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放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9378发布日期:2018-12-05 17:14阅读:12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放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重,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电动车代替传统的燃油车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措施。电动车本身不排放二氧化碳,没有尾气污染、对于治理环境污染和减少尾气排放非常有利,因此新能源汽车在我国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新能源汽车上一般都会安装有放电装置,当汽车的外部动力不足时,放电装置就会空盒子蓄电池进行放电,为汽车提供动力输出。

但是,现有技术中,放电装置一般都是固定安装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在新能源汽车行驶的过程中,由于车身的振动,很有可能导致放电装置的损坏,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放电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新能源汽车放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新能源汽车放电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盒,放置盒为顶部设置为开口的中空结构,放置盒的两侧内壁上对称开设有方槽,两个方槽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承载板,承载板的顶部放置有放电装置本体,两个方槽内对称设有开设在承载板顶部的圆孔,圆孔内滑动套设有连杆,且连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方槽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焊接固定,承载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块,安装块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固定套设有卡块,卡块为顶部和底部均设置为开口的中空结构,卡块内滑动套设有卡杆,且卡杆的顶端和底端均延伸至卡块外,卡杆的底端焊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底部对称开设有一侧设置为开口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活动安装有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凹槽外,放置盒的底部内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内滑动安装有活动块,且活动块的顶部延伸至第三凹槽的上方,两个活动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对称开设有顶部设置为开口的第四凹槽,两个第一支撑杆分别分别延伸至两个第四凹槽内,放置盒的两侧内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五凹槽,两个活动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对称焊接有第二支撑杆,两个第二支撑杆分别延伸至两个第五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放置盒的两侧对称设有开设在底座顶部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有螺钉,底座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新能源汽车上。

优选的,所述放置盒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缓冲橡胶垫,缓冲橡胶垫与放电装置本体紧密接触。

优选的,所述卡杆位于第一凹槽内的一端焊接有滑动套设在第一凹槽内的顶块,顶块的底部焊接有套设在卡杆上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与卡块的顶部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内固定套设有第一连接轴,第一支撑杆转动套设在第一连接轴上,第四凹槽内固定套设有第二连接轴,第一支撑杆转动套设在第二连接轴上。

优选的,所述活动块的底部滚动镶嵌有第一滚珠,第一滚珠与第三凹槽的底部内壁滚动接触,第三凹槽的两侧内壁上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活动块的两侧对称焊接有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限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五凹槽的两侧内壁上对称滚动安装有滚轮,第二支撑杆的外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导槽,两个滚轮分别滚动安装在两个导槽内,第二支撑杆位于第五凹槽内的一端焊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与第五凹槽远离开口的一侧内壁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承载板的两侧对称滚动镶嵌有第二滚珠,两个第二滚珠分别与两个方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滚动接触,方槽的底部内壁上焊接有套设在连杆上的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与承载板的底部焊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首先通过底座、放置盒、方槽、承载板、圆孔、连杆、安装块、第一凹槽、卡块、卡杆、连接块、第二凹槽、第一支撑杆、第三凹槽、活动块、第四凹槽、第五凹槽、第二支撑杆和放电装置本体相配合,在新能源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对放电装置本体进行缓冲,避免了因新能源汽车的振动引起放电装置本体的损坏;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新能源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对放电装置本体进行缓冲,避免了因新能源汽车的振动引起放电装置本体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新能源汽车放电装置的主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新能源汽车放电装置装置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新能源汽车放电装置的a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新能源汽车放电装置的b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放置盒;3、方槽;4、承载板;5、圆孔;6、连杆;7、安装块;8、第一凹槽;9、卡块;10、卡杆;11、连接块;12、第二凹槽;13、第一支撑杆;14、第三凹槽;15、活动块;16、第四凹槽;17、第五凹槽;18、第二支撑杆;19、放电装置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新能源汽车放电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盒2,放置盒2为顶部设置为开口的中空结构,放置盒2的两侧内壁上对称开设有方槽3,两个方槽3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承载板4,承载板4的顶部放置有放电装置本体19,两个方槽3内对称设有开设在承载板4顶部的圆孔5,圆孔5内滑动套设有连杆6,且连杆6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方槽3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焊接固定,承载板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块7,安装块7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8,第一凹槽8内固定套设有卡块9,卡块9为顶部和底部均设置为开口的中空结构,卡块9内滑动套设有卡杆10,且卡杆10的顶端和底端均延伸至卡块9外,卡杆10的底端焊接有连接块11,连接块11的底部对称开设有一侧设置为开口的第二凹槽12,第二凹槽12内活动安装有第一支撑杆13,且第一支撑杆13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凹槽12外,放置盒2的底部内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三凹槽14,第三凹槽14内滑动安装有活动块15,且活动块15的顶部延伸至第三凹槽14的上方,两个活动块15相互靠近的一侧对称开设有顶部设置为开口的第四凹槽16,两个第一支撑杆13分别分别延伸至两个第四凹槽16内,放置盒2的两侧内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五凹槽17,两个活动块15相互远离的一侧对称焊接有第二支撑杆18,两个第二支撑杆18分别延伸至两个第五凹槽17内;

放置盒2的两侧对称设有开设在底座1顶部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有螺钉,底座1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新能源汽车上,放置盒2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缓冲橡胶垫,缓冲橡胶垫与放电装置本体19紧密接触,卡杆10位于第一凹槽8内的一端焊接有滑动套设在第一凹槽8内的顶块,顶块的底部焊接有套设在卡杆10上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与卡块9的顶部焊接固定,第二凹槽12内固定套设有第一连接轴,第一支撑杆13转动套设在第一连接轴上,第四凹槽16内固定套设有第二连接轴,第一支撑杆13转动套设在第二连接轴上,活动块15的底部滚动镶嵌有第一滚珠,第一滚珠与第三凹槽14的底部内壁滚动接触,第三凹槽14的两侧内壁上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活动块15的两侧对称焊接有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限位槽内,第五凹槽17的两侧内壁上对称滚动安装有滚轮,第二支撑杆18的外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导槽,两个滚轮分别滚动安装在两个导槽内,第二支撑杆18位于第五凹槽17内的一端焊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与第五凹槽17远离开口的一侧内壁焊接固定,承载板4的两侧对称滚动镶嵌有第二滚珠,两个第二滚珠分别与两个方槽3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滚动接触,方槽3的底部内壁上焊接有套设在连杆6上的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与承载板4的底部焊接固定,首先通过底座1、放置盒2、方槽3、承载板4、圆孔5、连杆6、安装块7、第一凹槽8、卡块9、卡杆10、连接块11、第二凹槽12、第一支撑杆13、第三凹槽14、活动块15、第四凹槽16、第五凹槽17、第二支撑杆18和放电装置本体19相配合,在新能源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对放电装置本体19进行缓冲,避免了因新能源汽车的振动引起放电装置本体19的损坏;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新能源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对放电装置本体19进行缓冲,避免了因新能源汽车的振动引起放电装置本体19的损坏。

工作原理:使用时,当新能源汽车的外部动力不足时,放电装置本体19会控制蓄电池进行放电,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新能源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引起放电装置本体19的振动,这种振动分为横向和纵向振动,对于横向振动,缓冲橡胶垫能有效的对放电装置本体19的横向振动进行缓冲,对于纵向振动,当放电装置本体19发生纵向振动时,放电装置本体19带动承载板4纵向移动,承载板4带动第二滚珠滚动,承载板4压缩或拉伸第三弹簧,承载板4带动安装块7纵向移动,安装块7带动卡杆10纵向移动,卡杆10带动顶块压缩或拉伸第一弹簧,卡杆10带动连接块11纵向移动,连接块11带动两个第一支撑杆13转动,第一支撑杆13带动两个活动块15在两个第三凹槽14内横向移动,活动块15带动限位块在限位槽内移动,活动块15带动第一滚珠在第三凹槽14内滚动,同时活动块15带动第二支撑杆18在第五凹槽17内移动,第二支撑杆18带动滚轮在导槽内滚动,第二支撑杆18压缩或拉伸第二弹簧,实现了对放电装置本体19的缓冲。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