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199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门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组件。包括用于开闭车身的门开口的车辆用门(12)的车辆用门组件(40)。该门包括:门主体(15);覆盖该门主体的门外面板(21)的外表面(53)的至少一部分的外装部件(27);密封部件(28)。该外装部件包括:覆盖该门外面板的外表面的外装主体(165);向该门主体的缘(163)的外方延伸的延长部(164);在该延长部的背面(177)形成为闭合截面状的闭合截面部(166)。该密封部件被安装在该闭合截面部。
【专利说明】车辆用门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在用于对车身的门开口进行开闭的车辆用门的外表面具有外装部件的车辆用门组件。
【背景技术】
[0002]为了提高车辆的设计性,及/或为了保护车辆的外表面,在车身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上设有各种外装部件。还存在为了同样的目的而在车辆用门的外表面设置外装部件的情况。在车辆用门的外表面设有外装部件的技术由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可知。由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知晓的车辆用门为对车身的乘降口(门开口)进行开闭的侧门。该侧门的外表面的下部通过树脂制的外装部件覆盖。
[0003]在这样的车辆用门组件中存在以下三点研究的余地。
[0004]第一点如下。形成在车身上的乘降口与车辆的设计相应地被设定为任意的大小。另外,为了相对于车辆进行乘降,优选乘降口较大。多数情况下侧门是在与车身不同的工场通过现有的生产设备制造的。在制造大型的侧门时,存在受到例如制造设备的能力的制约的情况。在以通过较小的侧门对较大的乘降口进行开闭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例如,在形成乘降口的框部和侧门的下端之间,需要考虑不会在门的面方向上形成间隙。为了不形成该间隙,考虑使门主体的内面板向下方延伸。但是,由于门的重量较大,在谋求车辆的轻量化的基础上存在改良的余地。
[0005]另外,通过专利文献2所知的车辆用门,使形成乘降口的框部和侧门的缘之间通过密封部件密封。在门关闭时,该密封部件被框部和侧门的缘夹入。因此,在侧门的缘上作用有夹入产生的反作用力。如上所述,在门的面方向上存在间隙的情况下,无法在侧门的缘上配置密封部件。
[0006]第二点如下。通过专利文献2所知的该外装部件包括:覆盖侧门的外表面的下部的面板状的外装主体;从该外装主体的下端向侧门的下缘延伸的凸缘部;一体形成在该凸缘部的前端的面板状的薄壁部分;经由该薄壁部分一体形成在该外装主体上的内侧壁。该薄壁部分是能够向壁厚方向弯折的部分,一般还被称作薄壁铰链。该内侧壁以该薄壁铰链为基准,向外装主体的背面侧弯折,并结合于该背面。其结果为,在外装主体的下端,通过该外装主体、该凸缘部和内侧壁形成闭合截面状的闭合截面。
[0007]该树脂制的外装部件一般由成型用金属模成形。在该金属模上形成有用于将熔融树脂向型腔供给的门(供给口)。在成形后的外装部件上残留有因成形而形成的门的痕迹。为了从外部看不到该痕迹,而使该痕迹配置在凸缘部的背面。相对于该外装主体及该凸缘部,该内侧壁夹持薄壁铰链而位于相反侧。由于该凸缘部和该内侧壁之间狭窄,所以,在将熔融树脂向型腔供给的情况下,在该凸缘部和该内侧壁之间容易抑制该熔融树脂的流动。为了使该熔融树脂的流动顺畅,优选在型腔中,在具有较大空间的一侧,例如在该凸缘部的成型型腔部分上设置门。
[0008]所述门形成为与车辆的设计相应的各种形状。该外装部件根据门的形状而被要求为多种多样的形状。例如,该外装部件的形状存在以向车宽方向稍凹入的方式弯曲的情况。而该薄壁铰链以能够弯折的方式形成为一直线状。因此,该凸缘部的宽度,也就是说从该薄壁铰链到该外装主体的下端的距离根据外装部件的弯曲形状而存在较大的差异。
[0009]在该外装部件以向车宽方向凹陷的方式弯曲的情况下,该凸缘部的宽度在门的长度方向(车身前后方向)的中央最小。因此,在树脂成形用金属模的型腔中,存在无法在宽度窄的该凸缘部的成型型腔部分上设置门的情况。该情况下,必须在距薄壁铰链较大距离的外装主体的成型型腔部分上设置该门。为了使熔融树脂在型腔的整个范围内均匀地流动,存在改良的余地。因此,对于提高该外装部件的强度方面存在界限。
[0010]第三点如下。一般车辆用侧门的门主体具有用于将浸入内部的水排出的排水孔。具有排水孔的技术由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可知。
[0011]由专利文献2可知的车辆用侧门,在门主体的下端具有排水孔及密封部件,并且,该门主体的外表面的下部通过外装部件覆盖。该外装部件以覆盖包含排水孔的部位在内的门主体的下端的方式,形成为流槽状。而且,该外装部件在底部具有排水孔。该密封部件是在侧门被关闭时与乘降口的框部接触而进行密封的挡风雨条,与外装部件相比位于靠近车内的位置。
[0012]由专利文献3所知的车辆用侧门在门主体的下端具有排水孔、挡风雨条和密封部件。该挡风雨条与密封部件相比靠近车内,是在侧门被关闭时,与乘降口的框部接触并进行密封的部件。该密封部件(分离密封)形成为管状并位于该排水孔的正下,具有能够导入从该排水孔排出的排水的连通孔。
[0013]但是,由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所知的技术,在以通过较小的侧门对较大的乘降口进行开闭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例如,在形成乘降口的框部和侧门的下端之间形成门的面方向的间隙。在存在该间隙的情况下,无法在侧门的下缘设置密封部件。而且,开设在该侧门的下端的排水孔从框部分离。需要想方设法不使从该排水孔被排出的排水通过该间隙浸入到门内。
[0014]假设,在将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所采用的密封部件直接以在该排水孔的下方且覆盖该排水孔的方式安装的情况下,从该排水孔到密封部件的距离被拉开。因为从排水孔排出的水导致框部被浸湿。在寒冷的地方,浸湿的水结冰,因此,存在密封部件被冻在框部上的情况。因此,需要考虑该密封部件的耐久性。
[0015]现有技术文献
[0016]专利文献
[001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86093号公报
[0018]专利文献2:日本实公昭64-3687号公报
[0019]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1426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20]发明的概要
[0021]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0022]本发明的第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门开口大型化、且在形成该门开口的框部和门之间不形成该门的面方向的间隙的技术。[0023]本发明的第二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外装部件的强度的技术。
[0024]本发明的第三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对乘降口的框部和门主体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的耐久性的技术。
[0025]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26]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车辆用门组件,包括用于开闭车身的门开口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门包括:由外侧的门外面板和内侧的门内面板构成的中空状的门主体;通过比该门主体软质的材料构成,并且安装在所述门外面板的外表面,覆盖该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外装部件;在所述门关闭时,能够与形成所述门开口的框部接触并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所述外装部件包括:覆盖所述门外面板的外表面的外装主体;从该外装主体沿所述外表面向所述门主体的缘的外方延伸的延长部;在该延长部的背面形成为闭合截面状的闭合截面部,所述密封部件被安装在所述闭合截面部上。
[0027]如技术方案2的记载,优选地,所述框部具有门相对面,在所述门关闭时,所述门相对面能够与所述门主体的所述缘面对,所述闭合截面部被配置在:所述门关闭时能够位于所述门主体的所述缘和所述门相对面之间的位置上。
[0028]如技术方案3的记载,优选地,所述框部具有从所述门相对面向所述门开口延伸的密封面,该密封面位于当所述门从相对于所述门开口大致正交的方向关闭时,所述密封部件能够接触的位置。
[0029]如技术方案4的记载,优选地,所述框部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从所述密封面中的靠近所述门开口的端向所述门开口的中央且车内倾斜的倾斜壁部构成,所述密封面的所述端的位置位于:在所述门关闭时,相对于所述门外面板的缘和所述门内面板的缘开始重叠的起点,位于靠近所述门相对面的位置。
[0030]如技术方案5的记载,优选地,所述框部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与所述门相对面连续地形成的框外观壁部构成,该框外观壁部的外表面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门关闭时,能够相对于所述外装部件的外表面实质上共面。
[0031]如技术方案6的记载,优选地,所述闭合截面部具有相对于所述门主体的所述缘向与所述延长部的所述背面相反侧突出的端面,所述密封部件被安装在所述闭合截面部中的所述端面上。
[0032]如技术方案7的记载,优选地,所述密封部件通过密封固定零件安装在所述闭合截面部上,该密封固定零件,是通过将一部分插入所述闭合截面部的内部而被卡定于该闭合截面部的部件。
[0033]如技术方案8的记载,优选地,所述闭合截面部具有:位于所述门主体的所述缘之下的大致水平的下板部;从该下板部向上方延伸,并被结合于所述外装主体的背面的结合凸缘部;形成在所述下板部和所述结合凸缘部的拐角的至少一个肋,所述密封部件具有:能够与所述框部接触并密封的密封部分;从该密封部分通过所述下板部之上,并延伸到所述肋的延伸部;从该延伸部的前端向上方延伸的外表面密封部,该外表面密封部,在所述门主体的所述下缘的附近,通过所述门外面板的所述外表面和所述肋被夹入。
[0034]如技术方案9的记载,优选地,所述车辆用门是在被关闭的状态下成为大致铅直的门,所述门主体具有将浸入该门主体之中的水排出的至少一个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门被关闭时相对于所述门主体的下缘靠近所述框部,所述密封部件具有:向所述门主体的厚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部;与该倾斜部连续的排水路密封部,所述倾斜部位于所述门关闭时与所述排水孔相比靠近所述框部的位置,与所述排水孔相对,且向所述延长部以向下的倾斜度倾斜,所述排水路密封部从所述倾斜部的下端朝向接近所述门主体的方向,并通过所述排水孔的下方延伸到所述门主体的下缘,所述外装部件具有用于支承所述排水路密封部的背面的、上表面平坦的密封支承部。
[0035]如技术方案10的记载,优选地,所述密封支承部具有从远离所述门主体的一方的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壁部,该壁部将与延长部的所述背面相反侧的壁面作为密封安装面,所述密封部件具有沿所述密封安装面的形状的密封安装部,该密封安装部与所述密封安装面重叠且被安装。
[0036]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提供一种车辆用门组件,包括用于开闭车身的门开口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门包括:门主体、覆盖该门主体的外表面的树脂制的外装部件,该外装部件包括:覆盖所述门主体的所述外表面的外装主体;从该外装主体的缘向所述门主体的周缘部延伸的凸缘部;一体地形成在该凸缘部的前端,并能够向该凸缘部的厚度方向弯折的弯折部;一体地形成在该弯折部上,以该弯折部为基准能够向所述外装主体的背面弯折的内侧壁;形成在该内侧壁的前端,能够结合在所述外装主体的背面的结合凸缘部,所述弯折部沿所述凸缘部的前端以一直线状延伸,在该结合凸缘部被结合于所述外装主体的所述背面的构成中,通过所述外装主体、所述凸缘部和所述内侧壁,构成闭合截面状的第一闭合截面部,从所述外装主体的所述缘到所述弯折部的分离距离根据所述外装主体的部位而不同,所述弯折部及所述内侧壁仅存在于所述外装主体中的、所述分离距离比规定的距离大的部位上,在所述外装主体中的、不具有所述弯折部及所述内侧壁的剩余的部位的所述背面安装有由与所述内侧壁不同的部件构成的内侧壁零件,通过该内侧壁零件和所述外装主体,构成与所述第一闭合截面部连续的闭合截面状的第二闭合截面部。
[0037]如技术方案12的记载,优选地,所述内侧壁零件具有相对于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内侧壁重合的重合部,该重合部被结合于所述内侧壁。
[0038]如技术方案13的记载,优选地,结合凸缘部相对于所述外装主体的背面的结合的构成为粘结,所述重合部相对于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内侧壁的结合的构成为机械的结合。
[0039]如技术方案14的记载,优选地,所述重合部是位于所述第一闭合截面部的内部并与所述内侧壁重合的部分。
[0040]如技术方案15的记载,优选地,所述外装部件还具有将所述内侧壁零件结合在所述外装主体上的分体零件结合机构,该分体零件结合机构位于所述重合部的附近。
[0041]如技术方案16的记载,优选地,所述分体零件结合机构包括:从所述凸缘部向所述内侧壁零件突出的卡定爪;该卡定爪中的、与所述外装主体的背面面对的卡定面;以与该卡定面卡定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内侧壁零件上的卡定部,所述内侧壁零件被夹入所述外装主体的所述背面和所述卡定面之间,由此被结合于所述外装主体。
[0042]如技术方案17的记载,优选地,所述卡定部形成为,从所述内侧壁零件中的、与所述卡定面抵接的面向所述外装主体的所述背面凹陷的凹形。
[0043]如技术方案18的记载,优选地,所述外装部件还具有从所述外装主体中的、沿以一直线状延伸的所述弯折部的延伸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向门主体延伸的端壁部,所述第一闭合截面部中的、位于所述外装主体的所述一方的端的附近的开口通过所述端壁部覆盖。
[0044]如技术方案19的记载,优选地,所述外装部件还具有将所述外装主体结合在所述门主体上的主体端接合部,所述结合凸缘部具有退避部,该退避部以迂回该主体端接合部的方式形成在当所述结合凸缘部结合于所述外装主体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主体端接合部相干涉的位置上。
[0045]如技术方案20的记载,优选地,所述外装部件还具有填塞所述外装主体的背面和所述退避部之间的间隙的遮蔽壁。
[0046]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1,提供一种车辆用门组件,包括用于开闭车身的乘降口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门包括:截面中空状的门主体;外装部件,安装在该门主体的外表面的下部且覆盖该外表面的下部,并且具有向所述门主体的下缘的下方延伸的延长部;安装在所述延长部上,在所述门关闭时能够与形成所述乘降口的框部接触而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所述门主体具有将浸入到该门主体之中的水排出的至少一个排水孔,所述密封部件具有在所述门关闭时与所述排水孔相比更靠近所述框部的倾斜部,该倾斜部与所述排水孔相对,并朝向所述延长部以向下的倾斜度倾斜。
[0047]如技术方案22的记载,优选地,所述排水孔位于:在所述门关闭时,相对于所述门主体的所述下缘靠近所述框部的位置,所述密封部件具有与所述倾斜部连续的排水路密封部,该排水路密封部从所述倾斜部的下端朝向接近所述门主体的方向,并通过所述排水孔的下方延伸到所述门主体的下缘。
[0048]如技术方案23的记载,优选地,所述密封部件具有从所述排水路密封部的前端向上方延伸的外表面密封部,该外表面密封部在所述门主体的所述下缘的附近,被所述门主体的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外装部件夹入。
[0049]如技术方案24的记载,优选地,所述外装部件具有用于支承所述排水路密封部的背面的、上表面平坦的密封支承部。
[0050]如技术方案25的记载,优选地,所述密封支承部具有从远离所述门主体的一方的端向下方延伸的壁部,该壁部将与所述外装部件的背面相反侧的壁面作为密封安装面,所述密封部件具有沿所述密封安装面的形状的密封安装部,该密封安装部与所述密封安装面重叠且被安装。
[0051]如技术方案26的记载,优选地,所述密封安装部的上端一体形成在排水路密封部相对于所述倾斜部的下端的根的部位上。
[0052]如技术方案27的记载,优选地,所述密封部件中的、用于与所述框部接触而进行密封的密封部分由截面中空状的中空密封部构成,该中空密封部由所述倾斜部、所述密封安装部、从该密封安装部的下端延伸到所述倾斜部的上端的密封下半部一体地形成。
[0053]如技术方案28的记载,优选地,所述外装部件具有:从所述密封支承部中的、所述外装部件的背面侧的端向上方延伸,并结合于所述外装部件的背面的结合凸缘部;形成在所述密封支承部和所述结合凸缘部的拐角的至少一个肋,所述密封部件具有从所述排水路密封部的前端向上方延伸的外表面密封部,该外表面密封部在所述门主体的所述下缘的附近,被所述门主体的所述外表面和所述肋夹入。
[0054]发明的效果
[0055]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I中,外装部件具有从覆盖门外面板的外表面的外装主体沿该外表面向门主体的缘的外方延伸的延长部。门为在门主体上组合了该延长部的构成。该门的整体的大小大出该延长部向门主体的缘的外方延伸的量。因此,即使在相对于门开口的大小,门的大小被限制得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配合门开口的大小,使门变大。而且,能够通过延长部覆盖形成门开口的框部和门主体的缘之间的间隙。
[0056]而且,在该延长部的背面形成有闭合截面部。该闭合截面部由于为闭合截面状的构成,所以刚性大。该延长部虽没有通过门主体直接保持,但通过闭合截面部得到加强,由此,强度及刚性提高。
[0057]而且,该闭合截面部上安装密封部件。通过刚性大的闭合截面部,能够将密封部件牢固地保持在门上。该密封部件是在门被关闭时能够与形成门开口的框部接触而进行密封的部件。由于闭合截面部位于向门主体的缘的外方延伸的延长部上,所以,该密封部件与门主体的缘相比位于外方。也就是说,能够在配合门开口而成为大型的门的缘的部分上配置该密封部件。这样,即使在无法使门主体大型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延长部改变“整个门”的大小。因此,能够使该门开口及门大型化。
[0058]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中,能够通过闭合截面部减小门主体的周缘部和门开口相对壁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雨水或风进入间隙。另外,通过利用该间隙,无需扩宽从门主体的外表面到外装主体的间隔,就能够充分确保闭合截面部的截面积。
[0059]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中,在门从相对于门开口大致正交的方向关闭时,密封部件能够接触密封面。因此,通过关闭门时的力,能够将密封部件推压在密封面上。密封部件的密封性提高。
[0060]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中,在外装部件的闭合截面部设有密封部件。因此,无需在门主体上安装密封部件。因此,能够将框部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从车内向车外的末端扩开状。其结果,能够极力增大门开口中的车外侧的部位。在通过该门开口构成乘降口的情况下,乘员向车室的乘降变得更容易。另外,在为该门开口通过尾门开闭的构成的情况下,物品向行李室的搬入、搬出作业变得容易。
[0061]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中,门关闭时,框外观壁部相对于外装部件的外表面实质上共面,车辆的外观性提高。
[0062]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中,门关闭时,闭合截面部的端面与门主体的周缘部相比接近框部。在该端面上安装有密封部件。能够缩短该端面和该框部的距离,因此,能够谋求密封部件的小型化。另外,能够利用门主体和框部之间的空间,将该闭合截面部的截面积设定得较大。
[0063]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中,与通过粘结材料(包括粘结胶带)或夹持密封部件的一部分进行固定的构造相比,能够牢固地保持密封部件。另外,由于在闭合截面部上卡定密封固定零件,所以,无需另外设置用于卡定该密封固定零件的专用部位。
[0064]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中,在下板部和接合凸缘部的拐角形成肋。通过该肋能够抑制下板部、接合凸缘部的变形。尤其,能够抑制接合凸缘部向该拐角的角度发生变化的方向倾倒。另外,通过利用该肋,通过该肋和门外面板的外表面,能够夹持外表面密封部。因此,能够通过门可靠地保持外表面密封部。
[0065]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中,在门关闭的状态下,从排水孔向外部排出的排水的流动方向受到倾斜部限制。也就是说,该倾斜部能够以使排水不超过密封部件而向车内侧流入的方式进行限制。而且,该倾斜部由于朝向延长部并以向下的倾斜度倾斜,所以,能够以使排水从乘降口的框部离开的方式进行引导。排水受到该倾斜部引导而向排水路密封部流动,并从该排水路密封部向路面排出。因此,在门关闭时,能够防止该排水超过密封部件,滞留在该密封部件和乘降口的框部之间而结冰。由于不会因为该排水的结冰导致该密封部件粘在乘降口的框部上,所以,能够提高该密封部件的耐久性。而且,将与该倾斜部连续的排水路密封部的背面通过上表面平坦的密封支承部支承。因此,能够使该排水路密封部保持为平坦。从倾斜部流过来的排水不会滞留于该排水路密封部,能够迅速地被向外部排出。
[0066]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中,能够将密封部件从车辆的内侧或车辆的外侧安装在大致垂直的壁部,密封部件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当将密封部件向框部推压时,能够使从密封部件输入的力通过壁部的面承受并分散,能够防止密封部件的倾斜或密封部件的移动。在通过该门开口构成乘降口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密封部件以扭曲的方式向上或向下倾斜,或密封部件向上下方向的移动。
[0067]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中,凸缘部从外装主体的缘向门主体的周缘部延伸。在该凸缘部的前端经由弯折部形成有内侧壁。但是,该弯折部及该内侧壁仅存在于从外装主体的缘到弯折部的分离距离(该凸缘部的宽度)比规定的距离大的部位。在该内侧壁之前形成有结合凸缘部。该结合凸缘部被结合在外装主体的背面,由此通过该外装主体和内侧壁,构成闭合截面状的第一闭合截面部。通过该第一闭合截面部,能够提高该外装部件的强度。
[0068]另一方面,在该外装主体中的、不具有该弯折部及该内侧壁的剩余的部位(也就是说,该凸缘部的宽度小的部位)的背面安装有由与该内侧壁不同的部件构成的内侧壁零件。通过该内侧壁零件和该外装主体,构成闭合截面状的第二闭合截面部。通过该第二闭合截面部能够提高该外装部件的强度。
[0069]而且,该第一闭合截面部和该第二闭合截面部实质上沿弯折部并列。也就是说,该第一及第二闭合截面部以实质上连续的方式取位。因此,即使相对于该外装主体存在无法形成内侧壁的部位,也能够通过该第一及第二闭合截面部充分提高外装部件的强度。
[0070]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2中,内侧壁零件具有的重合部相对于外装部件的内侧壁重叠,且被结合在该内侧壁。因此,即使在第一闭合截面部的端和内侧壁零件的端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由于该第一及第二闭合截面部彼此实质上连续,从而能够构成一个“闭合截面部”。也就是说,重合部位于内侧壁零件的端和内侧壁的端之间的微小的间隙的部位。因此,能够充分提高外装部件的强度。另外,内侧壁和内侧壁零件的安装强度提高。而且,能够抑制内侧壁零件相对于内侧壁的错位,能够使第一及第二闭合截面没有间隙地连续。
[0071]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3中,结合凸缘部相对于外装主体的背面的结合的构成为基于粘结的结合。因此,无需在外装主体上形成用于固定内侧壁的自由端部的台座等的部位。另外,不会在外装主体的外表面产生因成形导致的“气孔”,也就是说不会产生表面的凹陷。另一方面,重合部相对于外装部件的内侧壁的结合的构成为机械的结合。这样,能够在无需在意“气孔”的部位通过比粘结更牢固的方式结合,能够将内侧壁零件更可靠地固定在内侧壁上。
[0072]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4中,重合部位于第一闭合截面部的内部,与内侧壁重合。因此,能够通过例如如下的顺序在外装部件上组装内侧壁零件。首先,在外装部件上安装内侧壁零件。然后,使内侧壁与内侧壁零件的重合部抵接,以导向的方式对弯折部进行弯折。其结果为,能够在该重合部上重合内侧壁并使其接触。因此,使内侧壁弯折并结合于该重合部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且作业性提高。另外,由于重合部位于第一闭合截面部的内部,所以,内侧壁零件不会从外装部件脱落。
[0073]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5中,内侧壁零件通过分体零件结合机构结合于外装主体。该分体零件结合机构位于重合部的附近。因此,由于能够在重合部的附近,在外装主体上结合内侧壁零件,所以,能够抑制该内侧壁零件的挠曲。因此,能够在内侧壁上更可靠地固定内侧壁零件。
[0074]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6中,内侧壁零件被夹入外装主体的背面和分体零件结合机构的卡定面之间,由此被结合于外装主体。因此,使从外装主体的下端向门突出的量限制为最小,能够在外装主体上结合内侧壁零件。而且,能够排除因成形导致的在外装主体的外表面形成的“气孔”,也就是说排除表面的凹陷的影响。
[0075]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7中,能够折返并将卡定爪接近外装主体的背面地配置,能够将从外装主体向门突出的量抑制得更小。另外,若内侧壁零件向弯折部的长度方向(车辆前后方向)移动,则由于收纳在凹形状的卡定部中的外装主体的卡定爪抵接,所以,能够防止内侧壁零件向长度方向(车辆前后方向)移动。
[0076]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8中,至少能够防止雨水从第一闭合截面部的一方的开口向第一闭合截面部的内部浸入。另外,能够防止在第一闭合截面部的内部从一方的开口反响的回声泄漏。当然,若具有覆盖另一方的开口的端壁部,则能够防止雨水从另一方的开口浸入以及回声泄漏。
[0077]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9中,通过设置退避部能够将主体端接合部更接近外装主体的下端侧(弯折部的轴线)地配置。其结果,外装部件的安装强度提高。通过设置退避部能够将主体端接合部更接近外装主体的下端侧(弯折部的轴线)地配置。其结果,外装部件的安装强度提高。
[0078]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0中,能够通过遮蔽壁防止水或异物向第一闭合截面部的内部浸入及防止第一闭合截面部的内部的回声的泄漏。
[0079]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1中,门主体具有用于将浸入到内部的水排出的排水孔。在该门主体的外表面的下部安装有外装部件。该外装部件具有向门主体的下缘的下方延伸的延长部。在该延长部上安装有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在门关闭时与乘降口的框部接触并进行密封。而且,该密封部件具有门关闭时位于与排水孔相比更靠近框部的位置的倾斜部。该倾斜部与排水孔相对,并向延长部以向下的倾斜度倾斜。
[0080]因此,在门关闭的状态下,从排水孔向外部被排出的排水的流动方向受到倾斜部限制。也就是说,该倾斜部能够以排水不超过密封部件而向车内侧流入的方式进行限制。而且,该倾斜部朝向延长部以向下的倾斜度倾斜,所以,能够使排水以从乘降口的框部离开的方式导向。排水被该倾斜部引导并向路面排出。因此,在门关闭时,能够防止该排水超过密封部件,并滞留于该密封部件和乘降口的框部之间而结冰。由于不会因该排水的结冰导致该密封部件被粘贴在乘降口的框部上,所以,能够提高该密封部件的耐久性。
[0081]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2中,能够通过倾斜部和排水路密封部和门主体形成流槽状的流路。其结果,能够使从排水孔排出的水通过倾斜部、排水路密封部和门主体被引导,并从规定的部位排出,能够抑制形成乘降口的框部的下部(例如下纵梁)被弄脏。[0082]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3中,能够防止从排水孔排出的水从门主体的下缘和排水路密封部之间泄漏。另外,外装部件没有直接接触门主体的外表面,能够防止碰撞音。
[0083]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4中,使排水路密封部的背面通过上表面平坦的密封支承部支承。因此,能够使该排水路密封部保持得平坦。从倾斜部流过来的排水不会在该排水路密封部滞留,能够迅速被向外部排出。
[0084]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5中,由于能够将密封部件从车辆的内侧或外侧安装在大致垂直的壁部,所以,密封部件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在将密封部件向形成乘降口的框部的下部推压时,能够通过壁部的面承受从该密封部件输入的力,并分散。因此,能够防止该密封部件向上下方向倾斜的现象、或该密封部件向上下方向的移动。
[0085]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6中,密封安装部的上端一体形成在排水路密封部相对于倾斜部的下端的根的部位。因此,通过强度大的该根的部位,当将密封部件向形成乘降口的框部的下部推压时,能够使在该密封部件上产生的反作用力分散,能够抑制倾斜部的挠曲。
[0086]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7中,通过中空密封部,提高与形成乘降口的框部的密封性。其结果,与唇部密封相比,能够使倾斜部的倾斜面(表面)的倾斜角度成为更接近铅直的角度。即使假设在排水路密封部和倾斜部的拐角(角落)有水滞留的情况下,也能够难以发现。换言之,滞留的水不醒目,难以观察到。
[0087]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8中,在密封支承部和接合凸缘部的拐角上形成有肋。能够通过该肋抑制密封支承部、接合凸缘部的变形。尤其,能够抑制接合凸缘部向该拐角的角度发生变化的方向倾斜。另外,通过利用该肋,能够通过该肋和门外面板的外表面夹持外表面密封部。因此,能够通过门可靠地保持外表面密封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88]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车辆用门组件的车辆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0089]图2是图1的2向视线方向的立体图。
[0090]图3是从车内侧观察图1所示的前门和后门的图。
[0091]图4是图3的4向视图。
[0092]图5是图3的5向视图。
[0093]图6是沿图1的6-6线的剖视图。
[0094]图7是图1所示的前门的外表面的下部和外装部件的被分解的侧视图。
[0095]图8是沿图7的8-8线的剖视图。
[0096]图9是沿图7的9-9线的剖视图。
[0097]图10是沿图7的10-10线的剖视图。
[0098]图11是沿图7的11-11线的剖视图。
[0099]图12从背面侧观察图7所示的外装部件,并表示内侧壁零件的组装状态及分解状态的图。
[0100]图13是图12所示的外装部件和内侧壁零件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0101]图14是图12的14向视图。
[0102]图15是放大表示图13所示的15部分的图。
[0103]图16是放大表示图13所示的16部分的图。[0104]图17是沿图16的17-17线的剖视图。
[0105]图18是沿图16的18-18线的剖视图。
[0106]图19是沿图16的19-19线的剖视图。
[0107]图20是图12的20向视方向的立体图。
[0108]图21是图12的21向视方向的立体图。
[0109]图22是图12的22向视方向的立体图。
[0110]图23是图22的23向视图。
[0111]图24是图22的24向视方向的立体图。
[0112]图25是从车辆的前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车辆用门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13]以下,基于【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0114]实施例1
[0115]关于实施例1的车辆用门组件,基于图1至图24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车辆11是具有左右的前门12和左右的后门46的所谓四门车。
[0116]在该车身13的左右的侧面13a形成有:位于前侧的左右的门开口 161 ;位于后侧的左右的门开口 162。该左右的门开口 161 (乘降口 161)及该左右的门开口 162(乘降口162)是用于相对于车辆11进行乘降的乘降口。位于前侧的该左右的门开口 161通过左右的前门12开闭。位于后侧的该左右的门开口 162通过左右的后门46开闭。
[0117]该车身13的左右的侧面13a具有:形成位于前侧的该左右的门开口 161的左右的框部41(乘降口框部41);形成位于后侧的该左右的门开口 162的左右的框部42 (乘降口框部42)。
[0118]左右的前门12通过未图示的铰链能够开闭地安装在左右的前部的框部41上。左右的后门46通过未图示的铰链能够开闭地安装在左右的后部的框部42上。该左右的前门12及该左右的后门46是在关闭门开口 161、162的状态下成为大致铅直的侧门。
[0119]位于前侧的该左右的框部41由左右的前柱33、左右的中柱34和左右的下纵梁35构成。位于后侧的该左右的框部42由左右的中柱34、左右的后柱(未图示)、左右的上边梁(未图示)和左右的下纵梁35构成。
[0120]以下,将位于前侧的该左右的框部41称作“前部的框部41”。将位于后侧的该左右的框部42称作“后部的框部42”。
[0121]通过左右的前门12、左右的后门46、左右的前部的框部41、左右的后部的框部42构成“车辆用门组件40”。
[0122]如图1及图6所示,该左右的下纵梁35的至少车宽方向的外表面通过左右的下纵梁装饰件35a(下纵梁罩35a)覆盖。因此,左右的下纵梁装饰件35a实质上是左右的下纵梁35的一部分。以下,将左右的下纵梁装饰件35a作为左右的下纵梁35的一部分进行说明。
[0123]下面,详细说明该左侧的前门12(侧门12)。右侧的前门12除了与左侧的前门12为左右对称形以外为相同的构成,因此省略说明。另外,左右的后门46(侧门46)除了其整体的轮廓相对于左侧的前门12不同以外,实质上为相同的构成,因此省略说明。[0124]将该左侧的前门12适当地称作“门12”。该门12包括:能够开闭地安装在前部的框部41上的门主体15 ;安装在该门主体15上的外装部件27 ;安装在该外装部件27上的密封部件28(参照图6)。该门主体15具有一体设在上部的窗框17 ;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向该窗框17导向的玻璃18。
[0125]该门主体15是由外侧的门外面板21和内侧的门内面板22构成的中空状的部件。该门外面板21及该门内面板22的材质是任意的,例如,可以为钢板、铝合金板或树脂板。
[0126]如图6及图8所示,该门外面板21的缘和该门内面板22的缘被结合,由此形成门主体15的周缘部163。也就是说,门外面板21的缘(外周缘部,凸缘)和门内面板22的缘(内周缘部,凸缘)被接合。其结果,在该门主体15之中,通过该门外面板21和该门内面板22形成中空部23。
[0127]如图8所示,在门内面板22的下部一体形成有内下部重叠接合部85和内鼓出部87。该内下部重叠接合部85是门内面板22的内周缘部(凸缘)中的下侧的部分。
[0128]该内鼓出部87是与内下部重叠接合部85的上端相连地形成的部分,并从该内下部重叠接合部85向车辆11的内侧(箭头al方向)鼓出。该内鼓出部87包括第一弯曲成形部91、第二弯曲成形部92和内曲面部93。在该内曲面部93上开设有贯穿表里的孔94。该孔94的直径为能够通过螺纹部件95的大小。
[0129]如图3及图6所示,门内面板22具有至少一个优选多个的贯穿的排水孔57。该排水孔57是用于将浸入该门主体15之中,也就是说浸入到中空部23的水Wa向外部排出的小孔。如图8所示,该排水孔57位于门12关闭时相对于门主体15的缘54(下缘54)向所述框部41离开距离Es的量的位置。该缘54是门主体15的周缘部163中的下端的部位。
[0130]如图6及图8所示,在门外面板21的下部一体形成有外下部重叠接合部97、第一外鼓出部98和第二外鼓出部104。该外下部重叠接合部97是门外面板21的外周缘部(凸缘)中的下侧的部分。
[0131]该第一外鼓出部98是与外下部重叠接合部97的上端相连地形成的部分,并从该外下部重叠接合部97向车宽方向的外侧(箭头a2方向)鼓出。该第一外鼓出部98包括:第一弯曲成形部101、第二弯曲成形部102和外第一曲面部103。在该外第一曲面部103上开设有接线柱用孔111 (还参照图7)。
[0132]该第二外鼓出部104是与第一外鼓出部98的上端相连地形成的部分,并从第一外鼓出部98向车宽方向的外侧(箭头a2方向)鼓出。该第二外鼓出部104包括:第三弯曲成形部105、第四弯曲成形部106、第五弯曲成形部107、第六弯曲成形部108。如图7及图11所示,在第五弯曲成形部107上,多个接线柱孔112以大致等间隔开设。
[0133]如图6所示,框部41具有门相对面167和密封面168。该门相对面167和该密封面168形成在例如下纵梁装饰件35a的车宽方向的外表面。该门相对面167相对于门主体15的缘54(下缘54)位于延长线上,是在门12关闭时,能够相对于门主体15的缘54斜向地面对的面。
[0134]该密封面168是从门相对面167向门开口 161延伸的面。该密封面168位于,在门12从相对于门开口 161大致正交的方向关闭时(向箭头al方向关闭时),密封部件28能够接触的位置上。
[0135]该框部41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从密封面168中的靠近门开口 161的端171向门开口 161的中央且向车内倾斜的倾斜壁部172构成。
[0136]该密封面168的端171的位置位于,当门12关闭时,相对于门外面板21的缘97和门内面板22的缘85开始重叠的起点173,以高度α 2的量向门相对面167靠近的位置。也就是说,该密封面168的端171相对于起点173以高度α 2的量位于低位。
[0137]框部41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与门相对面167连续地形成的框外观壁部174构成。该框外观壁部174用于提高框部41的外侧的外观性。该框外观壁部174的外表面的形状形成为,在门12被关闭时,能够相对于外装部件27的外表面27a成为实质上共面。
[0138]下面,详细说明外装部件27。外装部件27是用于提高车辆11的设计性及/或保护门主体15的外表面53的部件,还被称作门下部装饰件。该外装部件27是比门主体15软质的部件,也就是说与门主体15相比拉伸强度小的部件,例如通过树脂材料构成。
[0139]如图6所示,该外装部件27与门主体15的外表面53,也就是说门外面板的外表面53的下部重叠并安装,并覆盖该外表面53的至少一部分。
[0140]更具体地,如图8所示,门外面板21的第一外鼓出部98及第二外鼓出部104通过该外装部件27覆盖。该外装部件27的外表面27a与门12的外表面53连续。也就是说,该外装部件27的外表面27a相对于门12的外表面53大致一致。
[0141]如图7、图11、图12 (a)、图12(b)所示,外装部件27是包括外装主体165 (包括延长部164);凸缘部184 ;弯折部186 ;内侧壁188 ;结合凸缘部124的一体成形品。
[0142]如图6所示,该外装主体165是覆盖门外面板21的外表面53的至少一部分,例如下部的部分。
[0143]该延长部164是以补充外装主体165的方式一体形成的部分,该延长部164从该外装主体165边沿该外装主体165的外表面53边向门主体15的缘54的外方以延长距离α I的量延伸。例如,该延长部164从外装主体165延伸到框部41的外侧的缘的附近(到框外观壁部174的附近)。
[0144]此外,外装主体165的外表面及延长部164的外表面相对于外装部件27的外表面27a实质上共面。另外,外装主体165的背面及延长部164的背面相对于外装部件27的背面177实质上共面。适当地改称作外装主体165的外表面27a、延长部164的外表面27a、外装主体165的背面177、延长部164的背面177。
[0145]该外装部件27的外表面27a,也就是说外装主体165及延长部164的各外表面27a由于是会影响到车辆11的设计性的面,所以适当地总称作“外观面27a”。另外,该外装主体165及该延长部164由于具有外观面27a,所以适当地总称作“外观部165、164”。
[0146]该外装主体165及该延长部164以沿外装部件27的外表面27a的下部向下缘54的下方延伸的方式弯曲。
[0147]如图11所示,该凸缘部184从该外装主体165的缘189 (延长部164的缘189)向门主体15(参照图6)的周缘部163,也就是说向车内侧大致水平地延伸。该凸缘部184是实质上不会影响到车辆11 (参照图1)的设计性的面。也就是说,该凸缘部184是从侧方观察车辆11时实质上看不见的部分,因此适当地称作“非外观部184”。该延长部164的缘189由于是与该凸缘部184的边界,所以适当地称作“边界角部189”。
[0148]该弯折部186是一体形成在该凸缘部184的前端185的薄壁的部分,是能够向该凸缘部184的厚度方向弯折的部分。这样,该弯折部186是与凸缘部184或内侧壁188相比形成为厚度较小的薄壁的部分,能够如铰链那样容易地弯折。以下,适当地将弯折部186称作“薄壁铰链186”。该弯折部186沿凸缘部184的前端185以一直线状延伸。
[0149]该内侧壁188 —体形成在该弯折部186上,是以该弯折部186为基准能够向外装主体165 (包括延长部164)的背面177折曲的部分。该内侧壁188从图3所示的门主体15的前端部131直到后端部132形成为一条直线。更具体地说,该内侧壁188包括:与弯折部186相连的壁部68 ;与该壁部68的前端相连的下板部66。
[0150]该下板部66 (密封支承部66)是位于门主体15的下缘54之下的大致水平的横板状的部分,上表面平坦。这里,“大致水平”是指,在车辆11为水平状态时,该下板部66成为大致水平的状态的情况。
[0151]该壁部68是从该下板部66中的远离门主体15 —方的端向下方延伸的大致垂直的纵板状的部分。将该壁部68的与外装部件27的背面177相反侧的壁面71 (壁部68的端面71、外表面71)作为“密封安装面71”。
[0152]该结合凸缘部124是形成在该内侧壁188的前端,并能够结合在外装主体165的背面177的自由端的部分。也就是说,该结合凸缘部124从密封支承部66中的外装部件27的背面177侧的端向上方延伸。如图13及图17所示,在该下板部66和该结合凸缘部124的拐角形成有至少一个肋129,优选形成沿横向配列成一列的多个肋129。
[0153]弯折部186被弯折,由此结合凸缘部124与外装主体165的背面177重叠。在该结合凸缘部124被结合于外装主体165的背面177的构成中,通过外装主体165、凸缘部184和内侧壁188,构成闭合截面状的第一闭合截面部187。结合凸缘部124相对于外装主体165的背面177的结合的构成为粘结。
[0154]这样,该第一闭合截面部187在延长部164的背面177形成为闭合截面状,在门12关闭时,能够配置在位于门主体15的缘54和门相对面167之间的位置。从以上的说明可知,该第一闭合截面部187具有下板部66、结合凸缘部124和至少一个肋129。如图9所示,该第一闭合截面部187具有相对于门主体15的缘54向与延长部164的背面177相反侧突出的端面71。该端面71由纵板状的壁部68的外表面71构成。
[0155]外装部件27相对于门主体15的安装构造如下。如图7、图11、图13所示,在该门外面板21上形成有贯穿的多个接线柱用孔112。在外装主体165的背面177形成有向该多个接线柱用孔112突出的多个突耳部117 (lug,固定部)。该多个突耳部117与门外面板21重叠,且通过接线柱118安装在该多个接线柱用孔112中。其结果为,外装部件27被安装在门主体15上。
[0156]而且,如图13及图22至图24所示,外装部件27具有:端壁部221、251 ;主体端接合部252,253 ;退避部255 ;遮蔽壁257。
[0157]该一方的端壁部221从外装主体165中的、沿以一直线状延伸的所述弯折部186的延伸方向的一方的端215向门主体15 (参照图6)延伸。第一闭合截面部187中的、位于外装主体165的一方的端215的附近的开口 218,其至少一部分(例如开口 218的数10% )通过该一方的端壁部221覆盖。
[0158]如图13所示,该另一方的端壁部251从外装主体165中的、沿以一直线状延伸的所述弯折部186的延伸方向的另一方的端216向门主体15(参照图6)延伸。第一闭合截面部187中的、位于外装主体165的另一方的端216的附近的开口 248,其至少一部分(例如开口 248的数10% )通过该另一方的端壁部251覆盖。
[0159]该主体端接合部252、253是将外装主体165结合于门主体15的部分。该主体端接合部252、253通过例如粘结胶带254、254被结合在门外面板21的外表面53。该粘结胶带254、254由例如双面胶带(double-sided tape)构成。该两面胶带在薄膜状的基材的两面形成粘结层,并被加工成片状。
[0160]该退避部255,在结合凸缘部124被结合于外装主体165的状态下,以对该主体端接合部252、253进行迂回的方式形成在相对于主体端接合部252、253相干涉的位置上。也就是说,在以弯折部186为基准,对内侧壁188进行弯折时,该内侧壁188与主体端接合部252、253相干涉。为了避免干涉,设置该退避部255。
[0161]该遮蔽壁257是填塞外装主体165的背面177和退避部255之间的间隙的部分。
[0162]如图11及图14所示,该外装部件27的形状为以向车宽方向稍凹陷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因此,从该外装主体165的缘189到弯折部186的分离距离β f、β r根据该外装主体165的部位而不同。也就是说,该分离距离β r从车身前后方向的两端215、216到中央逐渐减小。
[0163]如图12(a)、图12(b)及图14所示,外装主体165中,仅在分离距离β f、β r比规定的距离β 1、β 2大的部位187a、187b具有弯折部186及内侧壁188。在外装主体165中不具有弯折部186及内侧壁188的剩余的部位195的背面177安装有由与内侧壁188不同的部件构成的内侧壁零件115。
[0164]图12(a)从外装部件27的背面177侧表示内侧壁零件115被安装在该外装部件27上的构成。图12 (b)从外装部件27的背面177侧表示内侧壁零件115从外装部件27拆下的构成。
[0165]该内侧壁零件115是包括内侧壁188a、结合凸缘部124a、多个密封推压部129a、内壁门接合部237、肋241的树脂的一体成形品。
[0166]该内侧壁188a相对于外装部件27的内侧壁188为实质上相同的构成,包括密封支承部66a和壁部68a。该密封支承部66a与外装部件27的密封支承部66为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该壁部68a与外装部件27的壁部68为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该结合凸缘部124a与外装部件27的结合凸缘部124为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该多个密封推压部129a(肋129a)与外装部件27的多个密封推压部129为实质上相同的构成。
[0167]如图13及图14所示,随着从该外装主体165的缘189到弯折部186的分离距离β f、β r从车身前后方向的两端215、216到中央逐渐减小,多个密封推压部129、129a的长度Lr以逐渐减小的方式设定。另外,如图17及图18所示,密封推压部129、129a的高度Hr被设定为比外表面密封部64的高度低,例如设定为外表面密封部64的约60 %。因此,能够谋求外装部件27及内侧壁零件115的轻量化,并能够对该外表面密封部64进行推压保持。
[0168]通过内侧壁零件115和外装主体165,构成闭合截面状的第二闭合截面部197。该第一闭合截面部187和该第二闭合截面部197沿弯折部186并列。也就是说,该第一闭合截面部187和该第二闭合截面部197在车身前后方向上连续。该第二闭合截面部197的闭合截面的形状及大小,相对于该第一闭合截面部187的闭合截面的形状及大小,实质上相同。该第一闭合截面部187和该第二闭合截面部197的组合构造构成“闭合截面部166”。
[0169]如图12 (a)、图12(b)及图13所示,该内壁门接合部237是从接合凸缘部124a的上端向上方延伸并与外装主体165的背面177重叠且结合的部分。
[0170]该肋241以对该内壁门接合部237的外周进行修边的方式形成。在从车辆11的侧方向门12作用有碰撞载荷的情况下,例如在发生侧面碰撞的情况下,该碰撞载荷通过肋241向整个外装部件27分散。因此,能够提高外装部件27及内侧壁零件115的强度。
[0171]内侧壁零件115的下端相对于外装部件27的安装构造如下。如图13、图16至图19所示,外装部件27具有将内侧壁零件115结合在外装主体165上的两组分体零件结合机构203、203。该两组分体零件结合机构203、203是将内侧壁零件115结合在外装主体165 (包括延长部164)上的机构,位于重合部201、201的附近。
[0172]该各一组分体零件结合机构203包括:重合部201、卡定爪205、卡定面206、卡定部207、第一及第二 U字限制部224、225、第一及第二抵接限制部226、227、卡定部231、卡定爪部232。
[0173]该卡定爪205从凸缘部184向内侧壁零件115突出。卡定爪205中的该卡定面206与外装主体165的背面177面对。该卡定部207以卡定在卡定面206上的方式形成在内侧壁零件115上。也就是说,该卡定部207形成为从内侧壁零件115中的与该卡定面206抵接的面向外装主体165的背面177凹陷的凹形。内侧壁零件115被夹入外装主体165的背面177和卡定面206之间,并由此结合于外装主体165。此外,卡定部207不限于凹形,还可以为单纯的平板状或能够与卡定爪205抵接的突出部。
[0174]如图16、图18及图20所示,该第一及第二 U字限制部224、225从延长部164的背面177向车宽方向的内侧突出,形成有向前端开放的大致U字状的横槽。该第一及第二抵接限制部226、227在内侧壁零件115的壁部68a形成为横向的杆状,并被嵌入该第一及第二 U字限制部224、225的横槽中。
[0175]如图12(b)及图21所示,重合部201、201位于内侧壁零件115的车身前后方向的两端。如图17所示,各该重合部201、201位于各第一闭合截面部187、187的内部,并与内侧壁188、188重叠,该各第一闭合截面部187、187位于车身前后方向的两侧。
[0176]图15至图17及图21所示,该卡定部231 (开口卡定部231)是开设在内侧壁零件115的重合部201的贯穿孔。该卡定爪部232 (伸出爪部232)从外装部件27的壁部68向第一闭合截面部187的内方伸出,在前端具有爪。重合部201被嵌入第一闭合截面部187内,且卡定爪部232钩挂在卡定部231 (贯穿孔231的缘)上。
[0177]在该内侧壁零件115上具有该重合部201、201的理由如下。如图12(a)及图12(b)所示,该内侧壁零件115被嵌入两个第一闭合截面部187、187的端245、246之间。在内侧壁零件115的车身前后方向的两端243、244和两个第一闭合截面部187、187的端245、246之间能够具有微小的间隙。为了通过第一及第二闭合截面部187、197提高外装部件27的强度,优选以该第一及第二闭合截面部187、197彼此实质上连续的方式构成。
[0178]对此,该内侧壁零件115具有从车身前后方向的两端243、244向两个第一闭合截面部187、187的内部延伸的重合部201、201。该重合部201、201被嵌入第一闭合截面部187、187的内部,由此,能够相对于第一闭合截面部187对第二闭合截面部197进行定位。而且,第一及第二闭合截面部187、197彼此通过该重合部201、201及分体零件结合机构203、203被充分结合。因此,即使存在所述微小的间隙,该第一及第二闭合截面部187、197彼此也能够实质上连续,从而能够构成一个“闭合截面部166”。因此,能够充分提高外装部件27的强度。
[0179]在如关闭门12时那样在内侧壁零件115上作用有外力(载荷)的情况下,该外力从内侧壁零件115经由重合部201、201及分体零件结合机构203、203向第一闭合截面部187、187传递。该第一及第二闭合截面部187、197彼此由于通过重合部201、201及分体零件结合机构203、203被充分结合,所以,能够防止因外力导致的相对的错位。
[0180]通过分体零件结合机构203在外装部件27上安装内侧壁零件115的下端的顺序如下。
[0181]首先,外装部件27成为如图17的想像线所示被成形的状态,也就是说,成为相对于外装主体165打开内侧壁188的状态。
[0182]然后,在图18所示的内侧壁零件115的结合凸缘部124a上涂布粘结剂228。
[0183]接着,使卡定部207钩挂于图19所示的卡定爪205,同时如图18所示,在第一及第二 U字限制部224、225的横槽中嵌入第一及第二抵接限制部226、227。
[0184]接下来,如图17所示,将整个该内侧壁零件115向外装部件27的背面177(沿箭头bl方向)绕过来。其结果,如图18所示,第一及第二抵接限制部226、227被嵌入第一及第二 U字限制部224、225的横槽。几乎同时,结合凸缘部124a通过粘结剂228被粘结于该背面177。至此形成第二闭合截面部197。
[0185]然后,在图17中想像线所示的接合凸缘部124中涂布粘结剂228。此外,还可以不使用粘结剂228,而粘贴粘结胶带。
[0186]接下来,如图17所示,以弯折部186为基准,将内侧壁188向外装部件27的背面177 (沿箭头bl方向)绕过来。在旋绕该内侧壁188的途中,卡定爪部232被钩挂在卡定部231 (贯穿孔231的缘)。同时,该内侧壁188与内侧壁零件115的重合部201重叠。
[0187]通过进一步旋绕该内侧壁188,使接合凸缘部124与该背面177重合。其结果为,图17中如实线所示,该接合凸缘部124通过粘结剂228被粘结在该背面177上。至此,形成第一闭合截面部187。其结果,该重合部201被嵌入第一闭合截面部187之中,由此被机械地结合。
[0188]以上,结束了内侧壁零件115的下端相对于外装部件27的组装作业。这样,内侧壁零件115的下端相对于外装部件27被“机械的结合”或“基于粘结的结合”,或者通过这两种方式被结合。
[0189]内侧壁零件115的上部相对于外装部件27的安装构造如下。如图10及图13所示,在外装主体165的背面177形成向门主体15的内侧,也就是说向内侧壁零件115突出的一个突耳部119 (lug,固定部)。在内侧壁零件115形成有能够嵌入该突耳部119地凹陷的呈凹状的一个第二紧固部128。该第二紧固部128重叠在该突耳部119的前端面,并且通过螺丝121 (螺纹121)被安装。其结果,内侧壁零件115被安装在外装部件27上。
[0190]内侧壁零件115相对于门主体15的安装构造如下。如图6、图7及图13所示,该门外面板21上形成有贯穿的一个接线柱用孔111。内侧壁零件115的背面形成有向该接线柱用孔111突出的一个第一紧固部127。该第一紧固部127与门外面板21重叠,并且通过接线柱122及螺丝95 (螺纹95)被安装在该接线柱用孔111中。也就是说,该接线柱122被嵌入接线柱用孔111,并且通过螺丝95被紧固于内侧壁零件115。其结果,内侧壁零件115被安装在门主体15上。[0191]上述构成的外装部件27和内侧壁零件115分别通过不同的树脂成形金属模成形。在用于对该外装部件27进行成形的成形用金属模中,在对凸缘部184进行成形的部位的型腔中形成有门。该门与从注塑成形机的喷嘴直接供树脂流入的流路(滑阀)连通。也就是说,在凸缘部184上残留有成形时的门的痕迹。
[0192]接下来,详细说明密封部件28。如图6所示,该密封部件28 (门密封部28)在关闭门12时,能够与形成门开口 161的框部41接触并进行密封。该密封部件28是沿外装部件27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细长的部件(参照图3),是通过橡胶等的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形成的一体成形品。该密封部件28被安装在外装部件27中的延长部164,也就是说被安装在闭合截面部166中的端面71 (密封安装面71)上。该密封部件28包括:倾斜部58、排水路密封部
62、外表面密封部64、密封安装部72、密封下半部77。
[0193]倾斜部58在门12关闭时,与排水孔57相比位于更靠近框部41的位置。该倾斜部58与排水孔57相对,并且朝向延长部164以向下的倾斜度倾斜。也就是说,该倾斜部58向门主体15的厚度方向倾斜。该倾斜部58的倾斜是与倾斜的下端相比,倾斜的上端从门主体15分离的方向。
[0194]换言之,如图6所示,该倾斜部58与排水孔57相对,并且至少在该排水孔57的车内侧,随着从下方朝向上方而向车内侧倾斜。也就是说,该倾斜部58的上端(自由端)在门12关闭时,以位于密封面168中的靠近门开口 161的端171的方式倾斜。该倾斜部58的斜面大致在倾斜壁部172的斜面的延长线上延伸。因此,该倾斜部58能够将从排水孔57排出的排水Wa向箭头a3方向引导。
[0195]排水路密封部62 (延伸部62)与倾斜部58连续。排水路密封部62从倾斜部58的下端朝向接近门主体15的方向,并通过排水孔57的下方延伸到门主体15的下缘54。如图6及图17所不,排水路密封部62从密封部分81通过密封支承部66、66a(下板部66、66a)之上,延伸到肋129、129a。该排水路密封部62的背面65 (参照图9)与密封支承部66、66a
的上表面重叠,并由此被支承。
[0196]外表面密封部64从排水路密封部62 (延伸部62)的前端向上方延伸。该外表面密封部64在门主体15的下缘54的附近,通过门主体15的外表面53和外装部件27的肋129、129a被夹入。
[0197]换言之,如图6所不,该外表面密封部64与排水路密封部62相连,与门主体15的下缘54相比形成在车外侧(图6的箭头a2方向),通过外装部件27被向该下缘54附近的外表面53a推压,由此与该外表面53a紧贴。
[0198]如图6及图9所示,密封下半部77 (另外的倾斜部77),从密封安装部72的下端75到倾斜部58的上端(自由端),边向下方鼓出边延伸,并与该倾斜部58的上端连续。该密封安装部72的下端75与外装部件27的壁部68的下端抵接。
[0199]换言之,如图6所示,该密封下半部77是从密封安装部72中的角部73的下方的部位(密封安装部72的下端75)到密封面168中的靠近门开口的端171,向斜上方延伸,并与倾斜部58的上端连续的部分。
[0200]密封部件28中的、用于与门开口 161的框部41接触并进行密封的密封部分81由截面中空状的中空密封部分81构成,构成为所谓管。该中空密封部分81通过倾斜部58、密封安装部72、密封下半部77而一体地形成。如图3所示,该中空密封部分81从门主体15的前端部131形成到后端部132。如图6所示,在门12关闭时,该密封部分81被密封面168挤压而弹性变形,能够紧贴并密封。如图2及图4所示,该中空密封部分81的前端134开口。如图5所示,该中空密封部分81的后端135封闭。如图2至图5所示,来自门主体15内的排水Wd能够从密封部件28的前端134及后端135如箭头a4、箭头a5那样向外部排出。
[0201]密封安装部72为沿密封安装面71的形状,是与该密封安装面71重叠并安装的纵板状的部分。该密封安装部72的上端一体形成在排水路密封部62相对于倾斜部58的下端的根部的部位73上。换言之,如图10所示,倾斜部58从该密封安装部72和排水路密封部62的角部73 (根部的部位73)向上方延伸。
[0202]如图10所示,该密封部件28通过至少一个,优选多个密封固定零件141被安装在闭合截面部166 (该第一及第二闭合截面部187、197)。该多个密封固定零件141是通过将一部分插入闭合截面部166的内部而被卡定于该闭合截面部166的部件,例如通过接线柱构成。
[0203]更详细地说,如图7、图10、图11及图13所示,在该闭合截面部166的密封安装面71上形成有多个接线柱用孔234、238。该多个接线柱用孔234、238在该闭合截面部166的车身前后方向上大致配列成I列。例如,在该第一闭合截面部187上形成有贯穿的该多个接线柱用孔234。在该第二闭合截面部197上形成有贯穿的该多个接线柱用孔238。
[0204]如图9所示,该密封部件28,在朝向密封安装面71的表面形成有凹部137。该密封部件28上,在该凹部137的部位上形成有贯穿的多个接线柱用孔138 (参照图10)。该多个接线柱用孔138被设定为分别能够握持接线柱141的大小。组装在该密封部件28上的多个接线柱141被嵌入该多个接线柱用孔234、238。其结果,该密封部件28被安装在该闭合截面部166上。
[0205]实施例2
[0206]关于实施例2的车辆用门组件,基于图25进行说明。图25与上述图9对应地进行表示。实施例2的车辆用门组件40A的特征在于,将上述图1至图24所示的实施例1的密封部件28变更为图25所示的密封部件28A,其他的构成与上述图1至图24所示的实施例I相同,故省略说明。
[0207]更具体地说,如图25所示,密封部件28A中的、用于与门开口 161的框部41接触并进行密封的密封部分81A形成为上部开放的大致U字状截面。该密封部分81A通过倾斜部58A、密封安装部72、密封下半部77而一体地形成。门12关闭时,该密封部分81A被密封面168挤压而弹性变形,从而能够紧贴并密封。
[0208]该密封部分81A的上部开口,在门12关闭时,朝向排水孔57。该密封部分81A的内面58A,在门12关闭时,与排水孔57相比位于更靠近框部41的位置。该内面58A与排水孔57相对,并朝向延长部164以向下的倾斜度倾斜。也就是说,该内面58A向门主体15的厚度方向倾斜。该内面58A的倾斜是与倾斜的下端相比,倾斜的上端从门主体15分离的方向。以下,将该密封部分81A的内面58A称作倾斜部58A。
[0209]换言之,该倾斜部58A与排水孔57相对,并至少在该排水孔57的车内侧,随着从下方朝向上方而向车内侧倾斜。也就是说,该倾斜部58A的上端(自由端),在门12关闭时,以位于密封面168中的靠近门开口的端171的附近的方式倾斜。该倾斜部58A的斜面大致在倾斜壁部172的斜面的延长线上延伸。因此,该倾斜部58能够将从排水孔57被排出的排水Wa向箭头a3方向引导。在外表面密封部64的上缘形成有防脱用凸部154。
[0210]实施例2的车辆用门组件40A发挥与实施例1的车辆用门组件40A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实施例2的车辆用门组件40A,其密封部件28A的制造容易,且能够谋求更轻量化。
[0211]本发明中,车辆用门组件40、40A的门不限于前门12或后门46等的侧门,还可以为例如尾门或发动机盖。另外,车辆用门组件40、40A的门不限于摆式门,还可以为例如滑动门的构成。
[0212]另外,外装部件27的安装部位不限于门主体15的外表面的下部,例如,还可以为门主体15的外表面的前部、后部或上部。
[0213]另外,内侧壁零件115不限于配置在外装部件27中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央部的构成,例如,还可以配置在前部或后部。另外,还可以在外装部件27中的多个位置配置内侧壁零件115。
[0214]另外,“机械的结合”在该一例中是指基于伸出爪部232的结合,但除了基于伸出爪部232的结合以外,还包括:将螺栓螺入螺母,也就是说基于螺纹的结合(紧固)、基于铆接的结合、基于如铆钉那样在轴上不形成螺纹而进行卡定的接线柱等铆钉的结合、基于压入的结合、基于利用带钢板或钢线的带的结合、基于弹簧的结合、基于挡圈的结合、基于接线柱或扣片等的夹持零件的结合。
[0215]工业实用性
[0216]本发明的车辆用门组件40、40A优选适用于汽车。
[0217]附图标记的说明
[0218]11...车辆,12、46...门,13...车身,15...门主体,21...门外面板,22...门内
面板,27...外装部件,27a...外表面,28、28A...密封部件,29...肋,40、40A...车辆用门组件,41、42...框部,53...门主体(门外面板)的外表面,54...门主体的下缘(缘),
57...排水孔,58...倾斜部,62...延伸部(排水路密封部),64...外表面密封部,65...排水路密封部的背面,66...下板部(密封支承部),68...壁部,71...壁面(端面,密封安装? ),72...密封安装部,77、77A...密封下半部,81...密封部分(中空密封部),85...门内面板的缘,97...外面板的缘,115...内侧壁零件,124...结合凸缘部,129、129a...肋,
141...密封固定零件,161...门开口(乘降口),163...门主体的周缘部,164...延长部,
165...外装主体,166...闭合截面部,167...门相对面,168...密封面,171...密封面中的靠近门开口的端,172...倾斜壁部,173...面板的缘彼此开始重叠的起点,177...背面,184...凸缘部,186...弯折部,187...第一闭合截面部,187a、187b...分离距离比规定的距离大的部位,188...内侧壁,189...外装主体的缘,195...剩余的部位,197...第二闭合截面部,201...重合部,203...分体零件结合机构,205...卡定爪,206...卡定面,207...卡定部,215...一方的端,218...开口,221...端壁部,252、253...主体端接合部,
255...退避部,257...遮蔽壁,Es...距离,Wa...水,Wd...排水,a1...延长距离,β 1、β 2...规定的距离,β f、β r...从外装主体的缘到弯折部的分离距离。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门组件,包括用于开闭车身的门开口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门包括: 由外侧的门外面板和内侧的门内面板构成的中空状的门主体; 通过比该门主体软质的材料构成,并且安装在所述门外面板的外表面,覆盖该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外装部件; 在所述门关闭时,能够与形成所述门开口的框部接触并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 所述外装部件包括: 覆盖所述门外面板的外表面的外装主体; 从该外装主体沿所述外表面向所述门主体的缘的外方延伸的延长部; 在该延长部的背面形成为闭合截面状的闭合截面部, 所述密封部件被安装在所述闭合截面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部具有门相对面,在所述门关闭时,所述门相对面能够与所述门主体的所述缘面对, 所述闭合截面部被配置成:在所述门关闭时能够位于所述门主体的所述缘和所述门相对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部具有从所述门相对面向所述门开口延伸的密封面, 该密封面位于当所述门从相对于所述门开口大致正交的方向关闭时,所述密封部件能够接触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部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从所述密封面中的靠近所述门开口的端向所述门开口的中央且车内倾斜的倾斜壁部构成, 所述密封面的所述端的位置位于:在所述门关闭时,相对于所述门外面板的缘和所述门内面板的缘开始重叠的起点,位于靠近所述门相对面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部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与所述门相对面连续地形成的框外观壁部构成, 该框外观壁部的外表面的形状形成为,在所述门关闭时,能够相对于所述外装部件的外表面实质上共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截面部具有相对于所述门主体的所述缘向与所述延长部的所述背面相反侧突出的端面, 所述密封部件被安装在所述闭合截面部中的所述端面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通过密封固定零件安装在所述闭合截面部上, 该密封固定零件是通过将一部分插入所述闭合截面部的内部而被卡定于该闭合截面部的部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合截面部具有: 位于所述门主体的所述缘之下的大致水平的下板部; 从该下板部向上方延伸,并被结合于所述外装主体的背面的结合凸缘部;形成在所述下板部和所述结合凸缘部的拐角的至少一个肋,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 能够与所述框部接触并密封的密封部分; 从该密封部分通过所述下板部之上,并延伸到所述肋的延伸部; 从该延伸部的前端向上方延伸的外表面密封部, 该外表面密封部,在所述门主体的所述下缘的附近,通过所述门外面板的所述外表面和所述肋被夹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门是在被关闭的状态下成为大致铅直的门, 所述门主体具有将浸入该门主体之中的水排出的至少一个排水孔, 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门被关闭时相对于所述门主体的下缘靠近所述框部的位置,所述密封部件具有:向所述门主体的厚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部;与该倾斜部连续的排水路密封部, 所述倾斜部位于所述门关闭时与所述排水孔相比靠近所述框部的位置,与所述排水孔相对,且向所述延长部以向下的倾斜度倾斜, 所述排水路密封部从所述倾斜部的下端朝向接近所述门主体的方向,并通过所述排水孔的下方延伸到所述门主体的下缘, 所述外装部件具有用于支承所述排水路密封部的背面的、上表面平坦的密封支承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支承部具有从远离所述门主体的一方的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壁部, 该壁部将与延长部的所述背面相反侧的壁面作为密封安装面,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沿所述密封安装面的形状的密封安装部, 该密封安装部与所述密封安装面重叠且被安装。
11.一种车辆用门组件,包括用于开闭车身的门开口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门包括:门主体、覆盖该门主体的外表面的树脂制的外装部件, 该外装部件包括: 覆盖所述门主体的所述外表面的外装主体; 从该外装主体的缘向所述门主体的周缘部延伸的凸缘部; 一体地形成在该凸缘部的前端,并能够向该凸缘部的厚度方向弯折的弯折部; 一体地形成在该弯折部上,以该弯折部为基准能够向所述外装主体的背面弯折的内侧壁; 形成在该内侧壁的前端,能够结合在所述外装主体的背面的结合凸缘部, 所述弯折部沿所述凸缘部的前端以一直线状延伸, 在该结合凸缘部被结合于所述外装主体的所述背面的构成中,通过所述外装主体、所述凸缘部和所述内侧壁,构成闭合截面状的第一闭合截面部, 从所述外装主体的所述缘到所述弯折部的分离距离根据所述外装主体的部位而不同,所述弯折部及所述内侧壁仅存在于所述外装主体中的、所述分离距离比规定的距离大的部位上, 在所述外装主体中的、不具有所述弯折部及所述内侧壁的剩余的部位的所述背面安装有由与所述内侧壁不同的部件构成的内侧壁零件, 通过该内侧壁零件和所述外装主体,构成与所述第一闭合截面部连续的闭合截面状的第二闭合截面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零件具有相对于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内侧壁重合的重合部, 该重合部被结合于所述内侧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结合凸缘部相对于所述外装主体的背面的结合的构成为粘结, 所述重合部相对于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内侧壁的结合的构成为机械的结合。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合部是位于所述第一闭合截面部的内部并与所述内侧壁重合的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装部件还具有将所述内侧壁零件结合在所述外装主体上的分体零件结合机构, 该分体零件结合机构位于所述重合部的附近。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零件结合机构包括: 从所述凸缘部向所述内侧壁零件突出的卡定爪; 该卡定爪中的、与所述外装主体的背面面对的卡定面; 以与该卡定面卡定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内侧壁零件上的卡定部,` 所述内侧壁零件被夹入所述外装主体的所述背面和所述卡定面之间,由此被结合于所述外装主体。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定部形成为,从所述内侧壁零件中的、与所述卡定面抵接的面向所述外装主体的所述背面凹陷的凹形。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装部件还具有从所述外装主体中的、沿以一直线状延伸的所述弯折部的延伸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向门主体延伸的端壁部, 所述第一闭合截面部中的、位于所述外装主体的所述一方的端的附近的开口通过所述端壁部覆盖。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装部件还具有将所述外装主体结合在所述门主体上的主体端接合部, 所述结合凸缘部具有退避部,该退避部以迂回该主体端接合部的方式形成在当所述结合凸缘部结合于所述外装主体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主体端接合部相干涉的位置上。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装部件还具有填塞所述外装主体的背面和所述退避部之间的间隙的遮蔽壁。
21.—种车辆用门组件,包括用于开闭车身的乘降口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门包括: 截面中空状的门主体; 外装部件,安装在该门主体的外表面的下部且覆盖该外表面的下部,并且具有向所述门主体的下缘的下方延伸的延长部; 安装在所述延长部上,在所述门关闭时能够与形成所述乘降口的框部接触而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 所述门主体具有将浸入到该门主体之中的水排出的至少一个排水孔,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在所述门关闭时与所述排水孔相比更靠近所述框部的倾斜部, 该倾斜部与所述排水孔相对,并朝向所述延长部以向下的倾斜度倾斜。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位于:在所述门关闭时,相对于所述门主体的所述下缘靠近所述框部的位置,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与所述倾斜部连续的排水路密封部, 该排水路密封部从所述倾斜部的下端朝向接近所述门主体的方向,并通过所述排水孔的下方延伸到所述门主体的下缘。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具有从所述排水路密封部的前端向上方延伸的外表面密封部, 该外表面密封部在所述门主体的所述下缘的附近,被所述门主体的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外装部件夹入。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装部件具有用于支承所述排水路密封部的背面的、上表面平坦的密封支承部。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支承部具有从远离所述门主体的一方的端向下方延伸的壁部, 该壁部将与所述外装部件的背面相反侧的壁面作为密封安装面,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沿所述密 封安装面的形状的密封安装部, 该密封安装部与所述密封安装面重叠且被安装。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安装部的上端一体形成在排水路密封部相对于所述倾斜部的下端的根的部位上。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中的、用于与所述框部接触而进行密封的密封部分由截面中空状的中空密封部构成, 该中空密封部由所述倾斜部、所述密封安装部、从该密封安装部的下端延伸到所述倾斜部的上端的密封下半部一体地形成。
2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车辆用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装部件具有: 从所述密封支承部中的、所述外装部件的背面侧的端向上方延伸,并结合于所述外装部件的背面的结合凸缘部; 形成在所述密封支承部和所述结合凸缘部的拐角的至少一个肋(29),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从所述排水路密封部的前端向上方延伸的外表面密封部, 该外表面密封部在所述门主体的所述下缘的附近,被所述门主体的所述外表面和所述肋夹入。
【文档编号】B60J10/08GK103492231SQ201280010895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2日
【发明者】粕谷孝史, 泽田外茂英, 大庭敏也, 圆冈大介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