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平面伞式遮阳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3821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内平面伞式遮阳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阳装置领域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内平面伞式遮阳挡。



背景技术:

遮阳板是一种汽车常用的遮阳装置,对于停车后的阳光遮挡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车厢内的温度,但现有遮阳板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现有遮阳板一般是采用折叠式的结构,在使用时将遮阳板展开,之后通过遮阳板四角固定安装的吸盘与前挡风玻璃吸附固定,上述结构中,遮阳板采用折叠的方式不但在收纳状态下占用空间较大,而且在展开遮阳状态下,操作人员需要在驾驶和副驾驶位置分别固定两吸盘,因此其固定方式也不够便利,除此之外,吸盘一般采用橡胶等材质制出,其在温度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可能出现硬化或变性的情况,使其无法与前挡风玻璃稳定固定,影响其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占用空间小,便于固定,使用寿命更长的一种汽车内平面伞式遮阳挡。

一种汽车内平面伞式遮阳挡,包括一伞柄,该伞柄上端外缘套装有可展开的多条伞骨,所述多条伞骨均匀间隔安装,每条伞骨的外侧端部与一伞面的外缘固定安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采用遮光材质制出,在伞骨展开状态下伞面呈一平面,所述伞面内制有用于将其固定在汽车车厢的玻璃内侧的固定装置。

而且,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伞面上端中部制出的一凹槽,该凹槽制出的开口左右两端可相互固定将凹槽的开口位置闭合。

而且,所述伞柄远离伞面的端部铰装有一辅助支撑板,该辅助支撑板的表面均匀制有多条凸楞。

而且,所述伞柄上端部固定安装有一上固件,位于该上固件下方的伞柄外缘滑动套装有一下固件,所述上固件和下固件之间均匀间隔安装有多条所述伞骨。

而且,每根所述伞骨均包括支撑杆,一级弯折杆,二级弯折杆和伞面固定杆,每根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部均匀间隔铰装在所述下固件的外缘,每根支撑杆的中部铰装有所述一级弯折杆的下端部,所述一级弯折杆的上端部与所述上固定件的外缘相铰装,每根支撑杆的上端部分别铰装有一所述伞面固定杆的中部,所述伞面固定杆的下端部通过二级弯折杆与所述一级弯折杆的中部相铰接,每根所述伞面固定杆的上端部与所述上固定件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形成一圆形,用于与所述伞面的下端面外沿相固定。

而且,每根所述伞骨均包括长支撑杆,短支撑杆,一级弯折杆,二级弯折杆和伞面固定杆,所述长支撑杆和短支撑杆间隔均匀铰装在所述下固件的外缘,每根长支撑杆和短支撑杆的中部铰装有所述一级弯折杆的下端部,所述一级弯折杆的上端部与所述上固定件的外缘相铰装,每根长支撑杆和短支撑杆的上端部分别铰装有一所述伞面固定杆的中部,所述伞面固定杆的下端部通过二级弯折杆与所述一级弯折杆的中部相铰接,每根所述伞面固定杆的上端部与所述上固定件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形成一矩形,用于与所述伞面的下端面外沿相固定。

而且,所述上固定件上端面内安装有一紧扣装置,该紧扣装置与所述上固定件上端面之间固定安装有所述伞面的中心。

而且,所述下固件下端部一体制出一活动手持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遮阳装置采用伞柄,伞面,伞骨相配合将原有折叠式的遮阳板结构,变为便于收纳的伞式结构,不但占用空间小,而且便于其展开和收纳,伞面采用遮光材质,配合展开状态下为平面的伞面,可有效对阳光进行遮挡;伞面上端中部制出的凹槽用于容置车厢内的遮光镜,之后通过粘扣,纽扣或其他结构将凹槽的开口位置闭合将遮光镜包裹在其内侧,从而起到有效固定的效果;伞柄端部铰装的辅助支撑板,用于对这样装置进行支撑或辅助支撑,当其固定在前挡风玻璃时,辅助支撑板可抵压在档位后的平台内,当其固定在其他玻璃内侧时,伞柄配合辅助支撑板可抵压在脚垫或座位等适合位置,丰富遮阳装置的适用范围,辅助支撑板表面制出的凸楞,用于增大其摩擦力;伞柄,伞面与上固定件、括支撑杆、一级弯折杆、二级弯折杆,伞面固定杆和下固件相配合,实现遮阳装置的支撑与收纳,紧扣装置与上固定件将伞面的中部固定,增加了伞面的受力点,提升了遮光装置的结构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所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汽车内平面伞式遮阳挡,包括一伞柄8,该伞柄上端外缘套装有可展开的多条伞骨,所述多条伞骨均匀间隔安装,每条伞骨的外侧端部与一伞面的外缘固定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在于,所述伞面1采用遮光材质制出,在伞骨展开状态下伞面呈一平面,所述伞面内制有用于将其固定在汽车车厢的玻璃内侧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伞面上端中部制出的一凹槽3,该凹槽制出的开口左右两端可采用粘扣2或纽扣等方式将凹槽的开口位置相互固定,闭合。

本实施例中,为增加遮阳装置的功能,提高其固定的稳定性,在所述伞柄远离伞面的端部通过螺栓12铰装有一辅助支撑板11,该辅助支撑板的表面均匀制有多条凸楞。

本实施例中,为实现遮光装置的制成与收纳,所述伞柄上端部固定安装有一上固件17,位于该上固件下方的伞柄外缘滑动套装有一下固件10,所述上固件和下固件之间均匀间隔安装有多条所述伞骨;每根所述伞骨均包括支撑杆,一级弯折杆4,二级弯折杆7和伞面固定杆6,每根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部均匀间隔铰装在所述下固件的外缘,每根支撑杆的中部铰装有所述一级弯折杆的下端部,所述一级弯折杆的上端部与所述上固定件的外缘相铰装,每根支撑杆的上端部分别铰装有一所述伞面固定杆的中部,所述伞面固定杆的下端部通过二级弯折杆与所述一级弯折杆的中部相铰接,每根所述伞面固定杆的上端部与所述上固定件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形成一圆形,用于与所述伞面的下端面外沿制出的固定扣5相固定。

每根所述伞骨均包括长支撑杆14,短支撑杆15,一级弯折杆,二级弯折杆和伞面固定杆,所述长支撑杆和短支撑杆间隔均匀铰装在所述下固件的外缘,每根长支撑杆和短支撑杆的中部铰装有所述一级弯折杆的下端部,所述一级弯折杆的上端部与所述上固定件的外缘相铰装,每根长支撑杆和短支撑杆的上端部分别铰装有一所述伞面固定杆的中部,所述伞面固定杆的下端部通过二级弯折杆与所述一级弯折杆的中部相铰接,每根所述伞面固定杆的上端部与所述上固定件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形成一矩形,用于与所述伞面的下端面外沿相固定。

本实施例中,为增加遮光装置的结构刚性,在所述上固定件上端面内安装有一紧扣装置 16,该紧扣装置与所述上固定件上端面之间固定安装有所述伞面的中心。

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操作人员的握持使用,在所述伞柄的下端部向下延伸,并在所述下固件下端部一体制出一活动手持柄13;所述伞柄上端外缘固定安装有一锁闭装置,该锁闭装置外缘伸出可回弹的固定爪9,所述固定爪在伞骨展开状态下可与下固定架相固定,该固定爪在伞骨收纳状态下可将下固件放松。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伞面形状为矩形或梯形,除此之外也可采用圆形或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对前挡风玻璃18进行遮挡时,如图3所示,操作人员一手握持伞柄的下端部,一手握持活动手持柄,将反光装置撑开,将反光镜19通过粘扣包覆限位并将车厢内的遮光板翻下将反光装置的上端部进行固定,反光装置的下端部位则嵌在汽车操控台的上端面内,伞面将前挡风玻璃形成遮挡,除上述固定方式外,还可通过辅助支撑板将其支撑在档位后的平台20内或其他位置;当对其他玻璃进行遮光时,操作人员将其展开后,可通过辅助支撑板,将其支撑在座椅,脚垫,后挡风玻璃前侧平台等适合位置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遮阳装置采用伞柄,伞面,伞骨相配合将原有折叠式的遮阳板结构,变为便于收纳的伞式结构,不但占用空间小,而且便于其展开和收纳,伞面采用遮光材质,配合展开状态下为平面的伞面,可有效对阳光进行遮挡;伞面上端中部制出的凹槽用于容置车厢内的遮光镜,之后通过粘扣,纽扣或其他结构将凹槽的开口位置闭合将遮光镜包裹在其内侧,从而起到有效固定的效果;伞柄端部铰装的辅助支撑板,用于对这样装置进行支撑或辅助支撑,当其固定在前挡风玻璃时,辅助支撑板可抵压在档位后的平台内,当其固定在其他玻璃内侧时,伞柄配合辅助支撑板可抵压在脚垫或座位等适合位置,丰富遮阳装置的适用范围,辅助支撑板表面制出的凸楞,用于增大其摩擦力;伞柄,伞面与上固定件、括支撑杆、一级弯折杆、二级弯折杆,伞面固定杆和下固件相配合,实现遮阳装置的支撑与收纳,紧扣装置与上固定件将伞面的中部固定,增加了伞面的受力点,提升了遮光装置的结构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