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车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6700发布日期:2018-06-12 21:35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车车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车,特别涉及一种升降车的车厢。



背景技术:

管道是煤矿井下最重要的用于传输液体和气体的设备,担负着洒水防尘、工业排水、压缩空气、煤层注氮等的传输任务。管道包括焊接钢管、无缝钢管、玻璃钢管、塑料管等多种类型。管道在煤矿井下设置广泛,一般设置几万米,甚至几十万米。因此,提高煤矿井下管道的运输及安装效率非常重要。现有技术通过升降车来提高煤矿井下管道的运输及安装的效率。如图1所示,升降车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106,前车架与后车架106之间铰接。后车架106上连接有升降座105,升降座105上连接有车厢104。这种升降车的车厢104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巷道两侧布置有水沟100,管道101需在巷道的侧壁102上安装,而使升降车无法靠近巷道侧壁102,使得安装人员103在安装管道101时离巷道侧壁102的管道101较远,安装非常困难,安装效率较低。现有的升降车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3172511U(申请号为201320153966.X)所公开的煤矿井下用升降运管车中所采用的车厢即属于上述的升降车的车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中安装管道的效率较高的升降车车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升降车车厢,包括厢体、第一销轴、翻板组件和翻板座。所述翻板座每2个为一组,该2个翻板座分前后固定连接在厢体的左右侧的同一侧上。每个翻板座上均设有第一销孔。所述翻板组件有1至6个,每个翻板组件包括1个翻板架,且每个翻板架与相应1组或2组翻板座相对应。每个翻板架均为一个整体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1个架体和2个连接件,所述的2个连接件分前后设置。所述连接件为一体件,包括第一圆孔,还包括均沿左右向设置且相互连接的锁定段和架体连接段,且锁定段位于左右向的内侧。所述第一圆孔设置在锁定段上。翻板架的位于前侧的连接件在其第一圆孔处通过第一销轴与位于前侧的翻板座相铰接。翻板架的位于后侧的连接件在其第一圆孔处通过另一个第一销轴与位于后侧的翻板座在其第一销孔处相铰接。

上述的升降车车厢中,翻板组件还包括翻板。翻板放置在翻板架的上侧面上,两者相互扣合而形成可拆式固定连接或者两者相互接触。

上述的升降车车厢中,各连接件的架体连接段的上侧面为踏脚面。锁定段的上侧面为卡紧面。在连接件以第一圆孔所在位置进行内外侧的划分时,其外侧重量大于内侧重量,从而使得当翻板组件安装在厢体的右侧的状况下,在其连接件处于左低右高的状态时,具有依次向外向下以及向内旋转的趋势,直至连接件的锁定段的卡紧面与厢体的底板的下侧面相接触。或者是从而使得当翻板组件安装在厢体的左侧的状况下,在其连接件处于左高右低的状态时,具有依次向外向下以及向内旋转的趋势,直至连接件的锁定段的卡紧面与厢体的底板的下侧面相接触。

上述的升降车车厢中,还包括第二销轴。所述各连接件均设有第二圆孔,第二圆孔位于锁定段上,且位于远离架体连接段的一侧。所述各翻板座上均设有位于第一销孔下方的第二销孔。当翻板组件处于铅垂状态时,第二销轴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翻板架的位于前侧的连接件的第二圆孔处以及同时连接在位于前侧的翻板座的第二销孔处。另一根第二销轴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翻板架的位于后侧的连接件的第二圆孔处以及同时连接在位于后侧的翻板座的第二销孔处。

上述的升降车车厢中,所述厢体的左右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翻板座,也即翻板座有2组、4组或6组。翻板组件的数量与翻板座的组数相同。

上述的升降车车厢中,所述每个翻板组件的翻板优选为一块。

上述的升降车车厢,在所述的连接件处于水平放置状态下,所述连接件的踏脚面的高度高于卡紧面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积极效果:(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车的车厢的翻板座固定连接在厢体上,而翻板架在第一圆孔处与翻板座铰接,且翻板架设有翻板连接段和锁定段,以及翻板固定连接在翻板架的翻板连接段上,因而,安装人员在安装管道时,可以站在翻板上,由于此时的翻板伸出厢体的侧面,因此安装人员在安装管道时离巷道侧壁的管道较近,安装非常方便,且安装效率较高。(2)由于翻板架的锁定段被阻挡在厢体上,不需设置专门的锁紧装置,因此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升降车的车厢安装在升降车上后进行管道安装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厢安装在升降车上后进行管道安装时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表示的车厢的一种示意图,其中的翻板组件作为安装踏板安装在位于右侧的翻板座上。

图4是图3的仰视示意图。

图5是图3所表示的车厢的翻板组件逆时针转动90度后作为活动护栏时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图3中的翻板组件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图7中的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俯视示意图。

图11是图3中的翻板座固定连接在厢体上的示意图,也即是将图3中的翻板组件去掉后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俯视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厢体1,翻板座2,第一销孔2-1,第二销孔2-2,翻板3,翻板架4,连接件40,第一圆孔4-1,架体连接段4-2,锁定段4-3,第二圆孔4-4,踏脚面4-5,卡紧面4-6,架体47,第一销轴5,第二销轴6,翻板组件10,水沟100,管道101,巷道侧壁102,安装人员103,现有技术的升降车的车厢104,升降座105,后车架106,车厢10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方位的描述按照图9所示的方位进行,也即图9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图9所朝的一方为前方,背离图9的一方为后方。

(实施例1)

见图3至图10,本实施例的升降车的车厢107包括厢体1、翻板座2、第一销轴5、第二销轴6和翻板组件10。所述翻板座2为钢制一体件,每2个为一组,且每个翻板座2在上下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一销孔2-1和第二销孔2-2,其中,翻板座2包括前侧板和后侧板,前侧板在上下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一销孔2-1的前孔段和第二销孔2-2的前孔段,后侧板在上下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一销孔2-1的后孔段和第二销孔2-2的后孔段。本实施例的翻板座2有6组,左右侧的每侧各设置3组翻板座2,每组的2个翻板座2按照一前一后的方式设置。各个翻板座2均固定连接在厢体1上。所述翻板组件10包括1块翻板3和1个翻板架4。使用时,翻板3放置在翻板架4的上侧面上则构成相应一个翻板组件10,且两者相互扣合而形成可拆式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翻板组件10有3个。每个翻板组件10与2组翻板座2相对应,该2组翻板座2是设置在厢体1上的前后方向上同一位置的左右2组翻板座2。每个翻板架4由1个架体47和2个连接件40组成。

见图9及图10,所述的2个连接件40的大小和结构完全相同。连接件40为钢制一体件。连接件40包括第一圆孔4-1,架体连接段4-2,锁定段4-3和第二圆孔4-4。所述的锁定段4-3和架体连接段4-2均沿左右向设置且相互连接,且架体连接段4-2高出锁定段4-3。所述第一圆孔4-1和第二圆孔4-4均设置在锁定段4-3上,第二圆孔4-4远离架体连接段4-2,第一圆孔4-1靠近架体连接段4-2,且第一圆孔4-1和第二圆孔4-4均沿前后向设置。

见图7及图8,所述架体47为钢制件,分为架体前段47-2、主架体47-1和架体后段47-3三个部分。主架体47-1由分别位于左右侧的2根纵梁和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排布的4根横梁焊接构成。2个连接件40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侧连接件和后侧连接件。

架体前段47-2的后侧与前侧连接件的架体连接段4-2的前侧焊接固定,前侧连接件的架体连接段4-2的后侧与主架体47-1的前侧焊接固定,主架体47-1的后侧与后侧连接件的架体连接段4-2的前侧焊接固定,后侧连接件的架体连接段4-2的后侧与架体后段47-3的前侧焊接固定,从而构成翻板架4。

见图5,所述每个翻板架4的各个连接件40的锁定段4-3在其第一圆孔4-1处通过第一销轴5与相应一个翻板座2铰接,该铰接由第一销轴5穿过翻板座2的第一销孔2-1和连接件40的第一圆孔4-1而实现,也即第一销轴5依次穿过翻板座2的前侧板的第一销孔2-1的前孔段、连接件40的第一圆孔4-1和翻板座2的后侧板的第一销孔2-1的后孔段。从而使得位于前侧的连接件40设置在位于前侧的翻板座2上,位于后侧的连接件40设置在位于后侧的翻板座2上。

见图5及图6,翻板架4的连接件40由其锁定段4-3在第二圆孔4-4和相应一个翻板座2的第二销孔2-2处按照可插入和拔出的方式连接有第二销轴6,其中,插入第二销轴6时,第二销轴6依次穿过翻板座2的前侧板的第二销孔2-2的前孔段、连接件40的第二圆孔4-4和翻板座2的后侧板的第二销孔2-2的后孔段。第二销轴6的作用是:先拔出第二销轴6,将翻板组件10围绕第一销轴5由图3所示位置转动至图5所示位置,再将第二销轴6依次插入翻板座2的第二销孔2-2和连接件40的第二圆孔4-4,而将翻板组件10定位在铅垂设置的位置,而起到活动护栏的作用。

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厢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3组翻板座2。使用时根据需要既可将每个翻板组件10连接在厢体1左右侧的一侧的相应一组翻板座2上,也可以将该翻板组件10连接在厢体1左右侧的另一侧的一组翻板座2上。这样,本车厢在使用中,只需在厢体1左右侧的一侧设置相应数量的翻板组件10即可。当升降车需在巷道左右侧的另一侧安装管道时,只需将一个至全部的翻板组件10从厢体1左右侧的一侧的相应的一组至全部翻板座2上拆下,安装到厢体1左右侧的另一侧的一组至全部的翻板座2上,因此结构简单。

见图4及图6,本实施例中,因为采用了3个翻板组件10。这样可使每块翻板3的重量减轻,也方便安装人员将翻板架4从厢体1的左右侧的一侧的翻板座2上拆下并将其连接到厢体1的左右侧的另一侧的翻板座2上。

见图9及图10,所述连接件40的架体连接段4-2的上侧面为踏脚面4-5。连接件40的锁定段4-3的上侧面为卡紧面4-6。所述踏脚面4-5的高度高于卡紧面4-6的高度。见图3,当将翻板架4落下,翻板架4处于水平状态时,连接件40的架体连接段4-2的上侧面也即踏脚面4-5可与厢体1的底板的朝向上方的底面平齐,方便安装人员进行管道安装。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升降车的车厢107在使用时,将其连接在升降车的升降座105上。由于各连接件40在第一圆孔4-1处与相应的翻板座2铰接,从而使得翻板架4能够相对于相应一组翻板座2旋转。如图5及图6所示,当翻板架4向上翻起时,将2个第二销轴6插入相应的连接件40的第二圆孔4-4以及相应的翻板座2的第二销孔2-2中,从而将翻板架4锁定,使其不能相对翻板座2旋转。此时,由翻板3和翻板架4组成的翻板组件10起到了车厢护栏的作用,不需设置专门的车厢护栏,因此结构简单。

如图3及图4所示,当拔出图5及图6中所示的第二销轴6,并将翻板架4落下时,翻板架4处于水平状态。由于此时连接件40的第一圆孔4-1设置在锁定段4-3处,而该锁定段4-3的上侧面被阻挡在厢体1的底板的下端面上。这时安装人员在安装管道时,可以站在由翻板3和翻板架4组成的翻板组件10上。由于此时的翻板组件10位于厢体1的右侧面,因此安装人员103在安装管道时离巷道的右侧壁102的管道101较近,安装非常方便,安装效率较高。且由于连接件40的第一圆孔4-1位于连接件40的中间偏左部位,故翻板架4的位于第一圆孔4-1的右侧部分的重量远大于位于第一圆孔4-1的左侧部分的重量,从而在将翻板架4由铅垂设置转换成水平设置时,锁定段4-3的上侧面也即卡紧面4-6被阻挡在厢体1的底板的下端面上,重力使得锁定段4-3的上侧面与厢体1的底板的下端面相接触,且保持锁定段4-3对厢体1的下端面具有一定的压力。因此,也不需设置专门的锁紧装置,从而结构简单。

(实施例2)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设置有2组翻板组件10,每组翻板组件10有3个。也即厢体1的左右侧各安装有一组翻板组件10,并且位于左侧的翻板组件10对称于位于右侧的翻板组件10。每个翻板组件10与1组翻板座2相对应。使用时,位于左侧的翻板组件10的动作与位于右侧的翻板组件10的动作相对应。

以上各实施例及应用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和变化而得到相对应的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