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能盒及具有该吸能盒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899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溃缩部(10),所述第一溃缩部(10)具有多个第一空腔(11),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空腔(11)之间具有第一溃缩筋(10a);和

第二溃缩部(20),所述第二溃缩部(20)具有一个第二空腔(21),所述第二空腔(21)与所述第一空腔(11)之间具有第二溃缩筋(20a);

所述第一空腔(11)的内侧壁(111)、所述第二空腔(21)的内侧壁(111)、所述第二溃缩筋(20a)及与所述第二溃缩筋(20a)相邻的所述第一溃缩筋(10a)交汇连接,交汇连接处位于汽车的前主梁(6)沿车身长度方向的竖直中心面,且所述第二空腔(21)的内侧壁(211)与所述第二溃缩筋(20a)相对所述竖直中心面对称,以将碰撞力对称分解传递至所述吸能盒(1)的后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溃缩部(10)的前端连接在汽车的前防撞梁(5),所述第二溃缩部(20)位于所述第一溃缩部(10)的后方,所述第二溃缩部(20)的后端连接在汽车的前主梁(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11)位于所述第一溃缩部(10)的后部,且所述第一溃缩部(10)的前部为实心梁(10b)。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溃缩筋(10a)的前端与后端相连接形成第一传递路径,以将碰撞力沿第一传递路径传递至交汇连接处。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11)的内侧壁(111)与所述竖直中心面共面,碰撞力沿所述第一空腔(11)的内侧壁(111)传递至所述交汇连接处,形成第二传递路径。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11)的外侧壁(112)沿车身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吸能盒(1)的后方延伸,所述第一空腔(11)的外侧壁(112)的后端与所述第二溃缩筋(20a)的后端连接,形成第三传递路径。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1)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前主梁(6)连接的连接部(30),所述连接部(30)具有第三空腔(31),所述第三空腔(31)与所述第二空腔(21)之间具有第三溃缩筋(30a),所述第二空腔(21)的内侧壁(211)的后端、所述第二溃缩筋(20a)的后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三溃缩筋(30a)的端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0)插入所述前主梁(6)的型腔内,所述第三空腔(31)的侧壁与所述型腔的侧壁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空腔(31)的内侧壁(311)、外侧壁(312)的前部处设有定位筋(313),所述定位筋(313)抵接于所述前主梁(6)的前端面以限位所述连接部(30)。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吸能盒(1)。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