后视镜上,并藉由一较大(宽)面积的后视镜提供较佳的观视效果;另有固定在车用后视镜上的行车记录装置,期许藉由较高的装设位置,而产生较佳的视野及行车记录效果,除此之外,并未见有其它相关可提供收纳空间的产品结构,因此,如何能以较简易的方式,有效利用汽车车室内的既有的设备机构,而能增加适当的收纳空间,为各相关业者所极为注重的课题。有鉴于常见的车内空间应用方式与机构有上述缺点,发明人乃针对该些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实用新型产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可翻转式车用后视镜的置物盒结构,其可结合固定在原有车用后视镜上,并提供一额外的收纳空间,达到最佳空间利用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可翻转式车用后视镜的置物盒结构,其至少包括本体、内盒及镜片,其特点是所述本体设有一组具相对夹合弹性的夹钩,且该本体在对应该组夹钩的反侧设有具开口的凹陷空间,该凹陷空间内至少枢设有定位组件,此定位组件上设有长条状凸起的卡掣部;该内盒偏心的枢设在该凹陷空间内,该内盒上设有随内盒枢转而对外显露且开放的容置空间,并在内盒外表侧设有导滑部对应于前述定位组件,所述导滑部是由第一弧面及第二弧面所组成,且该第一、二弧面随内盒枢转的轨迹恰可通过该卡掣部的二端侧;该镜片结合固定在前述内盒外表侧,且常态性地挡止在前述凹陷空间的开口。依上述结构,其中第一弧面远离第二弧面的一端设有弯折的挡止部。依上述结构,其中该内盒经由弹性组件抵顶在本体。[0009]依上述结构,其中该内盒外表面设有挡止凸块,且前述弹性组件为弹簧,该弹簧的一端设有钩合在前述挡止凸块的钩部,弹簧的另一端设有抵触在前述本体的挡止部。依上述结构,其中该内盒外表侧在导滑部的对侧另设有弧形齿条,而在该本体的凹陷空间内相对设有一可自由转动且啮合在前述弧形齿条的导引齿轮。依上述结构,其中该导引齿轮是枢设在齿轮座上,且前述凹陷空间内设有可容纳固定齿轮座的凹孔。依上述结构,其中该内盒在凹陷空间表面设有定位孔,而前述定位组件设有伸入定位孔内的轴部。依上述结构,其中该内盒外表侧设有结合平面,且前述镜片结合固定在内盒的结合平面上。如此,本结构结合固定在原有车用后视镜上,可提供额外的收纳空间,达到最佳空间利用效率;其组装及操作上极为简便,具有使用上的便利性。至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则参照下列依附图所作的说明即可得到完全的了解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组合外观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由前侧观视的构造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作由后侧观视的构造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内盒关闭时的弧形齿条侧平面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内盒关闭时的导滑部侧平面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在内盒开启时的导滑部动作示意图一。图7是本实用新型在内盒开启时的导滑部动作示意图二。图8是本实用新型在内盒完全开启时的导滑部侧平面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在内盒完全开启时的弧形齿条侧平面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在内盒完全开启时的组合外观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在内盒开启时的导滑部动作示意图一。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在内盒开启时的滑部动作示意图二。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在内盒完全开启时的导滑部侧平面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在盒完全开启时的形齿条侧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I至图3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包括本体I、内盒2及镜片3等部份;其中该本体I设有具开口的凹陷空间11 (请另参见图2),并在表面二对侧分别设有一组具相对夹合弹性的夹钩14 (参见图3所示),前述夹钩14是供夹套在汽车内原车用后视镜上形成结合定位,在该凹陷空间11内对应于开口二旁侧则分别设有凹孔112、定位孔113、以及二相对的轴孔111,前述凹孔112是供容置齿轮座12之用,且在前述齿轮座12上延设有导引齿轮121,前述定位孔113是可供定位组件13以预设的轴部131插入而形成枢接,在前述定位组件13上另设有长条状凸起的卡掣部132 (详参见图3所示)。内盒2上设有开放的容置空间21,在该容置空间21的开口旁侧设有结合平面22,在内盒2 二旁侧设有向外凸伸的枢轴23 (最佳状态为偏心的设置),前述二枢轴23可伸入各轴孔111内形成枢接,使此容置空间21可随内盒2枢转而对外显露,且在其中一枢轴23周缘设有与前述导引齿轮121相啮合的弧形齿条24,在另一枢轴23周缘设有导滑部25对应该定位组件13,所述导滑部25是由二距离前述枢轴23轴心呈不等距的第一弧面251及第二弧面253所组成,使此第一、二弧面251、253随内盒2枢转时,可产生二不同的滑移轨迹,而该第一弧面251在远离凹缺口 252的一端设有挡止部254 ;另在前述导滑部25与同侧的枢轴23之间设有挡止凸块231,此挡止凸块231可供弹性组件26 (可为弹簧)以一端预设的钩部261钩持,而弹性组件26的另一端则为一可抵顶在本体I的凹陷空间11内的抵顶部262,使前述内盒2保持一以容置空间21具有对外开启的弹性。镜片3是结合固定在前述内盒2的结合平面22上,且该内盒2收容在本体I的凹陷空间11内时,该镜片3 (结合平面22)恰可挡止在前述凹陷空间11的开口。 请参见图4至图10,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式如下首先,当前述内盒2完全收容在本体I的凹陷空间11内,此时,前述齿轮座12延伸的导引齿轮121是啮合在前述弧形齿条24的一端部(如图4所示),且定位组件13的卡掣部132是以一端部抵顶在第一弧面251接近第二弧面253的一端(如图5所示)形成卡掣状态,以阻止前述内盒2向凹陷空间11外枢转,而形成关闭状态;如此一来,前述镜片3恰挡止在凹陷空间11的开口,此时,若以夹钩14夹套在汽车内原车用后视镜上,就可使该镜片3取代原车用后视镜的功能。而若欲开启所述内盒2,则可按压前述镜片3 (结合平面22)部位,使该内盒2带动第二弧面253推抵前述卡掣部132反向(逆时针)转动(如图6所示),以解除卡掣状态,然后,再释放该内盒2,使该内盒2可藉由弹性组件26 (弹簧)的弹力作用而向外枢转,此时,前述第一弧面251随内盒2的带动而推抵前述卡掣部132 (逆时针)转动(如图7所示),直到卡掣部132抵触在挡止部254 (如图8所示)后,该内盒2才会停止枢转,同时,所述导引齿轮121是啮合在弧形齿条24的另一端部(如图9所示),使该内盒2保持在完全开启(容置空间21对外显露)的位置(如图10所示),以供收纳其它待置入容置空间21内的对象。而若要重新关闭内盒2,则可在开启状态下推抵前述镜片3 (结合平面),使所述内盒2枢转进入前述凹陷空间11内,并压缩弹性组件26 (弹簧),然后,前述第二弧面253端部可推抵卡掣部132呈顺向(顺时针)转动,此时,若释放此内盒2,则使内盒2可藉由弹性组件26 (弹簧)的弹力作用而向外枢转,恰可使前述定位组件13的卡掣部132回复到以一端部抵顶在前述第一弧面251接近第二弧面253的一端的关闭初始定位(如图5所示,该内盒2完全收容在本体I的凹陷空间11内)的状态。请再参见图11至图1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操作方式如下首先,当所述内盒2’如第一较佳实施例般完全收容在本体I’的凹陷空间11’内,此时前述齿轮座12’延伸的导引齿轮121’是啮合在前述弧形齿条24’的一端部(参见图4所示的等效结构的动作),且前述定位组件13’的卡掣部132’是以一端部抵顶在第一弧面251’接近第二弧面253’的一端(参见图5图所示的等效结构)形成卡掣状态,以阻止所述内盒2’向凹陷空间11’外枢转,而形成关闭状态;如此一来,前述镜片3’恰可挡止在该凹陷空间11’的开口,此时,若以夹钩14’夹套在汽车内原车用后视镜上,就可以使镜片3’取代原车用后视镜的功能。而若要向下开启所述内盒2’,则可按压前述镜片3’(结合平面22’ )的部位,使该内盒2’带动第二弧面253’推抵卡掣部132’反向(逆时针)转动(参见图11所示),以解除卡掣状态,然后,再释放该内盒2’,使内盒2’可藉由弹性组件26’(弹簧)的弹力作用而向外枢转,此时,前述第一弧面251’随内盒2’的带动而推抵前述卡掣部132’(逆时针)转动(如图12所示),直到卡掣部132’抵触在挡止部254’(如图13所示)后,所述内盒2’才会停止枢转,同时,前述导引齿轮121’是啮合在弧形齿条24’的另一端部(如图14所示),使该内盒2’保持在完全开启(容置空间21’对外显露)的位置(参见图10的等效结构所示),达成供收纳其它待置入容置空间21’内的对象。而若要向上重新关闭该内盒2’,则可在开启状态·下向上推抵前述镜片3’(结合平面),使内盒2’枢转进入前述凹陷空间11’内,并压缩弹性组件26’(弹簧),然后,前述第二弧面253’端部可推抵卡掣部132’呈顺向(顺时针)转动,此时,若释放该内盒2’,就可以使内盒2’藉由弹性组件26’(弹簧)的弹力作用而向外枢转,恰可使前述定位组件13’的卡掣部132’回复到以一端部抵顶在前述第一弧面251’接近第二弧面253’的一端的关闭初始定位(附参图5的等效结构所示),此时,内盒2’呈完全收容在本体I’的凹陷空间11’内的状态。由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具可翻转式车用后视镜的置物盒结构,确实兼具有后视镜及置物盒的功能,其结构简易、操作便利、且当构件组合的位置不同时,更同时兼具可向侧面、或上下翻转使用的功效,确已具有产业上的利用性、新颖性及进步性,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具可翻转式车用后视镜的置物盒结构,其至少包括本体、内盒及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设有一组具相对夹合弹性的夹钩,且该本体在对应该组夹钩的反侧设有具开口的凹陷空间,该凹陷空间内至少枢设有定位组件,此定位组件上设有长条状凸起的卡掣部;该内盒偏心的枢设在该凹陷空间内,该内盒上设有随内盒枢转而对外显露且开放的容置空间,并在内盒外表侧设有导滑部对应于前述定位组件,所述导滑部是由第一弧面及第二弧面所组成,且该第一、二弧面随内盒枢转的轨迹恰可通过该卡掣部的二端侧;该镜片结合固定在前述内盒外表侧,且常态性地挡止在前述凹陷空间的开口。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可翻转式车用后视镜的置物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面远离第二弧面的一端设有弯折的挡止部。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具可翻转式车用后视镜的置物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经由弹性组件抵顶在所述本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可翻转式车用后视镜的置物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外表面设有挡止凸块,且所述弹性组件为弹簧,该弹簧的一端设有钩合在该挡止凸块的钩部,弹簧的另一端设有抵触在所述本体的挡止部。
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具可翻转式车用后视镜的置物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外表侧在导滑部的对侧另设有弧形齿条,而所述本体的凹陷空间内相对设有一可自由转动且啮合在该弧形齿条的导引齿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可翻转式车用后视镜的置物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外表侧在导滑部的对侧另设有弧形齿条,而在所述本体的凹陷空间内相对设有一可自由转动且啮合在该弧形齿条的导引齿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可翻转式车用后视镜的置物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齿轮枢设在一齿轮座上,且所述凹陷空间内设有可容纳固定该齿轮座的凹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可翻转式车用后视镜的置物盒结构,其特鞒在于所述导引齿轮枢设在一齿轮座上,且所述凹陷空间内设有可容纳固定该齿轮座的凹孔。
9.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具可翻转式车用后视镜的置物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在凹陷空间表面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组件设有伸入该定位孔内的轴部。
10.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具可翻转式车用后视镜的置物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外表侧设有结合平面,且所述镜片结合固定在该内盒的结合平面上。
专利摘要一种具可翻转式车用后视镜的置物盒结构,包括可固定在原车用后视镜上的本体、内盒及镜片,该本体上设有具开口的凹陷空间,此凹陷空间内至少枢设有定位组件及导引齿轮,该定位组件上设有长条状凸起的卡掣部,内部具有开放容置空间的内盒,呈偏心的枢设在前述本体的凹陷空间内,该内盒是经由弹性组件抵顶在本体,使该内盒得以保持对外开启的弹性,镜片结合固定在前述内盒外表侧,且常态性地挡止在前述凹陷空间的开口,该内盒外表侧设有对应于该定位组件的导滑部,此导滑部的第一、二弧面分别抵触前述卡掣部,可改变前述内盒向外开启或向内关闭的定位控制。从而,可提供额外的收纳空间,达到最佳空间利用效率。
文档编号B60R7/04GK202703413SQ201220192929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日
发明者杜青旭 申请人:杜青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