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操纵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2759发布日期:2018-08-28 23:4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操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已经提出了各种类型的车辆操纵检测装置。例如,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2006-213206中描述的一种车辆操纵检测装置,其检测通过利用设置在该车辆的窗玻璃中的透明电极检测电容变化来检测有人接近(操纵)窗玻璃。

国际公报no.01/022378中描述的可以用作车辆操纵检测装置的玻璃传感器通过利用透明电极层(检测电极层)检测电容变化来检测物体(人)接近窗玻璃(双层玻璃或者层叠玻璃),该透明电极层形成在构成窗玻璃的两个玻璃中的外面一个玻璃中。特别地,该文献提出了在两个玻璃中的内侧一个玻璃中形成透明电极层(屏蔽电极层),以防止从乘客室内检测物体(人)接近窗玻璃。以这种方式,能够使得仅从乘客室外检测物体(人)接近窗玻璃。

在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2006-213206中描述的车辆操纵检测装置中,透明电极在车辆的乘客室内和乘客室外呈现相同的检测灵敏度。典型地,与在车辆的乘客室内进行检测相比,在乘客室外进行检测易于被环境和干扰影响。由此,要求将用于在乘客室外进行检测的透明电极的检测灵敏度设置得高。在这种情况下,透明电极在乘客室内呈现过高的检测灵敏度。在乘客室内,乘坐人极为靠近窗玻璃。因此,不应该被检测的现象,例如,乘坐人倚靠车辆的门,却可能被检测为有人接近(操纵)窗玻璃。这样可能导致错误检测有人从乘客室内操纵窗玻璃。

此外,国际公报no.01/022378中描述的玻璃传感器不能从乘客室内检测物体(人)接近窗玻璃或者有人操纵窗玻璃。由此,玻璃传感器的可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操纵检测装置,当检测操纵时,其能够区分从车辆的乘客室外的窗玻璃的操纵和从乘客室内进行的操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车辆操纵检测装置,其包括多个传感器电极和屏蔽电极。每个传感器电极被构造成被附接至车辆的窗玻璃,并且输出检测信号,该检测信号与响应于物体的接触或接近而变化的电容对应。传感器电极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传感器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电极。参照车辆的乘客室,屏蔽电极被设置在第一传感器电极的内侧、在对应于第一传感器电极的位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另一种车辆操纵检测装置,其包括多个传感器电极和屏蔽电极。每个传感器电极被构造成被附接至车辆的窗玻璃,并且输出检测信号,该检测信号与响应于物体的接触或接近而变化的电容对应。传感器电极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传感器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电极。参照车辆的乘客室,屏蔽电极被设置在第一传感器电极的内侧或外侧、在对应于第一传感器电极的位置。

本公开的其他方面和优势将通过以下描述连同以示例方式图示本公开的原理的附图而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本公开及其目的和优势可以通过参考以下呈现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以及附图而被更好地理解,其中:

图1是采用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操纵检测装置的车辆的侧面结构的立体图;

图2a是沿着图1的线2a-2a截取的截面图;

图2b是显示图2a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车辆操纵检测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4是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车辆操纵检测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5是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车辆操纵检测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6是显示第三实施例的车辆操纵检测装置的结构的前视图;以及

图7是显示第三实施例的车辆操纵检测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现在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操纵检测装置。

如图1所示,开口2a形成在诸如汽车的车辆1的本体2的侧部分中。滑动门3也安装在本体2的该侧部分中,并且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以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开口2a。滑动门3具有门本体4,其具有中空结构和窗玻璃5。门本体4构成滑动门3的下部分。窗玻璃5选择性地相对于门本体4在上下方向上前进和撤回。门锁6设置在门本体4中,以当滑动门3处于关闭状态时选择性地锁定和解锁滑动门3。

滑动门3,具体地,门本体4具有门驱动单元11。门驱动单元11主要由诸如电机的电驱动源构成。门驱动单元11通过适当的门驱动机构被机械连接至本体2,以驱动滑动门3使其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例如,门锁驱动单元12也被设置在滑动门3中,接近门锁6。门锁驱动单元12主要由例如电机的电驱动源构成。门锁驱动单元12通过适当的锁驱动机构而被机械连接至门锁6,以驱动门锁6使其选择性地锁定和解锁滑动门3。

门驱动单元11和门锁驱动单元12两者被电连接至门电子控制单元(ecu)10,其包括例如微计算机单元(mcu)。门ecu10以彼此分离的方式驱动和控制门驱动单元11和门锁驱动单元12。

窗玻璃5设置有大致卡片形状的传感器本体30。当窗玻璃5处于关闭状态时,传感器本体30位于门本体4正上方。也就是说,如图2a和2b所示,门本体4具有中空结构,其通过将门外板21的开口端适配至门内板22的开口端而形成。门外板21和门内板22由例如以凹陷方式弯曲的金属板形成。门饰板23被附接至门内板22,用于装饰车辆1的乘客室的内部(在后文中,简称为内部)。传感器本体30被粘附至窗玻璃5的内表面(面对乘客室的表面),从而当窗玻璃5处于关闭状态时,传感器本体30位于门本体4的正上方。

传感器本体30是电容传感器,并且具有薄膜状的传感器电极31、32。传感器电极31、32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传感器电极31、32分别被构造成检测电容,该电容响应于物体从车辆1的乘客室内或者乘客室外的任一个接触或者接近传感器电极31、32而变化。每个传感器电极31、32通过例如透明电极形成大致矩形形状。位于下方位置的第二传感器电极32的表面积大于位于上方位置的第一传感器电极31的表面积。

传感器本体30还具有第一屏蔽电极33。第一屏蔽电极33设置在对应于第一传感器电极31的位置,并且例如由透明电极形成。第一屏蔽电极33设置在第一传感器电极31的内侧,并且堆叠在第一传感器电极31上。第一屏蔽电极33的表面积稍大于传感器电极31的表面积,以从乘客室内覆盖第一传感器电极31的整个表面。也就是说,第一屏蔽电极33被整体堆叠在第一传感器电极31上。

传感器本体30还具有第二屏蔽电极34。第二屏蔽电极34设置在对应于第二传感器电极32的位置,并且例如由透明电极形成。第二屏蔽电极34是用于减少灵敏度的屏蔽电极。第二屏蔽电极34设置在第二传感器电极32的内侧,并且堆叠在第二传感器电极32上。第二屏蔽电极34从乘客室内覆盖第二传感器电极32的一部分。当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第二屏蔽电极34的上端位于第二传感器电极32的上端下方。也就是说,第二屏蔽电极34被堆叠在第二传感器电极32的上述部分上。第二传感器电极32的下部(一部分)被第二屏蔽电极34覆盖,用于从乘客室内静电屏蔽。然而,第二传感器电极32的上部分没有被第二屏蔽电极34静电屏蔽。传感器本体30还具有薄膜状的间隔件35。间隔件35例如由透明绝缘材料形成,其设置在第一传感器电极31和第一屏蔽电极33之间,并且在第二传感器电极32和第二屏蔽电极34之间,以堆叠在传感器电极31、32的整个表面上。

结果,第一传感器电极31形成上检测区z1,其从第一传感器电极31的整个表面朝向车辆1的乘客室外(在后文中,也简称为外部)延伸。然而,第一传感器电极31被第一屏蔽电极33静电屏蔽,从而不能形成延伸进入乘客室的检测区。换句话说,第二传感器电极32形成下检测区z2,其从第二传感器电极32的整个表面向外延伸。此外,由于第二屏蔽电极34静电屏蔽第二传感器电极32的一部分,第二传感器电极32形成检测区z3,其仅从第二传感器电极32的位于被屏蔽部分上方的一部分向内延伸。以这种方式,与检测区z1、z2的大小相比,第一屏蔽电极33和第二屏蔽电极34的静电屏蔽效果减少检测区z3的大小。

如图1所示,传感器电极31、32被电连接至电容检测电路13。电容检测电路13输出振荡信号至每个传感器电极31、32。这样导致每个传感器电极31、32输出与检测到的电容对应的电压电平的检测信号s1、s2[v]。电容检测电路13可以输出振荡信号并且针对传感器电极31、32两者同时接收对应的检测信号s1、s2,或者在传感器电极31、32之间短时间进行切换的同时针对传感器电极31、32连续地接收对应的检测信号s1、s2。

第一屏蔽电极33和第二屏蔽电极34可以分别接地至门本体4等等,或者电连接至例如电容检测电路13的地面终端。可替换地,第一和第二屏蔽电极33、34中的每一个可以是开放电路。

由此,每个检测信号s1、s2响应于物体(例如,人的手指h)接触或者接近传感器本体30附近的窗玻璃5的表面而变化。传感器电极31、32彼此分离地输出检测信号s1、s2至电容检测电路13。电容检测电路13被电连接至门ecu10。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人)的手h朝向传感器本体30(窗玻璃5)的运动被定义为对滑动门3的选择性打开和关闭的适当规则操纵。

例如,当滑动门3关闭时,手h从乘客室外朝向传感器本体30(窗玻璃5)的运动是打开滑动门3并且对应地解锁门锁6的操纵。当从乘客室外实施这种操纵时,两个传感器电极31、32的检测信号s1、s2都被改变。此外,手h从乘客室内朝向传感器本体30(窗玻璃5)的运动是打开滑动门3并且对应地解锁门锁6的操纵。如果从乘客室内实施该操纵,第一传感器电极31的检测信号s1保持不变,而第二传感器电极32的检测信号s2被改变。这是由于以下所导致的事实,即第一屏蔽电极33禁止第一传感器电极31在乘客室内的检测。此外,相比于乘客室内,在乘客室外,从乘客室内覆盖第二传感器电极32的一部分的第二屏蔽电极34的静电屏蔽效果基于第二传感器电极32的检测信号s2增加检测灵敏度。

如图3所示,门ecu10具有计算控制电路10a和驱动电路10b。计算控制电路10a电连接至电容检测电路13。驱动电路10b电连接至门驱动单元11和门锁驱动单元12。电容检测电路13对检测信号s1、s2执行a/d(模拟-数字)转换,由此产生检测数据d1、d2。电容检测电路13输出检测数据d1、d2至计算控制电路10a。

计算控制电路10a基于检测数据d1、d2执行各种计算程序,并且与计算程序的结果对应地输出控制信号c至驱动电路10b。驱动电路10b与控制信号c对应地驱动门驱动单元11和门锁驱动单元12。

接下来,将描述本实施例的操作及其优势。

(1)在本实施例中,当物体(诸如手h)从车辆1的乘客室外接触或者接近窗玻璃5时,传感器电极31、32的检测信号s1、s2被改变。相反地,如果目标物从车辆1的乘客室内接触或者接近窗玻璃5,被第一屏蔽电极33覆盖的传感器电极31的检测信号s1保持不变,而没有被第一屏蔽电极33覆盖的传感器电极32的检测信号s2被改变。当检测操纵时,这种构造能够区分人从车辆1的乘客室外对窗玻璃5的操纵(接触或者接近物体)和从乘客室内进行的这种操纵。

(2)典型地,在车辆1的乘客室内,窗玻璃5极为靠近人(乘坐者)。因此,不应该被检测的现象,例如,有人倚靠滑动门3,却可能被错误检测为物体接触或接近(操纵)窗玻璃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屏蔽电极34从乘客室内覆盖传感器电极32的一部分,以减小第二传感器32的检测灵敏度。这样进一步限制了能够检测到的乘客室内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操纵),由此限制错误的检测。

(3)在本实施例中,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滑动门3的操作在乘客室内和乘客室外被检测。

第二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车辆操纵检测装置。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门板被修改为也用作屏蔽电极。在这里省略了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组件对应的组件的构造的详细描述。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门本体100具有中空架构,其通过将门外板101的开口端适配至门内板102的开口端而形成。门外板101和门内板102例如由以凹陷方式弯曲的金属板形成。门外板101的上端部分形成外屏蔽部101a。门内板102的上端部分位于门外板101的上端上方,并且形成内屏蔽部102a。内屏蔽部102a用作第一屏蔽电极和灵敏度减小的屏蔽电极。门饰板103被附接至门内板102,用于装饰乘客室的内部。

窗玻璃104选择性地相对于门外板101在上下方向上前进和撤回。第一传感器电极111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2被粘附至窗玻璃104的内表面(面对乘客室的表面),并且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传感器电极111、112分别被构造成检测电容,该电容响应于物体从车辆1的乘客室内或者乘客室外中的任一个的接触或者接近而变化。每个传感器电极111、112通过例如透明电极形成大致矩形形状。位于下方位置的第一传感器电极111的表面积相比于位于更高位置的第二传感器电极112的表面积明显小。

当窗玻璃104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传感器电极111在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分设置在与门外板101的上端对应的位置。从第一传感器电极111的中间部分至下端的那部分为下部分111a。从第一传感器电极111的中间部分至上端的那部分为上部分111b。第一传感器电极111的下端位于门外板101的上端下方。第一传感器电极111的上端位于门外板101的上端上方。第一传感器电极111的下部分111a被外屏蔽部110a从乘客室外覆盖。外屏蔽部101a被设置在窗玻璃104的外侧。也就是说,在乘客室外,第一传感器电极111的下部分111a被外屏蔽部101a静电屏蔽。相反,上部分111b没有被外屏蔽部101a静电屏蔽。此外,内屏蔽部102a从乘客室内覆盖第一传感器电极111的整个表面。也就是说,第一传感器电极111的内侧被内屏蔽部102a静电屏蔽。

另一方面,当窗玻璃104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传感器电极112在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分设置在与门内板102的上端对应的位置。从第二传感器电极112的中间部分至下端的那部分是下部分112a。从第二传感器电极112的中间部分至上端的那部分是上部分112b。第二传感器电极112的下端位于门内板102的上端下方。第二传感器电极112的上端位于门内板102的上端上方。第二传感器电极112的下部分112a被内屏蔽部102a从乘客室内覆盖。也就是说,第二传感器电极112的下部分112a的内侧被内屏蔽部102a静电屏蔽。相反,上部分112b没有被内屏蔽部102a静电屏蔽。进一步,第二传感器电极112的表面没有被外屏蔽部101a从乘客室外整体覆盖。

结果,第一传感器电极111的上部分111b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2的整个表面形成向外延伸的检测区z101。相反,内屏蔽部102a静电屏蔽第一传感器电极111的整个表面和第二传感器电极112的下部分112a,从而不形成延伸进入乘客室的检测区。第二传感器电极112的上部分112b形成延伸进入乘客室的检测区z102。相比于检测区z101的大小,内屏蔽部102a的静电屏蔽效果减小检测区z102的大小。

与第一实施例一样,传感器电极111、112被电连接至电容检测电路13。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人)的手h朝向传感器电极111、112(窗玻璃104)的运动被定义为对滑动门3的选择性打开和关闭的适当规则操纵。因此,例如,当滑动门3被关闭并且手h从乘客室外朝向传感器电极111、112(窗玻璃104)移动时,两个传感器电极111、112的检测信号都被改变。如果手h从乘客室内朝向传感器电极111、112(窗玻璃104)移动,第一传感器电极111的检测信号保持不变,仅第二传感器电极112的检测信号被改变。这是由于以下所导致的事实,即第一传感器电极111在乘客室内的检测被内屏蔽部102a禁止。此外,相比于乘客室内,在乘客室外,从乘客室内覆盖第二传感器电极112的一部分的内屏蔽部102a的静电屏蔽效果基于第二传感器电极112的检测信号增加检测灵敏度。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除了第一实施例中的优势之外,还可以获得以下优势。

(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屏蔽电极由门内板102(内屏蔽部102a)构成。这样使得不必设置专用电极作为第一屏蔽电极,因而减少组件的数量。

(2)在本实施例中,灵敏度减小的屏蔽电极由门内板102(内屏蔽部102a)构成。这样使得不必设置专用电极作为灵敏度调节电极,因而减少组件的数量。

第三实施例

现在将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车辆操纵检测装置。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更多的传感器电极,以检测人从乘客室外和乘客室内的操纵。在这里省略了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组件对应的组件的构造的详细描述。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门本体200具有中空架构,其通过将门外板201的开口端适配至门内板202的开口端而形成。门外板201和门内板202例如由以凹陷方式弯曲的金属板形成。门外板201的上端部分形成外屏蔽部201a。门内板202的上端部分形成内屏蔽部202a。内屏蔽部202a位于门外办201的上端上方,并且用作灵敏度减小的屏蔽电极。门饰板203被附接至门内板202,用于装饰乘客室的内部。

窗玻璃204选择性地相对于门外板201在上下方向上前进和撤回。传感器本体210设置在窗玻璃204的内表面(面对乘客室的表面)上。当窗玻璃204处于关闭状态时,传感器本体210的下端设置在与门外板101的上端对应的位置稍下方。传感器本体210在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分设置在与门内板202的上端对应的位置。

如图6和7所示,传感器本体210包括第一电极层l1和基板216,第一电极层l1具有传感器电极211,212,213、第一屏蔽电极215。传感器电极211、212、213和第一屏蔽电极215在前后方向(水平方向)上间隔开。电极211-213、215形成在基板216上。传感器电极211-213和第一屏蔽电极215通过例如透明电极形成大致相同形状(大致矩形形状)。传感器本体210还包括第二电极层l2和基板218,第二电极层l2具有第一传感器电极214、第二屏蔽电极217。第一传感器电极214面对第一屏蔽电极215。第二屏蔽电极217面对第二传感器电极211。电极214、217形成在基板218上。第一传感器电极214和第二屏蔽电极217通过例如透明电极形成大致与传感器电极211等等一样的形状。传感器本体210进一步包括薄膜状的间隔件219。间隔件219被设置在第一电极层l1和第二电极层l2之间,以堆叠在第一电极层l1和第二电极层l2的整个面积上,并且由例如绝缘材料制成。也就是说,传感器本体210具有由第一电极层l1、第二电极层l2和间隔件219形成的三层结构。四个传感器电极211-214(三个以上的传感器电极)沿着窗玻璃204在前后方向上(在特定方向上)大致排列。

如图5所示,传感器本体210在第二电极层l2被粘附至窗玻璃204的内表面的表面。当窗玻璃204处于关闭状态时,传感器本体210(即,传感器电极211-214等等)被设置成使得传感器本体210的一部分被门外板201(外屏蔽部201a)隐藏。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电极211-214的部分(下端部分)通过窗玻璃204被门外板201从乘客室外覆盖。然而,门外板201仅覆盖有限表面区域,由此仅稍微影响传感器电极211-214的检测灵敏度。

当窗玻璃204处于关闭状态时,传感器本体210被设置成使得传感器本体210的下半部被门内板202(内屏蔽部202a)隐藏。传感器电极211-214的对应于传感器本体210的下半部的那些部分由此被门内板202从乘客室内覆盖。这样减小乘客室内传感器电极211-214的检测灵敏度。

特别地,第二屏蔽电极217被设置在第二传感器电极211的外侧、在对应于第二传感器电极211的位置。第二传感器电极211由此被第二屏蔽电极217静电屏蔽,从而不形成向外延伸的检测区。此外,第一屏蔽电极215被设置在第一传感器电极214的内侧、在对应于第一传感器电极214的位置。第一传感器电极214由此被第一屏蔽电极215静电屏蔽,从而不形成延伸进入乘客室的检测区。

结果,每个传感器电极212-214形成从传感器电极212-214的整个表面大致向外延伸的检测区。每个传感器电极211-213形成从传感器电极211-213的上半部的对应表面向内延伸的检测区。延伸进入乘客室的每个检测区相比于向外延伸的检测区在大小上被减小。也就是说,每个第三传感器电极212、213形成从传感器电极212、213的整个表面大致向外延伸的检测区,和从传感器电极212、213的上半部的对应表面延伸进入乘客室的检测区。

与第一实施例一样,传感器电极211-214被电连接至电容检测电路13。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的手朝向窗玻璃204然后沿着传感器电极211-214在前后方向上的运动被定义为对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滑动门3的适当规则操纵。因此,例如,当滑动门3被关闭并且手h从乘客室外朝向窗玻璃204移动然后沿着传感器电极211-214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传感器电极212-214的检测信号被改变,而传感器电极211的检测信号不变。这是由以下事实导致的,即在乘客室外通过第二传感器电极211的检测被第二屏蔽电极217禁止。相反,当手h从乘客室内朝向窗玻璃204移动,然后沿着传感器电极211-214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传感器电极211-213的检测信号被改变,而传感器电极214的检测信号不变。这是由以下事实导致的,即在乘客室内通过第一传感器电极211的检测被禁止。此外,相比于在乘客室内,在乘客室外,内屏蔽部202a的静电屏蔽效果基于第三传感器电极212、213的检测信号增加检测灵敏度。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除了第一实施例中的优势之外,还可以获得以下优势。

(1)在本实施例中,当物体从乘客室外接触或接近窗玻璃204,并且沿着且贯穿传感器电极211-214在前后方向上(在特定方向上)移动时,第二传感器电极211的检测信号保持不变,其他传感器电极212-214的检测信号被改变。相反,当物体从乘客室内接触或者接近窗玻璃204,并且沿着且贯穿传感器电极211-214在前后方向上(在特定方向上)移动时,第一传感器电极214的检测信号保持不变,其他传感器电极211-213的检测信号被改变。也就是说,从传感器电极211-214输出的检测信号在从乘客室外进行的操纵和从乘客室内进行的操纵之间以不同的方式被改变。以这种方式,通过相对于相同构造的传感器电极211-214设置屏蔽电极215、217和内屏蔽部202a,检测信号以根据操纵的状态的不同方式而被改变。这样提高检测精度,以使人从乘客室外操纵窗玻璃204和从乘客室内操纵窗玻璃204之间区别开。

(2)在本实施例中,内屏蔽部202a(灵敏度减小的屏蔽电极)减小传感器电极211-213的检测灵敏度。这样进一步限制了能够检测到的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操纵),由此限制错误的检测。

(3)在本实施例中,灵敏度减小的屏蔽电极由门内板202(内屏蔽部202a)构成。这样使得不必设置专用电极作为灵敏度调节电极,因而减少组件的数量。

上述实施例可以进行如下修改。

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屏蔽电极(灵敏度减小的屏蔽电极)34可以被省略。

在第一实施例中,除了在上下方向上之外,传感器电极31、32可以在其他方向上(例如,在作为水平方向的前后方向上)排列。

在第一实施例中,传感器电极31、32的形状可以彼此大致相同。

第一实施例可以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电极(31),并且为每一个第一传感器电极(31)设置第一屏蔽电极33。此外,该实施例可以包括多个第二传感器电极(32),而不要为任何第二传感器电极(32)设置第一屏蔽电极33。

在第二实施例中,位于下方位置的第一传感器电极111的表面积可以大于位于上方位置的第二传感器电极112的表面积。可替换地,传感器电极111、112可以具有大致相同的表面积。

在第三实施例中,替代第一屏蔽电极215,门内板202(内屏蔽部202a)可以静电屏蔽第一传感器电极214的内侧。这样使得不必设置专用电极作为第一屏蔽电极,因而减少组件的数量。

在第三实施例中,代替第二屏蔽电极217,门外板201(外屏蔽部201a)可以静电屏蔽第二传感器电极211的外侧。这样使得不必设置专用电极作为第二屏蔽电极,因而减少组件的数量。

在第三实施例中,除了在前后方向上之外,传感器电极211-214可以在其他方向上(例如上下方向)上排列。

在第三实施例中,传感器电极211-214可以具有相互不同的形状。

第三实施例可以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电极(214),并且为每个第一传感器电极(214)设置第一屏蔽电极215。此外,该实施例可以包括多个第二传感器电极(211),并且为每个第二传感器电极(211)设置第二屏蔽电极217。进一步,该实施例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大于两个的第三传感器电极(212、213),而不为任何第三传感器电极(212、213)设置第一屏蔽电极215或第二屏蔽电极217。

在每个图示实施例中,打开滑动门3并且相应地解锁门锁6的操纵被定义为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滑动门3的操纵。替代地,打开滑动门3的操纵和解锁门锁6的操纵中的仅仅一个可以被定义为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滑动门3的操纵。可替换地,关闭滑动门3的操纵和锁定门锁6的操纵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被定义为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滑动门3的操纵。

在每个图示实施例中,人从乘客室外倚靠门可以基于检测信号(s2)被检测到。

在每个图示实施例中,窗玻璃(5、104、204)可以是挡风玻璃、后窗、三角窗或前门的侧窗。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的操纵的物体(开闭体)可以是例如窗玻璃5、104、204(窗调节器)、摆动门、机罩、行李箱盖或者加油口盖。可替换地,该物体可以是能够旋转的旋转座椅或者能够上升和下降的上升座椅,以辅助进出。

包括传感器本体30的车辆操纵检测装置可以包括传感器电极,其包括至少第一传感器电极和至少第二传感器电极以及屏蔽电极。屏蔽电极被设置在第一传感器电极的外侧或者内侧、在对应于第一传感器电极的位置。

在该构造中,当屏蔽电极被设置在第一传感器电极的内侧,并且对窗玻璃的操纵(物体接触或者接近)可以从车辆的乘客室外实施时,第一和第二传感器电极的检测信号被改变。如果对窗玻璃的操纵从乘客室内实施,为其设置了屏蔽电极的第一传感器电极的检测信号不变,并且第二传感器电极的检测信号被改变。可替换地,当屏蔽电极被设置在第一传感器电极的外侧时,第一和第二传感器电极的检测信号响应于从乘客室内的操纵而被改变。相反,响应于从乘客室外的操纵,第一传感器电极的检测信号保持不变,并且第二传感器电极的检测信号被改变。以这种方式,即使当屏蔽电极被设置在第一传感器电极的外侧时,可以在检测时,在物体从乘客室的外侧接触或接近窗玻璃(人进行操纵)和从乘客室内进行的操纵之间区别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