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控制模块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735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控制模块和汽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门控制模块和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而且消费者在选择车辆时看重的方面越来越多,汽车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性能上的竞争,其他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如:内饰、外饰、电器等,特别是消费者对车辆的智能性和舒适性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增加更多的汽车电器设备实现这些功能,从而使得车身控制器的功能日益复杂。

门控制模块是汽车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门控制模块一般是通过设置在门控制模块两侧的耳板安装在待安装支架上,由于汽车的控制模块越来越多,从而导致门控制模块的安装空间越来越小,门控制模块由于耳板的存在,使得门控制模块的体积较大,从而导致门控制模块安装困难。可见,现有的门控制模块存在安装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控制模块和汽车,解决了门控制模块安装困难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门控制模块,包括:

模块主体,所述模块主体为一上端面具有开口的腔体,所述模块主体的两相对侧壁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模块主体固定在待安装体上的第一安装孔,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所述模块主体的前端面以及后端面,且所述模块主体的后端面用于与所述待安装体的安装面贴合。

优选的,所述侧壁包括侧壁本体以及与所述侧壁本体一体成型的柱体,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柱体上。

优选的,所述柱体远离所述后端面的一端相对于所述后端面的距离大于所述侧壁本体远离所述后端面的一侧相对于所述后端面的距离。

优选的,每一所述侧壁均设有一所述第一安装孔,且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对应的所述侧壁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模块主体内设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门控制模块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下端面与所述模块主体的上端面贴合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模块主体的上端面设有多个均匀排布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盖板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的第三安装孔,通过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将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模块主体上。

优选的,所述模块主体与所述盖板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模块主体的上端面设有多个盲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门控制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安装孔设置在模块主体的侧壁上,无须通过设置在模块主体两侧的耳板来进行安装,可以减小模块主体的整体体积,进而提升门控制模块在有限的安装空间进行安装的便利性,提升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控制模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块主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块主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块主体的等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门控制模块,包括:模块主体1,模块主体1为一上端面具有开口的腔体,模块主体1的两相对侧壁上设有用于将模块主体固定在待安装体上的第一安装孔11,其中第一安装孔11贯穿模块主体的前端面以及后端面,且模块主体1的后端面用于与待安装体的安装面贴合。

本实施例中,模块主体1的每一侧壁均设有第一安装孔11,且第一安装孔11位于对应的侧壁的中部,门控制模块通过螺钉穿过第一安装孔11固定在待安装体上。例如,待安装体上对应第一安装孔11的位置设置具有内螺纹结构的螺孔,螺钉可选为十字槽盘头螺钉,且该螺钉的外径小于第一安装孔11的内径,方便螺钉穿过第一安装孔11与螺孔螺纹固定连接,从而将门控制模块固定在待安装体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安装孔11设置在模块主体1的侧壁上,无须通过设置在模块主体1两侧的耳板来进行安装,可以减小模块主体1的整体体积,进而提升门控制模块在有限的安装空间进行安装的便利性,提升安装效率。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主体1与待安装体的固定方式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的固定方式,例如在待安装体上对应第一安装孔11的位置设有螺柱,所述螺柱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11通过适配的螺帽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在模块主体1的侧壁上设置和侧壁本体一体成型的柱体15,该柱体15可以是圆柱体或者棱柱体,且第一安装孔11位于该柱体15上。通过将柱体15远离模块主体1后端面的一端相对于模块主体1后端面的距离大于侧壁本体远离模块主体1后端面的一侧相对于模块主体1后端面的距离,进而使柱体15在模块主体1的前端面一侧形成凸块,从而在螺钉进行安装的时候,增大螺帽的与模块主体1之间的接触面,提升模块主体1的耐用性。

如图2、图4所示,模块主体1为一上端面开口的腔体,模块主体1的内腔用来安放印制电路板,且模块主体1的内腔内设有卡槽12,卡槽12用于固定印制电路板,减少印制电路板在门控制模块内部的晃动,减除印制电路板在模块主体内的震动。其中,上述卡槽12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能够达到卡持印制电路板的目的即可。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模块主体1的两相对侧壁形成第一卡持部121和第二卡持部122,且第一卡持部121与第二卡持部122相对设置,在安装印制电路板时,将印制电路板的两端分别安装与第一卡持部121和第二卡持部122内。为了更好的卡持印制电路板,还可以在模块主体1的内腔的底面设置若干第三卡持部1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卡持部123优选为两个,且均匀排布在模块主体1的内腔的底面。

如图1-3所示,门控制模块还包括盖板2,盖板2的下端面与模块主体1的上端面贴合固定连接。模块主体1的上端面设有多个均匀排布的第二安装孔13,例如,第二安装孔13分布在模块主体1上端面的四个边角位置。盖板2设有多个与第二安装孔13对应的第三安装孔(未图示)。当尾门控制模块布置在整车湿区范围或是布置在前机舱内时,模块主体1与盖板2之间采用超声波焊接,这样可以增强门控制模块的防水性;当尾门控制模块布置在汽车干区时,模块主体1与盖板2之间采用螺栓连接,通过螺栓穿过第二安装孔13与第三安装孔固定连接模块主体1与盖板2,模块主体1与盖板2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具有方便拆卸且成本低的特点。

如图2、图4所示,模块主体1的上端面设有多个盲孔14。该盲孔14与模块主体1采用一体成型形成,且均匀分布在模块主体1的上端面,在本实施例中,在模块主体1的两相对侧壁的上端面各设有两个盲孔14。通过在模块主体1的上端面一侧设置多个盲孔14,可以减轻模块主体的重量,同时还能减少模块主体1加工过程中的材料损耗。

本是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门控制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该汽车是包括上述门控制模块的汽车,上述门控制模块实施例的实现方式同样适用于该汽车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