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7033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扶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扶手、尤其是用于车辆座椅的扶手。



背景技术:

DE19915469A1公开了一种扶手,其设置在基体装置上并且可围绕固定在座位上的枢转轴枢转。该扶手与设有弓形齿部的弓形机构固定连接。弓形齿部与固定在座椅上的棘轮机构共同作用,以便将扶手锁止在限定位置中。弓形齿部与枢转轴线的距离仅略小于枢转轴线与扶手支承点的距离。这种在其它方面有利的扶手还需要改进,因为弓形机构具有较大的结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扶手,所述扶手设有锁止装置,该锁止装置即使在大牵引力下也可将扶手可靠保持在设定的位置中。本发明的任务还在于提供一种扶手,所述扶手尽管具有接纳较大牵引力的能力但只需要较小的安装空间。本发明的任务还在于提供一种扶手,所述扶手对于车辆乘员构成小的噪音负荷。

所述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扶手得以解决。

根据本发明的扶手包括支承臂,所述支承臂围绕枢转轴线在固定结构、如固定在车辆上的基体部件的至少一个使用位置和至少一个非使用位置之间相对于该结构可枢转地支承。借助可在锁止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运动的锁止装置,支承臂可在至少一个位置中和至少一个方向上锁止。

锁止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杆,该杆适合于将力从支承臂传递到结构上。所述杆可例如与支承臂连接。支承臂可例如在至少一个位置中或至少一个关于杆的相对位置中支撑在杆上。

所述杆设有第一保持装置,所述第一保持装置能够与第二保持装置可分离地嵌接,以便在至少一个锁止位置中并且在至少一个方向上锁止杆的运动,所述第二保持装置与所述结构、尤其车辆结构连接。

所述“在至少一个方向上锁止”在本发明中的含义是,例如由锁止装置在一个方向上锁止所述杆的枢转运动,但在第二方向上允许该枢转运动。所述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例如构成单向离合器或定向锁止机构。根据一种替代实施方式,也可在两个枢转方向上锁止杆的运动。所述杆可被锁止在一个枢转位置或多个枢转位置中。所述杆相对于支承臂可运动地支承。

借助杆可使锁止远离地与支承臂的枢转铰链间隔开。基于大的杆臂可实现大的保持力。但根据本发明扶手占用安装空间较小,因为杆并未在支承臂的整个枢转区域上以相同关于支承臂的相对位置一同枢转。此外,由锁止装置引起的噪声、如啮合的咔咔声也可较少被车辆乘员听到。

所述杆例如借助铰链可枢转地支承。所述杆可例如与支承臂构成枢转铰链。根据一种替代实施方式,杆例如与基体部件构成枢转铰链。通过这种方式,杆可围绕枢转轴线枢转并且可相对于支承臂在枢转轨道上运动。

所述支承臂的运动和所述杆的运动例如在支承臂的至少一个旋转角度范围内耦合。运动耦合可例如借助弹簧进行,该弹簧在限定的枢转方向上加载杆臂。支承臂和杆例如在该角度范围内相互具有定义的相对位置。在支承臂相对于杆的至少一个相对位置中,力可从支承臂传递到杆上。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杆的运动借助至少一个第一止挡限定。第一止挡例如固定在车辆上。第一止挡可例如间接或直接固定在基体部件上。通过这种方式可使支承臂的运动与杆的运动脱耦。支承臂和杆例如以相对彼此不变的相对位置在同一方向上运动,直至杆与第一止挡接触。之后该运动例如脱耦并且支承臂可在同一运动方向上继续运动,而杆则在其自由度方面被第一止挡限定。在脱耦之后,支承臂和杆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例如变化。

所述支承臂的运动可例如借助至少一个固定在结构上、如固定在车辆上的第二止挡限定。支承臂的至少一个终端位置可例如通过第二止挡定义。第二止挡可例如构造在基体部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案,所述支承臂相对于杆的运动借助至少一个第三止挡在至少一个枢转方向上限定。通过这种方式可限定杆相对于支承臂的运动自由度。当支承臂和杆之间达到限定最小角度时,支承臂可例如支撑在杆上。但可例如在支承臂和杆之间调节出更大角度。必要时支承臂相对于杆的运动通过一个止挡限定在最大枢转角度上。

弹簧例如在第一方向上加载杆。弹簧加载杆例如使其贴靠在第一止挡上。弹簧例如保持在杆上和结构上、尤其是车辆结构、如基体部件上。

例如这样构造锁止装置,使得在锁止位置中,杆可在第一枢转方向上自由运动并且在第二枢转方向上锁止。借助该定向锁止机构支承臂在锁止位置中可在一个方向上自由运动,但在另一方向上锁止。支承臂可例如关于向上朝向非使用位置方向的运动自由枢转,但关于向下朝向使用位置方向的运动锁止。定向锁止机构例如在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之间构成。

根据一种替代实施方式,所述锁止装置这样构造,使得杆臂在锁止位置中在两个枢转方向上锁止。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构造方案,第一保持装置和/或第二保持装置由具有保持面的齿结构构成。所述保持面可在至少一个方向上锁止另一保持装置的运动。齿结构可例如具有倾斜表面和陡直表面,倾斜表面允许保持装置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运动并且陡直表面防止保持装置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运动。各保持面可配置给至少一个锁止支座。

第二保持装置例如配置给可运动支承的锁止元件。该锁止元件可例如构成可围绕枢转轴线枢转的杆。锁止元件包括例如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一个锁止面的锁止支座,所述锁止面在至少一个方向上防止第一锁止装置的运动。

所述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可例如由控制装置根据它们的相对位置脱接和/或嵌接。例如保持装置在第一终端位置中相互脱接地运动并且在第二终端位置中相互嵌接地运动。扶手包括例如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根据第一保持装置相对于第二保持装置的相对位置控制第一保持装置是否嵌接或脱接。根据一种替代的实施方案,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也可借助手柄进行嵌接和/或脱接。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设有记忆装置,该记忆装置可在锁定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运动,在锁定位置中,杆锁定在设定的锁止位置中,并且在分离位置中,杆未锁定。可例如借助记忆装置完全防止杆的运动。通过这种方式也可防止杆的运动,其中,杆通常可自由运动。在单向离合器或在定向锁止机构中锁止例如两个运动方向。

同样,借助记忆装置也可防止保持装置运动到保持装置脱接的终端位置中。当记忆装置处于锁定位置中时,支承臂可例如运动到垂直位置中并且随后直接返回运动到之前设定的位置中。这可例如在支承臂下方有格层时是有利的。在此情况下,即使用户为了访问格层向上枢转支承臂也可保持设定的位置。

记忆装置包括例如第三保持装置。所述第三保持装置例如配置给第三杆。所述第三杆例如围绕枢转轴线可枢转地支承。第三杆可例如支承在基体部分上。第三保持装置包括例如至少一个保持面,所述至少一个保持面可防止杆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即例如一个枢转方向或例如在两个相反的枢转方向上运动。

所述记忆装置可例如借助手柄运动到锁定位置和/或分离位置中。

所述记忆装置包括例如控制装置,借助该控制装置,记忆装置在操作后保持在锁定位置中,直至支承臂进行了限定的运动。例如记忆装置保持在锁定位置中,直至支承臂以限定角度在第一方向上并且随后在第二方向上返回枢转到初始位置中。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中所示实施例得出本发明的其它优点。附图如下: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扶手侧视图,其中,支承臂处于大致水平的使用位置中并且记忆装置处于分离位置中;

图2为根据图1的扶手侧视图,其中,为更好的清楚性起见未示出锁止装置的杆和记忆装置的保持臂;

图3为根据图2中分割线III的剖面图;

图4为扶手侧视图,其中,支承臂处于最上方的使用位置中;

图5为扶手侧视图,其中,支承臂处于关于图4沿方向u1枢转的位置中并且锁止装置设置在释放位置中;

图6为扶手侧视图,其中,支承臂处于关于图5沿方向u1枢转的位置中并且杆贴靠在第一止挡上;

图7为扶手侧视图,其中,支承臂处于关于图6沿方向u1枢转的位置中;

图8为扶手侧视图,其中,支承臂处于关于图7沿方向u1枢转的上终端位置中;

图9为扶手侧视图,其中,支承臂处于根据图1的位置中并且记忆装置设置在锁定位置中;

图10为扶手侧视图,其中,支承臂处于上终端位置中并且记忆装置设置在锁定位置中;

图11为根据图1中剖切线XI-XI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扶手整体上在附图中以附图标记10表示。相同附图标记在不同附图中表示相应部件,即使在添加或省略小写字母的情况下。

扶手10是车辆部件并且包括固定在车辆上的基体部件11、支承臂12和杆臂13。在支承臂12上以未示出的方式固定有臂支承部,从而车辆乘员的手臂能够支撑在的支承臂12的上侧SO上。支承臂12围绕枢转轴线a1沿方向u1和u2可枢转地支承在基体部件11上并且与基体部件11构成枢转铰链G1。杆臂13围绕枢转轴线a2沿方向v1和v2可枢转地支承在支承臂12上并且与支承臂12构成枢转铰链G2。枢转轴线a1和a2彼此间隔开。

杆臂13相对于基体部件11的运动通过第一止挡14限定,该第一止挡固定在基体部件11上。当杆臂13的外侧16与第一止挡14接触时,杆臂13到达终端位置。支承臂12沿方向u1相对于基体部件11的运动通过第二止挡15限定。根据图8,支承臂12的止挡部17的止挡面贴靠在第二止挡15上。在一种替代的未示出实施方式中,也可附加地使支承臂12沿方向u2相对于基体部件11的运动通过一个止挡来限定。

在上终端位置中,支承臂12的区域46与弹簧42卡锁在一起,由此支承臂12稳定地保持在上终端位置中,所述区域在本实施例中构造为突出部。通过克服卡锁弹簧42的弹力,支承臂12可沿方向u2枢转。

此外,杆臂13相对于支承臂12的运动借助限定装置18来限制,该限定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由构造在杆臂13上或固定在其上的第三止挡27a和27b构成。所述第三止挡27a和27b与支承臂12的对应止挡29a和29b共同作用。通过这种方式,杆臂13相对于支承臂12只能在角度α限定的范围内运动,该角度形成于支承臂12的中轴线m1和杆13的中轴线m2之间。在图1中示出最小角度αmin、如大约为直角。支承臂12因此可在方向u2上支撑在杆臂13上。杆臂13在方向v1上被弹簧28加载,该弹簧固定在杆臂13和基体部件11上。

借助锁止装置19,支承臂12可锁止在不同位置中,所述锁止装置可在锁止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运动。锁止装置19构成定向锁定机构,其在锁止位置中(参见例如图1和图4)允许支承臂12从相应位置沿方向u1的运动,但防止沿方向u2的运动。所述锁止装置包括锁止臂20、杆臂13、在本实施例中具有销23形式的第一保持装置21(参见图11)和在本实施例中构造为锁止臂20的凹口24a、24b、24c和24d形式的第二保持装置22。销23固定保持在杆臂13上。销突出于杆臂13的内表面35。

锁止臂20围绕枢转轴线a3沿方向w1和w2可枢转地保持在基体部件11上。未示出的弹簧在枢转方向w2上加载锁止臂20。凹口24a至24d分别具有一个陡直表面33和一个倾斜表面34。陡直表面33在锁止装置的锁止位置中锁定杆臂13沿方向v2的运动,而倾斜表面34则允许杆臂13沿方向v1的运动。通过这种方式,只要销23与第二保持装置22嵌接,锁止装置就用作定向锁止机构。通过使锁止臂20沿方向w1枢转到根据图5的位置中,销23可与第二保持装置22脱接。根据图5,锁止装置19释放位置中。

控制销25保持在杆臂13上(参见图11),该控制销突出于杆臂13的内表面35并且与锁止臂20的控制结构26(参见图2)嵌接。控制销25可在方向y1和y2上运动并且沿方向y1被弹簧加载与控制结构26接触。当支承臂12处于下终端位置中时,销23与凹口24a嵌接并且控制销25在位置P1中(参见图2)与锁止臂20的外表面38相接触。当支承臂12沿方向u1向上枢转时,杆臂13也沿方向u1运动,因为弹簧28在方向u1上加载杆臂13。在此,销23棘轮式地在第二保持装置22上运动。控制销25经过斜面37运动到外表面44上,该外表面相对于外表面38具有更高水平。当销23位于凹口24d中时,控制销设置在位置P2中。当支承臂12进一步沿方向u1(参见图5)运动时,杆臂13沿方向v1运动,直至其根据图6贴靠在第一止挡14上。

在此,控制销25与导向面39接触。控制销25沿方向v1的运动引起锁止臂20沿方向w1的枢转运动,直至控制销25贴靠在外表面40上。当杆臂13与第一止挡14接触时,控制销25在位置P3中与外表面40和导向面41相接触,该导向面横向于外表面设置。基于控制销25与导向面41的接触,锁止臂20不能沿方向w2枢转回并且销23与第二保持装置22保持脱接。锁止装置19因此处于释放位置中。

当支承臂12沿方向u2运动时,通过第三止挡面27a和27b带动杆臂13并且使其克服弹簧28的弹力沿方向v2枢转。在此,控制销25沿导向面41运动。通过斜面43,控制销25再次与外表面38接触到达点P4。在即将到达支承臂12的下终端位置之前,控制销25与导向面41脱接,从而锁止臂20可沿方向w2枢转,其中,销23与第二保持装置22的凹口24a嵌接并且控制销25运动到位置P1中。锁止装置19于是位于锁止位置中。

当支承臂12沿方向u1枢转时,支承臂12和杆臂13具有相同的相对位置,直至杆臂13碰撞在第一止挡14上。当支承臂12进一步沿方向u1运动时,支承臂12和杆臂13之间的相对位置改变,在此,角度α增大。支承臂12可如上所述沿方向u1运动到上终端位置中,在该位置中,止挡部17贴靠在第二止挡15上(参见图8)。如未激活记忆功能,则支承臂12可从上终端位置沿方向u2直接运动到下终端位置中,记忆功能将在下面被说明。

扶手包括记忆装置30,其可在锁定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运动。记忆装置可借助未示出的把手来操作。把手以未示出的方式与滑动件31连接,该滑动件可沿方向r1和r2在图1所示的上部位置和图9所示的下部位置之间运动。在分离位置中,滑动件位于上部位置中并且在锁定位置中,滑动件位于下部位置中。滑动件31沿杆臂13的中轴线m2延伸并且包括第一区域45a和第二区域45b,第一区域在内表面35上运动,第二区域设置在外表面36上。所述区域45a和45b彼此连接并且因此可在相同方向r1或r2上运动。

在记忆装置30未被操作的位置中,滑动件31占据根据图1的位置。在记忆装置30被操作的位置中,滑动件31设置在根据图9的位置中。记忆装置30的操作导致滑动件31沿方向r1运动。可围绕枢转轴线a3沿方向w1和w2枢转的保持臂47在方向w1上被弹簧加载。当滑动件31从上部位置运动到下部位置中时,滑动件31的第二区域45b使保持臂47克服弹力沿方向w2枢转。

在此,保持臂47运动与固定在杆臂13外表面36端部区域49上的销48嵌接并且将杆臂13保持在其设定的位置中。保持臂31具有多个凹口50a、50b、50c和50d,它们分别具有保持面51。当凹口50a至50d之一与销48嵌接时,保持面51限定杆臂13的自由度,使得杆臂13和支承臂12之间可发生相对运动。因此,在记忆装置30被操作的情况下,支承臂12可相对于杆臂13运动、例如在旋转角度α增大的意义中。

借助记忆装置30的控制装置52,保持臂47由滑动件31保持在被操作位置中。因此,支承臂12可运动到上终端位置中,而销23不从相应凹口24a、24b、24c或24d中运动出。记忆装置30保持在锁定位置中,直至支承臂12沿方向u1枢转限定角度α并且沿方向u2返回到初始位置中。之后,记忆装置30自动运动到未操作的位置中,在此,滑动件31沿方向r2运动并且释放保持臂47,使得保持臂在弹力下沿方向w1能够枢转与销23脱接。

控制装置52包括(例如固定在第一区域45的上端部区域55上的)调节销53,该调节销由弹簧在方向y上贴靠保持在与支承臂12固定连接的控制轮廓54上。控制轮廓54在图2中示出。当记忆装置30未被操作时,调节销53保持图2中所示的上部位置。当支承臂12根据图1大致设置在水平位置中时,销23位于第二凹口24b中并且调节销53相对于控制轮廓54具有位置P5。当支承臂12随后进一步沿方向u1运动时,控制轮廓54相对于调节销运动。

记忆装置30的操作导致滑动件31径向沿方向r1运动。在此,调节销53从控制轮廓54的第一表面56运动到第二表面57上位置P6中,该位置具有比第一表面56更低的水平并且通过导向面58与第一表面56分开。导向面58横向于第二表面57设置。导向面58构成贴靠面,调节销53能不再沿方向r2经过该贴靠面。因此,滑动件31保持在下部位置中。

只有当支承臂12与控制轮廓54沿方向u1枢转了一定的角度值时,控制轮廓54的斜面59才运动到调节销53前,使得调节销能够再次沿方向r2返回运动到第一表面56上,直至调节销与部分圆形的导向面60碰撞。

导向面60防止记忆装置运动到未被操作的位置中,直至支承臂12相对于杆臂13到达了其初始位置,在该初始位置中,记忆装置30被操作。随后,调节销53从导向面60左侧沿方向r2运动经过,其中,与调节销53连接的滑动件31也沿方向r2返回运动到未被操作的位置中。保持臂20现在通过未示出的弹簧沿方向u1运动与控制销脱接。这导致,当支承臂12沿方向u1枢转时,杆臂13再次沿方向v1运动直至贴靠在第一止挡14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