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3350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运输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成了人们日常生活出行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且需求量仍在持续增长,汽车工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工业,而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来说,随着需求量的增加和技术的提升,产量逐年升高,而在这种大批量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对于新车的下线入库的运输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在整车完成组装检验完成入库后,所占空间较大,导致好多新车无处放置,只能另建库房,不仅浪费空间而且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在较长的运输过程浪费人力且运输时间较长,针对此种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通过将汽车整体提升运输,在停放时保证车与车之间较小的间距,增大了空间的利用率,且方便快捷,减少人员的浪费,无需工作人员来回走动,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以方便快捷的运输车来提高向工厂内车库运输汽车的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包括底座及置于其内的多个夹持机构、升降机构和惰轮驱动机构,所述惰轮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底座运动,所述夹持机构置于所述升降机构上,通过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夹持机构升降;

所述夹持机构为两个,且相互平行置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双活塞气缸、两个活塞、多个第一连杆和多个第二连杆,两个所述活塞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双活塞气缸的两端连接,另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呈V字形,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V字形底部铰接,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杆V字形的开口端相靠近的部分铰接,形成W形,通过所述双活塞气缸带动与其两端连接的所述活塞运动,进而带动与两个所述活塞铰接的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运动,驱使所述第二连杆伸出所述底座侧壁;

所述升降机构上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平面与所述底座的平面平行,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机、减速器、换向器、传动轴和升降机,所述升降机为四个,分别分布于所述活动板底部的四角处,且通过第一传动轴将所述升降机两两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活塞的轴线,且四个所述升降机围成的方形中心处为第一电动机,通过换向器及第二传动轴将两侧的所述升降机连接,通过所述第一电动机将动力经所述减速器输出,经由所述换向器的作用将动力均匀分布到各个所述升降机上,最终控制四个所述升降机同时升降。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的轴线与所述底座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相对所述活动板做水平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侧壁开有凹槽,所述第二连杆的V字形未铰接端能伸出所述凹槽,所述凹槽的高度大于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活动板的升降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杆铰接部分为销轴铰接,且通过所述销轴固定在所述活动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两端均由联轴器与所述升降机或所述换向器连接,所述升降机包括涡轮蜗杆副、升降杆和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与所述活动板的底部接触,经由所述第一传动轴传出的动力带动所述涡轮蜗杆副运动,进而带动与涡轮同轴心转动连接的升降杆上下运动,使升降杆上的升降台上下运动,最终带动所述活动板竖直升降。

进一步的,所述惰轮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动机、主动轮、从动轮、惰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的轴线均与所述活动板的平面垂直,通过所述第二电动机带动所述主动轮转动,进而带动与其啮合的从动轮转动,进而控制与所述从动轮连接的惰轮的转动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控制系统,所述惰轮驱动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和所述夹持机构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底部还设有多个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表面对应不同的机构设有多块可拆卸第一活动保护板,所述活动板对应所述第一电动机部分设有第二活动保护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通过夹持机构和升降机构的共同作用,将汽车托举起,运送到固定位置,此种夹持方式结构简单,且能够撑起较重的汽车,结构设计合理,且保证了车与车之间较小的空隙,增大了空间的利用率,且方便快捷,在同样的空间能够存放更多的车辆。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活塞的轴线与所述底座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相对所述活动板做水平运动。保证第二连杆在活动板运动过程中同样能侧向伸出,实现对汽车的夹持。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座侧壁开有凹槽,所述第二连杆的V字形未铰接端能伸出所述凹槽,所述凹槽的高度大于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活动板的升降高度。保证第二连杆顺利伸出,不会与底座侧壁发生碰撞,以致损坏零部件。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连杆铰接部分为销轴铰接,且通过所述销轴固定在所述活动板上。通过此种形式实现第二连杆的伸出,且在伸出过程中保证两个第二连杆相互收缩,顺利对汽车轮胎部位夹持。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两端均由联轴器与所述升降机或所述换向器连接,所述升降机包括涡轮蜗杆副、升降杆和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与所述活动板的底部接触,经由所述第一传动轴传出的动力带动所述涡轮蜗杆副运动,进而带动与涡轮同轴心转动连接的升降杆上下运动,使升降杆上的升降台上下运动,最终带动所述活动板竖直升降。联轴器的使用更好的传递扭矩,在较大的承重状态下提高轴系动态性能,此种结构的升降机运行平稳,通过升降台与活动板的转动连接使升降杆在旋转上升时更平稳的带动活动板升降,升降稳定,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运行。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惰轮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动机、主动轮、从动轮、惰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的轴线均与所述活动板的平面垂直,通过所述第二电动机带动所述主动轮转动,进而带动与其啮合的从动轮转动,进而控制与所述从动轮连接的惰轮的转动方向。此种惰轮驱动机构在没有外力控制的情况下较稳定,能保持静止状态,设备在夹持较重的汽车时不会发生移动的现象,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当驱动齿轮运动后,从动轮再控制惰轮运动,能够较准确的控制。

(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座上还设有控制系统,所述惰轮驱动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和所述夹持机构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实现控制的自动化,保证设备能根据需要自由将汽车运到各个地方,简单方便。

(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座底部还设有多个万向轮。通过万向轮与惰轮的配合使用实现汽车的运输,效果更好且节约成本。

(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座上表面对应不同的机构设有多块可拆卸第一活动保护板,所述活动板对应所述第一电动机部分设有第二活动保护板。通过可拆卸连接保证内部结构便于维护保养,减少维护的难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去除第一活动保护板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去除第二活动保护板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底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控制系统;2-底座;3-第一活动保护板;4-凹槽;5-万向轮;6-夹持机构;7-活动板;8-第二活动保护板;9-惰轮驱动机构;10-升降机构;601-双活塞气缸;602-活塞;603-第一连杆;604-第二连杆;1001-联轴器;1002-第一电动机;1003-减速器;1004-换向器;1005-第二传动轴;1006-第一传动轴;1007-升降台;1008-涡轮蜗杆副。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包括底座2及置于其内的多个夹持机构6、升降机构10和惰轮驱动机构9,惰轮驱动机构9驱动底座2运动,夹持机构6置于升降机构10上,通过升降机构10带动夹持机构6升降,夹持机构6为两个,且相互平行置于底座2内,夹持机构6包括双活塞气缸601、两个活塞602、多个第一连杆603和多个第二连杆604,两个活塞602的一端分别与双活塞气缸的两端连接,另一端与两个第一连杆603铰接,第一连杆603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杆604,第二连杆604呈V字形,第一连杆603与第二连杆604的V字形底部铰接,且两个第二连杆604V字形的开口端相靠近的部分铰接,形成W形,通过双活塞气缸601带动与其两端连接的活塞602运动,进而带动与两个活塞602铰接的第一连杆603和第二连杆604运动,驱使第二连杆604伸出底座2侧壁,升降机构10上设有活动板7,活动板7的平面与底座2的平面平行,升降机构10包括第一电动机1002、减速器1003、换向器1004、传动轴和升降机,升降机为四个,分别分布于活动板7底部的四角处,且通过第一传动轴1006将升降机两两连接,第一传动轴1006的轴线垂直于活塞602的轴线,且四个升降机围成的方形中心处为第一电动机1002,通过换向器1004及第二传动轴1005将两侧的升降机连接,通过第一电动机1002将动力经减速器1003输出,经由换向器1004的作用将动力均匀分布到各个升降机上,最终控制四个升降机同时升降。通过夹持机构6和升降机构10的共同作用,将汽车托举起,运送到固定位置,此种夹持方式结构简单,且能够撑起较重的汽车,结构设计合理,且保证了车与车之间较小的空隙,增大了空间的利用率,且方便快捷,减少人员的浪费,在同样的空间能够存放更多的车辆,降低了生产成本。

其中,活塞602的轴线与底座2的平面平行,第一连杆603和第二连杆604相对活动板7做水平运动。保证第二连杆604在活动板7运动过程中同样能侧向伸出,实现对汽车的夹持。

其中,底座2侧壁开有凹槽4,第二连杆604的V字形未铰接端能伸出凹槽4,凹槽4的高度大于升降机构10带动所述活动板7的升降高度。在升降的过程中,随着活动板7升起的第二连杆604随之向外伸出,凹槽4的高度保证第二连杆604顺利伸出,不会与底座2侧壁发生碰撞,以致损坏零部件。

其中,第二连杆604铰接部分为销轴铰接,且通过销轴固定在活动板7上。通过此种形式实现第二连杆604的伸出,且在伸出过程中保证两个第二连杆604相互收缩,顺利对汽车轮胎部位夹持。

其中,第一传动轴1006和第二传动轴1005的两端均由联轴器1001与升降机或换向器1004连接,升降机包括涡轮蜗杆副1008、升降杆和升降台1007,升降台1007与活动板7的底部接触,经由第一传动轴1006传出的动力带动涡轮蜗杆副1008运动,进而带动与涡轮同轴心转动连接的升降杆上下运动,使升降杆上的升降台1007上下运动,最终带动活动板7竖直升降。联轴器1001的使用更好的传递扭矩,在较大的承重状态下提高轴系动态性能,此种结构的升降机运行平稳,通过升降台1007与活动板7的转动连接使升降杆在旋转上升时更平稳的带动活动板7升降,升降稳定,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运行。

其中,惰轮驱动机构9包括第二电动机、主动轮、从动轮、惰轮,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轴线均与活动板7的平面垂直,通过第二电动机带动主动轮转动,进而带动与其啮合的从动轮转动,进而控制与从动轮连接的惰轮的转动方向。此种惰轮驱动机构9在没有外力控制的情况下较稳定,能保持静止状态,设备在夹持较重的汽车时不会发生移动的现象,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当驱动齿轮运动后,从动轮再控制惰轮运动,能够较准确的控制。

其中,底座2上还设有控制系统1,惰轮驱动机构9、升降机构10和夹持机构6均与控制系统1电连接。实现控制的自动化,保证设备能根据需要自由将汽车运到各个地方,简单方便。

其中,底座2底部还设有多个万向轮5。通过万向轮5与惰轮的配合使用实现汽车的运输,效果更好且节约成本。

其中,底座2上表面对应不同的机构设有多块可拆卸第一活动保护板3,活动板7对应第一电动机1002部分设有第二活动保护板8。通过可拆卸连接保证内部结构便于维护保养,减少维护的难度。通过可拆卸连接保证内部结构便于维护保养,减少维护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内夹式整车运输车,在使用前先对设别进行检查,看是否有异常,在保证设备正常的状态下,开启启动按钮,使控制系统1通电,通过对控制系统1发出命令,使控制系统1控制惰轮驱动机构9运行,第二电动机驱动主动轮的正向或反向转动,带动啮合从动轮运动,进而带动与从动轮连接的惰轮根据命令转动,与万向轮5一起配合按照命令的轨迹进入待运输汽车的底盘底部,对准后随即停止,在惰轮无驱动下,本运输车不会因外力滑动,保证了在较大外力作用下不会发生偏移,随后控制系统随即发出夹取命令,双活塞气缸601开始带动活塞602向两端伸出,随着活塞602的运动,其上铰接的两个第一连杆603向外运动,同时推动与其铰接的第二连杆604运动,由于两个第二连杆604铰接部分固定在活动板7上,使活塞602在运动过程中第一连杆603在向外运动的过程中夹角变大,推动第二连杆604未铰接端呈弧向收缩状态从凹槽4伸出底座2,从而对其四周的轮胎进行加紧,达到夹紧状态后控制系统1控制双活塞气缸601停止运动,保持夹紧状态,随即向升降机构10发出命令,第一电动机1002接收命令开始启动,将动力经减速器1003传出,通过换向器1004将动力均匀传递到四角处的升降机,使升降台1007同时升降,进而平稳的带动活动板7上升,活动板7上的夹紧机构6随之将汽车托起,此种夹持方式将重力分散,保证能够夹起较重的汽车,随之控制系统1发出命令,使惰轮与万向轮5配合将汽车运输到既定的位置,到达固定位置后,控制系统1控制第一电动机1002反转,升降台1007下降,使轮胎与地面接触,随之夹持机构6中的双活塞气缸601开始收缩,活塞602向内运动,带动第二连杆604逐渐松开轮胎,收入底座2内还原,然后运输车从汽车底部出来,再对其他待运输汽车重复以上操作,直至完成运输为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