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报警式儿童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469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安全座椅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报警式儿童座椅。



背景技术:

安全座椅就是一种专为不同体重(或年龄段)的儿童设计,安装在汽车内,能有效提高儿童乘车安全的座椅。欧洲强制性执行标准的定义是能够固定到机动车辆上,带有ISOFIX接口的安全带组件或柔性部件、调节机构、附件等组成的儿童安全防护系统。在汽车碰撞或突然减速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对儿童的冲压力和限制儿童的身体移动从而减轻对他们的伤害。目前市场上的儿童安全座椅只是在汽车发生碰撞之后,起到保护儿童的作用,但是当安全座椅的安全带没有固定好或者被孩子解开之后,儿童安全座椅就形同虚设,不能很好的起到保护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报警式儿童座椅。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可报警式儿童座椅,包括底座、滑座、智能锁和语音播放器,所述底座表面设置有所述滑座,所述滑座上方设置有机架,所述机架表面设置有座椅,所述座椅上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旁边设置有安全带,所述安全带尽头设置有所述智能锁,所述智能锁表面设置有接触感应器,所述座椅上设置有靠背,所述靠背上设置有靠枕,所述机架侧面设置有所述语音播放器,所述语音播放器旁边设置有调节按钮。

上述结构中,所述安全带尽头安装有所述智能锁,当所述智能锁锁定的时候,可以限制儿童的活动空间,当儿童因顽皮而将所述智能锁打开时,所述接触感应器可以将信号发送至所述语音播放器,所述语音播放器可以立即发出报警信号,以提示家长所述智能锁被解开,起到提示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可报警式儿童座椅的功能,所述滑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表面,所述滑座为长条状,所述机架通过滑槽安装在所述滑座上,所述座椅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表面。

为了进一步提高可报警式儿童座椅的功能,所述扶手通过缝制安装在所述座椅上方,所述安全带缝制在所述座椅侧面,所述智能锁缝制安装在所述安全带尽头。

为了进一步提高可报警式儿童座椅的功能,所述接触感应器镶嵌在所述智能锁表面,所述靠背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靠枕缝制在所述靠背前端。

为了进一步提高可报警式儿童座椅的功能,所述语音播放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侧面,所述调节按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侧面,所述接触感应器与所述语音播放器通过导线相连。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及时提醒家长所述智能锁的工作状态,防止意外发生的几率,提高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报警式儿童座椅的空间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安全带;2、智能锁;3、接触感应器;4、滑座;5、底座;6、调节按钮;7、语音播放器;8、机架;9、靠背;10、靠枕;11、扶手;12、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报警式儿童座椅,包括底座5、滑座4、智能锁2和语音播放器7,底座5表面设置有滑座4,滑座4用以安装机架8,滑座4上方设置有机架8,机架8用以安装座椅12,机架8表面设置有座椅12,座椅12用以安装扶手11和靠背9,座椅12上设置有扶手11,扶手11方便胳膊进行放置,扶手11旁边设置有安全带1,安全带1用以安装智能锁2,安全带1尽头设置有智能锁2,智能锁2用以对儿童进行固定,智能锁2表面设置有接触感应器3,接触感应器3用以感应智能锁2的工作状态,座椅12上设置有靠背9,靠背9用以安装靠枕10,靠背9上设置有靠枕10,靠枕10用以方便儿童进行倚靠,机架8侧面设置有语音播放器7,语音播放器7用以播放报警信息,语音播放器7旁边设置有调节按钮6,调节按钮6用以调节机架8的位置。

上述结构中,安全带1尽头安装有智能锁2,当智能锁2锁定的时候,可以限制儿童的活动空间,当儿童因顽皮而将智能锁2打开时,接触感应器3可以将信号发送至语音播放器7,语音播放器7可以立即发出报警信号,以提示家长智能锁2被解开,起到提示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可报警式儿童座椅的功能,滑座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底座5上表面,滑座4为长条状,机架8通过滑槽安装在滑座4上,座椅1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机架8表面,扶手11通过缝制安装在座椅12上方,安全带1缝制在座椅12侧面,智能锁2缝制安装在安全带1尽头,接触感应器3镶嵌在智能锁2表面,靠背9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机架8上,靠枕10缝制在靠背9前端,语音播放器7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机架8侧面,调节按钮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机架8侧面,接触感应器3与语音播放器7通过导线相连。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