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节流控制阀组件的真空制动助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8282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具有节流控制阀组件的真空制动助力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制动系统的真空制动助力器,该真空制动助力器包括:能移位的力输入构件,该力输入构件联接或能够联接到制动踏板;室装置,该室装置布置在助力器外壳中,具有经由至少一个移动壁相互分开的至少一个工作室和至少一个真空室;控制阀组件,该控制阀组件能被力输入构件致动;以及力输出构件,该力输出构件用于将致动力传递到下游的制动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工作室能经由所述控制阀组件可选地与真空动力源或大气流体连接,并且其中,所述控制阀组件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移动壁,以便进行联合移动,其中,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控制阀外壳,致动活塞能移位地布置在所述控制阀门外壳中,所述致动活塞联接到所述力输入构件;以及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其中,所述控制阀组件偏置至正常位置,在该正常位置,至少所述第一阀座是闭合的。



背景技术:

这些真空制动助力器在现有技术中是熟知的。通过将至少一个工作室利用控制阀组件与真空动力源(例如,内燃机的进气歧管)或环境大气流体连接,可在需要时在至少一个移动壁处增加压力差。该压力差可升高由驾驶员施加在制动踏板上的制动力,因此辅助制动过程。特别地,可通过打开阀座来建立至少一个工作室和环境大气之间的流体连接,该阀座在这里被称为第一阀座。对应地,至少一个工作室可经由被称为第二阀座的阀座而连接到真空动力源或与真空动力源分开。

已经表明,当第一阀座打开时,在所形成的气隙中出现频繁形成的气流的不稳定性。这些不稳定性可以将其本身表现为对于驾驶员来说是显著的制动踏板处的振动和/或表现为车辆脚部空间中的噪声。所提到的不稳定性可不仅在制动开始时出现,而且在制动时,其强度从保持阶段起增大。换句话讲,每当控制阀组件从平衡位置移位以便打开第一阀座时(平衡位置这里通常被称为正常位置,处于此平衡位置时,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闭合),出现这些不稳定性。

由于在控制阀组件的区域中主导出现所述的不稳定性,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尝试限制来自控制阀组件或制动助力器的受影响部分中的环境大气的区域中的空气供应。

在例如文献wo00/18627a1中已知此真空制动助力器。该文献描述了具有包括柔性空气滤清器的控制阀组件的真空制动助力器。该空气滤清器布置在控制阀组件的能移位致动活塞的里面或上面。结合隔板和关联的阀座,空气滤清器形成流过阀组件的大气的可变流入横截面。隔板具有伸出止动边缘,当阀座闭合时,伸出止动边缘插入柔性空气滤清器中达一定程度。如果通过将致动活塞移位来打开阀座并且空气滤清器因此移动离开隔板或者其止动边缘,则止动边缘插入空气滤清器中的程度减小。只要隔板的止动边缘和空气滤清器一起作用,也就是说,只要止动边缘没有被完全抬离空气滤清器,从外部流入的大气在隔板的作用下传导通过滤清器并且由此受到限制。因隔板、空气滤清器和阀座的布置,流入空气被大体s形地引导通过空气滤清器。

在文献ep1323606b1中已知其他现有技术。该文献描述了具有包括用于已知阀座的弹性流量控制阀的控制阀组件的真空制动助力器。流量控制阀优选地由橡胶-弹性材料制成并且具有径向开口。流量控制阀以互锁方式连接到阀元件并且相对于阀元件被固定在其相对于阀元件的位置。流量控制阀与控制阀组件的能移位致动活塞部分接触。如果致动活塞在致动方向上移动离开流量控制阀,则第一阀座打开,从而将工作室与环境大气连接。由于流量控制阀弹性变形以便与致动活塞部分接触,因此当以上提到的第一阀座打开时,流量控制阀初始地保持与致动活塞接触。环境大气由此初始地经由流量控制阀流过打开的第一阀座,进入工作室中。在这个过程期间,流量控制阀没有相对于控制阀组件的外壳以及相对于阀元件移位。

现有技术中的解决方案使用了如下的部件,所述部件因它们的材料性质而容易受到污染和/或磨损。随着操作时间增加,对所考虑的制动助力器的功能发挥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空气滤清器可变成至少部分被大气中杂质阻塞,过大程度地限制流动的气流。用于空气滤清器的材料还可随着操作时间增加而变成多孔的。这两种情况下带来的结果是,不能再充分确保控制阀组件所期望的功能。对于其弹性材料性质随时间推移而变差的橡胶-弹性流量限制阀而言,同样适用。这会造成流量限制阀相对于致动活塞的弹性预加载损失,该损失同样地对控制阀组件的功能发挥或流量限制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降低了所提到的不稳定性并且容易受到磨损的部件的数量减少的开头提到的类型的真空制动助力器。



技术实现要素:

该目的是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真空制动助力器来实现的。

优选实施方式将在从属权利要求2至13中变得清楚。

如开头提到的,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工作室可经由第一阀座连接到环境大气或者可与环境大气分开。至少一个工作室还可经由第二阀座连接到真空动力源或者与真空动力源分开。如果控制阀组件处于两个阀座都闭合的正常位置,则可通过致动力输入构件并继而使致动活塞在致动方向上的移位来打开第一阀座。致动方向可对应于制动助力器的力输出方向。第一阀座的打开创建了环境大气和至少一个工作室之间的流体连接。因此,相比于其压力作用于至少一个移动壁的至少一个真空室,该至少一个工作室中的压力增大更高。由于占主导的压力差,所以至少一个移动壁和与其联接的大体圆柱形控制阀外壳移位,一直到控制阀外壳的前进位置创建了平衡状态(也就是说,正常位置)。在该平衡位置或正常位置,两个阀座都再次闭合。如果通过减小踏板致动力从平衡位置/正常位置开始释放力输入构件并且致动活塞因此在回复弹簧的作用下与致动方向相反地移位,则至少一个工作室和真空动力源之间的第二阀座打开,使得在移动壁处发生压力均匀化。

这里应该注意,所说明的正常位置描述了不必排他性地与制动助力器的未致动状态同义的平衡位置。在制动助力器的完全未致动状态下,还可设置成例如只有第一阀座闭合,而第二阀座略微打开。

为了实现该目的,流量限制套筒在所述正常位置时在预加载下与所述致动活塞至少部分接触,其中,所述流量限制套筒设置有至少一个流量限制窗口,并且其中,所述流量限制套筒在所述力输入构件致动时相对于所述控制阀外壳从所述正常位置能移位达预定功能路程。在该移位期间,所述流量限制套筒与所述致动活塞接触,使得存在所述至少一个工作室和环境大气之间经由所述至少一个流量限制窗口的流体连接。所述流量限制套筒在超出功能路程时抬离致动活塞。

由于流量限制套筒的预加载,所以流量限制套筒可以在致动活塞移位时与致动活塞大体同步地移位。换句话讲,流量限制套筒可随致动活塞移位达功能路程。如果致动活塞相对于控制阀外壳的移位超出预定功能路程,则流量限制套筒没有进一步随致动活塞移位,使得流量限制套筒抬离致动活塞。超出功能路程因此涉及致动活塞在力输入构件致动的作用下移位和流量限制套筒在致动方向上的相关移位。

例如,如果高制动力快速施加到制动踏板进而施加到力输入构件,则可按该方式超出功能路程。在这种情况下,因力限制套筒抬离致动活塞,允许大气基本上不受妨碍地通过形成的间隙流入至少一个工作室中。由此可确保,当例如在紧急制动的情况下施加高制动力时,可实现必要的压力增大速度。

然而,只要致动活塞在力输入构件致动的作用下相对于控制阀外壳的移位没有超出流量限制套筒的预定功能路程,流量限制套筒就一直与致动活塞至少部分接触。由于流入大气能够只经由至少一个流量限制窗口进入至少一个工作室,因此流入大气受到限制。

因此,利用本发明所描述的控制阀组件,当控制阀组件从正常位置移位时,到来的大气流入至少一个工作室中受到限制。由于为了限制流量而设置的根据本发明的流量限制套筒是能移位的,因此可基本上省去使用由橡胶-弹性可变形材料制成的流量限制部件。结果,提供了耐磨损且同时稳健的控制阀组件。

根据本发明,特别地,在面对流量限制套筒的致动活塞的面和流量限制套筒的端面之间,可提供流量限制套筒和致动活塞之间的接触。相接触的致动活塞的面部分和流量限制套筒的端面可均是平面的。另选地,这两个面中的一个还可具有环形密封卷边等。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形式,在力输入构件相对于阀构件致动时,流量限制套筒可正常位置能移位达预定功能路程。阀元件由此可被设置成在处于正常位置时至少在致动方向上与控制阀外壳接触。流量限制套筒因此可相对于阀元件并进而同时在力输入构件致动时相对于控制阀外壳移位,从正常位置移位。

流量限制套筒还可具有至少一个止动凸缘,所述止动凸缘能与所述控制阀组件的所述阀元件或另一个部件的止动面至少部分接触。止动凸缘可与流量限制套筒成为一件式。另选地,止动凸缘还可按附加部件的形式(例如,以互锁方式)连接到流量限制套筒。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形式,在处于所述正常位置时,所述流量限制套筒的所述止动凸缘可与所述控制阀组件的所述阀元件或所述另一个部件的所述止动面分隔开所述预定功能路程。结果,可通过止动凸缘与止动面的协作来限制致动方向上(也就是说,在力输入构件致动时流量限制套筒的移位方向上)的功能路程。更精确地,可通过止动凸缘与止动面的协作来限制流量限制套筒的移动,流量限制套筒的移动因预加载而在致动活塞在力输入构件的作用下移位的致动方向上发生。当在致动活塞移位时如上所述超出功能路程时,这会造成一旦止动凸缘与止动面接触,就将流量限制套筒抬离致动活塞。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在处于所述正常位置时,阀元件的端面可形成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的密封接触面。由此,端面可与阀元件的止动面相对地形成。阀元件的端面可至少部分(也就是说,在第一和/或第二阀座的区域中)处于平坦的面形式或密封卷边的形式。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形式,至少一个流量限制窗口可布置在流量限制套筒的与致动活塞相邻的区域中。另选地,流量限制窗口还可径向布置在流量限制套筒中,与流量限制套筒的端面隔开一定距离。没有流量限制窗口的环形闭合的流量限制套筒部分由此可形成在可与致动活塞接触的流量限制套筒的端面和至少一个流量限制窗口之间。还可沿着流量限制套筒的周缘设置多个流量限制窗口,其中,流量限制窗口可均相互分隔开。多个流量限制窗口还可在流量限制套筒的纵向方向上相互分隔开地布置。当布置和设置至少一个流量限制窗口和/或多个流量限制窗口时,将确保在不同情况下,它们被如此布置成,使得当流量限制套筒与致动活塞接触时,在第一阀座打开时,可经由一个/多个流量限制窗口来创建环境大气和至少一个工作室之间的流体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形式,流量限制套筒的形状可以是具有第一直径和第二直径的大体圆柱形,其中,第二直径大于第一直径。上述止动凸缘可由此通过将具有第一直径的流量限制套筒部分与具有第二直径的流量限制套筒部分连接的连接面来形成。具有第一直径的流量限制套筒部分可由此形成流量限制套筒的面对致动活塞的部分。可根据本发明在具有第一直径的流量限制套筒部分中设置至少一个流量限制窗口。此外,可根据控制阀组件的其他组件(特别地,致动活塞和阀元件)来选择从可与致动活塞接触的端面延伸到止动凸缘或连接面的具有第一直径的流量限制套筒部分的长度。因此,功能路程可以是通过选择流量限制套筒的长度和其他形式来预先确定的。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形式,控制阀组件可包括保持环,保持环支撑作用于流量限制套筒的回复弹簧。保持环还可通过其他回复弹簧来预加载。作用于流量限制套筒的回复弹簧可被支撑于流量限制套筒的止动凸缘的内部上,也就是说,具有第一直径的流量限制套筒部分和具有第二直径的流量限制套筒部分之间的流量限制套筒的连接面的内部上。

作用于保持环的其他回复弹簧的第一端可接合保持环的远离流量限制套筒的一侧并且其第二端可接合与力输入构件连接的支撑装置。因此,通过致动制动踏板,也就是说,通过将力输入构件在致动方向上移位,可借助其他回复弹簧来增加保持环上的预加载。其他回复弹簧可由此比作用于流量限制套筒的回复弹簧硬。保持环因此可被保持就位,成为用于作用于流量限制套筒的回复弹簧的支撑底座。此外,其他回复弹簧与力输入构件的支撑装置协作地可采用在制动踏板力减小时力输入构件与致动方向相反地返回移位这样的方式作用于力输入构件。其他回复弹簧可另外用于将控制阀组件偏置至处于未致动静止位置时的正常位置。

从正常位置开始的保持环可在致动方向上被固定。保持环可由此在控制阀组件致动离开正常位置从而对抗流量限制套筒回复弹簧时,呈现出大体固定位置。流量限制套筒回复弹簧可因此被支撑为它预加载流量限制套筒以便与致动活塞的移动同步地移位达功能路程。换句话讲,可以利用作用于流量限制套筒的回复弹簧来确保流量限制套筒在致动活塞移位期间与致动活塞接触。只要止动凸缘没有与阀元件的止动面接触,也就是说,只要没有超出功能路程,就是这种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形式,第一阀座可采用致动活塞上的环形内密封座的形式和/或第二阀座可采用控制阀外壳上的环形外密封座的形式。利用此布置,可在没有打开第二阀座的情况下致动活塞在力输出方向上移位时,打开第一阀座。此外,在该布置中,可在第一阀座闭合的同时,可在与致动方向相反地移位时打开第二阀座。

还可在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之间设置有通向至少一个工作室的至少一个连接通道。来自环境大气的大气能够在第一阀座打开时经由该连接通道流入至少一个工作室中,使得按已知方式,至少一个移动壁处的压力差可增大。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控制阀组件可包括保持元件,保持元件与控制阀外壳至少部分接触并且同时使流量限制套筒相对于纵轴居中。保持元件可具有圆形外周缘和圆形内周缘。保持元件还可安置成,至少使外周缘表面的一部分以密封方式处于控制阀外壳的内周缘表面上。保持元件还可具有与流量限制套筒的外周缘表面的一部分密封接触的内周缘表面的面部分。保持元件可构成流量限制套筒和控制阀外壳之间的连接件,因此使流量限制套筒相对于纵轴居中。

利用保持元件和控制阀外壳之间还有保持元件和流量限制套筒之间的密封接触,可确保大气能够从环境大气流入仅仅在流量限制套筒内部的至少一个工作室中。根据本发明,保持元件和流量限制套筒之间的密封接触可采用流量限制套筒能相对于控制阀外壳和保持元件自由移位这样的形式。

保持元件还可在远离致动活塞的一侧至少与保持环和/或上述其他回复弹簧部分接触。其他回复弹簧所施加的预加载因此可间接地经由保持环和/或直接地传输到保持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保持元件可固定阀元件的一部分和/或可支撑阀元件回复弹簧,阀元件回复弹簧在阀座的方向上预加载阀元件。阀元件回复弹簧可由此被至少部分接纳在设置在保持元件中的凹陷中。保持元件还可借助两个面与阀元件的一部分接触。阀元件因此可被保持元件固定在两个方向上,由此保持元件可例如将阀元件固定在致动方向上并且使阀元件相对于纵轴居中。阀元件的一部分可由此布置在保持元件和控制阀外壳之间。阀元件在其至少与第二阀座接触时因此可被第二阀座完全固定就位,使保持元件的两个面接触控制阀外壳的内周缘表面。此外,与阀元件回复弹簧协作的阀元件的一部分可相对于纵轴径向或轴向地与阀元件接触保持元件的一部分分隔开使得最佳力分布作用于阀元件,其中,阀元件被在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的方向上推动。保持元件还可形成用于流量限制套筒的止动面。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真空制动助力器可包括第一工作室、第二工作室、第一真空室、第二真空室、第一移动壁和第二移动壁。第一工作室和第二工作室可借助至少一个连接通道相互连接。这种形式的真空制动助力器经常被称为串联真空制动助力器。

真空制动助力器可主要用于传统制动系统,而且也用于可用于例如混合动力车中的再生制动的制动系统。后者的区别在于,在制动的初始阶段中,真空制动助力器初始地保持有源并且车辆在电动机的发电机动作下大幅放慢速度。制动助力器的动作唯有在一定时间延迟之后才开始。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二阀座初始地在制动开始(也就是说,处于制动助力器的正常位置)时打开,使得至少一个工作室连接到至少一个真空室,在移动壁处可不发生压力增大。第二阀座唯有在制动时的一定时间延迟后闭合,于是真空制动助力器开始动作。本发明的替代实施方式提供了,在控制阀组件的正常位置下,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二者都闭合。该实施方式可用于没有提供再生制动功能的传统车辆中。在该变型中,制动助力器在制动踏板致动时立即响应,因为工作室和真空室已经在制动开始时通过闭合的第二阀座相互分开,并且因此响应于制动踏板的致动,工作室和真空室之间的移动壁处的压力差可立即增大。

应该理解,本发明的主题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题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期望来组合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和特征。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所附的示意图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示出包含根据本发明的真空制动助力器的轴的部分剖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真空制动助力器的控制阀组件的详细剖视图,以及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真空制动助力器的控制阀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根据图2的详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本发明的真空制动助力器在包含轴的剖视图中示出并且总体用10指示。真空制动助力器10包括力输入构件12,力输入构件12可例如与制动踏板(未示出)联接。力输入构件12以不可与制动踏板联接的图1中的其左手端部延伸到控制阀组件14中,将参照图2来详细描述控制阀组件14。控制阀组件14与力输出构件16连接,力输出构件16可与主制动缸(未示出)联接。真空制动助力器10还包括助力器外壳18,助力器外壳18相对于环境大气密封并且控制阀组件14至少部分被接纳在助力器外壳18中并且能沿着纵轴a在助力器外壳18中移位。

经由力输入构件12,致动力可经由制动踏板(未示出)在力输入方向fin上引入制动助力器10中。所引入的致动力被制动助力器10助推并且进一步在力输出方向fout上传输到位于下游的主制动缸。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力输出方向fout对应于上述的致动方向。

在助力器外壳18中设置室装置20。在所示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它是串联室装置,替代室装置的形式在本发明的含义内也是可能的。所示出的串联室装置包括第一工作室22和第二工作室24,第一工作室22和第二工作室24中的每个通过移动壁26、28与真空室30、32分开。所示出的室装置20因此包括由工作室22和真空室30组成的第一对和由工作室24和真空室32组成的第二对。两个室对通过布置在外壳18中的固定壁34相互分开。在所示出的图中,两个固定螺栓36、38穿过助力器外壳18并穿过设置在助力器外壳18中的室装置20,可利用这些螺栓将真空制动助力器10连接到车辆底盘。固定螺栓36和38各自穿过连接通道40、42,在任何情况下,连接通道进而将第一工作室22与第二工作室24流体连接。

移动壁26、28均被固定连接到控制阀组件14,更具体地,控制阀组件14的外壳44,以便进行接合移动。控制阀外壳44的形状是大体圆柱形。在车辆操作期间,真空室30和32永久连接到真空动力源(未示出),例如,车辆的进气歧管。工作室22和24可根据控制阀组件14的致动而与真空动力源连接或与环境大气连接。结果,为了助推经由制动踏板和力输入构件12施加的制动力,可增大移动壁26、28处的工作室22、24和关联的真空室30、32之间的压力差。

控制阀组件14经由外壳回复弹簧46偏置至图2中示出的正常位置。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正常位置同时对应于制动助力器的未致动安置位置。外壳回复弹簧46的一端紧贴控制阀外壳44安置并且其另一端安置在助力器外壳18的支撑底部。这里,应该注意,外壳回复弹簧46还可将控制阀组件14偏置至除了图2中示出的位置外的位置。例如,在替代实施方式中,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情况下,控制阀组件14的未致动安置位置可不同于图2中示出的正常位置。然而,图2中示出的正常位置用作以下的参考位置。

为了完整性的缘故,应该指出,控制阀外壳44以密封方式与移动壁26、28中的每个连接并且以密封方式相对于助力器外壳18和固定壁34被引导。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控制阀组件14的详细图。示出了力输入构件12沿着纵轴a伸入控制阀外壳44中。力输入构件的球形端部被接纳在致动活塞46中的对应凹陷中。致动活塞46能移位地接纳在控制阀外壳44的一部分中,控制阀外壳44的该部分的直径小于控制阀外壳44的剩余部分。

致动活塞46还包括环形凹陷,止动元件48至少部分接合在环形凹陷中,以限制致动活塞46进而另外力输入构件12相对于控制阀外壳44的移位。致动活塞46在力输出方向fout上具有用于将力传输到力输出构件16的圆柱形延长部。在与此远离的致动活塞46的面上,也就是说,在远离力输出方向fout的致动活塞46的表面上,设置有环形密封卷边。环形密封卷边连同与其接触的阀元件50一起形成第一阀座52。通过打开和闭合该第一阀座52,工作室22、24可与环境大气连接。控制阀外壳44通向用箭头patmos指示的图2中右手侧的环境大气。为了通过打开第一阀座52将环境大气与工作室22、24连接,在相对于纵轴a的第一阀座的径向外部设置有对应的连接通道。

在相对于纵轴a的第一阀座52的径向外部,在控制阀外壳44和阀元件50之间设置第二阀座54。更精确地,在控制阀外壳44的一部分上设置有环形密封卷边,环形密封卷边与阀元件50协作。环形密封卷边布置在控制阀外壳44的一部分上,所述一部分相对于纵轴a大体垂直延伸并且将较大直径的控制阀外壳部分与较小直径的控制阀外壳部分连接,致动活塞46被接纳在较小直径的控制阀外壳部分中。在处于图2中示出的正常位置时,致动活塞46的环形密封卷边和控制阀外壳44的环形密封卷边与阀元件50的端侧56接触。因此,在所示出的控制阀组件14处于正常位置时,第一工作室22和第二工作室24与关联的真空室30、32和环境大气分开。在处于正常位置时,第一阀座52和第二阀座54二者都被闭合。阀元件的端面56与阀元件50的止动面58对向地设置。

控制阀组件14还包括流量限制套筒60,力输入构件12被引导通过流量限制套筒60。在处于正常位置时,除了流量限制套筒60中设置的流量限制窗口62外,流量限制套筒60通过在力输出方向fout上面对的端面与致动活塞46密封接触。流量限制窗口设置在流量限制套筒60的与致动活塞46相邻的区域中。流量限制套筒60具有大体圆柱形形状,流量限制套筒60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流量限制套筒部分和具有第二直径的流量限制套筒部分,第二直径大于第一直径。具有第一直径的流量限制套筒部分形成在处于正常位置时流量限制套筒60与致动活塞46相邻的一部分,而具有第二直径的流量限制套筒部分向着图2中的右边示出的一侧延伸并且通过具有第一直径的流量限制套筒部分与致动活塞46轴向分隔开。具有第一直径的流量限制套筒部分借助连接面64连接到具有第二直径的流量限制套筒部分,连接面64大体垂直于这两个流量限制套筒部分延伸。

流量限制套筒60的连接面64同时形成止动凸缘64,止动凸缘64可与阀元件50的止动面58形成接触并且在处于所示出的正常位置时与止动面58分隔开一功能路程s。在流量限制套筒60的内部上,止动凸缘64用作用于回复弹簧66的支撑底座。回复弹簧66至少部分被接纳在流量限制套筒60中,并且其一端被支撑在由止动凸缘64形成的流量限制套筒60的内部支撑底座上并且在远离止动凸缘的端部处与保持环68协作。因此,在致动活塞46的方向上或力输出方向fout上,借助回复弹簧66在流量限制套筒60上施加预加载。

保持环68进而在其他回复弹簧70的作用下相对于纵轴a被预加载。其他回复弹簧70在远离流量限制套筒60的一侧与保持环68协作,其他回复弹簧70的远离保持环68的端部被支撑于力输入构件12的支撑装置72上。

流量限制套筒60和保持环68在保持元件74的作用下都相对于纵轴a径向居中。为此目的,保持元件74具有面部分,该面部分与流量限制套筒60的外周缘表面(更精确地,具有第二直径的流量限制套筒部分的外周缘表面)密封接触。流量限制套筒60相对于保持元件74进而还相对于控制阀外壳44能轴向移位。如已经提到的,设置在保持元件74上的其他止动面至少部分与保持环68接触,由此使保持环相对于纵轴a径向居中。保持元件74的外周缘表面的面部分紧贴控制阀外壳44的内周缘表面安置,使得确保了保持元件74进而所描述的流量限制套筒60和保持环68的径向居中。保持元件74还相对于纵轴a在轴向方向上与保持环68接触,使得保持元件74借助保持环68被其他回复弹簧70间接地轴向预加载。

保持元件74还包括凹陷,阀元件回复弹簧76被至少部分接纳在该凹陷中。该阀元件回复弹簧76其远离保持元件74的端部被支撑在阀元件50上,因此在阀座52、54的方向上将它预加载。阀元件50另外利用风箱状延长部与保持元件74的两个面以及与控制阀外壳44的内周缘的一部分接触。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阀元件50的一部分被接纳在保持元件74的一部分和控制阀外壳44的内周缘的一部分之间,由此相对于纵轴a径向居中。通过与控制阀外壳44的密封卷边和保持元件74的轴向面部分进一步接触,阀元件50既轴向又径向固定在所示出的正常位置。

如之前已经描述的,流量限制套筒60的止动凸缘64在处于图2中示出的正常位置时与阀元件50的止动面58分隔开距离s,距离s确定流量限制套筒的功能路程s。如果从正常位置开始,力输入构件12通过制动踏板的致动在力输出方向fout上移位,致动活塞46因此也在力输出方向fout上移位,使得阀座52打开。在处于正常位置时轴向相互接触并且直接或间接安置在控制阀外壳44的密封卷边上的阀元件50、保持元件74和保持环68没有因力输入构件12的致动而移位。另一方面,流量限制套筒60在回复弹簧66的作用下在力输出方向fout上预加载,并且初始地通过流量限制套筒60的端面与致动活塞46接触而在力输出方向fout上被轴向固定。如果如上文中描述地,致动活塞46随后在力输出方向fout上移动,则流量限制套筒60由于预加载而同步地跟随致动活塞46的轴向移位。这意味着,在致动活塞在力输出方向fout上移位的情况下,流量限制套筒60的端面初始地继续与致动活塞46接触。因此,当第一阀座52打开时,仅仅经由流量限制窗口62来初始地创建工作室22、24与环境大气之间的流体连接。由于流体限制套筒60除了流量限制窗口62外经由端面与致动活塞46密封接触,因此大气只经由流量限制窗口62流入工作室22、24中。

然而,流量限制套筒60的可能移位因止动凸缘64和阀元件的止动面58而限于功能路程s。流量限制套筒60的移位因此可跟随致动活塞46的移位仅仅达功能路程s。如果致动活塞46的移位超出功能路程s,则流量限制套筒60的止动凸缘64与阀元件50的止动面58接触,使得流量限制套筒60在力输出方向fout上的进一步轴向移位受阻。另一方面,如果超出功能路程s,则致动活塞46进一步在力输出方向fout上移位,这造成流量限制套筒60被抬离致动活塞46。结果,在流量限制套筒60和致动活塞46之间敞开环形间隙,大气同样地通过环形间隙流入工作室22、24中。在这种状态下,大气因此能够基本上不受限制地流入工作室22、24中。

如果通过与制动助力器的回复弹簧协作,在移动壁26、28处的压力均匀化,则重新创建了图2中示出的正常位置,在该正常位置,第一阀座52和第二阀座54闭合并且流量限制套筒60与致动活塞46接触。同样地,通过按已知方式减小制动踏板力,第二阀座54打开,由此第一阀座52闭合,使得工作室22、24连接到真空动力源,直到移动壁26、28处的压力均匀化并且重新创建正常位置。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阀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2对应的视图。针对具有相同效果或相同的组件,使用与之前描述中相同的参考标号。为了避免重复,将只讨论实施方式之间的差异。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流量限制套筒160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流量限制套筒60不同的形式。流量限制套筒160在图3中的其右手端处具有凸缘162,处于图3中示出的正常位置的凸缘162被布置成与保持元件74的止动肩部158间隔开与功能路程s对应的距离。此外,流量限制套筒160的形状是大体圆柱形,其中,它在靠近图3中的其左手端处具有径向向内弯曲的多个凸块164。通过在流量限制套筒160的主体中形成大致u形切口并随后将切口部分径向向内弯曲来得到这些凸块164。由此还得到径向开口165。径向向内伸出的凸块164用作回复弹簧66的轴向支撑件,因此与止动凸缘64的径向内区域具有相同功能。

发挥功能的方法与参照图1和图2说明的基本上相同。正常位置中存在的功能路程s和回复弹簧66按以下这种方式进行动作:在制动致动之初,流量限制套筒160保持借助图3中的其左手端面与致动活塞46接触并且跟随致动活塞的移动,直到凸缘162与止动肩部158接触。在致动活塞46和流量限制套筒160进行该联合移动期间,从环境大气进入工作室22中的气流可只通过具有打开的第一阀座52的流量限制窗口62发生。结果,在制动开始时实现开头提到的优点,特别地,避免了因气流过快而带来的不稳定性和振动。一旦制动的致动程度超出功能路程s,则致动活塞46抬离流量限制套筒160的端面并且空气能够既流过流量限制窗口62又经过所述端面。

当制动踏板被释放时,按倒序发生上述功能阶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