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挡风玻璃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7669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汽车前挡风玻璃及汽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玻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通常为夹层玻璃,包括两玻璃层和夹设于两玻璃层之间的中间夹层,中间夹层为透明可粘合性塑料膜,将塑料的强韧性和玻璃的坚硬性结合在一起,增加了玻璃的抗破碎能力,使玻璃破碎之后仍然粘连在一起,避免玻璃碎片割伤乘客。挡风玻璃上的通常印刷有单层的黑边,黑边用于遮挡挡风玻璃与玻璃框连接状况,具有遮挡和装饰的作用。但是单层黑边其一般位于夹层玻璃位于汽车内部的表面上设置,那么在搬运、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外物容易接触到该单层黑边,从而容易刮伤单层黑边,进而造成夹层玻璃的功能存在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夹层玻璃的单层黑边容易因刮伤而造成夹层玻璃功能存在缺陷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玻璃层、PVB层和第二玻璃层,所述第一玻璃层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黑色装饰层,所述第一黑色装饰层包括第一黑边区和花点区,所述第一黑边区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玻璃层的外周缘处,所述花点区紧邻于所述第一黑边区,所述花点区内设置有多个黑色圆点,所述第二玻璃层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二黑色装饰层,所述第二黑色装饰层包括第二黑边区,所述第二黑边区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二玻璃层的外周缘处并与所述第一黑边区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花点区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花点区、左花点区、下花点区和右花点区,所述上花点区、所述左花点区、所述下花点区和所述右花点区分别靠近于所述第一玻璃层外周缘的上部、左部、下部和右部,所述下花点区的宽度大于所述上花点区的宽度、所述左花点区的宽度和所述右花点区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花点区还设置有对应汽车的后视镜的后视镜花点区,所述后视镜花点区向上延伸至连接所述上花点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玻璃层与所述第一黑色装饰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硅粉层,所述第二玻璃层与所述第二黑色装饰层之间设置有第二硅粉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玻璃层的厚度为2mm~3mm。

进一步地,所述PVB层的厚度为0.5mm至1.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玻璃层的厚度为2mm~3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黑边区内设置有用于展示引擎信息的第一留白区,所述第二黑边区内设置有正对所述第一留白区位置的第二留白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挡风玻璃的有益效果在于: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挡风玻璃由于其第一黑色装饰层和第二黑色装饰层分别设置于第一玻璃层的内侧面和第二玻璃层的内侧面,第一玻璃层与PVB层配合对第一黑色装饰层起到保护作用,PVB层第二玻璃层配合对第二黑色装饰层起到保护作用,这样保证了第一黑边区、花点区和第二黑边区不外露,防止外物接触到第一黑边区、花点区和第二黑边区,避免第一黑边区、花点区和第二黑边区被外物刮伤,从而保证第一黑边区、花点区和第二黑边区正常实现其功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的汽车前挡风玻璃。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为货车、轿车或者客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由于使用有上述的汽车前挡风玻璃,实现了第一黑边区、花点区和第二黑边区不外露,从而防止外物接触到第一黑边区、花点区和第二黑边区,避免第一黑边区、花点区和第二黑边区被外物刮伤,进而保证第一黑边区、花点区和第二黑边区正常实现其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挡风玻璃结构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黑色装饰层与第一玻璃层贴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装饰层与第二玻璃层贴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汽车前挡风玻璃结构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第一玻璃层 20--PVB层 30--第二玻璃层

40--第一黑色装饰层 41--第一黑边区 42--花点区

421--上花点区 422--左花点区 423--下花点区

424--右花点区 425--后视镜花点区 43--第一留白区

50--第二黑色装饰层 51--第二黑边区 52--第二留白区

60--第一硅粉层 70--第二硅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钱挡风玻璃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汽车前挡风玻璃,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玻璃层10、PVB层20和第二玻璃层30,所述第一玻璃层10与车内空间相邻,所述第二玻璃层30与车外空间相邻,所述第一玻璃层10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黑色装饰层40,所述第一黑色装饰层40包括第一黑边区41和花点区42,所述第一黑边区41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玻璃层10的外周缘处,所述花点区42紧邻于所述第一黑边区41,所述花点区42内设置有多个的黑色圆点(图中未标示),所述第二玻璃层30的内侧面的边缘设置有第二黑色装饰层50,所述第二黑色装饰层50包括第二黑边区51,所述第二黑边区51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二玻璃层30的外周缘处并与所述第一黑边区41的位置相对应。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侧面是指朝向PVB层20的一面,外侧面是指背离PVB层20的一面。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挡风玻璃由于其第一黑色装饰层40和第二黑色装饰层50分别设置于第一玻璃层10的内侧面和第二玻璃层30的内侧面,第一玻璃层10与PVB层20配合对第一黑色装饰层40起到保护作用,PVB层20与第二玻璃层30配合对第二黑色装饰层50起到保护作用,这样保证了第一黑边区41、花点区42和第二黑边区51不外露,防止外物接触到第一黑边区41、花点区42和第二黑边区51,避免第一黑边区41、花点区42和第二黑边区51被外物刮伤,从而保证第一黑边区41、花点区42和第二黑边区51正常实现其功能。

汽车前挡风玻璃固定于车身上的玻璃框(图中未示出),同时汽车前挡风玻璃下边缘还与内饰件抵接,第一黑色装饰层40环绕第一玻璃层10的边缘设置,黑边区覆盖于汽车前挡风玻璃与玻璃框、内饰件的抵接处,遮挡汽车前挡风玻璃与玻璃框、内饰件的连接状况,使具有良好的美观效果。更重要的是,第一黑色装饰层40和第二黑色装饰层50分别设置于不同的玻璃层上,且第一玻璃层10包括两部装饰结构,为第一黑边区41和花点区42,而第二装饰层为第二黑边区51,从汽车前方看汽车前挡风玻璃,形成阶梯感,第一层阶梯为第二黑边区51,第二层阶梯为第一黑边区41和花点区42,因此第一黑色装饰层40和第二黑色装饰层50具层次感,错落有致。

进一步地,花点区42内的黑色圆点均匀分布,且其半径从第一黑边区41往第一玻璃层10中间方向逐渐变小,如此花点区42可使第一黑边区41至无装饰层的区域自然过渡。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花点区42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花点区421、左花点区422、下花点区423和右花点区424,所述上花点区421、所述左花点区422、所述下花点区423和所述右花点区424分别靠近于所述第一玻璃层10外周缘的上部、左部、下部和右部,所述下花点区423的宽度大于所述上花点区421的宽度、所述左花点区422的宽度和所述右花点区424的宽度。汽车前挡风玻璃的下边缘还与内饰件中的仪表台抵接,从汽车前方或者侧前方看汽车时,汽车前挡风玻璃的下边缘位于汽车整体高度的中间位置,因此汽车前挡风玻璃与仪表台的抵接处也会进入视角的中部,设置较大宽度的所述下花点区423,便于更多的遮挡汽车前挡风玻璃与仪表台的抵接处,使下花点区423和仪表台上的其他更美观的地方突出展示。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花点区42还设置有对应汽车的后视镜位置设置的后视镜花点区425,所述后视镜花点区42向上延伸至连接所述上花点区421,后视镜花点区42的作用在于遮挡后视镜的轮廓。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玻璃层10与所述第一黑色装饰层40之间设置有第一硅粉层60,所述第二玻璃层30与所述第二黑色装饰层50之间设置有第二硅粉层70。所述第一玻璃层10和所述第二玻璃层30经油墨黑边以及花点印刷后,再热弯成型后,将第一玻璃层10、所述第二玻璃层30及PVB层20贴合在一起,再经高压将两种物质完全粘合起来,完成总成产品。在热处理过程中为了避免油墨与第一玻璃层10和第二玻璃层30粘接导致玻璃破损,通过在两片玻璃之间喷设一层硅粉层来油墨与玻璃面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玻璃层10的厚度为2mm~4mm,如所述第一玻璃层10的厚度为2mm、2.5mm、3mm、3.5mm、24mm或者前述任意两厚度之间的任一数值。

进一步地,所述PVB层20的厚度为0.5mm至1.0mm,如所述PVB层20的厚度可以是0.5mm、0.6mm、0.7mm、0.9mm、1.0m或者前述两厚度之间的任一数值。本实施例中优选PVB层20的厚度0.76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玻璃层30的厚度为2mm~4mm,如所述第一玻璃层10的厚度为2mm、2.5mm、3mm、3.5mm、24mm或者前述任意两厚度之间的任一数值。

进一步地,如图2、图3所示,所述第一黑边区41内设置有用于展示引擎信息的第一留白区43,所述第二黑边区51内设置有正对所述第一留白区43位置的第二留白区52。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的下玻璃框上设置有用于展示引擎信息的铭牌,对应的,第一留白区43不印刷黑边,保留空白,同样的第二黑边区51内的第二留白区52同样保留空白,两留白区叠加之后,可通过第一留白区43和第二留白区52查看引擎铭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的汽车前挡风玻璃。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为货车、轿车或者客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由于使用有上述的汽车前挡风玻璃,实现了第一黑边区41、花点区42和第二黑边区51不外露,从而防止外物接触到第一黑边区41、花点区42和第二黑边区51,避免第一黑边区41、花点区42和第二黑边区51被外物刮伤,进而保证第一黑边区41、花点区42和第二黑边51区正常实现其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