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及其空调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617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车辆空调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空调控制电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空调控制电路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用空调系统主要是靠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流经冷凝器,实现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至高温高压液态冷媒的转变,再经过干燥罐的干燥,高温高压液态冷媒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转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在此液态冷媒气化过程中带走驾驶室内部热量,起到制冷的作用。

目前市场轻卡均使用单速冷凝器风扇,单速冷凝风扇只要运行,都是恒定的转速,其转速不因外界环境温度的不同而进行调节。在单速冷凝风扇空调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冷凝风扇仅能提供恒定的转速,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该空调系统制冷效果欠佳;空调系统运行时,整车电路负载较高,发电机输出电能较多,并且压缩机满负荷运行,当由于外界的变化而引起系统管路内压力升高时,固定排量的压缩机会停转,当管路内的压力下降后,压缩机又开始运行,启停频繁,压缩机使用寿命较短。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空调系统能耗高、压缩机使用寿命较短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控制电路,该空调控制电路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空调系统能耗高、压缩机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空调控制电路的车辆。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控制电路,包括冷凝器回路;还包括阻性元件,所述阻性元件在空调高压回路中的压力值不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接入所述冷凝器回路,在所述空调高压回路中的压力大于所述预设压力值时退出所述冷凝器回路。

优选地,上述空调控制电路中,所述冷凝器回路内连接有冷凝器继电器,中压开关与所述冷凝器继电器的接触线圈连接,以以在所述空调高压回路中的压力值不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控制所述冷凝器继电器的接触线圈与电源断开,在所述空调高压回路中的压力大于所述预设压力值时,控制所述冷凝器继电器的接触线圈与电源接通;所述冷凝器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在所述冷凝器继电器的接触线圈得电时断开所述阻性元件与所述冷凝器回路的连接,所述冷凝器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在所述冷凝器继电器的接触线圈得电时接通所述冷凝器回路。

优选地,上述空调控制电路中,还包括调速继电器和压缩机继电器,所述压缩机继电器的接触线圈在空调开关闭合时得电,所述压缩机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在所述压缩机继电器的接触线圈得电时接通所述调速继电器的接触线圈;所述调速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在所述调速继电器的接触线圈得电时,接通所述阻性元件与所述冷凝器回路的连接。

优选地,上述空调控制电路中,所述压缩机继电器的接触线圈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第二端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空调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空调开关的第二端与电源连接。

优选地,上述空调控制电路中,所述调速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串联于所述冷凝器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阻性元件之间。

优选地,上述空调控制电路中,压缩机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上述空调控制电路中,还包括串联于所述空调开关与所述压缩机继电器的接触线圈之间的高低压开关,所述高低压开关在所述空调高压回路中的压力低于预设压力下限值或高于预设压力上限值时断开。

优选地,上述空调控制电路中,还包括保护继电器,所述保护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串联于所述空调开关与电源之间,所述保护继电器的接触线圈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第二端接地。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控制电路包括冷凝器回路和阻性元件。阻性元件在空调高压回路中的压力值不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接入冷凝器回路,在空调高压回路中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值时退出冷凝器回路。

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空调控制电路,通过设置阻性元件,空调系统高压回路中的压力值不大于预设压力值时,阻性元件接入冷凝器回路,冷凝器低速运行;当驾驶室内环境温度过高时,高压回路中压力增加,超过预设压力值时,阻性元件切出冷凝器回路,冷凝器高速运行,进而实现制冷。综上,冷凝器风扇通常工作于低速状态下,当由于环境温度过高等外界因素引起系统压力升高时,冷凝器风扇进入高速运转状态,系统压力随之下降,由此可以保证系统压力的相对平衡。对于固定排量压缩机,上述控制方式大大减少了由于频繁启停压缩机而造成压缩机受冲击损坏的故障,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及舒适性。同时,在冷凝器风扇低速运行时,使用电能较少,降低了整车电路的负载,延长了整车发电机和蓄电池的使用周期。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任一种空调控制电路。由于上述的空调控制电路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空调控制电路的车辆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调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保护继电器1,压缩机继电器2,压缩机3,冷凝器继电器4,调速继电器5,冷凝器6,暖风继电器7,鼓风机8,空调开关9,阻性元件10,高低压开关11,中压开关12,热敏电阻1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调控制电路,以降低空调系统能耗、延长压缩机使用寿命。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调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空调控制电路包括冷凝器回路和阻性元件10。

其中,冷凝器回路指在空调开关9闭合接通冷凝器6运行以进行制冷的回路。其具体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阻性元件10在空调高压回路中的压力值不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接入冷凝器回路,在空调高压回路中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值时退出冷凝器回路。

需要说明的是,阻性元件10指通过接入及切出以改变冷凝器回路中的电流大小,从而调整冷凝器6的运行状态的元件,具体可以为调速电阻等元件。空调高压回路指空调系统冷却液高压回路,其压力大小随驾驶室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在驾驶室环境温度升高时,高压回路内的压力相应的增加。也就是在空调高压回路中的压力值不大于预设压力值时,阻性元件10接入冷凝器回路,冷凝器6低速运行;在空调高压回路中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压力值时,阻性元件10由冷凝器回路中切出,冷凝器6高速运行。具体预设压力值的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空调控制电路,通过设置阻性元件10,空调系统高压回路中的压力值不大于预设压力值时,阻性元件10接入冷凝器回路,冷凝器6低速运行;当驾驶室内环境温度过高时,高压回路中压力增加,超过预设压力值时,阻性元件10切出冷凝器回路,冷凝器6高速运行,进而实现制冷。综上,冷凝器6风扇通常工作于低速状态下,当由于环境温度过高等外界因素引起系统压力升高时,冷凝器6风扇进入高速运转状态,系统压力随之下降,由此可以保证系统压力的相对平衡。对于固定排量压缩机3,上述控制方式大大减少了由于频繁启停压缩机3而造成压缩机3受冲击损坏的故障,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及舒适性。同时,在冷凝器6风扇低速运行时,使用电能较少,降低了整车电路的负载,延长了整车发电机和蓄电池的使用周期。

进一步地,冷凝器回路内连接有冷凝器继电器4,中压开关12与冷凝器继电器4的接触线圈连接,以在空调高压回路中的压力值不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控制冷凝器继电器4的接触线圈与电源断开,在空调高压回路中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控制冷凝器继电器4的接触线圈与电源接通;冷凝器继电器4的常闭触点在冷凝器继电器4的接触线圈得电时断开阻性元件10与冷凝器回路的连接,冷凝器继电器4的常开触点在冷凝器继电器4的接触线圈得电时接通冷凝器回路。也就是通过中压开关12实现压力控制,在空调高压回路中的压力值不大于预设压力值时,中压开关1不动作,即保持断开,冷凝器继电器4的接触线圈与电源断开而不得电,冷凝器继电器4的常闭触点保持闭合,阻性元件10保持接入冷凝器回路,冷凝器6低速运行;在空调高压回路中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压力值时,中压开关12闭合,冷凝器继电器4的接触线圈与电源接通得电,冷凝器继电器4的常闭触点断开,从而断开阻性元件10与冷凝器回路的连接,冷凝器继电器4的常开触点闭合,接通冷凝器回路,也就是阻性元件10由冷凝器回路中切出,冷凝器6高速运行。

具体的,冷凝器继电器4的接触线圈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第二端通过中压开关12接地;冷凝器继电器4的常闭触点的第一端、冷凝器继电器4的常开触点的第一端均与冷凝器6的第二端连接,冷凝器继电器4的常开触点的第二端接地,冷凝器继电器4的常闭触点的第二端通过阻性元件10接地,冷凝器6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调速继电器5和压缩机继电器2,压缩机继电器2的接触线圈在空调开关9闭合时得电,压缩机继电器2的常开触点在压缩机继电器2的接触线圈得电时接通调速继电器5的接触线圈;调速继电器5的常开触点在调速继电器5的接触线圈得电时,接通阻性元件10与冷凝器回路的连接。也就是在空调开关9闭合时,压缩机继电器2的接触线圈得电,其常开触点闭合,进而调速继电器5的接触线圈得电,其对应的常开触点闭合,通过中压开关12的控制,结合冷凝器继电器4的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的动作,阻性元件10有选择地接入或退出冷凝器回路。

具体的,压缩机继电器2的常开触点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第二端与调速继电器5的接触线圈的第一端连接;调速继电器5的接触线圈的第二端接地,调速继电器5的常开触点串联于冷凝器继电器4的常闭触点与阻性元件10之间。具体的,调速继电器5常开触点的第一端与冷凝器6常闭触点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阻性元件10连接。

进一步地,压缩机继电器2的接触线圈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第二端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空调开关9的第一端连接,空调开关9的第二端与电源连接。具体的,空调开关9的第二端可以与车辆的on档连接,当车钥匙拧至on档时,则空调开关9与电源间接通,当未接通空调开关9时,压缩机继电器2的接触线圈不得电,调速继电器5的常开触点断开,冷凝器6不动作,空调不运行。而当接通空调开关9时,压缩机继电器2的接触线圈得电,从而压缩机3、冷凝器6动作,空调运行。

更进一步地,压缩机3的第一端与压缩机继电器2的常开触点连接,第二端接地。具体的,压缩机3的第一端可以与压缩机继电器2的常开触点的第二端连接,压缩机3的第二端接地。从而在压缩机继电器2的接触线圈得电时,压缩机3接通动作,而在压缩机继电器2的接触线圈未得电时,压缩机3不动作。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开关装置控制压缩机3的接通与断开,但引入新的开关装置结构相对复杂。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还包括串联于空调开关9与压缩机继电器2的接触线圈之间的高低压开关11,高低压开关11在空调高压回路中的压力低于预设压力下限值或高于预设压力上限值时断开。回路中高低压开关11的存在是为了防止整个空调系统中未加冷媒压力过低或系统过热压力太高,对压缩机3造成不可逆破坏,当系统中未加冷媒或冷媒加注量不足时,系统压力值低于预设压力值下限值,如0.196mpa,高低压开关11中的低压开关断开,此时接通空调开关9,如按下ac开关,系统无响应;当系统过热时,管路中的压力值高于预设压力上限值,如3.14mpa,高低压开关11中的高压开关断开,实现空调系统的自保护。需要说明的是,在压缩机继电器2的接触线圈与空调开关9之间连接有控制器时,则优选的将高低压开关11串联于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空调开关9之间。

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保护继电器1,保护继电器1的常闭触点串联于空调开关9与电源之间,保护继电器1的接触线圈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第二端接地。从而在过流等情况下,保护继电器1的常闭触点断开,空调开关9闭合的情况下,也与电源保持断开,以达到系统保护的目的。

具体暖风控制的暖风继电器7、鼓风机8、热敏电阻13及对应调速电阻的电路连接请参考现有技术。

以下以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说明本方案,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冷凝器回路内连接有冷凝器继电器4、调速继电器5和压缩机继电器2。冷凝器继电器4的接触线圈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第二端通过中压开关12接地;冷凝器继电器4的常闭触点的第一端、冷凝器继电器4的常开触点的第一端均与冷凝器6的第二端连接,冷凝器继电器4的常开触点的第二端接地,冷凝器6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压缩机继电器2的接触线圈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第二端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空调开关9连接。压缩机继电器2常开触点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第二端与调速继电器5线圈的第一端连接;调速继电器5接触线圈的第二端接地,调速继电器5常开触点的第一端与冷凝器继电器4的常闭触点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通过阻性元件10接地。压缩机3的第一端与压缩机继电器2常开触点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接地。

当整车钥匙拧至on档,空调开关9未闭合时,冷凝器继电器4及调速继电器5的接触线圈未得电,故冷凝器6不动作,空调系统不运行。此时按下空调开关9,空调请求信号通过保护继电器1的常闭触点,流过空调开关9、高低压开关11至控制器ecu空调请求pin脚pin20,请求得到相应后空调控制pin脚pin94输出低电位,压缩机继电器2的接触线圈得电,常开触点闭合,压缩机3开始工作,同时调速继电器5的接触线圈得电,常开触点闭合,冷凝器6在调速电阻的调节下开始低速运行,整个空调系统开始工作。当驾驶室环境温度较高时,制冷系统中高压管路内部的压力值升高,当压力值大于1.77mpa时,中压开关12闭合,冷凝器继电器4的接触线圈得电,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电路解除调速电阻,冷凝器6直接切换至高速运行状态,制冷效果得以提升。通过此控制回路,来实现整车双速冷凝风扇空调系统的逻辑控制。

上述空调控制电路结构相对较简单,方便后续故障的排查及维修,同时尽可能少的使用了继电器,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为后续功能更加全面的车型的开发预留了空间,提高了现有资源的利用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控制电路,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空调控制电路。由于该车辆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控制电路,所以该车辆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