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灯、车门、后尾箱盖及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5654发布日期:2018-08-10 22:1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警示灯、车门、后尾箱盖及机动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机动车辆在打开车门时,车门上的照地灯亮起,以能方便上下车,或者在打开后尾箱盖时,后尾箱盖上的灯也会相应亮起,以能方便取放后尾箱内的货物。然而,机动车行驶于夜间时,若中途下车打开车门或者后尾箱盖,由于夜间光线较暗,后方车辆驾驶者可能注意不到前方停滞正打开车门或后尾箱盖的机动车,如此极易引发车祸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安全性能的警示灯、车门、后尾箱盖及机动车。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警示灯,包括:电路板、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第二光源均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一光源朝向第一方向发光,所述第二光源朝向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发光;安装壳,所述电路板装设在所述安装壳中,所述安装壳用于装设至车门门板内侧壁或车门门板底壁或后尾箱盖盖板内侧壁上。

一种车门,包括车门门板及所述的警示灯,所述安装壳装设在所述车门门板内侧壁或所述车门门板底壁上。

一种后尾箱盖,包括后尾箱盖盖板及所述的警示灯,所述安装壳装设在所述后尾箱盖盖板内侧壁上。

一种机动车,包括所述的车门,或者包括所述的后尾箱盖。

上述的警示灯、车门、后尾箱盖及机动车,当装设至车门门板内侧壁或车门门板底壁时,由于第一光源朝向第一方向发光,第二光源朝向第二方向发光,这样可以利用第一光源朝向地面发光来照亮地面,并可以利用第二光源朝向车门后方发光,从而方便上下车的同时能警示后方车辆,安全性能较高;当装设至后尾箱盖盖板内侧壁上时,同理可以利用第一光源朝向后尾箱发光照亮后尾箱,并可以利用第二光源朝向车后方发光,从而能方便取货物的同时能警示后方车辆,安全性能较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源朝向所述安装壳底壁发光,所述安装壳底壁上与所述第一光源相应的区域为第一透光区;所述第二光源朝向所述安装壳侧壁发光,所述安装壳侧壁上与所述第二光源相应的区域为第二透光区。如此,光源装设在安装壳内,安装壳能防止第一光源、第二光源接触水源而被损坏,能起到保护第一光源、第二光源的作用。另外,第一光源发出的光能透过安装壳底壁上的第一透光区向外射出,第二光源发出的光能透过安装壳侧壁上的第二透光区向外射出,发出的光不被安装壳阻挡。具体地,安装壳底壁及安装壳底壁均为透光壳。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包括可打开的散热盖板,所述散热盖板与所述电路板相接触。如此,散热盖板能将电路板发出的热量及时地向外散去。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的其中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安装壳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用于装设至所述车门门板底壁的第一卡位中,所述第二卡扣用于装设至所述车门门板底壁的第二卡位中。如此,警示灯能较为稳固地装设至车门门板底壁中。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开设有第一走线孔,所述第一卡扣中设有第二走线孔,所述电路板用于通过电源线穿过所述第一走线孔、第二走线孔与机动车电源电性连接。如此,电路板由机动车电源供电,无需配设供电电池。当然,也可在安装壳中设置用于给电路板供电的电池,这样电路板就不需要电性连接至机动车电源。此外,为了保护电源线,可以在第一卡扣上设置与第二走线孔相通的线壳,电源线穿过线壳送入至机动车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源为多个,所述第一光源成排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二光源为多个,所述第二光源成排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均为LED灯。

进一步地,所述车门门板底壁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壳装设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安装壳底部伸出到所述安装孔外。如此,第一光源直接透过安装壳朝向地面发光来照亮地面,第二光源可以透过安装壳底部侧壁朝向后方车辆发光,起到警示作用。具体地,安装壳底部伸出到安装孔外的长度为2mm~10mm,安装壳伸出安装孔外的部分位于车门门板底壁与门坎底壁之间的间隔中。当然,警示灯的安装壳也可以设置在车门门板内侧壁上的任意位置,且使得安装壳的一部分凸出于车门门板内侧壁,以实现向后及向下两个方向发光。

进一步地,所述的车门还包括用于感应所述车门门板是否打开的门感应模块,所述门感应模块用于与控制是否给所述电路板进行供电的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如此,当门感应模块感应到车门门板打开时,则控制电路相应控制机动车电源给电路板供电,警示灯亮起;当门感应模块感应到车门门板关闭时,则控制电路相应控制机动车电源断开,警示灯熄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警示灯分解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警示灯分解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警示灯装设在车门门板内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警示灯装设在车门门板内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警示灯装设在车门门板底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警示灯装设在后尾箱盖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警示灯,110、电路板,111、电源线或导电针,120、第一光源,130、第二光源,140、安装壳,141、散热盖板,142、第一卡扣,143、第二卡扣, 144、电源输入插头,200、车门门板,210、内侧壁,220、底壁,300、后尾箱盖盖板,400、门槛底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警示灯100,包括电路板110、第一光源120、第二光源130及安装壳140。所述第一光源120与所述第二光源130均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10上,所述第一光源120朝向第一方向发光。所述第二光源130朝向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发光。所述电路板110装设在所述安装壳140 中。请参阅图3至图6,所述安装壳140用于装设至车门门板200的内侧壁210 或车门门板200的底壁220或后尾箱盖盖板300内侧壁上。

上述的警示灯100,当装设至车门门板200的内侧壁210或车门门板200的底壁220时,由于第一光源120朝向第一方向发光,第二光源130朝向第二方向发光,这样可以利用第一光源120朝向地面发光来照亮地面,并可以利用第二光源130朝向车门后方发光,从而方便上下车的同时能警示后方车辆,安全性能较高;当装设至后尾箱盖盖板300内侧壁上时,同理可以利用第一光源120 朝向后尾箱发光照亮后尾箱,并可以利用第二光源130朝向车后方发光,从而能方便取货物的同时能警示后方车辆,安全性能较高。

可以理解的是,车门门板200的内侧壁210指的是车门门板200关闭时,车门门板200上面向机动车车室内部的侧壁。后尾箱盖盖板300内侧壁指的是后尾箱盖盖板300关闭时,后尾箱盖盖板300面向机动车的后尾箱内侧的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源120朝向所述安装壳140底壁发光,所述安装壳 140底壁上与所述第一光源120相应的区域为第一透光区。所述第二光源130朝向所述安装壳140侧壁发光,所述安装壳140侧壁上与所述第二光源130相应的区域为第二透光区。如此,光源装设在安装壳140内,安装壳140能防止第一光源120、第二光源130接触水源而被损坏,能起到保护第一光源120、第二光源130的作用。另外,第一光源120发出的光能透过安装壳140底壁上的第一透光区向外射出,第二光源130发出的光能透过安装壳140侧壁上的第二透光区向外射出,发出的光不被安装壳140阻挡。具体地,安装壳140底壁及安装壳140底壁均为透光壳。

进一步地,请在参阅图1与图2,所述安装壳140包括可打开的散热盖板 141。所述散热盖板141与所述电路板110相接触。如此,散热盖板141能将电路板110发出的热量及时地向外散去。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140的其中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扣142,所述安装壳 140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扣143。所述第一卡扣142用于装设至所述车门门板 200底壁的第一卡位中,所述第二卡扣143用于装设至所述车门门板200的底壁 220的第二卡位中。如此,警示灯100能较为稳固地装设至车门门板200的底壁 220中。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140开设有第一走线孔,所述第一卡扣142中设有第二走线孔。所述电路板110用于通过电源线或导电针111穿过所述第一走线孔、第二走线孔与机动车电源电性连接。如此,电路板110由机动车电源供电,无需配设供电电池。当然,也可在安装壳140中设置用于给电路板110供电的电池,这样电路板110就不需要电性连接至机动车电源。此外,为了保护电源线或导电针111,可以在第一卡扣142上设置与第二走线孔相通的电源输入插头 144,电源线或导电针111穿过电源输入插头144送入至机动车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源120为多个,所述第一光源120成排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10上。所述第二光源130为多个,所述第二光源130为多个,所述第二光源130成排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10上。所述第一光源120、所述第二光源 130均为LED灯。

请参阅图3至图5,一种车门,包括车门门板200及所述的警示灯100。所述安装壳140装设在所述车门门板200的内侧壁210或所述车门门板200的底壁220上。

上述的车门包括了所述的警示灯100,技术效果由警示灯100带来,与警示灯100的技术效果相同,不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述车门门板200的底壁220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壳140装设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安装壳140底部伸出到所述安装孔外。如此,第一光源120直接透过安装壳140朝向地面发光来照亮地面,第二光源 130可以透过安装壳140底部侧壁朝向后方车辆发光,起到警示作用。具体地,安装壳140底部伸出到安装孔外的长度为2mm~10mm,安装壳140伸出安装孔外的部分位于车门门板200底壁与门槛底壁400之间的间隔中。当然,参阅图3 与图4,警示灯100的安装壳140也可以设置在车门门板200的内侧壁210上的任意位置,且使得安装壳140的一部分凸出于车门门板200的内侧壁210,以实现向后及向下两个方向发光。

进一步地,所述的车门还包括用于感应所述车门门板200是否打开的门感应模块。所述门感应模块用于与控制是否给所述电路板110进行供电的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如此,当门感应模块感应到车门门板200打开时,则控制电路相应控制机动车电源给电路板110供电,警示灯100亮起;当门感应模块感应到车门门板200关闭时,则控制电路相应控制机动车电源断开,警示灯100熄灭。

请参阅图6,一种后尾箱盖,包括后尾箱盖盖板300及所述的警示灯100。所述安装壳140装设在所述后尾箱盖盖板300内侧壁上。

上述的后尾箱盖包括了所述的警示灯100,技术效果由警示灯100带来,与警示灯100的技术效果相同,不进行赘述。

一种机动车,包括所述的车门,或者包括所述的后尾箱盖。上述的机动车包括了所述的警示灯100,技术效果由警示灯100带来,与警示灯100的技术效果相同,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