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置抗扭拉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3386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置抗扭拉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为克服现有技术中悬置抗扭拉杆在使用时易产生冲击感,降低整车NVH性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置抗扭拉杆,包括拉杆杆体、固定于所述拉杆杆体一端的大衬套、固定于所述拉杆杆体另一端的小衬套;所述大衬套包括大衬套外管、大衬套橡胶体和大衬套内管;所述大衬套内管位于所述大衬套外管内;所述大衬套内管的上侧外壁和下侧外壁通过所述大衬套橡胶体连接至所述大衬套外管的内壁;所述大衬套内管的左侧外壁和/或右侧外壁上设有缓冲凸起,所述缓冲凸起与所述大衬套外管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置抗扭拉杆可有效的避免冲击感的产生,对提高整车的NVH性能非常有利。
【专利说明】一种悬置抗扭拉杆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置抗扭拉杆。

【背景技术】
[0002]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通常包括所有的悬置、抗扭拉杆、阻尼元件及相关联的支架。悬置系统主要功能如下:(I)、支撑动力总成并确定动力总成位置;(2)、控制动力总成运动;
(3)、隔离动力总成振动向车身及车架的传递;(4)、承受动力总成输出扭矩及动载荷。
[0003]其中,抗扭拉杆布置于动力总成下方。抗扭拉杆一端与动力总成相连,另一端与副车架相连。抗扭拉杆控制动力总成的运动,同时减少动力总成的振动向副车架的传递,提高整车NVH(Noise、Vibrat1n、Harshness)性能。同时,抗扭拉杆在发动机输出扭矩时,起到控制动力总成位移及转角的作用。
[0004]现有技术中,抗扭拉杆包括大衬套、拉杆杆体和小衬套。
[0005]拉杆杆体两端分别为管状大衬套安装部和小衬套安装部。
[0006]大衬套包括大衬套外管、位于大衬套外管内的大衬套内管和大衬套橡胶体,大衬套橡胶体同时连接至大衬套外管内壁和大衬套内管外壁。大衬套外管与大衬套安装部过盈配合。
[0007]小衬套包括小衬套外管、位于小衬套外管内的小衬套内管和小衬套橡胶体,小衬套橡胶体同时连接至小衬套外管内壁和小衬套内管外壁。小衬套外管与小衬套安装部过盈配合。
[0008]但是,动力总成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极限工况下,上述结构的拉杆杆体对动力总成振动向副车架传递的抑制过程不平稳,易产生冲击感,不利于整车 NVH(Noise、Vibrat1n、Harshness)性能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悬置抗扭拉杆在使用时易产生冲击感,降低整车NVH性能的问题,提供一种悬置抗扭拉杆。
[0010]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提供一种悬置抗扭拉杆,包括拉杆杆体、固定于所述拉杆杆体一端的大衬套、固定于所述拉杆杆体另一端的小衬套;所述大衬套包括大衬套外管、大衬套橡胶体和大衬套内管;所述大衬套内管位于所述大衬套外管内;所述大衬套内管的上侧外壁和下侧外壁通过所述大衬套橡胶体连接至所述大衬套外管的内壁;所述大衬套内管的左侧外壁和/或右侧外壁上设有缓冲凸起,所述缓冲凸起与所述大衬套外管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0012]本实用新型中,大衬套内管的左侧外壁和/或右侧外壁上设有缓冲凸起。当动力总成产生振动,尤其是在极限工况下,上述缓冲凸起可有效的对可能发生的大衬套内管与大衬套外管或其他部件发生的碰撞进行缓冲,避免冲击感的产生,对提高整车的NVH性能非常有利。
[0013]进一步的,所述大衬套内管的左侧外壁和右侧外壁上均设有多个缓冲凸起;所述多个缓冲凸起呈齿状分布。
[0014]此时,上述多个缓冲凸起可更稳定有效的实现缓冲作用。
[0015]进一步的,所述大衬套外管内壁上还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正对所述缓冲凸起,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缓冲凸起之间存在间隙。
[0016]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大衬套外管左侧内壁上并正对所述大衬套内管左侧外壁上的缓冲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大衬套外管右侧内壁上并正对所述大衬套内管右侧外壁上的缓冲凸起。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或第二限位块内开设有通孔。
[001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或第二限位块内设置通孔,可在大衬套内管与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或第二限位块发生碰撞时,产生缓冲作用,对进一步降低冲击感,提高整车的NVH性能非常有利。
[0019]进一步的,所述大衬套固定于所述拉杆杆体的左端,所述小衬套固定于所述拉杆杆体的右端,所述第一限位块内开设有至少三个通孔。
[0020]通过设置多个上述通孔可更有效的实现缓冲效果。
[0021]进一步的,所述拉杆杆体两端分别为大衬套安装部和小衬套安装部;所述大衬套外管位于所述大衬套安装部内并与所述大衬套安装部过盈配合;所述小衬套固定于所述小衬套安装部内。
[0022]进一步的,所述小衬套包括小衬套内管和位于小衬套内管外壁上的小衬套橡胶体;所述小衬套橡胶体与所述小衬套安装部过盈配合。
[0023]本实用新型中,具有上述结构的小衬套可只需将小衬套内管和小衬套橡胶体进行硫化固定,然后将小衬套压入拉杆杆体的小衬套安装部内,通过小衬套橡胶体与所述小衬套安装部过盈配合实现固定。一方面只需对小衬套内管进行硫化前的清洗、磷化、涂胶操作,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工序;另一方面,无需使用小衬套外管,减少了零件数量。
[0024]进一步的,所述小衬套橡胶体沿所述小衬套内管轴向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出凸缘;所述凸缘在所述小衬套安装部沿所述小衬套内管轴向的两端夹持所述小衬套安装部。
[002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结构可使小衬套更牢固的固定于小衬套安装部上。
[0026]进一步的,所述小衬套包括小衬套内管、小衬套橡胶体和小衬套外管;所述小衬套内管和所述小衬套橡胶体位于小衬套外管内,所述小衬套橡胶体同时与所述小衬套内管外壁和所述小衬套外管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小衬套外管与所述小衬套安装部过盈配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的悬置抗扭拉杆的主视图;
[0028]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的悬置抗扭拉杆中大衬套的主视图;
[0029]图3是图1中A-A向剖视图。
[0030]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31]1、大衬套;11、大衬套内管;12、大衬套橡胶体;13、大衬套外管;14、缓冲凸起;15、第一限位块;16、第二限位块;17、通孔;
[0032]2、拉杆杆体;21、大衬套安装部;22、小衬套安装部;
[0033]3、小衬套;31、小衬套内管;32、小衬套橡胶体;321、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或2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置抗扭拉杆包括拉杆杆体、固定于所述拉杆杆体一端的大衬套、固定于所述拉杆杆体另一端的小衬套;所述大衬套包括大衬套外管、大衬套橡胶体和大衬套内管;所述大衬套内管位于所述大衬套外管内;所述大衬套内管的上侧外壁和下侧外壁通过所述大衬套橡胶体连接至所述大衬套外管的内壁;所述大衬套内管的左侧外壁和/或右侧外壁上设有缓冲凸起,所述缓冲凸起与所述大衬套外管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0038]根据本实用新型,悬置抗扭拉杆包括拉杆杆体、大衬套和小衬套。
[0039]其中,拉杆杆体结构为现有的,具体的,拉杆杆体两端分别为用于与大衬套固定连接的大衬套安装部和用于与小衬套固定连接的小衬套安装部。通常,上述大衬套安装部和小衬套安装部均为管状,内部具有贯穿上述大衬套安装部或小衬套安装部的孔。上述管状大衬套安装部的轴向与小衬套安装部的轴向设置没有特殊关系,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大衬套安装部和小衬套安装部进行调整,例如,大衬套安装部的轴向可以与小衬套安装部的轴向平行或垂直。
[0040]根据本实用新型,大衬套固定于拉杆杆体一端部的大衬套安装部内。
[0041]对于上述大衬套,具体包括大衬套外管、大衬套橡胶体和大衬套内管;所述大衬套内管位于所述大衬套外管内;所述大衬套内管的上侧外壁和下侧外壁通过所述大衬套橡胶体连接至所述大衬套外管的内壁;所述大衬套内管的左侧外壁和/或右侧外壁上设有缓冲凸起,所述缓冲凸起与所述大衬套外管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0042]发明人发现,当动力总成振动时,连接至动力总成的大衬套内管也会振动。在极限工况下,大衬套内管会与大衬套内的其他部件发生碰撞,在其他部件刚性较大时,上述碰撞会产生较强的冲击感,不利于整车NVH性能的提高。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大衬套内管的上侧外壁和下侧外壁通过所述大衬套橡胶体连接至所述大衬套外管的内壁。保证大衬套内管固定于大衬套外管内,同时,所述大衬套内管的左侧外壁和/或右侧外壁上设有缓冲凸起,所述缓冲凸起与所述大衬套外管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此时,大衬套内管可在左右方向上运动,并且大衬套内管的左侧外壁和/或右侧外壁上设有缓冲凸起可在大衬套内管与其他部件碰撞时进行缓冲,降低碰撞时的冲击感,提高整车的NVH性能。
[0043]对于上述大衬套中的缓冲凸起,可采用各种形态,只要能起到缓冲作用即可。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情况下,所述大衬套内管的左侧外壁和右侧外壁上均设有多个缓冲凸起;所述多个缓冲凸起呈齿状分布。上述缓冲凸起可采用现有的各种弹性材质,例如可以采用橡胶。
[0044]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大衬套外管内壁上还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正对所述缓冲凸起,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缓冲凸起之间存在间隙。
[0045]优选情况下,所述限位块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大衬套外管左侧内壁上并正对所述大衬套内管左侧外壁上的缓冲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大衬套外管右侧内壁上并正对所述大衬套内管右侧外壁上的缓冲凸起。
[0046]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上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为橡胶材质。
[0047]为进一步提高大衬套内管与第一限位块或第二限位块碰撞时的缓冲效果,优选情况下,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或第二限位块内开设有通孔。
[0048]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通孔的开设位置和数量进行选择。例如,通常,第一限位块体积大于上述第二限位块。可仅在第一限位块上开设通孔。通孔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从而实现更好的缓冲效果。进一步优选情况下,上述通孔位于远离小衬套的限位块内,且通孔个数优选为至少三个,例如,所述大衬套固定于所述拉杆杆体的左端,所述小衬套固定于所述拉杆杆体的右端,所述第一限位块内开设有至少三个通孔。
[0049]如前所述,大衬套固定于拉杆杆体端部的大衬套安装部内。大衬套具体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例如,所述大衬套外管位于所述大衬套安装部内并与所述大衬套安装部过盈配合。通过大衬套外管与大衬套安装部的过盈配合可有效的实现大衬套的安装固定。
[0050]根据本实用新型,类似的,小衬套固定于所述小衬套安装部内。
[0051]本实用新型中,对小衬套的具体结构没有特殊要求,小衬套可采用现有的结构,例如,所述小衬套包括小衬套内管、小衬套橡胶体和小衬套外管;所述小衬套内管和所述小衬套橡胶体位于小衬套外管内,所述小衬套橡胶体同时与所述小衬套内管外壁和所述小衬套外管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小衬套外管与所述小衬套安装部过盈配合。
[0052]通常,实现将金属材质的小衬套内管、小衬套外管与小衬套橡胶体固定连接的方式为将三者共同硫化。而在进行硫化前,需分别对小衬套内管、小衬套外管进行清洗、磷化和涂胶,工艺较繁琐。
[0053]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情况下,所述小衬套包括小衬套内管和位于小衬套内管外壁上的小衬套橡胶体;所述小衬套橡胶体与所述小衬套安装部过盈配合。
[0054]上述结构中,小衬套仅包括小衬套内管和位于小衬套内管外壁上的小衬套橡胶体。一方面省去了小衬套外管,减少了零件数量;另一方面只需对小衬套内管进行硫化前的清洗、磷化、涂胶操作,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工序。装配时,只需将小衬套压入小衬套安装部内,通过小衬套安装部对小衬套橡胶体的压缩实现小衬套在小衬套安装部内的固定。
[0055]根据本实用新型,为保证具有上述结构的小衬套在小衬套安装部内的牢固固定,在优选情况下,所述小衬套橡胶体沿所述小衬套内管轴向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出凸缘;所述凸缘在所述小衬套安装部沿所述小衬套内管轴向的两端夹持所述小衬套安装部。
[0056]下面结合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的悬置抗扭拉杆进行进一步说明。
[0057]参见图1,该悬置抗扭拉杆包括大衬套1、拉杆杆体2和小衬套3。大衬套I固定于拉杆杆体2的左端,小衬套3固定于拉杆杆体2的右端。
[0058]其中,拉杆杆体2两端分别为管状的大衬套安装部21和小衬套安装部22。大衬套安装部21内具有贯穿大衬套安装部21的孔,小衬套安装部22内具有贯穿小衬套安装部22的孔。
[0059]大衬套安装部21轴向与小衬套安装部22轴向垂直。
[0060]大衬套I固定于大衬套安装部21内,小衬套3固定于小衬套安装部22内。
[0061]参见图2,大衬套I包括大衬套内管11、大衬套外管13和大衬套橡胶体12。
[0062]具体的,大衬套内管11设置于大衬套外管13内。大衬套内管11的上侧外壁和下侧外壁均通过大衬套橡胶体12固定连接至大衬套外管13的内壁上。
[0063]大衬套内管11的左侧外壁和右侧外壁上均具有多个呈齿状分布的缓冲凸起14。
[0064]大衬套外管13左侧内壁上固定有第一限位块15,大衬套外管13右侧内壁上固定有第二限位块16。并且,第一限位块15正对大衬套内管11的左侧外壁上的缓冲凸起14,第二限位块16正对大衬套内管11的右侧外壁上的缓冲凸起14。
[0065]第一限位块15内开设有三个通孔17。
[0066]大衬套外管13与大衬套安装部21过盈配合。
[0067]参见图3,小衬套3包括小衬套内管31和小衬套橡胶体32。小衬套橡胶体32固定于小衬套内管31外壁上。
[0068]并且,小衬套橡胶体32沿所述小衬套内管31轴向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出凸缘321。所述凸缘321在所述小衬套安装部22沿所述小衬套内管31轴向的两端夹持所述小衬套安装部22。
[0069]上述悬置抗扭拉杆可在大衬套内管11与第一限位块15或第二限位块16发生碰撞时实现有效的缓冲,降低冲击感,提高整车NVH性能;同时,可简化小衬套橡胶体32硫化前的工序,减少零件数量。
[007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悬置抗扭拉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杆杆体(2)、固定于所述拉杆杆体(2) —端的大衬套(I)、固定于所述拉杆杆体(2)另一端的小衬套(3); 所述大衬套(I)包括大衬套外管(13)、大衬套橡胶体(12)和大衬套内管(11);所述大衬套内管(11)位于所述大衬套外管(13)内;所述大衬套内管(11)的上侧外壁和下侧外壁通过所述大衬套橡胶体(12)连接至所述大衬套外管(13)的内壁; 所述大衬套内管(11)的左侧外壁和/或右侧外壁上设有缓冲凸起(14),所述缓冲凸起(14)与所述大衬套外管(13)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抗扭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衬套内管(11)的左侧外壁和右侧外壁上均设有多个缓冲凸起(14);所述多个缓冲凸起(14)呈齿状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悬置抗扭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衬套外管(13)内壁上还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正对所述缓冲凸起(14),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缓冲凸起(14)之间存在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置抗扭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包括第一限位块(15)和第二限位块(16); 所述第一限位块(15)位于所述大衬套外管(13)左侧内壁上并正对所述大衬套内管(11)左侧外壁上的缓冲凸起(14); 所述第二限位块(16)位于所述大衬套外管(13)右侧内壁上并正对所述大衬套内管(11)右侧外壁上的缓冲凸起(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置抗扭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15)和/或第二限位块(16)内开设有通孔(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置抗扭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衬套(I)固定于所述拉杆杆体⑵的左端,所述小衬套⑶固定于所述拉杆杆体⑵的右端,所述第一限位块(15)内开设有至少三个通孔(17)。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悬置抗扭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杆体(2)两端分别为大衬套安装部(21)和小衬套安装部(22); 所述大衬套外管(13)位于所述大衬套安装部(21)内并与所述大衬套安装部(21)过盈配合; 所述小衬套(3)固定于所述小衬套安装部(22)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置抗扭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衬套(3)包括小衬套内管(31)和位于小衬套内管(31)外壁上的小衬套橡胶体(32); 所述小衬套橡胶体(32)与所述小衬套安装部(22)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置抗扭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衬套橡胶体(32)沿所述小衬套内管(31)轴向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出凸缘(321);所述凸缘(321)在所述小衬套安装部(22)沿所述小衬套内管(31)轴向的两端夹持所述小衬套安装部(22)。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置抗扭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衬套(3)包括小衬套内管(31)、小衬套橡胶体(32)和小衬套(3)外管;所述小衬套内管(31)和所述小衬套橡胶体(32)位于小衬套(3)外管内,所述小衬套橡胶体(32)同时与所述小衬套内管(31)外壁和所述小衬套(3)外管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小衬套(3)外管与所述小衬套安装部(22)过盈配合。
【文档编号】B60K5/12GK203920389SQ201420204357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4日
【发明者】曾肇豪, 李玉发, 樊帆, 胡培龙, 徐璋, 刘迎龙 申请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