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巡检机器人的四连杆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8261阅读:7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巡检机器人的四连杆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巡检机器人的四连杆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巡检机器人一般都采用四轮差速的驱动方式,四个轮组与车体之间通过硬连接,尽管也采用了充气轮胎,具有一定的减震效果,但是减震效果不明显,对巡检机器人装载的云台等设备造成振动冲击;另外车辆整体的着地性能不好,对地面平整度要求高,适用范围比较小,鉴于巡检机器人车体较小,空间限制,采用汽车广泛采用的双叉臂悬挂也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巡检机器人的四连杆悬挂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巡检机器人的四连杆悬挂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有: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四个摆杆,且该四个摆杆与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的四个连接销轴相对应连接;所述连接件表面还设置有连接耳座,所述连接耳座上活动设置有减震阻尼弹簧,位于所述连接件内部前端还设置有行星减速机,所述行星减速机连接有转接件。

作为优选,上述的巡检机器人的四连杆悬挂装置,其中,所述连接销轴通过止口以及螺钉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作为优选,上述的巡检机器人的四连杆悬挂装置,其中,各所述摆杆一端均通过连接销轴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另一端均通过自润滑轴承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作为优选,上述的巡检机器人的四连杆悬挂装置,其中,所述连接件中还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一端与所述行星减速机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销连接至所述连接件上。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巡检机器人的四连杆悬挂装置结构紧凑,可给电池、控制箱等其他设备提供更大的安装空间。装备充气真空胎及悬挂阻尼弹簧,有效地提高了车辆整体的着地性能,降低了对地面平整度的要求,增大了适用范围,能使用更多实现了更好的减震效果,有效地保护了车体内装备的电子元件,有利于提高巡检机器人的云台的成像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可以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巡检机器人的四连杆悬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巡检机器人的四连杆悬挂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巡检机器人的四连杆悬挂装置具体结构包括有:

连接件3,连接件3上设置有四个摆杆5,且该四个摆杆5与设置于连接件3上的四个连接销轴4相对应连接;具体的,四个摆杆5具体设置在连接件3上两个侧面上,各侧面上均设置有二个摆杆,进而形成上下左右四个方位的设置形式,连接件3上对应的设置有四个连接件3,该些连接件3与连接销轴4一一相对应连接。

在连接件3表面上还设置有连接耳座10,连接耳座10上活动设置有减震阻尼弹簧7,位于连接件3内部前端还设置有行星减速机2,该行星减速机2连接有转接件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件3中还设置有伺服电机9,该伺服电机9一端与行星减速机2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销8连接至连接件3上。

在一可选但非限制性的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销轴通过止口以及螺钉与连接件3连接。且各摆杆5一端均通过连接销轴4与连接件3连接,另一端均通过自润滑轴承6与连接件3连接。

本实用新型巡检机器人的四连杆悬挂装置中行星减速机与连接件之间相应的也通过止口连接,伺服电机与行星减速机的安装空间正好嵌在四个摆杆之间,转接件用来连接充气真空轮与行星减速机。

本实用新型四连杆独立悬挂与电机、减速机完美地装配在比较狭小的空间内,结构紧凑,给电池、控制箱等其他设备提供更大的安装空间。配装充气真空胎及悬挂阻尼弹簧,有效地提高了车辆整体的着地性能,降低了对地面平整度的要求,增大了适用范围,能使用更多实现了更好的减震效果,有效地保护了车体内装备的电子元件,有利于提高巡检机器人的云台的成像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所述变化例,在此不做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