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9425发布日期:2018-12-05 17:1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用于将线材等线状构件以避免与板等被安装构件相互干涉的方式保持的索环。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6-116250号公报中,公开了能够利用在主体圆筒部与安装圆筒部的分界的内周部形成的缩径部来保持座椅靠背弹簧(线状构件)的索环。在该缩径部上,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突出形成有多个凸部,线状构件与这些凸部抵接而保持于索环。

然而,在日本特开2016-116250号公报所公开的索环中,由于利用突出形成于缩径部的多个凸部来保持座椅靠背弹簧,因此,因座椅靠背弹簧的直径的不同,从而座椅靠背弹簧在凸部间发生晃动(移动)而可能产生异常噪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一方案考虑到上述情况,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线状构件的晃动地保持线状构件的索环。

本公开的第一方案的索环具备:主体圆筒部,线状构件能够穿过该主体圆筒部;安装圆筒部,其设置在所述主体圆筒部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部,且安装于在被安装构件上形成的开口部;以及可弹性变形的弹性保持部,其设置在所述主体圆筒部与所述安装圆筒部之间,且与所述线状构件抵接而对所述线状构件进行保持。

在第一方案的索环中,在线状构件的插入时,弹性保持部通过与线状构件的抵接而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容易将线状构件插入。另外,在线状构件的插入后(将线状构件插入索环并将索环配置在线状构件的规定位置之后),线状构件通过弹性保持部的复原力(反弹力)被束缚于索环(移动被限制)而被保持。这样,在第一方案的索环中,能够抑制所穿过的线状构件的晃动地对线状构件进行保持。

本公开的第二方案的索环在第一方案的索环的基础上,所述弹性保持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

在第二方案的索环中,将多个弹性保持部在索环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因此,例如,与利用一个弹性保持部来保持线状构件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线状构件的晃动。

本公开的第三方案的索环在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的索环的基础上,所述弹性保持部是一端支承于所述主体圆筒部且另一端支承于所述安装圆筒部的板状的弹性片。

在第三方案的索环中,使弹性保持部即弹性片的一端支承于主体圆筒部,使另一端支承于安装圆筒部,因此,能够将弹性片的长度设定得较长。由此,线状构件容易与弹性片抵接,能够进一步抑制线状构件的晃动而对线状构件进行保持。

本公开的第四方案的索环在第三方案的索环的基础上,从所述主体圆筒部到所述安装圆筒部而形成有贯通孔,所述弹性片配置在所述贯通孔内,所述一端与所述贯通孔的所述主体圆筒部侧的缘部相连,所述另一端与所述贯通孔的所述安装圆筒部侧的缘部相连。

在第四方案的索环中,在从主体圆筒部到安装圆筒部而形成的贯通孔内配置有弹性片,该弹性片的一端与贯通孔的主体圆筒部侧的缘部相连,另一端与贯通孔的安装圆筒部侧的缘部相连。这样,通过将弹性片配置在贯通孔内,能够增加两端被支承的弹性片的弹性变形量,能够进一步吸收线状构件的直径的不均。

本公开的第五方案的索环在第一方案~第四方案中任一方案的索环的基础上,所述弹性保持部的与所述线状构件抵接的抵接面在通过与所述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观察时呈凹状地弯曲。

在第五方案的索环中,弹性保持部的与线状构件抵接的抵接面在通过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观察时呈凹状弯曲,因此,例如,与抵接面呈凸状弯曲的结构相比,线状构件与弹性保持部抵接的抵接面积增加,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线状构件的晃动,并且,线状构件的保持力提高。

本公开的第六方案的索环在第一方案~第五方案中任一方案的索环的基础上,所述主体圆筒部的内周面与所述安装圆筒部的内周面这双方均形成为朝向所述主体圆筒部与所述安装圆筒部的分界而缩径的研钵状。

在第六方案的索环中,通过将主体圆筒部的内周面及安装圆筒部的内周面这双方均设为研钵状,能够容易进行线状构件对索环的插入,并且,即便在线状构件相对于索环的轴线方向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加稳定地保持线状构件。

本公开的第七方案的索环在第一方案~第六方案中任一方案的索环的基础上,所述索环还具备卡合部,该卡合部形成在所述安装圆筒部的外周,且通过弹性变形而能够与所述开口部的周缘部卡合

在第七方案的索环中,当将安装圆筒部插入被安装构件的开口部时,卡合部通过弹性变形而与开口部的周缘部卡合,从而能够将索环安装于被安装构件。这样,在上述索环中,能够通过将安装圆筒部插入被安装构件的开口部这样的简单的操作而将索环(安装圆筒部)可靠地安装于被安装构件。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案,可提供能够抑制线状构件的晃动地对线状构件进行保持的索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索环的座椅靠背框架的从车辆后方观察到的概要图。

图2是在图1的箭头2x所示的部分处配置的索环的剖视图。

图3是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观察在图1的箭头2x所示的部分处配置的索环的侧视图。

图4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索环的立体图。

图5是从轴线方向的一方(主体圆筒部侧)观察图4的索环的主视图。

图6是从轴线方向的另一方(安装圆筒部侧)观察图4的索环的后视图。

图7是从箭头7x方向观察图6的索环的侧视图。

图8是从箭头8x方向观察图6的索环的侧视图。

图9是沿着图8的索环的9x-9x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10是沿着图6的索环的10x-10x线剖切的端面图。

图11是沿着图6的索环的11x-11x线剖切的端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1对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索环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索环用于图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10,对此详细后述。因此,以下首先对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索环的车辆用座椅进行说明,然后对本实施方式的索环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11中适当示出的箭头up表示安装有索环的车辆用座椅(座位)的上方向,箭头in表示车辆用座椅的宽度方向内侧。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0具备供乘客就座的座垫(省略图示)、以及对就座于车辆用座椅10的乘客的背部进行支承的座椅靠背12。

在座椅靠背12的内部设置有构成座椅靠背12的骨架的座椅靠背框架14。该座椅靠背框架14具有左右的侧框架16、18、在左右的侧框架16、18的上端架设的上框架20、以及在左右的侧框架16、18的下端架设的下框架22。

在上框架20的两端部20a与下框架22的两端部22a之间,架设有由金属线材等构成的作为硬质的线状构件的座椅靠背弹簧30。座椅靠背弹簧30的上端部30a经由本实施方式的索环32而安装于上框架20的两端部20a。

需要说明的是,座椅靠背弹簧30的下部30b分别经由夹持件34而安装于下框架22的两端部22a。另外,在座椅靠背弹簧30上经由夹持件36、38而固定有座椅靠背板39。

(索环)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索环32为树脂制,能够安装于在作为被安装构件的一例的上框架20的安装部40形成的圆形的开口部(圆孔)42中。需要说明的是,上框架20的安装部40成为从座椅宽度方向内侧上方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下方倾斜的倾斜面。

如图5及图6所示,就索环32而言,沿着索环32的轴线32a的方向(以下,适当记载为“轴线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是剖面呈圆形的筒状,作为线状构件的一例的座椅靠背弹簧30(参照图2)能够穿过筒状的内部。另外,如图3、图4及图7所示,索环32的沿着轴线方向的一侧构成主体圆筒部46,轴线方向的另一侧构成安装圆筒部48。换言之,在主体圆筒部46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部设置有安装圆筒部48。

如图11所示,在索环32的主体圆筒部46与安装圆筒部48的分界的内周形成有缩径部50。缩径部50的内径r1小于主体圆筒部46的内径r2及安装圆筒部48的内径r3(r1<r2、r3)。需要说明的是,主体圆筒部46的与安装圆筒部48相反侧的端部46a的内径大于安装圆筒部48的与主体圆筒部46相反侧的端部48a的内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圆筒部46的内周面46b和安装圆筒部48的内周面48b这双方均成为朝向主体圆筒部46与安装圆筒部48的分界(缩径部50)而缩径的研钵状。

如图11所示,凸缘部54朝向径向外侧呈环状地突出形成在安装圆筒部48与主体圆筒部46的分界的外周。

如图3及图7所示,在安装圆筒部48的外周形成有作为卡合部的一例的卡爪60。卡爪60沿着索环32的周向以等间隔的方式形成有两处。另外,在卡爪60的周向两侧和凸缘部54侧连续地形成有缺口62(参照图8),卡爪60借助形成在与凸缘部54相反侧的铰接部60a而能够向安装圆筒部48的半径方向外侧和半径方向内侧发生弹性变形。

如图3所示,从沿着索环32的周向的方向观察到的卡爪60的形状为山形,卡爪60通过弹性变形而能够与上框架20的安装部40的开口部42的周缘部卡合。具体而言,当将安装圆筒部48插入安装部40的开口部42时,卡爪60与开口部42发生滑动并向安装圆筒部48的径向内侧弹性变形,然后,返回到径向外侧,因此,利用卡爪60与凸缘部54来夹持安装部40的开口部42的周缘部。

如图2~图4所示,在主体圆筒部46与安装圆筒部48之间,设置有与座椅靠背弹簧30抵接而对座椅靠背弹簧30进行保持的作为可弹性变形的弹性保持部的一例的弹性片70。弹性片70在索环32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等间隔地设置有两个)。

如图4、图7及图10所示,弹性片70为板状,长边方向的一端70a(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下端)支承于主体圆筒部46,另一端70b(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端)支承于安装圆筒部48。具体而言,在索环32中,从主体圆筒部46到安装圆筒部48而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贯通孔72在索环32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等间隔地形成有两个)。弹性片70配置在贯通孔72内,一端70a与贯通孔72的主体圆筒部46侧的缘部72a相连,另一端70b与贯通孔72的安装圆筒部48侧的缘部72b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片70通过与主体圆筒部46和安装圆筒部48一体成形而形成。

如图9所示,弹性片70的与座椅靠背弹簧30抵接的抵接面74在通过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观察时呈凹状弯曲。另外,弹性片70的抵接面74在通过与轴线32a正交的方向的剖面观察索环32时,位于比索环32的内周面靠轴线32a侧(索环32的径向内侧)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在向索环32插入了座椅靠背弹簧30时,能够使弹性片70可靠地抵接于座椅靠背弹簧30。

弹性片70的抵接面74在如图10所示那样通过沿着轴线方向的剖面观察时,以如下方式倾斜:从一端70a及另一端70b朝向与主体圆筒部46和安装圆筒部48的分界对应的部位去而该部位(以下,适当记载为“接近部位”)70c最接近轴线32a。根据该结构,容易将座椅靠背弹簧30插入索环32。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索环32中,在座椅靠背弹簧30的插入时,弹性片70通过与座椅靠背弹簧30抵接而被向索环32的径向外侧按压,从而发生弹性变形。因此,例如,与和座椅靠背弹簧30抵接的抵接部位不发生弹性变形的方式相比,容易将座椅靠背弹簧30插入索环32。

另外,在座椅靠背弹簧30的插入后(将座椅靠背弹簧30插入索环32并将索环32配置在座椅靠背弹簧30的规定位置之后),通过弹性片70的相对于弹性变形的复原力(反弹力)而将座椅靠背弹簧30束缚于索环32(移动被限制)来进行保持。这样,在索环32中,能够抑制所穿过的座椅靠背弹簧30的晃动地保持座椅靠背弹簧30。由此,能够抑制因座椅靠背弹簧30的晃动而引起的异常噪声的产生。

另外,在索环32中,在索环32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弹性片70,因此,例如,与利用一个弹性片70保持座椅靠背弹簧30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座椅靠背弹簧30的晃动。另外,弹性片70对座椅靠背弹簧30的保持力也提高。

在索环32中,使弹性片70的一端70a支承于主体圆筒部46,使另一端70b支承于安装圆筒部48,因此,能够将弹性片70的长度设定得较长。由此,座椅靠背弹簧30容易与弹性片70抵接,能够进一步抑制座椅靠背弹簧30的晃动地对座椅靠背弹簧30进行保持。

另外,在索环32中,在从主体圆筒部46形成至安装圆筒部48的贯通孔72内配置有弹性片70,该弹性片70的一端70a与贯通孔72的缘部72a相连,另一端70b与贯通孔72的缘部72b相连。这样,通过将弹性片70配置在贯通孔72内,能够增加一端70a及另一端70b被支承了的弹性片70的弹性变形量(索环32的径向上的弹性变形量),能够进一步吸收座椅靠背弹簧30的外径的不均。

此外,在索环32中,弹性片70的抵接面74在通过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观察时呈凹状弯曲,因此,例如,与抵接面74呈凸状弯曲的结构相比,座椅靠背弹簧30与弹性片70抵接的抵接面积增加,能够有效地抑制座椅靠背弹簧30的晃动,此外,座椅靠背弹簧30的保持力也提高。

此外,在索环32中,通过使主体圆筒部46的内周面46b及安装圆筒部48的内周面48b这双方均为研钵状,能够容易将座椅靠背弹簧30插入索环32,并且,即便在座椅靠背弹簧30相对于索环32的轴线方向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加稳定地保持座椅靠背弹簧30。

而且,在索环32中,当将安装圆筒部48插入安装部40的开口部42时,卡爪60通过弹性变形而与开口部42的周缘部卡合,从而能够将索环32安装于安装部40。这样,在索环32中,通过将安装圆筒部48插入安装部40的开口部42这样的简单操作,就能够可靠地将索环32安装于上框架20的安装部40。

另外,在向车辆用座椅10安装座椅靠背弹簧30的情况下,首先,使座椅靠背弹簧30穿过索环32,接着,使座椅靠背弹簧30的上端部30a穿过安装部40的开口部42。然后,使索环32沿着座椅靠背弹簧30滑动,将安装圆筒部48插入开口部42而将索环32安装于上框架20。由此,经由索环32将座椅靠背弹簧30安装于车辆用座椅10。

在此,在使穿过了索环32的座椅靠背弹簧30的上端部30a穿过开口部42之后使索环32滑动,因此,容易将索环32安装于安装部40。由此,能够抑制索环32与安装部40的安装不良的产生。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以特定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详细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能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其他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弹性片70通过与主体圆筒部46和安装圆筒部48一体成形而形成,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地,将分体的弹性片的一端安装于主体圆筒部46,将另一端安装于安装圆筒部48。另外,也可以使构成分体的弹性片的材料为比构成主体圆筒部46及安装圆筒部48材料软的材料。此外,也可以以使构成弹性片70的材料为比构成主体圆筒部46及安装圆筒部48材料软的材料的形式,通过双色成形而将弹性片70与主体圆筒部46和安装圆筒部48一体成形。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索环32上形成有贯通孔72,在贯通孔72内配置有弹性片70,并且,使弹性片70的一端70a与缘部72a相连,使另一端70b与缘部72b相连,但也可以取而代之而构成为,不在索环32上形成贯通孔72,使弹性片70的一端70a与主体圆筒部46的内周面46b相连,使另一端70b与安装圆筒部48的内周面48b相连。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索环32的内周面上,从主体圆筒部46到安装圆筒部48而将可弹性变形的板状的弹性构件(例如橡胶、毛毡)在索环32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索环32的内周面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两个弹性片70,但也可以设置一个或三个以上。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索环32的主体圆筒部46的内周面46b与安装圆筒部48的内周面48b这双方均为研钵状,但也可以使内周面46b或内周面48b中的任一方为研钵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弹性片70的抵接面74在通过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观察时呈凹状弯曲,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地,使抵接面74呈凸状弯曲,还可以设为直线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索环32应用于将作为线状构件的座椅靠背弹簧30向作为被安装构件的一例的上框架20安装,但线状构件不局限于座椅靠背弹簧30,也可以是线材等其他线状构件。另外,本公开的被安装构件不局限于上框架20,也可以为下框架22等其他被安装构件。

另外,本公开的索环也可以应用于车辆用座椅以外的其他结构体。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通过参照而援引2017年5月2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103747号的公开的全部内容。

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所有文献、专利申请及技术规格与具体且分别记载了各个文献、专利申请及技术规格通过参照而被援引的情况时同程度地,通过参照被援引在本说明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