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低压电源控制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3543发布日期:2018-10-12 22:19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低压电源控制盒。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汽车的低压配电方式,主要是由钥匙开关来控制继电器实现电路的通断,用保险丝来实现短路过流保护,该方式存在如下缺陷:

缺点一:继电器直接受钥匙控制,在钥匙关闭时,导致高低压控制器瞬间断电,容易造成高压接触器及低压继电器带载切断,带载切断会造成继电器内部拉弧,触点粘连甚至爆炸。

缺点二:继电器直接受钥匙控制断电,造成带有记忆功能的高压设备误报欠压故障,在下次上电后会将故障记录上传到监控平台,产生不必要的故障信息。

缺点三:继电器直接关闭,电路直接断电,会导致部分带记忆功能的电控ecu不能及时保存数据,使下次上电工作不正常。

缺点四:目前低压盒体为了适应不同电压的充电桩,普遍采用增加12v转24v继电器或者12v/24v通用的特殊继电器的方案,通用性差,且价格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低压电源控制盒。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新型低压电源控制盒,该控制盒与电动汽车中的用电设备对应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电池、盒体和设于盒体内的继电器、发光二极管、控制模块、保险丝、电路板、保护电阻以及用电设备连接器,所述保护电阻与二极管串联,发光二极管与保险丝并联,保险丝与用电设备连接器相连,若干个继电器相互并联,且每个继电器均对应与控制模块相连,一所述继电器与电动汽车中的acc档相连,与所述acc档相连的继电器与蓄电池正极对应连接,剩余的每个继电器对应与保险丝相连,继电器、发光二极管、保险丝和保护电阻均安装在电路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由注塑而成。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盒体内的控制模块采集钥匙开关及整车状态信息,并控制相应的继电器工作,实现了钥匙下电延时断电保护及充放电低压电源转换控制,确保下电过程中各用电设备正常关闭,且兼容新老国标状态的充电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中蓄电池、vcu、盒体以及用电设备之间的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新型低压电源控制盒,该控制盒与电动汽车中的用电设备对应连接,包括蓄电池、盒体1和设于盒体内的继电器2、发光二极管3、控制模块4、保险丝5、电路板6、保护电阻7以及用电设备连接器8,保护电阻7与二极管串联3,发光二极管3与保险丝5并联,保险丝5与用电设备连接器8相连,若干个继电器2相互并联,且每个继电器2均对应与控制模块4相连,一所述继电器2与电动汽车中的acc档相连,与所述acc档相连的继电器2与蓄电池正极对应连接,剩余的每个继电器2对应与保险丝5相连,继电器2、发光二极管3、保险丝5和保护电阻7均安装在电路板6上。

盒体1是由注塑而成,起到对内部电路器件保护功能,保险丝5是用于对电动车用电设备的短路过流保护作用。发光二极管3是用于当用电设备短路或者过流后,相应保险丝熔断时的指示作用,保护电阻7是对发光二极管3工作时的限流保护作用。继电器2是用于将蓄电池输入的电能在允许的情况下安全的分配至用电设备。控制模块4是采集整车vcu的信号、以及钥匙开关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相应继电器工作。

保险丝5、继电器2、发光二极管3、保护电阻7安装在电路板6上,电路板6是由导流铜排以及pcb电路板构成,电路板安装箱体内部。

用电设备连接器8安装于盒体1上,连接盒体内部的保险丝5以及外部的用电设备。

控制模块4采集车辆钥匙开关信号,根据不同钥匙信号控制相应继电器工作。控制模块4采集充电桩充电信号,控制充放电转换继电器工作。控制模块接收can网络的报文信息,分析整车状态,控制继电器延时断开。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低压电源控制盒,保护电阻与二极管串联,发光二极管与保险丝并联,保险丝与用电设备连接器相连,若干个继电器相互并联,且每个继电器均对应与控制模块相连,一所述继电器与电动汽车中的ACC档相连,与所述ACC档相连的继电器与蓄电池正极对应连接,剩余的每个继电器对应与保险丝相连,继电器、发光二极管、保险丝和保护电阻均安装在电路板上。本发明通过盒体内的控制模块采集钥匙开关及整车状态信息,并控制相应的继电器工作,实现了钥匙下电延时断电保护及充放电低压电源转换控制,确保下电过程中各用电设备正常关闭,且兼容新老国标状态的充电桩。

技术研发人员:翁涛;段明金;郭伟伟;陈慧;于树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恒天领锐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28
技术公布日:2018.10.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