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真空助力器的锁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7336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用于真空助力器的锁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助力器,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用于真空助力器的锁片。



背景技术:

真空助力器是利用真空(负压)来增加驾驶员施加于踏板上力的部件。真空助力器一般位于制动踏板与制动主缸之间,为便于安装,通常与主缸合成一个组件,主缸的一部分深入到真空助力器壳体内。

真空助力器主要由真空伺服气室和控制阀组成。真空伺服气室由前、后壳体和组成,两者之间夹装有伺服气室膜片,将伺服气室分成前、后两腔。前腔经真空单向阀通向发动机进气歧管(即真空源),外界空气经过滤环和毛毡过滤环滤清后进入伺服气室后腔。后腔膜片座的毂筒中装有控制阀。控制阀由空气阀和真空阀组成,空气阀与控制阀推杆固装在一起,控制阀推杆借调整叉与制动踏板机构连接。伺服气室膜片座上有通道A和B,通道A用于连通伺服气室前腔和控制阀,通道B用于连通伺服气室后腔和控制阀。真空伺服气室工作时产生的推力,同踏板力一样,直接作用在制动主缸推杆上。

真空助力器不工作时,空气阀和控制阀推杆在控制阀推杆弹簧的作用下,离开橡胶反作用盘,处于右端极限位置,并使真空阀离开膜片座上的阀座,即真空阀处于开启状态。而真空阀又被阀门弹簧压紧在空气阀上,即空气阀处于关闭状态。此时伺服气室的前后两腔相互连通,并与大气隔绝。在发动机工作时,前后两腔内都能产生一定的真空度。

制动时,踩下制动踏板,来自踏板机构的控制力推动控制阀推杆和控制阀柱塞向前移动,在消除柱塞与橡胶反作用盘之间的间隙后,再继续推动制动主缸推杆,主缸内的制动液以一定压力流入制动轮缸,此力为制动踏板机构所给。与此同时,在阀门弹簧的作用下,真空阀也随之向前移动,直到压靠在膜片座的阀座上,从而使通道A和B隔绝,即伺服气室的前腔和后腔隔绝,进而空气阀离开真空阀而开启,空气经过滤环、毛毡过滤环、空气阀的开口和通道B充入伺服气室后腔。随着空气的充入,在伺服气室膜片的两侧出现压力差而产生推力,此推力通过膜片座、橡胶反作用盘推动制动主缸推杆向前移动,此力为压力差所给。此时,制动主缸推杆上的作用力为踏板力和伺服气室反作用盘推力的总和,使制动主缸输出的压力成倍增长。

解除制动时,控制阀推杆弹簧使控制阀推杆和空气阀向右移动,真空阀离开膜片座上的阀座而开启。伺服气室的前后两腔相通,且均为真空状态。膜片座和膜片在膜片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回位,制动主缸解除制动作用。

在真空助力器的阀体上设置有进出气口,进出气口之间由一挡块隔开。现有技术中,在该进出口往往用一个锁片来堵住气流。但是现有的这种锁片的制造繁琐,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简单、成本低的用于真空助力器的锁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真空助力器的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片状本体,所述片状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槽的槽底设置为半圆形的第一圆弧过渡部,所述夹持槽的两侧为突出设置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端部设置为呈半圆形的第二圆弧过渡部,所述片状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夹持槽配合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端部设置为呈半圆形的第三圆弧过渡部,所述凸起部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夹持部配合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向内凹陷形成半圆形设置的第四圆弧过渡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片状本体可以由一条状的金属片冲压制成,由于片状本体的两端是相互适配的,所以并没有材料的浪费,并且仅仅一次冲压即可成型,所以其制造工序简单,并且制造成本低。而片状本体的一端设置的夹持槽能够与阀体上的挡块配合,从而固定在阀体上,不易脱离。另一端的形成的凸起部使得人们在拿捏该片状本体的时候更加适合手部的握持,所以操作方便,另外由于该片状本体的两端分别都是设置了第一圆弧过渡部、第二圆弧过渡部、第三圆弧过渡部以及第四圆弧过渡部,使得人们在握持该片状本体的时候不易刮伤,其安全性更高。

较佳的,所述夹持槽的两侧槽壁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形变槽,所述形变槽与所述第一圆弧过渡部以及第二圆弧过渡部之间均为圆弧过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在对挡块进行夹持的时候,两夹持部之间的形变量更大,所以其夹持力更大,使得该锁片不易脱离挡块。

较佳的,所述片状本体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用于防止片状本体叠放相互粘接的隔离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在制造该片状本体的时候,所有的零件都是累积在一起的,所以片状本体上所带的静电容易使它们相互吸合,而设置了隔离膜之后,则使它们不易相互吸合,从而更加方便工人将它们分开。另外,在对它们进行清洗的时候,由于水的张力作用,使它们也很容易粘在一起,这样设置之后,也不容易粘接。

较佳的,所述隔离膜为磨砂材质制成的隔离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成本低,并且隔离效果好。

较佳的,所述隔离膜为PE膜,所述PE膜上设置有若干凸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成本低,并且凸点之间形成的间隙导致的隔离效果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制造简单、成本低;2.本实用新型在制造的时候容易分拣,从而方便操作工人的操作;3.本实用新型不易伤人,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真空助力器中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正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加工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正视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加工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三的正视图。

图中:1、阀体;11、进出气口;12、挡块;2、片状本体;21、夹持槽;211、第一圆弧过渡部;22、夹持部;221、第二圆弧过渡部;23、凸起部;231、第三圆弧过渡部;24、凹陷部;241、第四圆弧过渡部;25、形变槽;3、PE膜;31、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用于真空助力器的锁片,用于安装在真空助力器的阀体1上,参见图1,阀体1上设置有进出气口11,进出气口11之间由一挡块12隔开,该锁片插接于该进出气口11中。

参见图2和图3,该用于真空助力器的锁片,包括片状本体2,片状本体2的一端设置有夹持槽21,夹持槽21的槽底设置为半圆形的第一圆弧过渡部211,夹持槽21的两侧为突出设置的夹持部22,夹持部22的端部设置为呈半圆形的第二圆弧过渡部221,片状本体2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夹持槽21配合凸起部23,凸起部23的端部设置为呈半圆形的第三圆弧过渡部231,凸起部23的两侧设置有与夹持部22配合的凹陷部24,凹陷部24向内凹陷形成半圆形设置的第四圆弧过渡部241。

在安装时,夹持槽21与阀体1的挡块12卡接,夹持部22插接于进出气口11内。

参见图4,该片状本体2由一条状的金属片冲压制成。

实施例二:参见图5,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夹持槽21的两侧槽壁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形变槽25,形变槽25与第一圆弧过渡部211以及第二圆弧过渡部221之间均为圆弧过渡。

参见图6,该片状本体2由一条状的金属片冲压制成。

实施例三:参见图7,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片状本体2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用于防止片状本体2叠放相互粘接的隔离膜。该隔离膜为磨砂材质制成的隔离膜。或者为PE膜3,PE膜3上设置有若干圆点式的凸点3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