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装置的板结构体以及天窗装置的板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1339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天窗装置的板结构体以及天窗装置的板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窗装置的板结构体以及天窗装置的板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天窗装置的板结构体,公知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板结构体。图6为现有的板结构体的局部剖视图。如图6所示,现有的板结构体主要由窗板10、树脂制的保持部件20与支架30构成。窗板10、保持部件20与支架30在制造时成形在一起(一体成形)。

支架30的截面大致呈日文片假名“コ”形,其具有由侧部31、32与底部33形成的凹部34。在该凹部34内设有由发泡树脂形成的填充部件35。

在现有的天窗装置的板结构体中,设置在凹部34内的填充部件35起到调整体(spacer)的作用。从而,在成形窗板10、保持部件20与支架30时,与凹部34内的全部空间都由形成保持部件20的树脂材料填充相比,能够降低树脂材料的用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86674号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现有的板结构体中,其结构为,形成保持部件20的树脂材料进入凹部34内的填充部件35的侧方35a、35b,从而,由于进入侧方35a、35b的保持部件20的重量以及凹部34内所设置的填充部件35的重量,增加了板结构体的整体重量。

有鉴于此,提出了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其重量得到降低的天窗装置的板结构体以及天窗装置的板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天窗装置的板结构体,包括:窗板;支架,其安装在所述窗板的下表面的周缘部,具有凹部;盖部件,其封闭所述凹部的开口;保持部件,其为树脂制,通过一体成形与所述窗板、所述支架以及所述盖部件成形在一起,所述支架具有凸缘部,所述盖部件的端部被夹持在所述凸缘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窗板的下表面之间,所述保持部件具有被夹持部,所述被夹持部进入所述凸缘部的上表面、所述窗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盖部件的端面所围成的空间中。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设置在支架上的凹部被盖部件封闭,因而,在一体成形窗板、支架、盖部件以及保持部件时,凹部内不会有树脂材料进入。从而,与凹部中进入树脂材料的结构相比,能够降低所使用的树脂材料的用量,并且,由于没有在凹部内配置发泡树脂等的调整体,因而,能够降低板结构体的重量。

另外,保持部件具有被夹持部,被夹持部进入凸缘部的上表面、窗板的下表面与盖部件的端面所围成的空间中,因而,能够增大保持部件与窗板的接触面积以及保持部件与支架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对各部件进行牢固的保持。

本发明优选,所述盖部件跨过所述凹部,搭在所述凹部的一对开口边缘上,封闭所述凹部,在所述盖部件的两侧,隔着所述凹部形成所述被夹持部。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在一体成形时,切实可靠地防止树脂材料进入凹部内。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天窗装置的板结构体的制造方法,所述板结构体包括:窗板;支架,其安装在所述窗板的下表面的周缘部,具有凹部;盖部件,其封闭所述凹部的开口;保持部件,其为树脂制,通过一体成形与所述窗板、所述支架以及所述盖部件成形在一起,所述支架具有凸缘部,所述盖部件的端部被夹持在所述凸缘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窗板的下表面之间,所述保持部件具有被夹持部,所述被夹持部进入所述凸缘部的上表面、所述窗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盖部件的端面所围成的空间中,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由所述盖部件封闭所述凹部的开口,并且,将所述窗板、所述支架以及所述盖部件配置在成形模具内;将树脂材料注入所述成形模具内,形成所述被夹持部,并且,一体成形对所述窗板、所述支架以及所述盖部件进行保持的所述保持部件。

采用上述方案,在凹部的开口被盖部件封闭的状态下,一体成形窗板、支架、盖部件以及保持部件,因而,用于形成保持部件的树脂材料不会进入凹部内。从而,能够降低所使用的树脂材料的用量,并且,由于没有在凹部内配置发泡树脂等的调整体,因而,能够降低板结构体的重量。

另外,保持部件具有被夹持部,被夹持部进入凸缘部的上表面、窗板的下表面与盖部件的端面所围成的空间中,因而,能够增大保持部件与窗板的接触面积以及保持部件与支架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对各部件进行牢固的保持。

采用本发明的天窗装置的板结构体以及天窗装置的板结构体的制造方法,能够降低板结构体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车辆的局部斜视图,该车辆具有采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板结构体的天窗装置;

图2为板结构体的端部的剖视图;

图3为板结构体的局部分解斜视图;

图4为用于表示将支架保持在上模上的状态以及将窗板保持在下模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为用于表示成形模具的合模状态的局部斜视剖视图;

图6为现有的板结构体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采用了本发明的天窗装置的板结构体的天窗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提到“前后”、“上下”时以图1、2中所示的方向为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天窗装置前侧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然而这不是对本发明的方案能够适用的部位进行限定的意思。

如图1所示,在车辆的固定式顶棚2上形成有大致呈矩形的开口部3,天窗装置1具有安装在该开口部3的板结构体4,板结构体4为开闭式。在天窗装置打开时,板结构体4例如其后部抬起或下降,能够向后方进行滑动。

如图2所示,板结构体4构成为,其具有窗板5、支架6、盖部件7、保持部件8与开口抵接部件9。

窗板5可以是玻璃制,也可以由丙烯树脂、聚碳酸酯(PC)等硬质树脂或者钢板等形成。支架6沿着窗板5的下表面5b的周缘部5a设置(参照图3)。

支架6由金属板通过冲压成形等方式制成,起到对窗板5进行加强的加强部件(加强框)的作用。如图3所示,支架6具有前部61、后部62、侧部63(图中仅示出了一侧),沿着开口部3(参照图1、下同)大致形成为矩形框状。在前部61与后部62上形成有向下凹的凹部60。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部61的凹部60与后部62的凹部60在形状上有些许不同,但是也可以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另外,侧部63形成为平板状,然而,也可以像前部61、后部62那样,形成为具有凹部60的形状。

如图2所示,前部61具有前、后凸缘部611、612以及形成凹部60的倾斜部613、614与底部615。

凸缘部611、612在沿着窗板5的下表面5b的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具有面对下表面5b的平面部。凸缘部611、612与窗板5的下表面5b之间配置着盖部件7。

倾斜部613、614倾斜延伸,二者间由凸缘部611、612侧向底部615侧相互靠近。从而,从截面上看,凹部60呈倒立的梯形形状。

前部61的整个下表面被保持部件8所覆盖。从而防止了前部61在车厢内露出。同样地,虽然在剖视图上没有呈现出来,但是,后部62(参照图3)以及侧部63(参照图3)的整个下表面也被保持部件8覆盖,防止了后部62与侧部63在车厢内露出。

盖部件7是树脂制部件,例如由发泡树脂材料形成,如图3所示,该盖部件7呈大致为长方形的板状。盖部件7的材料最好是选自轻质材料。如图2所示,盖部件7跨过凹部60,搭在形成凹部60的开口边缘的一对凸缘611、612上,被夹持在凸缘611、612与窗板5的下表面5b之间。从而,由盖部件7封闭凹部60的开口。

另外,如图3所示,在后部62上同样配置有盖部件7,该盖部件7跨过凹部60,搭在形成凹部60的开口边缘的一对凸缘621、622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部63上配置有盖部件71。盖部件71的宽度比侧部63大,其起到调整体的作用。

如图2所示,保持部件8形成为,其在窗板5的下表面5b的周缘部5a的下方位置包覆支架6,其一部分向周缘部5a的侧方突出,该保持部件8对窗板5、支架6以及盖部件7进行保持。窗板5、支架6、盖部件7与保持部件8在加工制造时成形在一起(一体成形)。保持部件8例如可以使用聚氨酯(polyurethane)形成。在保持部件8的前端部形成有朝向前方开口的卡合槽81。开口抵接部件9所具有的卡合凸部91卡合在卡合槽81中。

在保持部件8的前部下端设有排水唇边部(lip)82。排水唇边部82在截面上看呈舌片状,向前下方延伸,呈弯曲的圆弧状。排水唇边部82用于防止雨水等的液滴下落到车厢内侧,虽未图示,但在固定式顶棚2(参照图1)的开口部3侧设有排水槽,排水唇边部82将雨水等的液滴引导至该排水槽中。

另外,在保持部件8上形成有被夹持部83、84,被夹持部83、84被夹持在窗板5与支架6之间。由窗板5的下表面5b、盖部件7的前端面7a、凸缘部611的前端上表面611a所围成的空间中进入树脂材料,从而形成上述被夹持部83。另外,由窗板5的下表面5b、盖部件7的后端面7b与凸缘部612的后端上表面612a所围成的空间中进入树脂材料,从而形成上述被夹持部84。

开口抵接部件9对固定式顶棚2的开口部3的内周缘与窗板5之间进行密封。开口抵接部件9与开口部3的内周缘紧密接触,防止雨水等进入车厢内。

开口抵接部件9具有基部92与抵接部93,其中,基部92形成卡合凸部91,而抵接部93形成为中空状,从而比较容易变形。开口抵接部件9例如由EPDM(三元乙丙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其截面形状处处相同(参照图3)。

下面主要参照图4、5对板结构体4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固定下模100、可动上模102、侧模103作为成形模具进行成形加工。

首先,将窗板5上下翻转,使下表面5b朝上,在周缘部5a的规定位置上放置一对盖部件7与一对盖部件71。此时,使用粘接剂等将盖部件7、71定位在下表面5b的规定位置。之后,使用脱脂剂对窗板5的表面进行洗净,对窗板5进行皮膜处理等,通过皮膜处理,在窗板5上形成作为起到保持部8的底层涂料作用的皮膜。另外,对支架6也同样进行洗净、皮膜处理等。

之后,如图4所示,由机械手等将上下翻转的窗板5放置在固定下模100的上表面上,使用真空吸附(vacuum)装置101将窗板5固定在固定下模100上(配置在成形模具内的工序)。另外,利用机械手所具有但未示出的传感器与夹具等,使窗板5相对于固定下模100被定位。另外,固定下模100的与窗板5相接触的接触面部分成为树脂模具部100a。

另外,由机械手等将上下翻转的支架6配置在可动模具102的下表面,通过未示出的滑动销等,将支架6保持在可动上模102上(配置在成形模具内的工序)。可动模具102的与窗板5接触的接触面部分成为树脂模具部102a。

之后,如图5所示,使侧模103相对于固定下模100滑动至规定位置,并且,使可动上模102相对于固定下模100下降至规定位置,使成形模具实现合模。在侧模103上,于对应于卡合槽81(参照图2)的部位形成有突起104。

在使成形模具合模后,如图5所示,支架6的凸缘部611与盖部件7的前端缘72抵接,并且,支架6的凸缘部612与盖部件7的后端缘73抵接。从而,支架6的凹部60呈被盖部件7封闭的状态。

另外,在可动上模102上,于面对凸缘部611、612的部位形成有多个按压突起105。多个按压突起105在支架6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分别与凸缘部611、612抵接,对该凸缘部611、612进行按压。从而,凸缘部611、612相对于盖部件7的抵接状态能够得到很好地保持。另外,由按压突起105使得支架6的下表面(在图5中为上表面)与可动模具10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S得到保持。

接下来,通过设置在可动模具102等上但未示出的进料口,使得用于形成保持部件8(参照图2)的已熔融的树脂材料注入成形模具内,利用一定的注射压使成形模具内充满树脂材料(一体成形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聚氨酯RIM成形(反应注射成形)方法进行成形,然而,只要是能够向成形模具内填充树脂材料,采用其他的方法也可以。在填充完树脂材料后,通过冷却使树脂材料完全硬化,之后进行脱模,得到图2所示的一体成形有保持部件8的板结构体4。

采用这样形成的板结构体4,由于设置在支架6上的凹部60被盖部件7封闭,因而在进行一体成形时,用于形成保持部件8的树脂材料不会流入凹部60内。从而,能够降低所使用的保持部件8的形成材料的用量,并且能够降低板结构体4的重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没有像现有技术那样在凹部60内设置发泡树脂部件等,因而能够进一步降低板结构体4的重量。

另外,由于盖部件7跨过凹部60,搭在形成凹部60的开口边缘的凸缘部611、612上,在进行一体成形加工形成保持部件8时,由盖部件7封闭凹部60,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用于形成保持部件8的树脂材料进入凹部60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部件8上设有被窗板5与支架6夹持的被夹持部83、84。换言之,在保持部件8上设有被夹持部83、84,从而,不但支架6的下表面与侧表面被覆盖,而且其上表面也被覆盖,因而,能够增大保持部件8的与窗板5以及支架6的接触面积,能够更加牢固地对各部件进行保持。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由盖部件7封闭凹部60的开口,在此状态下,一体成形窗板5、支架6、盖部件7以及保持部件8,因而,保持部件8的形成材料不会进入凹部60内,凹部60内不存在保持部件8的一部分。从而,能够降低保持部件8的树脂材料用量,并且能够很好地降低板结构体4的重量。

另外,由于成形模具具有树脂模具部100a、102a,因而,能够避免窗板5受到损伤。

在上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可以进行如下的各种变形。

例如,支架6只要是具有凹部60即可,只要是在成形时凹部60被盖部件7封闭的结构即可,可以采用各种截面形状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凹部60在前部61的长度方向上连续地形成,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沿着前部61的长度方向分散地形成,或者在前部61的前后方向上形成多排凹部。

附图标记说明

1、天窗装置;4、板结构体;5、窗板;5a、周缘部;5b、下表面;6、支架;7、盖部件;8、保持部件;9、开口抵接部件;60、凹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