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87490发布日期:2019-11-20 01:3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顶盖饰条作为装饰车辆顶盖的零部件,在大众、宝马低配系列车型上均安装了此装饰件,起到了装饰顶盖与侧围外板在拼焊后留下的工艺槽缺陷,而顶盖饰条在工艺槽处的装配固定,直接影响到从车辆前部及后部观察汽车的美观性。但现有的顶盖饰条安装不牢固、易脱落,且顶盖饰条易翻转,靠近侧围外板处低于顶盖,影响顶盖饰条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辆,以提高顶盖饰条的安装便利性以及固定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包括:顶盖板,所述顶盖板设置在乘员舱的顶部,所述顶盖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边板,所述侧边板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顶盖板与所述侧边板的交界处上方设置有顶盖饰条;卡座,所述卡座设置在所述顶盖板与所述侧边板的交界处上方,且位于所述顶盖饰条的下方,所述顶盖饰条与所述顶盖板、所述侧边板通过所述卡座实现间接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座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卡爪,每个所述顶盖饰条的左右两侧适于与所述卡爪卡接。

可选地,所述顶盖板的左右侧边具有限位翻边,所述卡座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翻边适于所述限位槽限位配合。

可选地,所述顶盖板的左右侧边具有顶盖卡勾,所述卡座具有卡座卡勾,所述顶盖卡勾适于搭接在所述卡座卡勾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卡座具有防脱臂,所述顶盖卡勾适于设置在所述防脱臂与所述卡座卡勾之间,所述防脱臂与所述顶盖卡勾的侧面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卡座包括:外侧围板和内侧围板,所述外侧围板设置在所述内侧围板的外围且与所述内侧围板间隔开,所述外侧围板与所述内侧围板之间通过连接臂相连,所述卡爪设置在所述外侧围板的外侧,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内侧围板上,所述卡座卡勾和所述防脱臂设置在所述内侧围板的内侧。

具体地,所述外侧围板包括:首尾相连的前外围板、右外围板、后外围板和左外围板,所述卡爪设置在所述左外围板的左侧以及所述右外围板的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前外围板和所述后外围板的朝向所述顶盖饰条的表面上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顶盖饰条的朝向所述避让槽的表面上设置有缓冲带,所述缓冲带与所述避让槽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座具有盖板支脚和侧边支脚,所述盖板支脚适于抵靠在所述顶盖板上,所述侧边支脚适于抵靠在所述侧边板上,所述侧边支脚的宽度大于所述盖板支脚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盖饰条与所述顶盖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条,所述顶盖饰条与所述侧边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车辆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车辆,通过设置卡座,可实现顶盖饰条与顶盖板、侧边板的间接相连,方便了顶盖饰条的安装,便于更换老化、破损的顶盖饰条,便于生产现场及售后维修装配,且可实现顶盖饰条的牢固安装。

顶盖饰条与卡座卡接相连,顶盖板的顶盖卡勾与卡座的卡座卡勾搭接,顶盖板的限位翻边与卡座的限位槽插接,可保证顶盖饰条安装牢固,不易脱落。

通过在卡座上设置避让槽、在顶盖饰条上设置缓冲带,可保证顶盖饰条无外观鼓包、翘起问题,又可限制卡座与顶盖饰条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2是卡座与顶盖板、侧边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卡座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b-b剖视图;

图5是顶盖卡勾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c-c剖视图;

图7是图2中的d-d剖视图;

图8是图7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车辆100、顶盖板1、限位翻边11、顶盖卡勾12、侧边板2、左侧板21、右侧板22、顶盖饰条3、饰条本体3a、饰条钢带3b、左侧顶盖饰条31、右侧顶盖饰条32、缓冲带33、卡座4、外侧围板41、前外围板411、右外围板412、后外围板413、左外围板414、卡爪415、避让槽416、内侧围板42、限位槽421、限位圆角421a、导向圆角421b、卡座卡勾422、防脱臂423、前内围板424、右内围板425、第一臂425a、第二臂425b、后内围板426、左内围板427、连接臂43、盖板支脚44、侧边支脚45、第一密封条5、第二密封条6、前挡风玻璃7、后挡风玻璃8、导流板9、油箱门10、天线安装孔101、涂胶胶条102。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图8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包括乘员舱,乘员舱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板1,顶盖板1上设置有天线安装孔101,乘员舱的前部设置有前挡风玻璃7,乘员舱的后部设置有后挡风玻璃8,后挡风玻璃8与顶盖板1的交界处还设置有导流板9,导流板9可以对车辆100进行导流,有利于减小风阻,节省车辆100动力。车身的左侧设置有油箱门10,以便对车辆100加油。对于电动汽车来讲,油箱门10的位置可以是充电口,以便对车辆100进行充电。

顶盖板1顶盖板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边板2(即侧围外板),侧边板2沿车辆100的前后方向延伸,顶盖板1与侧边板2的交界处上方设置有顶盖饰条3。在具体实施例中,顶盖板1与侧边板2通过焊接实现连接,因此顶盖板1与侧边板2的交界处为焊缝,将顶盖饰条3设置在顶盖板1与侧边板2的交界处上方,可使顶盖饰条3遮挡顶盖板1与对应侧边板2之间的焊缝,可以起到美化整车车身的作用,以提升车辆100的美观。

可选地,顶盖板1和侧边板2均为钣金件,但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板1与对应侧边板2之间的焊缝处还设置有涂胶胶条102,如图6所示,涂胶胶条102可以对顶盖板1与对应侧边板2焊接后的焊缝进行密封,防止污水经焊缝进入车辆100内部。

如图1所示,顶盖板1的左侧设置有左侧板21,顶盖板1的右侧设置有右侧板22,顶盖板1与左侧板21的交界处上方设置有左侧顶盖饰条31,顶盖板1与右侧板22的交界处上方设置有右侧顶盖饰条32。

车辆100还包括卡座4,卡座4设置在顶盖板1与对应的侧边板2的交界处上方,且卡座4位于顶盖饰条3的下方,顶盖饰条3与顶盖板1、侧边板2通过卡座4实现间接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通过设置卡座4,可实现顶盖饰条3与顶盖板1、侧边板2的间接相连,方便了顶盖饰条3的安装,便于更换老化、破损的顶盖饰条3,便于生产现场及售后维修装配,且可实现顶盖饰条3的牢固安装。

下面以顶盖板1、右侧板22、右侧卡座4、右侧顶盖饰条32的连接关系为例,来说明卡座4的功能。

每个卡座4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卡爪415,每个顶盖饰条3的左右两侧适于与卡爪415卡接相连,由此可防止顶盖饰条3与卡座4脱离,实现顶盖饰条3与卡座4的连接固定,并且卡接方式结构简单、操作快捷,有利于节省装配或拆卸工时,从而有利于节约成本。

参照图6所示,顶盖饰条3可以包括:饰条本体3a和饰条钢带3b,饰条本体3a设置在饰条钢带3b的朝向车外的一侧。顶盖饰条3通过饰条钢带3b与饰条本体3a通过挤压成行,饰条钢带3b起支撑作用,饰条钢带3b的厚度为0.7mm-1mm。饰条钢带3b具有卡钩,卡钩适于与对应的卡爪415卡接,以此实现顶盖饰条3在卡座4上的安装。

可选地,顶盖板1的左右侧边具有限位翻边11,卡座4上开设有限位槽421,限位翻边11适于限位槽421限位配合。图2、图6所示的限位翻边11为顶盖板1右侧边的限位翻边11,限位翻边11从下向上延伸,限位槽421的开口朝向,通过将限位翻边11插在限位槽421内,可以限制顶盖板1与卡座4在车辆100左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说,限位翻边11与限位槽421插接配合,可起到定位作用,防止卡座4向左或向右脱离顶盖板1,也可进一步防止顶盖饰条3沿车辆100的y向晃动。

参照图6所示,限位翻边11伸入限位槽421的深度为h2,h2的取值范围为2mm-5mm,例如h2可以是3mm或4mm。限位翻边11的侧面与限位槽421的槽壁之间的单边间隙可以是0.15mm-0.3mm,由此保证限位翻边11可以顺利伸入限位槽421中,并可顺利从限位槽421中退出,避免限位翻边11划伤限位槽421的槽壁。限位槽421的左侧具有限位圆角421a,限位圆角421a的半径为1mm-2mm,例如1.2mm,限位槽421的右侧具有导向圆角421b,导向圆角421b的半径为1mm-3mm,例如1.5mm。

可选地,顶盖板1的左右侧边具有顶盖卡勾12,卡座4具有卡座卡勾422,参照图2-图4所示,顶盖卡勾12适于搭接在卡座卡勾422的上表面,由此,顶盖卡勾12可限制卡座卡勾422在竖直方向的自由度,防止卡座4向上脱出顶盖板1。顶盖卡勾12与卡座卡勾422的搭接宽度l4≥2mm,搭接时,顶盖卡勾12与卡座卡勾422的干涉量为0.2mm,由此可保证搭接强度较大。参照图4-图5所示,顶盖卡勾12的高度h1≥7mm,宽度l1≥5.6mm,由此既不影响顶盖饰条3的安装,又能保证顶盖卡勾12与卡座卡勾422的搭接强度。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卡勾12的高度h1=10mm,宽度l1=8mm,搭接宽度l4=5mm。

进一步地,参照图2-图4所示,卡座4具有防脱臂423,顶盖卡勾12包括竖直臂和水平臂,水平臂搭接在卡座卡勾422的上表面,竖直臂适于设置在防脱臂423与卡座卡勾422之间,防脱臂423与顶盖卡勾12的侧面贴合,可防止顶盖卡勾12与卡座4脱离,也就防止了卡座4与顶盖板1装配后出现脱离情况。优选地,防脱臂423为柔性臂,由此保证防脱臂423可以与顶盖卡勾12的竖直臂表面完全贴合,且防脱臂423构造为弧形,在卡座4与顶盖卡勾12的装配过程中,可起到导向作用,方便卡座4与顶盖卡勾12装配。

顶盖饰条3与卡座4卡接相连,顶盖板1的顶盖卡勾12与卡座4的卡座卡勾422搭接,顶盖板1的限位翻边11与卡座4的限位槽421插接,可保证顶盖饰条3安装后平顺无翻转、安装牢固、不易脱落。

进一步地,参照图2-图3所示,卡座4可以包括:外侧围板41和内侧围板42,外侧围板41设置在内侧围板42的外围,且外侧围板41与内侧围板42间隔开,外侧围板41与内侧围板42之间通过连接臂43相连,由此将外侧围板41与内侧围板42连接为一个整体。

连接臂43可以加强卡座4的整体强度,在图2-图3是实施例中,连接臂43是s形连接臂43,这样,在外侧围板41和内侧围板42的间隙中,连接臂43的长度可尽量长,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卡座4的整体强度。

卡爪415设置在外侧围板41的外侧,限位槽421设置在内侧围板42上,卡座卡勾422和防脱臂423设置在内侧围板42的内侧,由此,卡接结构、插接结构、搭接结构分隔开,可充分利用空间,彼此相互不干涉、影响,有利于保证顶盖饰条3与顶盖板1、侧边板2的间接连接可靠。

具体地,如图3所示,外侧围板41包括:首尾相连的前外围板411、右外围板412、后外围板413和左外围板414,卡爪415设置在左外围板414的左侧以及右外围板412的右侧。在图2-图3的示例中,左外围板414的左侧设置有两个卡爪415,右外围板412的右侧设置有两个卡爪415,由此有利于增加卡座4与顶盖饰条3的卡接力,防止卡座4与顶盖饰条3脱离。

进一步地,参照图2-图3、图7-图8所示,前外围板411和后外围板413的朝向顶盖饰条3的表面上设置有避让槽416,顶盖饰条3的朝向避让槽416的表面上设置有缓冲带33,缓冲带33与避让槽416相连,以此限制卡座4与顶盖饰条3在车辆100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带33与避让槽416之间通过胶粘剂相连。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缓冲带33与避让槽416之间通过卡接结构相连。

缓冲带33选用质地较软的材质制成,以使缓冲带33起到缓冲作用,防止顶盖饰条3装配后,卡座4对顶盖饰条3施加z向作用力而将顶盖饰条3顶出鼓包。可选地,缓冲带33可以是pvc(polyvinylchloride,聚氯乙烯)带,且缓冲带33的厚度可以是0.5mm,避让槽416的槽深可以是0.25mm。通过在卡座4上设置避让槽416、在顶盖饰条3上设置缓冲带33,可保证顶盖饰条3无外观鼓包、翘起问题,有利于提升美观性,且顶盖饰条3前后端堵盖与顶盖板1、侧边板2间隙一致,可进一步提升美观度。

参照图3所示,内侧围板42包括:首尾相连的前内围板424、右内围板425、后内围板426、左内围板427,前内围板424与前外围板411平行,后内围板426与后外围板413平行,左内围板427与左外围板414平行。前内围板424与前外围板411之间有两个连接臂43,后内围板426与后外围板413之间有两个连接臂43。当然,每一处连接臂43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且左内围板427与左外围板414之间也可以通过连接臂43相连。

右内围板425包括:第一臂425a、第二臂425b,且第一臂425a、第二臂425b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第一臂425a、第二臂425b的邻接处向左内围板427靠近。卡座卡勾422设置在第一臂425a、第二臂425b的邻接处,且卡座卡勾422位于右内围板425朝向左内围板427的一侧,防脱臂423位于左内围板427朝向右内围板425的一侧,卡座卡勾422与防脱臂423相对设置,以便将顶盖卡勾12的竖直臂夹持在卡座卡勾422与防脱臂423之间。

可选地,防脱臂423的数量为多个,例如两个,由此可以增大防脱臂423对顶盖卡勾12的挤压力,防止顶盖卡勾12与卡座卡勾422搭接失效。

一个卡座4对应的限位翻边11数量为两个,卡座4的前内围板424与后内围板426上均设置有限位槽421,每处限位翻边11与对应的限位槽421插接实现限位,顶盖卡勾12位于前后两个限位翻边11之间。

参照图2-图3所示,卡座4具有盖板支脚44和侧边支脚45,盖板支脚44适于抵靠在顶盖板1上,侧边支脚45适于抵靠在侧边板2上,侧边支脚45的宽度大于盖板支脚44的宽度,支撑在侧边板2上的侧边支脚45的宽度为l2,支撑在顶盖板1上的盖板支脚44的宽度为l3,l2>l3,保证侧边支脚45的强度高于盖板支脚44的强度,防止卡座4倾翻。侧边板2与顶盖板1焊接后间隙超过零件材料厚度,例如存在±1mm公差,因此侧边支脚45的宽度l2与盖板支脚44的宽度l3不一致,l2与l3满足l2-l3=1mm。

参照图4、图6所示,顶盖饰条3与顶盖板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条5,顶盖饰条3与侧边板2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条6,由此可有效防止雨水等经顶盖饰条3与顶盖板1之间的间隙或者经顶盖饰条3与侧边板2之间的间隙进入顶盖板1和侧边板2的交界处,而对零件造成腐蚀。

第一密封条5的一侧(例如图4中的左侧)与顶盖板1搭接,干涉量为1.5mm-2mm,由此可防止装配后第一密封条5与顶盖板1之间出现间隙;第一密封条5的另一侧(例如图4中的右侧)与顶盖饰条3搭接,由此可防止装配后第一密封条5与顶盖饰条3之间出现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条5与顶盖饰条3、顶盖板1之间可通过粘接进行固定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条5还可与顶盖饰条3的饰条本体3a一体注塑成型,如图6-图7所示。

第二密封条6的一侧(例如图4中的右侧)与侧边板2搭接,干涉量为1.5mm-2mm,由此可防止装配后第二密封条6与侧边板2之间出现间隙;第一密封条5的另一侧(例如图4中的左侧)与顶盖饰条3搭接,由此可防止装配后第二密封条6与顶盖饰条3之间出现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条6与顶盖饰条3、侧边板2之间可通过粘接进行固定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条6还可与顶盖饰条3的饰条本体3a一体注塑成型,如图6-图7所示。

对于顶盖板1、左侧板21、左侧卡座4、左侧顶盖饰条31的连接关系与右侧连接关系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