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区警示灯及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9595发布日期:2018-06-15 22:12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盲区警示灯及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后视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盲区警示灯及后视镜。



背景技术:

后视镜包括壳体以及嵌设于壳体上的镜体,镜体嵌设在壳体的开口处。后视镜能够获取到机动车外后部行车状况,起到安全辅助的作用。另外,传统的后视镜上通常设有盲区警示灯与盲区传感器。当盲区传感器感应到盲区区域有车辆时发出感应信号,盲区警示灯根据感应信号警示发光,能进一步起到提醒安全行驶的作用。然而,光线较为刺眼的盲区警示灯被司机观察到时,司机眼部由于受到光线刺激,从而容易引发危险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盲区警示灯及后视镜,它能够提高行车安全性。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盲区警示灯,包括:反光碗、光源、控制板及匀光板,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反光碗的碗口侧部,所述光源的发光方向对着所述反光碗的反光面,所述控制板用于控制所述光源是否发光,所述匀光板设置在所述反光碗的碗口中部。

一种后视镜,包括所述的盲区警示灯,还包括外壳体与镜体,所述外壳体设有安装口,所述镜体装设在所述安装口处,所述匀光板与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中,所述反光碗的碗口面向所述镜体。

上述的盲区警示灯及后视镜,控制板控制光源发光后,光源发出的光发射至反光碗的反光面,由反光碗的反光面反射至匀光板,经匀光板匀光后输出。如此,上述的盲区警示灯的光源并非直接射出,而是经过反光碗反射、匀光板匀光后输出,能转化为较均匀的面光源,刺眼程度大大减小,安全性较高。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为两个,两个所述光源相对地设置在所述碗口内侧部。如此,两个光源能增强匀光板输出光线的光照亮度。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为三个以上,所述光源绕所述碗口内侧部周向间隔设置。如此,三个以上光源能增强匀光板输出光线的光照亮度。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为LED灯,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控制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板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匀光板相应设置。如此,反光碗反射出的光线经过控制板的开口向外射出,不会被控制板遮挡住。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碗内底面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外侧壁圆滑过渡至所述反光碗的内侧面。如此,碗口侧部的光源的光线照射至凸起部的外侧壁时,由凸起部的外侧壁将光线反射至匀光板,再经匀光板射出,这样能使得光源的光线更加集中至匀光板。

进一步地,所述镜体与所述反光碗的碗口相应的区域为镂空区或设有警示图案。如此,盲区警示灯所发出的光穿过镂空区后被驾驶者观察到,或者照亮警示图案区域后被驾驶者观察到,能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碗的外侧壁设有卡块,所述外壳体内侧壁设有与所述卡块配合的卡槽,所述卡块卡接在所述卡槽中。如此,反光碗通过卡块卡装在卡槽中,在外壳体内侧壁安装操作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盲区警示灯的工作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盲区警示灯的工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盲区警示灯分解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盲区警示灯分解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10、反光碗,11、碗口,12、凸起部,121、外侧壁,13、内侧面,14、卡块,20、光源,30、控制板,31、开口,40、匀光板,50、镜体,51、警示图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如图1或图2所示,一种盲区警示灯,包括反光碗10、光源20、控制板30及匀光板40。所述光源20设置在所述反光碗10的碗口11侧部,所述光源20的发光方向对着所述反光碗10的反光面。所述控制板30用于控制所述光源20是否发光,所述匀光板40设置在所述反光碗10的碗口11中部。

上述的盲区警示灯,控制板30控制光源20发光后,光源20发出的光发射至反光碗10的反光面,由反光碗10的反光面反射至匀光板40,经匀光板40匀光后输出。如此,上述的盲区警示灯的光源20光线并非直接射出,而是经过反光碗10反射、匀光板40匀光后输出,能转化为较均匀的面光源,刺眼程度大大减小,安全性较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20为两个,两个所述光源20相对地设置在所述碗口11内侧部。如此,两个光源20能增强匀光板40输出光线的光照亮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20为三个以上,所述光源20绕所述碗口11内侧部周向间隔设置。如此,三个以上光源20能增强匀光板40输出光线的光照亮度。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20为LED灯,所述光源20设置在所述控制板30上。

具体地,请参阅图3及图4,所述控制板30开设有开口31,所述开口31与所述匀光板40相应设置。如此,反光碗10反射出的光线经过控制板30的开口31向外射出,不会被控制板30遮挡住。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2,所述反光碗10内底面具有凸起部12,所述凸起部12的外侧壁121圆滑过渡至所述反光碗10的内侧面13。如此,碗口11侧部的光源20的光线照射至凸起部12的外侧壁121时,由凸起部12的外侧壁121将光线反射至匀光板40,再经匀光板40射出,这样能使得光源20的光线更加集中至匀光板40。

请参阅图1至图4任意一幅,一种后视镜,包括所述的盲区警示灯,还包括外壳体与镜体50。所述外壳体设有安装口,所述镜体50装设在所述安装口处。所述匀光板与所述光源20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中,所述反光碗10的碗口11面向所述镜体50。

上述的后视镜包括了所述的盲区警示灯,其技术效果由所述的盲区警示灯带来,在此不进行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体50与所述反光碗10的碗口11相应的区域为镂空区或设有警示图案51。如此,盲区警示灯所发出的光穿过镂空区后被驾驶者观察到,或者照亮警示图案51区域后被驾驶者观察到,能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4,所述反光碗10的外侧壁设有卡块14,所述外壳体内侧壁设有与所述卡块14配合的卡槽。所述卡块14卡接在所述卡槽中。如此,反光碗10通过卡块14卡装在卡槽中,在外壳体内侧壁安装操作较为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