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防撞预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1165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防撞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汽车安全防撞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伴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各种交通工具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承载社会发展的动脉成为交通运输领域首要的责任,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原则秉承安全、快捷、舒适的交通运输理念。于是,对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要求逐渐增高,特别是人们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汽车的要求。汽车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己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汽车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生活和生产方面带来的变化越来越显著,给人们创造了更便捷、更高效和更舒适的出行方式和工作方式。但是,随着交通运输总量的迅速增加,交通安全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在公路交通领域,随着大幅增长的汽车保有量,由交通事故的导致的各种损害也在不断地增加。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人、车、路”,其中,人是保证道路交通安全最重要的因素,如驾驶员精神状态和驾驶技术、酒后驾车、超速行驶和判断失误等人为因素可以直接诱发各类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汽车环境因素,并且对汽车的三维空间进行预警的汽车安全防撞预警系统。

本发明所要求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汽车安全防撞预警系统,包括FPGA、DSP、油门踏板传感器、制动踏板传感器、转向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红外测距仪、垂直超声波测距仪、超声波测距仪、CCD摄像机、液晶显示模块、声光报警模块、紧急制动模块,所述油门踏板传感器、制动踏板传感器、转向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红外测距仪、垂直超声波测距仪、超声波测距仪为FPGA的外围电路分别与FPGA相连,所述CCD摄像机、液晶显示模块、声光报警模块、紧急制动模块为DSP的外围电路分别与DSP相连,所述FPGA通过CAN总线与DSP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FPGA为EP1C12Q240C8。

进一步地,所述DSP为TMS320C2812或28335。

进一步地,所述CCD摄像机通过USB接口与DSP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DSP外围电路还包括无线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模块为ZigBee无线模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汽车安全防撞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FPGA进行数据采集,DSP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分析,实现最小安全距离之内及时发出有效的声光报警或主动制动,对汽车的三维空间进行预警,达到全方位安全保护,有效地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防撞预警系统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具体实施时,结合图1,汽车安全防撞预警系统,包括FPGA、DSP、油门踏板传感器、制动踏板传感器、转向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红外测距仪、垂直超声波测距仪、超声波测距仪、CCD摄像机、液晶显示模块、声光报警模块、紧急制动模块。油门踏板传感器、制动踏板传感器、转向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红外测距仪、垂直超声波测距仪、超声波测距仪为FPGA的外围电路分别与FPGA相连。CCD摄像机、液晶显示模块、声光报警模块、紧急制动模块为DSP的外围电路分别与DSP相连。FPGA通过CAN总线与DSP相连。FPGA为EP1C12Q240C8。DSP为TMS320C2812或28335。CCD摄像机通过USB接口与DSP相连。DSP外围电路还包括无线模块,无线模块为ZigBee无线模块。

前向激光测距仪、后向红外线测距仪、左右两侧超声波测距仪以及垂直超声波测距仪的功能是测量相应的实际距离信号,垂直超声波测距仪的作用重点在于获取识别路面附着物及道路平整程度使用的信息;车速传感器、转向传感器、制动踏板传感器和油门踏板传感器是用来测量相应的车速、转向角和驾驶员制动动作信号和驾驶员加速动作信号。FPGA对上述信号采集后通过CAN总线传输给DSP。DSP根据采集的相关信号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到汽车三维的距离以及路况信息,声光报警模块及液晶显示模块将DSP经过计算得出的信息进行执行,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以及在液晶显示模块上显示距离及与前方车辆的相对车速信息。CCD摄像机采集前方道路状况,并将图像传输给DSP。在紧急状态下,DSP控制紧急制动模块进行自动制动。

本发明汽车安全防撞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FPGA进行数据采集,DSP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分析,实现最小安全距离之内及时发出有效的声光报警或主动制动,对汽车的三维空间进行预警,达到全方位安全保护,有效地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