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救援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4039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震救援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震救援车。



背景技术:

现阶段国内专业抗震救援车数量较少,且大部分是国外进口的,价格昂贵,不能按照国内实际要求进行设计、改装。中国是地震灾害的多发国度,非专业的救援人员及装备对坍塌的建筑物内是否存在幸存者缺乏辨别经验,因而导致一些受灾人员失去最佳抢救时间,为此开发一款专业的抗震救援车辆可以有效提升灾害时救援效率,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震救灾是所面对的是一系列世界性的科学技术难题,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高度集中,财富快速积累,各种突发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效应更加广泛、财产损失更加巨大,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构成的威胁更加严重。“5·12四川纹川大地震”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针对可能发生或出现的突发事件,如何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将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救援车。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抗震救援车,在车体的车厢底部设置有电动支腿,车厢顶部分别设置有设备舱空调、监控摄像头、云台灯,车厢内部分成第一设备舱、第二设备舱、第三设备舱,第一设备舱、第二设备舱、第三设备舱又分别设置有第一设备柜、第二设备柜、第三设备柜,第一设备柜通过隔板分成多个腔,第一设备柜顶部腔体内分别设置有三脚架、船式担架,以及照明灯,第一设备柜底部腔体一侧则由上往下依次排布有铲式担架、卷筒担架、照明发电机,第一设备柜底部腔体另一侧则分别设置有视频生命探测仪、空气呼吸器、切割锯,第二设备柜通过隔板分成多个腔,第二设备柜顶部腔体内分别设置有梯子、照明灯伸缩杆、杂物箱,第二设备柜底部腔体内则分别设置有工具箱、扩张器、充气泵、液压动力站,车厢的两侧分别通过液压气动撑杆支撑有翼展上翻板,各侧的翼展上翻板下方则转动设置有翼展下翻板,各侧翼展下翻板内侧分别转动设置有上车踏板,排烟机和控制柜则位于第三设备柜内。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运载底盘、厢体(设备舱)、救援设备、救援设备载具组成;考虑救援车的实际使用情况,在满足总体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合理布置内部设备,以确保救援车在使用上方便可靠,维修上简便。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安全可靠、使用维护方便、在总体布置时,应对整车设备进行合理的布置,注意前、后轴的轴荷分配比例及左右两侧的重量平衡,载荷分布合理。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设备应考虑可维修性和安装、搬运的可靠性,确保行车的安全性,整车总质量应控制在底盘额定的总质量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设备在满足救援车功能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应用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且应考虑设备布局的合理性、使用操作的简便性。

本实用新型并非车辆与设备的简单拼凑,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配置设计,车辆行使中由于震动等复杂的条件,配置的相关设备仪器很容易损坏,因此配置的相关设备仪器的性能是否良好、有没有减震措施等都是很重要的问题。考虑到救援车的实用情况,在总体设计时,应从整车布置、附件、方舱等方面进行充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在满足设计方案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使产品在整体外形上美观、使用上方便可靠,维修上简便;同时,还应在每个细节均经仔细充分考虑、精心的设计,保证各种设备仪器布局合理、结构牢固以及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此外,还需尽力把握相关信息,不断将实用的新技术车载化,使救援总体性能保持较高的技术水平,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技术对比分析该型救援车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具有较强的机动能力和功能扩展能力

在救援车的设计中,除固定在厢体内(上)的电线、插座、连接件等装置外,设备全部采用可拆式连接形式,不仅拆装、使用、维修方便,而且便于未来的新设备、新功能的扩展,救援车将若干个执行规定功能、救援上相互联系的独立系统组成一个整体 ,装入厢体,形成各种独立的保障单元,它可视救援任务、规模等的不同,根据需要进行任意组合,对地震现场实施快速、有效的救援。

2、具有自我保障能力

救援车配备了供电、通讯、空气调节等设备,尤其在关键设备的选型和配备数量方面,采取了双“保险”、双“余度”措施,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系统装备的使用率,而且使任务设备和工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自我保障能力。在未来应急救援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断电和勤务保障不便的恶劣情况下,能够自我保障完成应救援任务。

3、功能强大、布局优化

本实用新型针对快速抢险救援的实际需要,尽可能采用多功能的工具和设备,扩展现有设备功能,救援车共配备设备8项45类161台(套),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机动能力、防护能力、通讯能力、供电能力、救援能力。救援车除安装工作设备和有关配套附件外,还配有电源,照明,联络、安全设备等配套设备,因此能够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在复杂多变的突发事件环境下,保证救援工作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救援车内部空间有限,而需要装载的设备较多,为此,救援车按功能将工具、设备、器材等划分成系统或单元,将每个系统或单元用箱、柜等形式独立存放,便于配备和使用;通过上述等措施,使得救援车内的布局紧凑、美观。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翼展翻板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一种抗震救援车,在车体的车厢底部设置有电动支腿1,车厢顶部分别设置有设备舱空调2、监控摄像头3、云台灯4,车厢内部分成第一设备舱4、第二设备舱5、第三设备舱6,第一设备舱4、第二设备舱5、第三设备舱6又分别设置有第一设备柜7、第二设备柜8、第三设备柜9,第一设备柜7通过隔板分成多个腔,第一设备柜7顶部腔体内分别设置有三脚架10、船式担架11,以及照明灯12,第一设备柜7底部腔体一侧则由上往下依次排布有铲式担架13、卷筒担架14、照明发电机15,第一设备柜7底部腔体另一侧则分别设置有视频生命探测仪16、空气呼吸器17、切割锯18,第二设备柜8通过隔板分成多个腔,第二设备柜8顶部腔体内分别设置有梯子19、照明灯伸缩杆20、杂物箱21,第二设备柜8底部腔体内则分别设置有工具箱22、扩张器23、充气泵24、液压动力站25,车厢的两侧分别通过液压气动撑杆27支撑有翼展上翻板28,各侧的翼展上翻板28下方则转动设置有翼展下翻板29,各侧翼展下翻板29内侧分别转动设置有上车踏板30,排烟机31和控制柜26则位于第三设备柜9内;

具有机动车底盘,可以实现自主机动性,具有良好的运输适应性,

具有良好的操作展开性,所有设备可以方便地移动到车外工作,所有救援工具箱22均可以直接从车外展开、取出;

地震救援必须适应恶劣的现场环境,救援车往往停在基础设施被破坏的场地上,即无能源,也没有其它基本保障,另外酷暑严寒、风霜雨雪等自然条件也是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救援车要有自备的发电机为用电设备供电照明等,如照明发电机15,并且还要配备其配套附件;为此,救援车配备了两台 5KVA 的柴油发电机。

救援车的工作温度范围为-40℃~+55℃,为了保证救援车内电子设备可靠工作,提高系统的环境适应能力,必须对救援车内进行保温性设计并采取取暖和降温措施,以确保系统安全高效地完成救援任务,救援车采用设备舱空调2,空调制冷降温和电加热器进行制热来实现温度调控的功能;

配备车载电台、对讲机、扬声系统、呼救系统进行数据联络、救援现场的指挥与控制、协同行动以及同各协作车辆之间的通信联络;

救援现场环境复杂,时间紧张,为此,救援车配备了视频生命探测仪16等先进的搜索、侦测设备,以便迅速完成对现场救援的环境快速检测,被困和伤员搜救实时评估;

针对救援现场可能出现的坍塌,隔挡及各种变形,救援车配备了切割锯18、扩张器23、混凝土链锯、电动破拆工具组、电动剪扩钳、液压破拆组套等破拆、顶升工具等,以完成对救援现场钢筋、钢板、链条、砖、天然石材、钢筋混凝土剪、扩、切、割和对危险的建筑物进行支撑、举升固定,从而为紧张的救援工作赢得宝贵时间。

本实用新型配备了超大风量机动排烟机,主要用于救援现场中适用密封式空间等场所的排烟工作。

地震救援工作中,个人防护不可缺少,新一代空气呼吸器17和个人网络系统、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消防头盔、高性能防冻手套、消防靴、防化服、隔热服等大量性能优良的个人防护装备的配置,可有效保证救援人员身体的各个部位不受环境损害;此外,为了对被困人员的快速救援和对伤员的安全搬抬,救援车还配备了高空救援组合套件、安全带、坠落制动器和各种伤员搬抬担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