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BS气压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3059阅读:1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ABS气压调节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制动配件,特别是一种ABS上的气压调节阀。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气压制动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商用车(载货车和大客车)普遍采用的ABS电磁气压调节阀均为上世纪80年代初推向市场的老结构产品,随着法规的加严以及人们对汽车制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该产品已很难满足整车制动响应特性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来商用车向大吨位的发展趋势愈来愈大,而大吨位的商用车的特点是车轴轴距大、轴荷大。轴距大将致使制动管路增长;承载的轴荷大所需制动力就大,大制动力又需要大的制动气室。这此都会延长整车制动的响应时间。目前气压制动系统所采用的ABS电磁气压调节阀均为上世纪80年代初推向市场的老结构先导式ABS电磁气压调节阀。该产品存在着气压输入口(进气口)处有节流,制动和解除制动时,压缩空气受节流作用延长了制动系统协调时间和释放时间同时在ABS工作循环状态会延长ABS的增压时间;解除制动排气时,减压先导阀门不易打开,延长了常规制动系统的释放时间,未能很好地利用减压先导阀门的快放阀功能等缺陷,制动系统的响应特性差。特别是在大轴轴距、大轴荷的商用车(载货车和大客车)上制动系统的响应特性更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制动效果好的ABS气压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ABS气压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阀体和上阀体,所述的下阀体上设有两个对称的阀腔,所述的阀腔内分别设有四个侧部进气口、一个侧部出气口和一个底部排气口,所述的两个阀腔连接处还设有中间进气口和中间出气口,所述的中间进气口和两侧的四个侧部进气口相通,所述的中间出气口和两侧的侧部出气口相通,所述的上阀体和下阀体之间设有膜片,所述的膜片下方设有活塞,所述的上阀体和下阀体之间形成密闭的控制腔,且所述的下阀体的两个阀腔上设有两个控制口,所述的下阀体内还设有上阀芯和下阀芯,所述的上阀芯和下阀芯套设于阀芯座内,所述的阀芯座与下阀体上的侧部出气口连通形成出气腔,所述的上阀芯与下阀芯套接,所述的侧部进气口与膜片和下阀体形成进气腔,所述的上阀芯和下阀芯为中空且与底部排气口形成排气腔,所述的活塞向下运动可堵住上阀芯与进气腔的通道,且所述的活塞向下运动可推动上阀芯向下运动使得阀芯座与进气腔相通。

本调节阀在下阀体上设置了八个侧部进气口和一个中间进气口,因此其进气通畅,气压足,另外,出气口为两个侧部出气口和一个中间出气口,提高了出气效率,且下阀体上还设有两个控制口,提高了控制口的进气精度。本调节阀工作时,默认情况下膜片为常态,活塞与上阀芯之间可通气,因此进气腔与排气腔相通,调节阀处于排气状态;当控制口向控制腔内充气时,膜片向下运动,活塞的端部下降可堵住上阀芯与进气腔的通道使得进气腔与排气腔隔断从而停止排气;活塞继续向下运动可推动上阀芯沿下阀芯滑动,上阀芯与阀芯座之间形成通路,进气腔与阀芯座相通,从而使得进气腔与出气腔形态,达到排气效果。上阀体与下阀体之间形成控制腔,可通过控制口充气使得控制腔内气压增大,从而推动膜片下降。停止充气,则膜片犹豫自身弹性恢复原状。

在上述的ABS气压调节阀中,所述的上阀体上设有断气刹车装置,所述的断气刹车装置通过电磁装置控制膜片运动。通过上阀体上设置断气刹车装置,可在紧急情况下不借助ABS制动系统而紧急启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ABS气压调节阀的进气口、出气口和排气口数量大于普通调节阀,因此气流通畅,具备较高的进气效率,并且设置了断气刹车装置,可在ABS系统出现故障时进行紧急制动,具备结构简单,调节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阀体;2、上阀体;3、侧部进气口;31、中间进气口;32、进气腔;4、侧部出气口;41、中间出气口;42、出气腔;5、底部排气口;6、膜片;61、活塞;62、控制腔;63、控制口;64、排气腔;7、上阀芯;71、下阀芯;8、阀芯座;9、断气刹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ABS气压调节阀包括下阀体1和上阀体2,所述的下阀体1上设有两个对称的阀腔,所述的阀腔内分别设有四个侧部进气口3、一个侧部出气口4和一个底部排气口5,所述的两个阀腔连接处还设有中间进气口31和中间出气口41,所述的中间进气口31和两侧的四个侧部进气口3相通,所述的中间出气口41和两侧的侧部出气口4相通,所述的上阀体2和下阀体1之间设有膜片6,所述的膜片6下方设有活塞61,所述的上阀体2和下阀体1之间形成密闭的控制腔62,且所述的下阀体1的两个阀腔上设有两个控制口63,所述的下阀体1内还设有上阀芯7和下阀芯71,所述的上阀芯7和下阀芯71套设于阀芯座8内,所述的阀芯座8与下阀体1上的侧部出气口4连通形成出气腔42,所述的上阀芯7与下阀芯71套接,所述的侧部进气口3与膜片6和下阀体1形成进气腔32,所述的上阀芯7和下阀芯71为中空且与底部排气口5形成排气腔64,所述的活塞61向下运动可堵住上阀芯7与进气腔32的通道,且所述的活塞61向下运动可推动上阀芯7向下运动使得阀芯座8与进气腔32相通。

本调节阀在下阀体1上设置了八个侧部进气口3和一个中间进气口31,因此其进气通畅,气压足,另外,出气口为两个侧部出气口4和一个中间出气口41,提高了出气效率,且下阀体1上还设有两个控制口63,提高了控制口63的进气精度。本调节阀工作时,默认情况下膜片6为常态,活塞61与上阀芯7之间可通气,因此进气腔32与排气腔64相通,调节阀处于排气状态;当控制口63向控制腔62内充气时,膜片6向下运动,活塞61的端部下降可堵住上阀芯7与进气腔32的通道使得进气腔32与排气腔64隔断从而停止排气;活塞61继续向下运动可推动上阀芯7沿下阀芯71滑动,上阀芯7与阀芯座8之间形成通路,进气腔32与阀芯座8相通,从而使得进气腔32与出气腔42形态,达到排气效果。上阀体2与下阀体1之间形成控制腔62,可通过控制口63充气使得控制腔62内气压增大,从而推动膜片6下降。停止充气,则膜片6犹豫自身弹性恢复原状。

本ABS气压调节阀中,所述的上阀体2上设有断气刹车装置9,所述的断气刹车装置9通过电磁装置控制膜片6运动。通过上阀体2上设置断气刹车装置9,可在紧急情况下不借助ABS制动系统而紧急启动。

本ABS气压调节阀的进气口、出气口和排气口数量大于普通调节阀,因此气流通畅,具备较高的进气效率,并且设置了断气刹车装置9,可在ABS系统出现故障时进行紧急制动,具备结构简单,调节效果好的优点。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