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绝缘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6391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绝缘件,更确切的说是一种轨道车辆绝缘件。



背景技术:

轨道式平车被广泛应用于工矿企业内部的重大物品的搬运,其种类有人力式平车和电动式平车两种,其中低压轨道供电式电动平车效率更高。为了提高低压供电的轨道的利用率,有必要在低压供电的轨道上同时使用人力式平车,这就需要解决各平车轮之间的绝缘问题,避免低压供电的轨道发生导通而短路。现有技术方案车轮之间不涉及绝缘结构,各轮之间是导通的,在低压供电的轨道上使用会造成两轨道的短路,因此不能在带电的轨道上使用。现有的绝缘轨道式平车的绝缘结构较复杂加工装配难度较大,导致轨道平车轮生产成本较高。因而设计生产一种方便、高效、低成本的轨道车辆绝缘组件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绝缘组件,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轨道车辆绝缘件,包括车轮内圈,车轮内圈的内部安装车轮轴,车轮内圈的中部安装绝缘体,绝缘体为管状结构,绝缘体套在车轮内圈外周,绝缘体的外周安装车轮外圈,车轮外圈为管状结构,车轮外圈套在绝缘体的外周,绝缘体的外周设置锥面,锥面与车轮外圈配合,绝缘体在受力后可以在一定范围之内产生形变。

5、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锥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α大于0度小于20度。所述车轮内圈的内侧设置键,车轮轴的外侧设置键槽,键与键槽配合。所述车轮轴的端部安装卡环,卡环与车轮内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绝缘体的外周设置锥面,利用绝缘件接触面的锥面,在车轮内圈车轮内圈径向方向施加装配的挤压力,在此径向挤压力下,车轮内圈车轮内圈挤压绝缘件,绝缘件挤压车轮外圈车轮外圈,使这个三个零件组成一个整体。从而无需较为复杂的结构就可以使车轮内圈、绝缘体和车轮外圈实现牢固配合,省去了原有的锯齿能复杂结构,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简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标注部件:1 轨道平车轮轴车轮内圈 2 外绝缘轴套 3 金属套 4 绝缘隔板 5 金属柱 6 绝缘柱状壳体 7 防护环 8 第一凹槽 9 第一固定块 10 第二凹槽 11 第二固定块 12 轨道平车轮轴车轮外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轨道车辆绝缘件,如图1所示,包括车轮内圈4,车轮内圈4的内部安装车轮轴8,车轮内圈4的外侧安装绝缘体3,绝缘体3为管状结构,绝缘体3套在车轮内圈4外周,绝缘体3的外周安装车轮外圈1,车轮外圈1为管状结构,车轮外圈1套在绝缘体3的外周,绝缘体3的外周设置锥面2,锥面2与车轮外圈1配合,绝缘体3在受力后可以在一定范围之内产生形变。本实用新型通过绝缘体3的外周设置锥面2,利用绝缘体3在受力后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形变,使绝缘体3在安装到车轮内圈4和车轮外圈1之间后会产生压紧效果,从而无需较为复杂的结构就可以使车轮内圈4、绝缘体3和车轮外圈1实现牢固配合,省去了原有的锯齿能复杂结构,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利用绝缘件接触面的锥面,在车轮内圈车轮内圈径向方向施加装配的挤压力,在此径向挤压力下,车轮内圈车轮内圈挤压绝缘件,绝缘件挤压车轮外圈车轮外圈,使这个三个零件组成一个整体

所述锥面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α大于0度小于20度。本实用新型的锥面2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20度,既可以方便车轮内圈4、绝缘体3和车轮外圈1相互紧密配合,又可以避免绝缘体3由于形变过大而损坏。

所述车轮内圈4的内侧设置键5,车轮轴8的外侧设置键槽,键5与键槽6配合。本实用新型的键5与键槽6配合可以避免车轮轴8与车轮内圈4产生相对转动。

所述车轮轴8的端部安装卡环7,卡环7与车轮内圈4配合。本实用新型的卡环7与车轮内圈4可以避免车轮内圈4滑脱。

所述绝缘体3的上部外径为H1,H1小于车轮外圈1的内径,绝缘体3的下部外径为H2,H2大于车轮外圈1的内径。本实用新型的绝缘体3的上部外径为H1,H1小于车轮外圈1的内径,可以方便绝缘体3快速进入车轮内圈4和车轮外圈1的间隙,绝缘体3的下部外径为H2,H2大于车轮外圈1的内径,可以方便绝缘体3通过扩大进入车轮内圈4和车轮外圈1的厚度,从而实现车轮内圈4、绝缘体3和车轮外圈1的牢固配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