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多处变截面的车身门洞密封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0467阅读:1033来源:国知局
带有多处变截面的车身门洞密封条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门与车身连接处的密封条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多处变截面的车身门洞密封条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驾驶舱舒适性,车门与车身配合位置增加一种门洞密封条结构,起到防水、防尘、降噪、隔温、减震的作用。目前市场上车身门洞密封条断面主要是不可变截面,由于车身结构及美观需要,与门洞密封条配合的侧围钣金有多个转角弧度较小,这样门洞密封条的转角弧度也较小。如果使用不可变截面门洞密封条,就需要增加泡管的厚度,这样既增加了重量又提高了成本;若保持泡管厚度不变,门洞密封条在转角处容易出现塌陷、密封力不足、密封效果差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带有多处变截面的车身门洞密封条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多处变截面的车身门洞密封条结构,包括由长条形结构的密封条首尾对接围成封闭式的门框条本体,所述的门框条本体与车身门框相适应,所述的门框条本体内设有与车门接触的泡管,所述的泡管外径恒定,所述的门框条本体上包括第一过渡区段、第二过渡区段、第三过渡区段和第四过渡区段,所述的第一过渡区段与第四过渡区段之间设有拐角A,所述的第一过渡区段与第二过渡区段之间设有拐角B,所述的第二过渡区段与第三过渡区段之间设有拐角C,所述的第三过度区段与第四过渡区段之间设有拐角D,所述的拐角A、拐角B、拐角C、拐角D四者的泡管内壁厚度关系为:拐角D=拐角A>拐角B>拐角C。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过渡区段的泡管内壁厚度从拐角B向拐角A逐渐增大,所述的第二过渡区段的泡管内壁厚度从拐角C向拐角B逐渐增大,所述的第三过渡区段的泡管内壁厚度从拐角C向拐角D逐渐增大,所述的第四过渡区段的泡管内壁厚度从中部分别向两端逐渐增大。进一步地减少了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拐角A的泡管内壁厚度为2.6mm,所述的拐角B的泡管内壁厚度为2.2mm,所述的拐角C的泡管内壁厚度为1.6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能够在保证密封效果、提高驾驶舱舒适性的前提下,降低门洞密封条的重量,降低成本。简单来说,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密封条各处拐角和各个过渡区段中的泡管内壁厚度来实现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拐角C断面示意图;

图3为拐角B断面示意图;

图4为拐角A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带有多处变截面的车身门洞密封条结构,包括由长条形结构的密封条首尾对接围成封闭式的门框条本体,门框条本体与车身门框相适应,门框条本体内设有与车门接触的泡管(111),泡管(111)外径恒定,门框条本体上包括第一过渡区段(1)、第二过渡区段(2)、第三过渡区段(3)和第四过渡区段(4),第一过渡区段(1)与第四过渡区段(4)之间设有拐角A(5),第一过渡区段(1)与第二过渡区段(2)之间设有拐角B(6),第二过渡区段(2)与第三过渡区段(3)之间设有拐角C(7),第三过度区段与第四过渡区段(4)之间设有拐角D(8),拐角A(5)、拐角B(6)、拐角C(7)、拐角D(8)四者的泡管(111)内壁厚度关系为:拐角D(8)=拐角A(5)>拐角B(6)>拐角C(7)。

第一过渡区段(1)的泡管(111)内壁厚度从拐角B(6)向拐角A(5)逐渐增大,第二过渡区段(2)的泡管(111)内壁厚度从拐角C(7)向拐角B(6)逐渐增大,第三过渡区段(3)的泡管(111)内壁厚度从拐角C(7)向拐角D(8)逐渐增大,第四过渡区段(4)的泡管(111)内壁厚度从中部分别向两端逐渐增大。

拐角A(5)的泡管(111)内壁厚度为2.6mm,拐角B(6)的泡管(111)内壁厚度为2.2mm,拐角C(7)的泡管(111)内壁厚度为1.6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