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354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轮胎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维持操纵稳定性能并且能够发挥优越的防噪性能的轮胎。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寻求防噪性能优越的轮胎。为了提高防噪性能,例如公知有降低设置于胎侧部的胎侧橡胶的纵向弹性或减小设置于胎面部的胎面橡胶的橡胶硬度。这样的轮胎当作用有接地压力时,胎面部适度地变形。因此,例如,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主槽内,驻波的生成被抑制,进而在主槽内产生的气柱共鸣声被抑制。

但是,降低了胎侧橡胶的纵向弹性或胎面橡胶的橡胶硬度的轮胎存在不能获得良好的操纵稳定性能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8482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的问题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维持操纵稳定性能并且能够发挥优越的防噪性能的轮胎。

本发明是一种轮胎,该轮胎具有胎面部,通过被指定向车辆安装的方向,该胎面部具有在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胎面端以及在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胎面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胎面部上设置有:在最靠所述外侧胎面端的一侧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外侧胎肩主槽;在比所述外侧胎肩主槽靠内侧胎面端侧的位置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外侧中心主槽;在最靠所述内侧胎面端的一侧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内侧胎肩主槽;以及在所述外侧中心主槽与内侧胎肩主槽之间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内侧中心主槽,由此,所述胎面部包含:在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与所述外侧中心主槽之间划分出的外侧中间陆部;在所述内侧胎肩主槽与所述内侧中心主槽之间划分出的内侧中间陆部;以及在所述外侧中心主槽与所述内侧中心主槽之间划分出的中心陆部,在所述中心陆部上设置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中心周向刀槽,在所述外侧中间陆部上设置有:连接在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与所述外侧中心主槽之间的多根外侧中间横槽;连接在沿轮胎周向相邻的所述外侧中间横槽之间的多根外侧中间纵向刀槽;以及多根外侧中间横向刀槽,它们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或者所述外侧中心主槽朝向所述外侧中间纵向刀槽侧延伸,且不与所述外侧中间纵向刀槽连通而终止,在所述内侧中间陆部上设置有:连接在所述内侧胎肩主槽与所述内侧中心主槽之间的多根内侧中间横槽;连接在沿轮胎周向相邻的所述内侧中间横槽之间的多根内侧中间纵向刀槽;以及多根内侧中间横向刀槽,它们从所述内侧胎肩主槽或者所述内侧中心主槽朝向所述内侧中间纵向刀槽侧延伸,且不与所述内侧中间纵向刀槽连通而终止,所述内侧中间横向刀槽的根数比所述外侧中间横向刀槽的根数多。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的所述外侧中间纵向刀槽的深度和所述内侧中间纵向刀槽的深度比所述中心周向刀槽的深度大。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内侧中间纵向刀槽在与所述内侧中间横槽连通的连通位置具有底面隆起的浅底部,所述外侧中间纵向刀槽在与所述外侧中间横槽连通的连通位置具有底面隆起的浅底部。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内侧中间横向刀槽包含:从所述内侧胎肩主槽延伸的第1内侧中间横向刀槽;和从所述内侧中心主槽延伸的第2内侧中间横向刀槽。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第1内侧中间横向刀槽实质上形成于使所述第2内侧中间横向刀槽向轮胎轴向外侧延长而成的假想线上。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外侧中间横向刀槽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延伸。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胎面部包含:在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与所述外侧胎面端之间划分出的外侧胎肩陆部;和在所述内侧胎肩主槽与所述内侧胎面端之间划分出的内侧胎肩陆部,在所述外侧胎肩陆部上设置有外侧胎肩横槽,该外侧胎肩横槽从所述外侧胎面端朝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且不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连通而终止,在所述内侧胎肩陆部上设置有内侧胎肩横槽和内侧胎肩横向刀槽,该内侧胎肩横槽从所述内侧胎面端朝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且不与所述内侧胎肩主槽连通而终止,该内侧胎肩横向刀槽将所述内侧胎肩横槽与所述内侧胎肩主槽连接起来。

本发明的轮胎向车辆安装的方向被指定。胎面部包含外侧中间陆部、内侧中间陆部以及中心陆部,它们由外侧胎肩主槽、内侧胎肩主槽、外侧中心主槽以及内侧中心主槽形成。

中心陆部设置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中心周向刀槽。由此,当作用有接地压力时,中心陆部适度地变形,因此抑制在外侧中心主槽和内侧中心主槽中的驻波的生成,进而抑制气柱共鸣声。

内侧中间陆部设置有多根内侧中间横槽、多根内侧中间纵向刀槽、以及多根内侧中间横向刀槽,其中,该内侧中间横槽连接在内侧胎肩主槽与内侧中心主槽之间,该内侧中间纵向刀槽连接在沿轮胎周向相邻的内侧中间横槽之间,该内侧中间横向刀槽从内侧胎肩主槽或者内侧中心主槽朝向内侧中间纵向刀槽侧延伸,且不与内侧中间纵向刀槽连通而终止。另外,内侧中间陆部设置有多根内侧中间横槽、多根内侧中间纵向刀槽、以及多根内侧中间横向刀槽,其中,该内侧中间横槽连接在内侧胎肩主槽与内侧中心主槽之间,该内侧中间纵向刀槽连接在沿轮胎周向相邻的内侧中间横槽之间,该内侧中间横向刀槽从内侧胎肩主槽或者内侧中心主槽朝向内侧中间纵向刀槽侧延伸,且不与内侧中间纵向刀槽连通而终止。当作用有接地压时,设置有这样的横槽和刀槽的外侧中间陆部、内侧中间陆部有效地变形。由此,进一步抑制在胎肩主槽和中心主槽内的驻波的生成,进而抑制气柱共鸣声。外侧中间陆部、内侧中间陆部与中心陆部相比作用的接地压力较小,从而能够使轮胎周向的刚性变小,因此能够比中心陆部大幅度地变形。另外,当在各中间陆部上作用有接地压力或横向力时,上述的各中间纵向刀槽和各中间横向刀槽的彼此面对的刀槽壁彼此接触。因此,抑制各中间陆部的过度变形,进而维持操纵稳定性。

内侧中间横向刀槽的根数形成为比外侧中间横向刀槽的根数多。由此,当进行转弯行驶时,较高地维持作用有较大横向力的外侧中间陆部的轮胎轴向的刚性,因此进一步维持操纵稳定性能。另外,在内侧中间陆部进一步促进其变形,因此进一步减少在内侧胎肩主槽和内侧中心主槽内的驻波的生成,作为胎面部整体提高防噪性能。

因而,本发明的轮胎维持操纵稳定性,并发挥优越的防噪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是图1的中心陆部和各中间陆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外侧中间块的立体图。

图4是其他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5是比较例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6是其他比较例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标号说明

1:轮胎;2:胎面部;5:中心陆部;6a:外侧中间陆部;6b:内侧中间陆部;10:中心周向刀槽;11:外侧中间横槽;12:外侧中间纵向刀槽;13:外侧中间横向刀槽;15:内侧中间横槽;16:内侧中间纵向刀槽;17:内侧中间横向刀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能够用于例如乘用车用或重载用的充气轮胎以及不向轮胎的内部填充加压的空气的非空气式轮胎等各种轮胎。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优选作为乘用车用的充气轮胎使用。

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向车辆的安装方向被指定。胎面部2具有外侧胎面端to和内侧胎面端ti,其中,该外侧胎面端to在轮胎1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外侧,该内侧胎面端ti在轮胎1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内侧。向车辆安装的方向例如在胎侧部(未图示)上用文字等表示。

所述各“胎面端”to、ti被定义为使正规状态的轮胎1承受正规载荷而以外倾角0度与平面接触时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接地位置,其中,该正规状态是使轮胎1组装到正规轮辋且填充有正规内压的无负载状态。在正规状态下,各胎面端to、ti之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被定义为胎面宽度tw。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的各部分的尺寸等是在正规状态下测定的值。

“正规轮辋”是指在包含轮胎所基于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对每个轮胎按照该规格而确定的轮辋,例如如果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如果是tra,则为“designrim”,如果是etrto,则为“measuringrim”。

“正规内压”是指在包含轮胎所基于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对每个轮胎按照各规格而确定的空气压,如果是jatma则为“最高空气压”,如果是tra,则为“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inflationpressure”。在轮胎用于乘用车的情况下,正规内压是180kpa。

“正规载荷”是指在包含轮胎所基于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对每个轮胎按照各规格而确定的载荷,如果是jatma,则为“最大负载能力”,如果是tra,则为“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loadcapacity”。在轮胎用于乘用车的情况下,正规载荷是相当于所述载荷的88%的载荷。

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包含胎肩主槽3和中心主槽4,其中,该胎肩主槽3在轮胎轴向外侧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该中心主槽4在胎肩主槽3与轮胎赤道线c之间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

本实施方式的胎肩主槽3由外侧胎肩主槽3a和内侧胎肩主槽3b构成,其中,该外侧胎肩主槽3a设置于外侧胎面端to侧,该内侧胎肩主槽3b设置于内侧胎面端ti侧。本实施方式的中心主槽4由外侧中心主槽4a和内侧中心主槽4b构成,其中,该外侧中心主槽4a设置于外侧胎肩主槽3a与轮胎赤道线c之间,该内侧中心主槽4b设置于内侧胎肩主槽3b与轮胎赤道线c之间。

各主槽3、4是沿轮胎周向的直线状。这样的主槽3、4提高各主槽3、4附近的陆部的刚性,抑制制动时的车辆的摇摆或偏向等不稳定的动作,提高操纵稳定性能。

各主槽3、4的槽宽w1不被特别限定,从有效地维持与各主槽3、4相邻的陆部的刚性、平衡性良好地提高操纵稳定性能与防噪性能的观点出发,优选是胎面宽度tw的2%~9%。另外,各主槽3、4的槽深d1(在图3中示出外侧中心主槽4a的槽深)优选是6mm~10mm。

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借助各主槽3、4形成有1个中心陆部5、一对中间陆部6以及一对胎肩陆部7。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陆部5在外侧中心主槽4a与内侧中心主槽4b之间划分出来。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陆部6由外侧中间陆部6a和内侧中间陆部6b构成,其中,该外侧中间陆部6a在外侧胎肩主槽3a与外侧中心主槽4a之间划分出来,该内侧中间陆部6b在内侧胎肩主槽3b与内侧中心主槽4b之间划分出来。在本实施方式中,胎肩陆部7由外侧胎肩陆部7a和内侧胎肩陆部7b构成,其中,该外侧胎肩陆部7a在外侧胎肩主槽3a与外侧胎面端to之间划分出来,该内侧胎肩陆部7b在内侧胎肩主槽3b与内侧胎面端ti之间划分出来。

在本实施方式的中心陆部5上设置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延伸的中心周向刀槽10。当中心陆部5上作用有接地压力时,这样的中心周向刀槽10使中心陆部5适度地变形,因此减少在外侧中心主槽4a和内侧中心主槽4b中的驻波的生成,进而抑制气柱共鸣声。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刀槽表示宽度为0.6mm以上且不足1.5mm的宽度小的切深,与具有比其大的宽度的槽有所区别。

中心周向刀槽10在本实施方式中呈直线状延伸。这样的中心周向刀槽10抑制较大的接地压力所作用的中心陆部5的轮胎周向刚性的过度降低,因此提高车道变换后的操纵性而维持操纵稳定性能。此外,中心周向刀槽10不限于这样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是呈波状或锯齿状延伸的方式。

如图2所示,中心周向刀槽10设置于中心陆部5的轮胎轴向的中间位置。由此,中心陆部5的轮胎轴向的刚性平衡被提高,因此较高地维持操纵稳定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周向刀槽10在轮胎赤道线c上延伸。所述“中间位置”期望是,中心周向刀槽10的中心线10c设置于距离中心陆部5的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一方侧的陆部缘5e(在图2中是车辆外侧)为中心陆部5的轮胎轴向宽度wc的40%~60%的位置。

虽未特别限定,中心周向刀槽10的深度(省略图示)期望是外侧中心主槽4a的槽深(省略图示)的40%~60%。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陆部5除了中心周向刀槽10以外未设置有刀槽或槽等。由此,抑制中心陆部5的刚性降低,因此较高地维持操纵稳定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的外侧中间陆部6a上分别设置有多根外侧中间横槽11、外侧中间纵向刀槽12以及外侧中间横向刀槽13。

外侧中间横槽11连接在外侧胎肩主槽3a与外侧中心主槽4a之间。当作用有接地压力时,设置有这样的外侧中间横槽11的外侧中间陆部6a大幅度地变形,因此当轮胎直进行驶时,大大抑制了在外侧胎肩主槽3a和外侧中心主槽4a内的驻波的生成,因此进一步抑制气柱共鸣声。与中心陆部5相比,外侧中间陆部6a上作用的接地压力较小,因此即使在设置这样的外侧中间横槽11的情况下,该外侧中间陆部6a也较高地维持操纵稳定性能。外侧中间陆部6a借助外侧中间横槽11形成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的多个外侧中间块6r。

外侧中间横槽11以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相同的朝向且向轮胎周向的一方侧连续延伸。这样的外侧中间横槽11的槽缘11e逐渐地接触地面,因此抑制槽内的空气被急剧地压缩或者排出。因此,将泵浦音维持得较小,因此提高防噪性能。为了有效地发挥这样的作用,期望外侧中间横槽11呈圆弧状延伸。

外侧中间横槽11虽不被特别限定,但期望其槽宽w2例如是外侧中间块6r的轮胎轴向宽度wm的5%~15%。另外,期望外侧中间横槽11的槽深d2(图3所示)例如是外侧胎肩主槽3a的槽深d1的40%~60%。

外侧中间纵向刀槽12连接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外侧中间横槽11、11之间。这样的外侧中间纵向刀槽12使外侧中间块6r的刚性降低,当作用有接地压力时,使外侧中间块6r更加适度地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中间纵向刀槽12呈直线状且沿轮胎周向延伸。这样的外侧中间纵向刀槽12不会使外侧中间块6r的轮胎周向刚性过度降低。外侧中间纵向刀槽12不限于这样的方式。

外侧中间纵向刀槽12优选为,其中心线12c设置于距离外侧中间块6r的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一方侧的块缘6e(在图2中是靠轮胎赤道线c侧)为外侧中间块6r的轮胎轴向宽度wm的40%~60%的位置。由此,确保外侧中间块6r的轮胎轴向的刚性平衡。

如图3所示,外侧中间纵向刀槽12具有底面隆起的浅底部14a和深度最大的深底部14b。

在本实施方式中,浅底部14a设置于与外侧中间横槽11连通的连通位置。即,外侧中间纵向刀槽12在轮胎周向的两端具有浅底部14a、14a。由此,抑制外侧中间横槽11附近的外侧中间块6r的刚性降低,并且确保外侧中间块6r的变形,因此维持操纵稳定性能,且提高防噪性能。

从平衡良好地提高操纵稳定性能与防噪性能的观点出发,期望浅底部14a的深度d3a是深底部14b的深度d3的20%~50%。另外,期望浅底部14a的轮胎周向长度la是外侧中间块6r的轮胎周向长度lm(图2所示)的20%~30%。

期望外侧中间纵向刀槽12的深底部14b的深度d3比中心周向刀槽10的深度(省略图示)大。由此,能够使外侧中间块6r的变形较大,能够进一步抑制驻波的生成。另外,确保较大的接地压力所作用的中心陆部5的刚性。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期望深底部14b的深度d3约为中心周向刀槽10的深度的125%~170%。

如图2所示,外侧中间横向刀槽13从外侧胎肩主槽3a或者外侧中心主槽4a朝向外侧中间纵向刀槽12侧延伸,且不与外侧中间纵向刀槽12连通而终止。这样的外侧中间横向刀槽13抑制外侧中间块6r的刚性的过度降低,并使该外侧中间块6r适度地变形。另外,当外侧中间块6r上作用有接地压力或横向力时,外侧中间横向刀槽13和外侧中间纵向刀槽12的相互面对的刀槽壁彼此接触。因此,抑制外侧中间块6r的过度变形,进而维持操纵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中间横向刀槽13仅从外侧胎肩主槽3a延伸。即,外侧中间横向刀槽13不从外侧中心主槽4a延伸。由此,在外侧中间块6r的比外侧中间纵向刀槽12靠轮胎赤道线c侧的区域,抑制轮胎轴向的刚性降低,因此较高地维持操纵稳定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中间横向刀槽13向与外侧中间横槽11相同的方向倾斜。由此,抑制外侧中间块6r的轮胎轴向的刚性的过度降低,维持较高的操纵稳定性能。本实施方式的外侧中间横向刀槽13以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相同的朝向且向轮胎周向的一方侧连续地呈圆弧状延伸。

期望外侧中间横向刀槽13设置于距离外侧中间横槽11为外侧中间块6r的轮胎周向长度lm的40%~60%的位置。由此,在外侧中间块6r的比外侧中间纵向刀槽12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提高轮胎周向的刚性平衡。

本实施方式的内侧中间陆部6b具有内侧中间横槽15、内侧中间纵向刀槽16以及内侧中间横向刀槽17。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中间横槽15和内侧中间纵向刀槽16分别是在轮胎赤道线c上的任意的点上翻转外侧中间横槽11和外侧中间纵向刀槽12而得到的点对称形状。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内侧中间横槽15和内侧中间纵向刀槽16分别是与外侧中间横槽11和外侧中间纵向刀槽12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其具体的说明。

内侧中间横向刀槽17的根数设定为比外侧中间横向刀槽13的根数多。由此,当进行转弯行驶时,较高地维持作用有较大横向力的外侧中间陆部6a的轮胎轴向的刚性,因此进一步维持操纵稳定性能。另外,在内侧中间陆部6b借助内侧中间横向刀槽17进一步促进其变形,因此进一步减少在内侧胎肩主槽3b和内侧中心主槽4b内的驻波的生成,作为胎面部2整体提高防噪性能。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规定了设置于中心陆部5、外侧中间陆部6a以及内侧中间陆部6b的横槽和刀槽。即,在中心陆部5上,在轮胎赤道线c上设置有宽度较小的周向刀槽10。在外侧中间陆部6a和内侧中间陆部6b上设置有槽宽较大的横槽11、15、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纵向刀槽12、16、以及在轮胎轴向上延伸的横向刀槽13、17。而且,规定了各陆部6a、6b的横向刀槽13、17的根数。由此,所述各横槽11、15、各刀槽10、12、16、13、17协作,有效地使各陆部5、6a、6b变形,减少在各胎肩主槽3a、3b和各中心主槽4a、4b内的驻波的生成,有效地抑制气柱共鸣。另外,当作用有接地压力或转弯时的横向力时,周向刀槽10、纵向刀槽12、16以及横向刀槽13、17协作,相互面对的刀槽壁彼此接触。因此,维持操纵稳定性能。因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中,维持操纵稳定性能,并且大幅度提高防噪性能。

内侧中间横向刀槽17包含从内侧胎肩主槽3b延伸的第1内侧中间横向刀槽18和从内侧中心主槽4b延伸的第2内侧中间横向刀槽19。

第1内侧中间横向刀槽18实质上形成于使第2内侧中间横向刀槽19的中心线19c向轮胎轴向延长而成的假想线19k上。由此,利用第1内侧中间横向刀槽18和第2内侧中间横向刀槽19获得平滑地延伸的1根假想刀槽,因此能够进一步使内侧中间陆部6b有效地变形,因此提高防噪性能。所述“实质上形成于假想线上”是指第1内侧中间横向刀槽18在第2内侧中间横向刀槽19的假想线19k上形成为该轮胎轴向长度的30%以上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假想线19k在第1内侧中间横向刀槽18内遍及其全长而延伸。

期望第2内侧中间横向刀槽19的深度(省略图示)比第1内侧中间横向刀槽18的深度(省略图示)小。由此,抑制内侧中间陆部6b的作用有较大的接地压力的轮胎轴向内侧部分的轮胎周向的刚性降低,能够提高操纵稳定性能。

如图1所示,在外侧胎肩陆部7a上设置有外侧胎肩横槽25和外侧胎肩横向刀槽26。

外侧胎肩横槽25从外侧胎面端to朝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且不与外侧胎肩主槽3a连通而终止。外侧胎肩横槽25相对于轮胎轴向朝向轮胎周向的一方侧连续地倾斜。这样的外侧胎肩横槽25降低泵浦音,进而提高防噪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胎肩横向刀槽26设置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外侧胎肩横槽25、25之间。

外侧胎肩横向刀槽26例如是其外端26e和内端26i在外侧胎肩陆部7a内终止的闭合刀槽。这样的外侧胎肩横向刀槽26缓和外侧胎肩陆部7a接触地面时的冲击音,有助于提高防噪性能。

期望外侧胎肩横向刀槽26的内端26i例如位于比外侧胎肩横槽25的内端25i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这样的外侧胎肩横向刀槽26缓和外侧胎肩横槽25与外侧胎肩主槽3a之间的踏面的变形,能够抑制其不均匀磨损。

在外侧胎肩陆部7a上,在外侧胎肩主槽3a与外侧胎肩横槽25以及外侧胎肩横向刀槽26之间具有未配设有槽和刀槽的平面部27。这样的平面部27能够提高转弯时的方向盘的手感。

本实施方式的内侧胎肩陆部7b上设置有内侧胎肩横槽28、内侧胎肩横向刀槽29以及内侧胎肩横向刀槽30。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胎肩横槽28和内侧胎肩横向刀槽29分别是在轮胎赤道线c上的任意的点翻转外侧胎肩横槽25和外侧胎肩横向刀槽26得到的点对称形状。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内侧胎肩横槽28和内侧胎肩横向刀槽29分别是与外侧胎肩横槽25和外侧胎肩横向刀槽26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其具体的说明。

内侧胎肩横向刀槽30连接内侧胎肩横槽28的内端28i与内侧胎肩主槽3b。这样的内侧胎肩横向刀槽30促进内侧胎肩陆部7b的侧壁的变形,能够抑制在内侧胎肩主槽3b内的驻波的生成。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例示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变形成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实施例

根据表1的规格试制具有图1的基本图案的尺寸为215/65r16的充气轮胎,并测试各试用轮胎的操纵稳定性能和防噪性能。各试用轮胎的共用规格和测试方法如下。

轮辋:16×6.5j

轮胎内压:240kpa

外侧中间纵向刀槽的深度=内侧中间纵向刀槽的深度

外侧中间横向刀槽的深度、第1内侧中间横向刀槽的深度:5.7mm

外侧中间横槽的槽深、内侧中间横槽的槽深:4.0mm

外侧中间横槽的槽宽/外侧中间陆部的轮胎轴向宽度:9%

内侧中间横槽的槽宽/内侧中间陆部的轮胎轴向宽度:9%

<操纵稳定性能>

各试用轮胎安装于排气量为2000cc的前轮驱动的乘用车的所有轮上,测试驾驶员使上述车辆在干燥沥青路面的测试跑道上行驶。而且,通过测试驾驶员的感官评价与此时的方向盘响应性、在车道变换上的线性度以及抓地性等相关的行驶特性。以比较例1为100的评分来显示结果。数值越大越好。

速度:40km/h~120km/h

<防噪性能>

测定了使上述测试车辆在干燥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的车内噪音。车内噪音用位于驾驶席的头部的麦克风测量。结果用以比较例1的车内噪音为100的指数表示。数值越大则表示防噪性能越优良。

速度:60km/h~100km/h

测量频率:100hz~160hz频域

测试结果在表1中表示。

【表1】

根据测试的结果能够确认,与比较例的轮胎相比,实施例的轮胎抑制了操纵稳定性能的降低并且有效地提高了防噪性能。另外,使轮胎尺寸变化并进行了相同的测试,但示出了与该测试结果相同的倾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