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斜坡起步防后溜装置、自动变速器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4541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斜坡起步防后溜装置、自动变速器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关于一种具有自动变速器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日趋完善,汽车电子化控制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在汽车生产中,汽车的操控性及安全性已经成为衡量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目前关于汽车在坡度上起步防后溜的技术,各个汽车制造厂商都采用了电控装置。该技术是利用汽车的ABS制动功能,通过车速传感器进行检测,当检测到车辆发生后溜时,车速传感器会给车载电脑一个电信号,由电脑对ABS执行器发出指令启动制动装置,将车辆制动一定时间,在此期间由驾驶员及时操作加速踏板,让车辆往前行驶,防止汽车后溜。·上述防后溜装置属于被动装置,而且电路结构比较复杂,采用的元件较多,导致整个装置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申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的汽车斜坡起步防后溜装置、自动变速器及汽车。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斜坡起步防后溜装置,用于动力连接汽车发动机和汽车驱动轮,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发动机动力的输入轴及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的输出轴,所述输入轴设有单向离合器,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外圈固定,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内圈与所述输入轴固定,所述输入轴与发动机的旋转方向相同。—种汽车自动变速器,包括外壳、输入轴及单向离合器,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外圈与所述外壳固定,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内圈与所述输入轴固定,且所述输入轴与汽车发动机的旋转方向相同。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汽车自动变速器。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在输入轴上设置单向离合器,通过机械结构实现防止汽车后溜,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节省了成本。

图I是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所不,一种汽车自动变速器,其包括外壳I、输入轴2和输出轴3,该输入轴2用于接收汽车发动机输出的动力,该输出轴3用于输出动力而带动汽车驱动轮转动。该输入轴2上安装有单向离合器4,该单向离合器4的内圈与输入轴2固定,该单向离合器4的外圈与外壳I固定。该单向离合器4只允许输入轴2与发动机同方向旋转而不允许反方向旋转。汽车在半坡起步时,驾驶员将挡位进入前进挡位置,使变速器输出轴3与汽车驱动轮半轴连为一体,这样只允许汽车往前行驶。如果汽车发生后溜时,该单向离合器将该输入轴2锁止,防止其反转。当汽车变速器进入挡位时,因为变速器输入轴2、输出轴3、汽车驱动轮半轴及汽车驱动轮连为一体,所以,也防止了驱动轮反转,进而防止汽车后溜。对于该汽车自动变速器,单向离合器设于输入轴。在变速器工作时,单向离合器通过变速器的齿轮机构与输出轴动力连接,在前进挡时,输出轴与发动机同方向旋转。倒挡上坡时,由于变速器内部挡位变换,虽然输出轴反转,但自动变速器输入轴还是与发动机同方向正转。所以该单向离合器也可以防止倒挡上坡时下溜。对于该汽车自动变速器,单向离合器可以设置在输入轴的轴向上且不与其他运动
部件干涉的位置。一种汽车斜坡起步防后溜装置,用于动力连接汽车发动机和汽车驱动轮,其包括用于接收汽车发动机动力的输入轴和用于输出动力来驱动汽车驱动轮的输出轴,该输入轴中设有单向离合器,该单向离合器的外圈固定,该单向离合器的内圈与输入轴固定。通过该单向离合器,可以起到防止汽车后溜的作用。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斜坡起步防后溜装置,用于动力连接汽车发动机和汽车驱动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发动机动力的输入轴及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的输出轴,所述输入轴设有单向离合器,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外圈固定,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内圈与所述输入轴固定,所述输入轴与发动机的旋转方向相同。
2.一种汽车自动变速器,包括外壳及输入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向离合器,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外圈与所述外壳固定,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内圈与所述输入轴固定,且所述输入轴与汽车发动机的旋转方向相同。
3.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自动变速器。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斜坡起步防后溜装置、自动变速器及汽车,用于动力连接汽车发动机和汽车驱动轮,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发动机动力的输入轴及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的输出轴,所述输入轴设有单向离合器,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外圈固定,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内圈与输入轴固定,所述输入轴与发动机的旋转方向相同。在输入轴上设置单向离合器,通过机械结构实现防止汽车后溜,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节省了成本。
文档编号B60K17/02GK202703267SQ20122027818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3日
发明者甘永平, 甘仕祺 申请人:甘永平, 甘仕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