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新能源汽车的多用型后轮毂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8171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适于新能源汽车的多用型后轮毂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于新能源汽车的多用型后轮毂轴。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国家对汽车排放指标的要求日益严格,因此,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迅猛增加。为了降低研发费用,缩短研发周期,新能源汽车的新车型研发一般在现有传统汽车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改进。在研发过程中,发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电池箱)较重且多布置在车辆后部,造成车辆后轴载荷较大,现有车辆后轮的制动力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要求,因此需要研发新的后轮制动器。

现有后轮制动器为鼓式制动器,通过后轮毂轴安装在扭力梁式或板簧式后悬架上。而新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制动器则采用具有卡钳的盘式制动器,与现有制动器的结构有较大的不同。后轮毂轴不仅要与制动器、后悬架相适配,而且其上的安装孔应根据安装零件的种类和分散受力强度为原则进行设计。如图1所示,现有后轮毂轴的安装盘为带耳矩形结构,仅在矩形四角设置有后悬架安装孔a、在耳形结构上设置有轮速传感器固定孔b,以及对应于轮速传感器固定孔b设置的轮速传感器安装孔c。

因为没有与卡钳相适配的安装孔,所以无法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上。如果仅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制动器、后悬架研制新的后轮毂轴,则会造成后轮毂轴型号众多的情况,且通用性差,开发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于新能源汽车的多用型后轮毂轴,目的在于解决传统汽车的后轮毂轴与新能源汽车后轮毂轴不能通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于新能源汽车的多用型后轮毂轴,包括安装盘和垂直设置在所述安装盘一侧的连接轴,所述安装盘为五边形结构,其上开设有围绕所述连接轴呈矩形分布的第一后悬架安装孔、第二后悬架安装孔、第三后悬架安装孔和第四后悬架安装孔,所述第一后悬架安装孔、第二后悬架安装孔和第四后悬架安装孔设置在安装盘的三个顶角;安装盘与第一后悬架安装孔相对的边上开设有第一卡钳安装孔和第二卡钳安装孔,所述第一卡钳安装孔和第二卡钳安装孔分布在所述第三悬架安装孔的两侧;第二后悬架安装孔和第三后悬架安装孔之间开设有传感器安装孔,第二后悬架安装孔和第一卡钳安装孔之间开设有传感器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于新能源汽车的多用型后轮毂轴,结构简单,通用性强,可以用于将鼓式后制动器安装在传统汽车的扭力梁式或板簧式后悬架上,同时也可用于将盘式后制动器安装在新能源汽车的扭力梁式或板簧式后悬架上,且不影响其他零部件的布置,可以有效减少后轮毂轴的类型,降低开发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后轮毂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传统汽车(包含鼓式后制动器和扭力梁式后悬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传统汽车(包含鼓式后制动器和板簧式后悬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新能源汽车(包含盘式后制动器和扭力梁式后悬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新能源汽车(包含盘式后制动器和板簧式后悬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于新能源汽车的多用型后轮毂轴,包括安装盘1和垂直设置在安装盘1一侧的连接轴2,安装盘1为近似五边形结构,其上开设有围绕连接轴2呈矩形分布的第一后悬架安装孔3、第二后悬架安装孔4、第三后悬架安装孔5和第四后悬架安装孔6,第一后悬架安装孔3、第二后悬架安装孔4和第四后悬架安装孔6设置在安装盘1的三个顶角;安装盘1与第一后悬架安装孔3相对的边上开设有第一卡钳安装孔7和第二卡钳安装孔8,第一卡钳安装孔7和第二卡钳安装孔8分布在第三悬架安装孔5的两侧;第二后悬架安装孔4和第三后悬架安装孔5之间开设有传感器安装孔9,第二后悬架安装孔4和第一卡钳安装孔7之间开设有传感器固定孔10。

如图4、5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用于包含鼓式后制动器和扭力梁式后悬架的传统型汽车和用于包含鼓式后制动器和板簧式后悬架的传统型汽车时,第一卡钳安装孔7和第二卡钳安装孔8均为空置状态,仅使用第一后悬架安装孔3、第二后悬架安装孔4、第三后悬架安装孔5和第四后悬架安装孔6将安装盘1和扭力梁式后悬架A连接,或者将安装盘1和板簧式后悬架B连接,传感器安装孔9用于安装轮速传感器,传感器固定孔10用于固定轮速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同时满足扭力梁式后悬架和板簧式后悬架的安装布置要求,而且不影响后制动器C、制动鼓、轮速传感器和制动油管的安装布置。

如图6、7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用于包含盘式后制动器和和扭力梁式后悬架的新能源汽车和用于包含盘式后制动器和板簧式后悬架的新能源汽车时,第一卡钳安装孔7和第二卡钳安装孔8均用于安装制动卡钳D,且使用第一后悬架安装孔3、第二后悬架安装孔4、第三后悬架安装孔5和第四后悬架安装孔6将安装盘1和扭力梁式后悬架A连接,或者将安装盘1和板簧式后悬架B连接,传感器安装孔9用于安装轮速传感器,传感器固定孔10用于固定轮速传感器。由于制动卡钳D安装在水平位置时,不利于卡钳内部排气,因此只能安装在后轮毂轴的前上方或后上方。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了制动卡钳D整体承力分布以及具体安装位置,不仅使第一卡钳安装孔7和第二卡钳安装孔8避开了扭力梁式后悬架A和板簧式后悬架B的安装端面,而且不影响后制动器、制动盘E、轮速传感器和制动油管的安装布置,能够满足制动卡钳D进油孔、排气孔的设计布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用于将鼓式后制动器安装在传统汽车的扭力梁式或板簧式后悬架上,同时也可用于将盘式后制动器安装在新能源汽车的扭力梁式或板簧式后悬架上;不仅不影响相关零部件的安装布置,而且整体承力均匀,强度较高。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后轮毂轴的通用性,有效减少了后轮毂轴的类型,降低了开发费用,有利于后期维修保养和更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