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遮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117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汽车用遮光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在车辆的室内与设于天花板上的支承部卡止来使用的车辆用遮光板,该车辆用遮光板具备:遮光板主体,其为了进行遮光而构成;辅助体,其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遮光板主体上,从与所述遮光板主体重合的第一位置到自所述遮光板主体拉出而对更大范围进行遮光的第二位置,沿所述遮光板主体的宽度方向可滑动;多个贯通孔,其贯通所述辅助体,使入射光局部地通过。
【专利说明】汽车用遮光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遮挡自汽车的前窗或侧窗向车室内射入的入射光的汽车用遮光板。

【背景技术】
[0002]为了防止强烈的太阳光透过前窗或侧窗入射进来使乘员感到目眩的情况,大多数车辆具备遮光板。遮光板通常设置于前窗附近的天花板上,根据需要下垂而覆盖前窗的一部分,或朝向侧窗侧覆盖其一部分。专利文献1公开了涉及汽车用遮光板的相关技术。
[0003]根据专利文献1公开的相关技术,通过自主体将辅助体沿水平方向拉出,能够扩大遮光的范围。虽然乘员感到目眩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少,但同时,乘员的视野会被进一步限制。
[0004]专利文献专利申请公开2011 — 206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扩大了遮光的范围,同时能够减少乘员视野的限制的汽车用遮光板。
[0006]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在车辆的室内与设于天花板上的支承部卡止来使用的车辆用遮光板,具备:遮光板主体,其为了进行遮光而构成;辅助体,其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遮光板主体上,从与所述遮光板主体重合的第一位置到自所述遮光板主体拉出而对更大范围进行遮光的第二位置,沿所述遮光板主体的宽度方向可滑动;多个贯通孔,其贯通所述辅助体,使入射光局部地通过。
[0007]本发明的汽车用遮光板扩大了遮光的范围,同时能够减少乘员的视野限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汽车用遮光板与车辆的侧窗的一部分一同表示的立面图,仏)表示辅助体与主体重合的状态,(^)表示辅助体自主体拉出的状态;
[0009]图2是表不将汽车用遮光板与包括前窗在内的车室内的一部分一同表不的立体图,仏)表示收纳在天花板侧的状态,(^)表示放下来的状态;
[0010]图3是汽车用遮光板的立面立体图,(£1)仅表不主体,(^)仅表不辅助体;
[0011]图4是图1的17 — IV线的剖面图;
[0012]图5是说明从小孔通过的光量根据遮光板的角度而变化的情况的示意性的剖面侧视图,仏)表不一例,(13)表不在小孔的周围具有立起的突起的另一例;
[0013]图6是图1的VI — VI线的剖面图,是表示当初的状态的图;
[0014]图7是图1的VI — VI线的剖面图,是表示将票据等卡片插入狭缝的状态的图;
[0015]图8是展现辅助体的背面的立面图;
[0016]图9是将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汽车用遮光板与包括前窗在内的车室内的一部分一同表不的立体图,表不收纳在天花板侧的状态;
[0017]图10是图9的汽车用遮光板的另一立体图,(a)表示放下来的状态,(b)表示辅助体自主体拉出的状态;
[0018]图11是图9的汽车用遮光板的立面立体图;
[0019]图12是图9的汽车用遮光板的立面立体图,仅表示主体;
[0020]图13是图9的汽车用遮光板的立面立体图,仅表示辅助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几个示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2]参照图2,在车辆的室内,在前窗I附近的天花板3上设有遮光板5。图2主要示例车辆的前排右侧的乘员座位,但通常,与之大致对称地在前排左侧的乘员座位也设有遮光板9。在遮光板5、9之间配置有收纳有照明装置等的单元7,另外,在其下方配置有室内镜11。
[0023]遮光板5 (遮光板9也)在不需要遮光时,通常如图2(a)所示地向上方翻起并面向天花板3,根据需要如图2(b)所示地向下方放倒,用于遮光。
[0024]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专门取用于右侧的乘员座位的遮光板5为例,但如果将左右的差异除外,说明也可适用于左侧的乘员座位用的遮光板9。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图
2(a)、2 (b)所示的状态下,将与车辆的宽度方向一致的方向称作宽度方向,将朝向天花板的方向称作上方、将其反方向称作下方。
[0025]在天花板3上,与其前端缘3a最接近且与右前柱13接近而设有支柱17。遮光板5与之对应而具备安装部15,经由安装部15通过支柱17被可转动地支承。支柱17具有自安装部15向下方延伸的纵轴部17a、自纵轴部17a以大致90度的角度弯曲并向横向延伸的横轴部17b。横轴部17b可旋转地插入在遮光板5的角部形成的切口部5a的纵壁。
[0026]在天花板3上还设有远离右前柱13而接近单元7的旋转支承部19。遮光板5与之对应而具备水平轴部21。水平轴部21可拆装地与旋转支承部19卡合,因此,遮光板5与天花板3卡止。
[0027]遮光板5以横轴部17b和水平轴部21为轴,被可旋转地支承。遮光板5通过以横轴部17b为中心从图2(a)的收纳状态向下方旋转,成为遮挡图2(b)的前窗I的上部的的使用状态(第一使用状态)。
[0028]遮光板5在其纵向的一边缘具有切口 5b,水平轴部21设置在切口 5b内。旋转支承部19为短圆筒形状,在朝向天花板3的前端缘3a的一侧将圆筒面切口而构成开口,因此形成钩形状。水平轴部21穿过该开口嵌入旋转支承部19内并卡合,或通过开口而使卡合脱开。从旋转支承部19脱开卡合的遮光板5能够以纵轴部17a为轴在横向上转动,因此,如图1(a)所示,成为遮挡侧窗23的上部的使用状态(第二使用状态)。虽未作图示,为了将遮光板5暂时固定在该状态,在侧窗23 —侧也可以设置与旋转支承部19同等的构造。
[0029]遮光板5大体上包括遮光板主体25和辅助体27。辅助体27可滑动地安装在遮光板主体25上,在遮光板主体25的宽度方向上进行滑动。辅助体27从如图1(a)所示与遮光板主体25重合的第一位置到如图1 (b)所示从遮光板主体25拉出而将更大范围遮光的第二位置,可以滑动。
[0030]遮光板主体25具备与遮光板5的切口部5a相对应的切口部25a,且具备与切口513相对应的切口 25匕另外,辅助体27具备在处于上述第一位置时,位置与切口 56—致的切口 276。
[0031〕 如图4所示,遮光板主体25大体上是通过将两个部件25八、258接合而形成的中空体。部件251258分别是由适当的树脂构成的成型件,第一部件25八面向辅助体27,第二部件258在与之相反侧。辅助体27也是由适当的树脂构成的成型件,面向第一部件25八且在宽度方向上可滑动地安装在其上。另外,该宽度方向为图4的与纸面正交的方向。
[0032]在遮光板5为遮挡侧窗23的上部的第二使用状态下,如图1(3)所示,辅助体27在车室的内部露出。在遮光板5遮挡前窗1的上部的第一使用状态下,如图2(6)所示,辅助体27自车室隐藏并面向前窗1,在被翻起的(被收纳的)图2(3)的状态下在车室的内部露出。
[0033]辅助体27优选其纵向长度与遮光板主体25的纵向长度大致相同。另外,优选的是,辅助体27的宽度方向(被拉出的方向)的长度适当地比遮光板主体25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短。例如,辅助体27也可以比遮光板主体25短与切口部253对应的量。
[0034]在辅助体27上,在辅助体27拉出的方向上,在最前面的(在第二使用状态下相对于车辆的方向为后方的)边缘27?,在遮光板主体25上也可以与对应的边缘256大致平行地形成。
[0035]辅助体27例如也可以分别具备圆形的多个小孔27?。小孔27?分别是贯通辅助体27的贯通孔,如后所述使入射光部分地通过。也可以代替圆形而采用椭圆形、或包括四边形在内的多边形,或者也可以是如同狭缝那样的纵横比大的形状。
[0036]多个小孔27?设置在偏向辅助体27被拉出的方向的边缘27?的区域。多个小孔27?例如也可以在纵向和宽度方向双方形成列,或也可以以其他方式排列。
[0037]通过将小孔27?设置在偏向边缘27?的区域,如图1(4所示,在辅助体27被从遮光板主体25拉出时,穿过小孔27?使入射光通过,再穿过小孔27?向乘员提供向车室外的视野。
[0038]参照图4,遮光板5具备支承辅助体27并能够进行宽度方向的滑动的机构29、31。上部机构29作为一例,由遮光板主体25 —体具备的槽250、辅助体27 —体具备且与其进行卡合的突起270构成。同样地,下部机构31由槽25(1和突起27(1构成。槽25(^25(1和突起27(^27(1分别通过使走向沿遮光板5的宽度方向且互相可滑动地进行卡合,而能够进行辅助体27的宽度方向的滑动。优选的是,槽25(3朝向上方,突起27^以与之卡合的方式朝向下方。同样地,槽25(1朝向下方,突起27(1朝向上方。因此,由于上部机构29和下部机构31互相朝向相反方向,故而辅助体27不会向上方或下方偏移而从遮光板主体25脱落。
[0039]另外,辅助体27也可以具备以绕入遮光板主体25的下端的方式弯曲的曲面部276。突起25(1能够设于曲面276的下端且其内侧。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增强了突起27(3、27(1夹持遮光板主体25的作用,因此,辅助体27更加难以脱落。
[0040]主要参照图1,在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在辅助体27上,朝向车辆的中间柱33的边缘27?(相对于车辆的方向为后方的边缘)也可以按照与中间柱33的、相对于车辆的方向为前方的侧缘部333平行的方式形成。中间柱33的侧缘部333有时按照其上部比下部相对于车辆的方向为更后方(图1(3)中右侧)的方式倾斜。边缘27也可以与之对应而倾斜。通过使这些缘部平行,边缘27?与中间柱33的侧缘部333之间的间隙35变得极小,遮光性进一步提尚。
[0041 ] 在拉出的状态下,也可以按照辅助体27的上端缘27g位于比侧窗23的开口部23a的上缘部23al更靠上方位置的方式构成辅助体27。另外,就遮光板主体25的上缘部25g而言,按照位于比侧窗23的开口部23a的上缘部23al更靠上方位置的方式构成遮光板主体25。
[0042]另外,也可以以在拉出时,在边缘27f与中间柱33的侧缘部33a之间不残留间隙35的方式规定遮光板主体25的宽度、辅助体27的宽度、及/或机构29、31的长度。另外,如图1 (b)中双点划线所示,也可以以边缘27f和中间柱33的侧缘部33a重叠的方式规定遮光板主体25的宽度、辅助体27的宽度、及/或机构29、31的长度。
[0043]也可以以不过度拉出辅助体27的方式将适当的卡止体设置在遮光板主体25及辅助体27上。该卡止体起到使辅助体27在图1(b)的实线或双点划线的位置停止的作用。
[0044]遮光板5如下使用。乘员例如抓住遮光板5的上部并以支柱17的横轴部17b为中心使遮光板5从图2(a)的收纳状态向下方旋转。于是,遮光板5成为图2(b)所示的遮挡前窗I的上部的使用状态(第一使用状态)。由此,能够通过遮光板5遮挡从前窗I进入车室内的太阳光等的入射光。
[0045]从上述图2 (b)的第一使用状态,乘员将遮光板5的水平轴部21从旋转支承部19卸下,使遮光板5以纵轴部17a为中心进行旋转。于是,如图1(a)所示,成为遮挡侧窗23的上部的使用状态(第二使用状态)。由此,能够通过遮光板5遮挡从侧窗23进入车室内的太阳光等的入射光。
[0046]从上述图1 (a)的第二使用状态,乘员如图1 (b)所示从遮光板主体25将辅助体27向车辆后方(图1(a)中为右方向)拉出。于是,遮光板5能够将侧窗23上部的直到中间柱33附近的更大范围遮光。
[0047]辅助体27和遮光板主体25设为大致相同的尺寸,故而在将辅助体27拉出前的状态下,遮光板5是足够紧凑的,对乘员的视野限制极小。
[0048]只要辅助体27具备多个小孔27p,就能够通过这些小孔确保乘员向车室外的视野。即,能够通过将辅助体27拉出而扩大遮光的范围,同时降低乘员的视野限制。
[0049]更详细地,小孔27p起到的效果如下:
[0050](I)频闪效果:特别是在沿横向设有多个小孔27p的情况下,左眼一只眼和右眼一只眼交替识别用车室外的识别对象物,可看见识别对象物的移动或变化如逐帧播放那样,易于发现车室外的识别对象物。
[0051](2)针孔现象:对向车室内导入的光的量通过小孔27p进行收缩,由此防止光的干扰,扩大焦点面的范围(焦点深度),故而容易使焦点一致,能够更清楚地看见车室外的识别对象物。
[0052](3)光的闪烁现象:特别是在沿横向设有多个小孔27p的情况下,在识别对象物沿着该多个小孔27p相对移动时,小孔27p被识别对象物挡住的状态(能看见识别对象物的状态)和未被挡住的状态(看不见识别对象物的状态)沿着相对移动方向进行变化。通过交替地发生该小孔27p被挡住的状态(OFF:关灯)和未被挡住的状态(ON:亮灯)而产生光闪烁的现象,识别性提高。
[0053]另外,如图1(b)所示,在利用辅助体27进行遮光的状态下,有时太阳光等光P也会穿过小孔27p而侵入车室内。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a)所示,辅助体27 (遮光板5)能够从垂直的状态A向朝向车室内倾斜角度Θ I的状态B转动,且能够进一步向倾斜角度Θ 2的状态C转动。即,能够通过选择适当的倾斜度来调节从车室外向车室内射入的太阳光等光P的入射量。在倾斜角度Θ I的状态B,与状态A相比,光P的入射量减少,在倾斜角度Θ 2的状态C,遮断光P的入射。在这些状态下,能够从乘员方面在水平方向或稍下方确保视野。另外,即使朝向车室外倾斜,也能够限制光P的入射量。
[0054]为了限制从小孔27p通过的光P,也可以还具备适当的装置。例如,如图5(b)所示,各小孔27p也可以按照在其周围立起的方式具备突起27i。如图所示,突起27i也可以为圆筒形,或也可以为与之类似的适当形状。另外,突起27i可以设置于在第二使用状态下朝向车室外的一侧(面向遮光板主体25的一侧),或也可以设置于其相反侧。
[0055]将图5(b)与图5(a)进行比较,可以理解,即使辅助体27 (遮光板5)的倾斜角进一步减小也限制光P的入射量。即使稍微倾斜也能够有效地防止入射光引起的目眩。
[0056]另外,突起27i对小孔27p的周围进行强度加强及刚性加强。能够补足设置小孔27p造成的辅助体27的强度或刚性的降低。
[0057]参照图6?8,辅助体27例如在与边缘27f相反侧的边缘27h的附近,也可以具备从其表面向背面贯通的狭缝43。狭缝43能够形成为便于容纳各种票据的插入的适当尺寸。另外,狭缝43例如可设定为U形,被狭缝43包围的舌片41在根部45与辅助体27成一体。舌片41以根部45附近为轴具有柔性。
[0058]舌片41也可以从根部45附近开始,相对于辅助体27具有适当的台阶。另外,为了对舌片41进行刚性加强,在其背面也可以具备从根部45向狭缝43走向的多个加强筋47。加强筋47走向的方向也可以与辅助体27被拉出的方向一致。另外,加强筋47的前端47a也可以适当倒角。
[0059]遮光板主体25具有与辅助体27平行地接近的面42。另外,遮光板主体25也可以具备具有罩51的化妆镜50。
[0060]狭缝43可用作票据夹。如图7所示将票据49从狭缝43插入时,其前端49a被面42引导而进入遮光板5的内部。此时,由于舌片41具有柔性,因此如图中的箭头标记那样稍稍弯曲,使票据49易于进入。另外,利用舌片41的弹性及票据49本身的弹性将票据49推压在面42上,故而票据49被摩擦地支承而不会脱落。
[0061]参照图1,在将辅助体27最大限度地拉出时,相对于辅助体27和遮光板主体25重复的区域D,优选舌片41和狭缝43在该区域D的范围形成。即使辅助体27最大限度地被拉出,由于面42也面向它们的背面,故而能够持续地支承票据49。
[0062]另外,由图1可知,在使遮光板5朝向侧窗23 —侧的第二使用状态下,狭缝43形成的票据夹相对于车辆位于前方,票据49被向后方插入。狭缝43为这样的位置及方向的情况易于乘员将票据49插入或取出。
[0063]另外,遮光板5能够如图9?13所示进行变形。
[0064]参照图10(a),遮光板5的边缘25e能够形成为在第一使用状态下与室内镜11的端Ila大致平行。在辅助体27未被拉出时,边缘25e和端Ila隔开距离U。
[0065]如上所述,遮光板主体25具备水平轴部(卡止部件)21用的切口 25b,但在本变形例中,还具备多个切口。参照图9、11?13,辅助体27具备在处于第一位置时与切口 25b位置一致的第一切口 28,还具备在处于第二位置时与切口 25b位置一致的第二切口 30。辅助体27也可以还具备其它切口。
[0066]如图10(a)所示,在辅助体27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切口 28与切口 25b—致,故而水平轴部21在第一切口 28露出。因此,不会对水平轴部21和旋转支承部19的卡合及卡合脱离产生阻碍。
[0067]若将从第一切口 28的一端到第二切口 30的对应的一端的距离设定为L1,则距离1^可设定为与距离L ^大致相同。此时,由图10(b)可理解,在将辅助体27拉出至第二位置时,边缘27f到达室内镜11的端11a,第二切口 30与切口 25b—致。水平轴部21在第二切口 30露出,故而仍然不会对水平轴部21和旋转支承部19的卡合及卡合脱离产生阻碍。
[0068]如上所述,从旋转支承部19卡合脱离的遮光板5以纵轴部17a为轴在横向上转动,由此,如图1(a)所示,成为遮挡侧窗23的上部的使用状态(第二使用状态)。另外,有时从第二使用状态返回第一使用状态。该操作有时在将辅助体27拉出至第二位置的状态下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切口 30也易于进行使水平轴部21与旋转支承部19卡合的动作、及卡合脱离的动作。
[0069]通过最佳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基于上述公开内容,具有该【技术领域】的通常技术的技术人员能够通过实施方式的修正或变形而实施本发明。
[0070]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71]本发明提供能够扩大遮光的范围,同时减少乘员的视野限制的车辆用遮光板。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遮光板,其在车辆的室内与设于天花板上的支承部卡止来使用,其中,该车辆用遮光板具备: 遮光板主体,其为了进行遮光而构成; 辅助体,其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遮光板主体上,从与所述遮光板主体重合的第一位置到自所述遮光板主体拉出而对更大范围进行遮光的第二位置,沿所述遮光板主体的宽度方向可滑动; 多个贯通孔,其贯通所述辅助体,使入射光局部地通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遮光板,其中,还具备在所述贯通孔的周围立起的突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遮光板,其中,所述遮光板主体可沿着所述车辆的侧窗暂时地固定,在被拉出到所述第二位置且沿着所述侧窗暂时固定时,在所述辅助体中朝向所述车辆的中间柱的边缘形成为与所述中间柱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遮光板,其中,所述辅助体具备为了容纳票据的插入而构成的狭缝,将所述辅助体和所述遮光板主体定位,以使被插入的所述票据被所述遮光板主体推压而被摩擦地支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遮光板,其中,还具备: 卡止部件,其为了与所述支承部卡合而构成,且被固定于所述遮光板主体的缘部; 多个切口,其包括在所述辅助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卡止部件位置一致的第一切口、和在所述辅助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卡止部件位置一致的第二切口。
【文档编号】B60J3/02GK104487270SQ201380038998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4日
【发明者】田村谷诚, 尾原祥一郎, 胁坂广明, 秋山充, 竹田博之, 田上稔, 冈崎豊, 风间成晃 申请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河西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