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操纵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89738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暖风操纵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暖风操纵控制器,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暖风操纵控制器包括本体、依次顺序设置在本体上的第一操纵装置、第二操纵装置和第三操纵装置、设置在本体端部的第一操纵支架和第二操纵支架、设置在本体另一侧端部的第三操纵支架;第一操纵支架设置在本体端部,第一操纵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依次顺序设置在支架本体上的水阀拉丝滑动槽和冷热拉丝滑动槽、分别设置在水阀拉丝滑动槽和冷热拉丝滑动槽内的水阀拉丝和冷热拉丝。本实用新型通过依次顺序设置在支架本体上的水阀拉丝滑动槽和冷热拉丝滑动槽,解决了调节时控制不精确,操纵力度大,手感不舒适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传动效率高,控制准确,制作装配方便,操纵力度小,美观大方等特点。
【专利说明】暖风操纵控制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暖风操纵控制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乘坐的汽车的暖风机也提出更高的控制要求。现有汽车暖风机调节操纵机构,采用拨杆式机械结构,是一种不集中分散调节结构。
[0003]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0004]存在着调节时行程长,控制不精确,操纵力度大,手感不舒适,同时外形不美观等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暖风控制器及其操纵机构。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暖风控制器及其操纵机构,所述暖风操纵控制器包括本体、依次顺序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一操纵装置、第二操纵装置和第三操纵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端部的第一操纵支架和第二操纵支架、设置在所述本体另一侧端部的第三操纵支架;
[0007]所述第一操纵支架设置在所述本体端部,所述第一操纵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依次顺序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的水阀拉丝滑动槽和冷热拉丝滑动槽、分别设置在所述水阀拉丝滑动槽和所述冷热拉丝滑动槽内的水阀拉丝和冷热拉丝。
[0008]具体地,所述第一操纵支架沿其长条状本体方向所在直线与所述本体侧壁所在直线呈44°设置;
[0009]所述水阀拉丝与所述冷热拉丝之间呈9°设置。
[0010]具体地,所述水阀拉丝和所述冷热拉丝均与从动杆锥齿轮连接;
[0011]所述水阀拉丝外侧套设有水阀拉丝护套,所述冷热拉丝外侧套设有冷热拉丝护套。
[0012]具体地,所述第一操纵装置包括齿轮座、设置在所述齿轮座外圆上的从动锥齿轮、通过旋钮轴与所述从动锥齿轮啮合的主动锥齿轮、与所述旋钮轴连接的第一旋钮。
[0013]具体地,所述从动锥齿轮包括自所述从动锥齿轮本体向一侧延伸出的从动锥齿轮端体,所述从动锥齿轮端体上设置有通孔。
[0014]具体地,所述第二操纵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另一侧的滑动槽和导向槽、可在所述滑动槽内滑动的拨杆、与所述拨杆连接的拨钮、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的导向块、与所述拨钮相邻设置的第二旋钮。
[0015]具体地,所述第二操纵支架内设置模式拉丝,所述模式拉丝外侧套设有模式拉丝护套。
[0016]具体地,所述第三操纵支架内设置有新风拉丝,所述新风拉丝外侧套设有新风拉丝护套。
[0017]具体地,所述第一操纵装置与所述第三操纵装置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操纵支架与所述第三操纵支架结构相同。
[00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9]通过依次顺序设置在支架本体上的水阀拉丝滑动槽和冷热拉丝滑动槽,解决了调节时存在的控制不精确,操纵力度大,手感不舒适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传动效率高,控制准确,制作装配方便,操纵力度小,美观大方等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暖风操纵控制器的主视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暖风操纵控制器的后视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操纵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00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参见图1,所述暖风操纵控制器包括本体1、依次顺序设置在本体I上的第一操纵装置2、第二操纵装置3和第三操纵装置4、设置在本体I端部的第一操纵支架5和第二操纵支架6、设置在本体I另一侧端部的第三操纵支架7。第一操纵装置2与第三操纵装置4结构相同,第二操纵支架6与第三操纵支架7结构相同,以第一操纵装置2、第二操纵支架6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6]具体地,第一操纵装置2包括齿轮座21、设置在齿轮座21外圆上的从动锥齿轮22、通过旋钮轴23与从动锥齿轮22啮合的主动锥齿轮24、与旋钮轴23连接的第一旋钮25。
[0027]进一步地,从动锥齿轮25包括自从动锥齿轮本体向一侧延伸出的从动锥齿轮端体251,从动锥齿轮端体251上设置有通孔252。
[0028]具体地,参见图2,第二操纵装置3包括设置在本体I另一侧的滑动槽31和导向槽32、可在滑动槽31内滑动的拨杆33、与拨杆33连接的拨钮34、设置在导向槽32内的导向块35、与拨钮34相邻设置的第二旋钮36。
[0029]具体地,参见图3,第一操纵支架5设置在本体I端部,第一操纵支架5包括支架本体51、依次顺序设置在支架本体51上的水阀拉丝滑动槽52和冷热拉丝滑动槽53、分别设置在水阀拉丝滑动槽52和冷热拉丝滑动槽53内的水阀拉丝54和冷热拉丝55。水阀拉丝54和冷热拉丝55均与从动杆锥齿轮25连接。水阀拉丝54外侧套设有水阀拉丝护套541,冷热拉丝55外侧套设有冷热拉丝护套551。[0030]优选地,第一操纵支架5沿其长条状本体方向所在直线与本体I侧壁所在直线呈44°设置,水阀拉丝54与冷热拉丝55之间呈9°设置。
[0031]具体地,第二操纵支架6内设置模式拉丝61,模式拉丝61外侧套设有模式拉丝护套62。
[0032]具体地,第三操纵支架7内设置有新风拉丝71,新风拉丝71外侧套设有新风拉丝护套72。
[0033]本实用新型技术要求:旋钮喷砂处理;各挡位清晰,各运动部件动作灵活无异常发卡,传动部位涂润滑脂;旋钮操纵力矩卡槽< 0.3≤11,卡槽以外< 0.20N.m,拨杆操作力(ION ;工作温度-10至80°C,标称电压12V,工作电压9-16V,各挡位接触良好;背景灯颜色为桔黄色,寿命不低于lOOOOh,挡位开关触点压降≤ 20mv/A,寿命30000次;零部件装配牢固,新风手柄拔出力30N≤F≤50N,护套拉脱力> 1Okgf ;新风拨杆、调温旋钮、模式旋钮耐久性20000次,首次无故障历程3万公里;拉丝芯线在与操纵机构本体装配后,其另一端套环中心至护套边缘距离为IOmm (拉丝行程在最小状态下);旋钮调至全除霜/全制热时,对应模式拉丝/冷热拉丝行程应为最小状态。
[00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35]通过依次顺序设置在支架本体上的水阀拉丝滑动槽和冷热拉丝滑动槽,解决了调节时存在的控制不精确,操纵力度大,手感不舒适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传动效率高,控制准确,制作装配方便,操纵力度小,美观大方等特点。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暖风操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暖风操纵控制器包括本体、依次顺序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一操纵装置、第二操纵装置和第三操纵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端部的第一操纵支架和第二操纵支架、设置在所述本体另一侧端部的第三操纵支架; 所述第一操纵支架设置在所述本体端部,所述第一操纵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依次顺序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的水阀拉丝滑动槽和冷热拉丝滑动槽、分别设置在所述水阀拉丝滑动槽和所述冷热拉丝滑动槽内的水阀拉丝和冷热拉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操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操纵支架沿其长条状本体方向所在直线与所述本体侧壁所在直线呈44°设置; 所述水阀拉丝与所述冷热拉丝之间呈9°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操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阀拉丝和所述冷热拉丝均与从动杆锥齿轮连接; 所述水阀拉丝外侧套设有水阀拉丝护套,所述冷热拉丝外侧套设有冷热拉丝护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操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纵装置包括齿轮座、设置在所述齿轮座外圆上的从动锥齿轮、通过旋钮轴与所述从动锥齿轮啮合的主动锥齿轮、与所述旋钮轴连接的第一旋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暖风操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锥齿轮包括自所述从动锥齿轮本体向一侧延伸出的从动锥齿轮端体,所述从动锥齿轮端体上设置有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操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操纵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另一侧的滑动槽和导向槽、可在所述滑动槽内滑动的拨杆、与所述拨杆连接的拨钮、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的导向块、与所述拨钮相邻设置的第二旋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操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操纵支架内设置模式拉丝,所述模式拉丝外侧套设有模式拉丝护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操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操纵支架内设置有新风拉丝,所述新风拉丝外侧套设有新风拉丝护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操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纵装置与所述第三操纵装置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操纵支架与所述第三操纵支架结构相同。
【文档编号】B60H1/00GK203681204SQ201420018397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3日
【发明者】刘建平 申请人:十堰纵跃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