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门用玻璃导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9716发布日期:2019-07-17 05:32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汽车车门用玻璃导槽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在汽车车门的车窗框上的玻璃导槽。



背景技术:

作为设置在汽车侧部的车门有多种类型,其中一种车门具有保持车窗玻璃的周缘部的车窗框。在该具有车窗框的车门上布置有用于对车窗框与车窗玻璃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玻璃导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的玻璃导槽从车室外侧安装到车窗框上。如在这些文献中公开的玻璃导槽那样从车室外侧安装到车窗框上的玻璃导槽被称为遮蔽型玻璃导槽,其从车室外侧覆盖并遮蔽车窗框的一部分。有时出于例如车辆外观设计上的需求等而采用了该遮蔽型玻璃导槽。

专利文献1中的玻璃导槽包括玻璃导槽主体和嵌条,该玻璃导槽主体被安装到从车窗框的上部开始朝着车室外侧延伸的玻璃导槽安装板部上并具有插入槽,该嵌条被安装在该玻璃导槽主体的车室外侧。并且,嵌条是作为车辆设计的一部分而使用的部件,一般来说由不锈钢、铝等的硬质部件构成,并且嵌条为沿着玻璃导槽主体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长长延伸的形状。

在专利文献1的嵌条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设置有定位部件,该定位部件用于决定该嵌条相对于玻璃导槽主体的位置。定位部件包括基部和棒状部,该基部被固定在嵌条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该棒状部从基部沿着嵌条的长度方向突出。棒状部从形成在玻璃导槽主体的端部处的开口部插入到该玻璃导槽主体中。

专利文献1:德国专利第10258825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能够通过使专利文献1那样的嵌条相对于玻璃导槽主体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来对该嵌条进行安装。在安装嵌条之后,定位部件的棒状部就会插入到玻璃导槽主体中,但由于棒状部仅仅是插入到玻璃导槽主体中,因此在安装后该棒状部容易在脱离开玻璃导槽主体的方向上产生移动。这样一来,例如当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外力作用在嵌条上时,定位部件的棒状部就容易在脱离开玻璃导槽主体的方向上产生移动,其结果是成为嵌条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偏离开规定安装位置的状态。

在此,还可以想到:当假设在车辆上相对于玻璃导槽主体安装有专利文献1那样的嵌条的部位例如是图1所示的前车门的后侧上部时,若嵌条朝着车辆后方偏离开规定安装位置的话,前车门嵌条与后车门的其它部件(具体而言,为后车门嵌条)之间的间隙就会变窄,不仅是车辆的外形美观性变差,还会在打开或关闭车门时与后车门的其它部件之间相互干扰。尤其是车辆的中立柱部处的间隙大小很大程度影响到车辆的外形美观,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由于嵌条偏移而会导致该嵌条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与玻璃导槽主体的端部之间的间隙变大,因此还有可能成为车辆行驶时风噪声变大的主要原因。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通过防止嵌条偏离开规定的安装位置,从而使车辆保持良好的外形美观性,且防止当打开、关闭车门时与其它部件之间产生相互干扰于未然,进而抑制车辆行驶时风噪声变大。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的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门用玻璃导槽,该汽车车门用玻璃导槽被从车室外侧安装在以形成汽车车门的车窗开口的方式延伸的车窗框上,并用于对该车窗框与车窗玻璃之间进行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车门用玻璃导槽包括玻璃导槽主体和嵌条,该玻璃导槽主体被安装在从所述车窗框的上部开始朝车室外侧延伸的玻璃导槽安装板部上,并构成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玻璃导槽上边部,该嵌条被安装在该玻璃导槽上边部的车室外侧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在所述嵌条的上部及下部形成有与所述玻璃导槽上边部的车室外侧部分嵌合的上部嵌条侧嵌合部及下部嵌条侧嵌合部,所述上部嵌条侧嵌合部及所述下部嵌条侧嵌合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在所述玻璃导槽上边部的车室外侧形成有供所述上部嵌条侧嵌合部及所述下部嵌条侧嵌合部嵌合的主体侧嵌合部,该主体侧嵌合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在所述嵌条的车辆前后方向一端部固定有定位部件,该定位部件具有朝所述嵌条的车辆前后方向另一端部突出的卡止部,在所述玻璃导槽上边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一端部,形成有供所述定位部件的所述卡止部插入的插入孔,所述定位部件的所述卡止部被插入该插入孔中,并被所述玻璃导槽上边部卡住。

根据该结构,当要将玻璃导槽主体安装在嵌条上时,通过使位于玻璃导槽上边部的车室外侧的主体侧嵌合部从端部与嵌条的上部嵌条侧嵌合部及下部嵌条侧嵌合部嵌合后,再使玻璃导槽上边部相对于嵌条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从而能够很容易地经由定位部件进行安装作业。

在将嵌条安装在玻璃导槽上边部上之后,定位部件的卡止部就成为插入玻璃导槽上边部的插入孔中且被玻璃导槽上边部卡住的状态。因此,当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外力作用在嵌条上时,由于定位部件的卡止部难以脱离开玻璃导槽上边部的插入孔,因而能够防止嵌条偏离开规定的安装位置。因此,由于嵌条与车辆的其它部件之间的间隙被维持在规定大小,因而能够使车辆保持良好的外形美观性,且能防止当打开、关闭车门时与其它部件之间产生相互干扰于未然。并且,由于嵌条不会产生偏移,因此还能够抑制车辆行驶时风噪声变大。

第二方面的发明在第一方面的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是以覆盖所述嵌条的端面的方式形成的端盖。

根据该结构,由于使定位部件作为端盖来覆盖嵌条的端面,因此能够使外形更加美观。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导槽上边部具有外侧纵向板部和内侧板部,该外侧纵向板部被设置在车室外侧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该内侧板部以从车室内侧覆盖该外侧纵向板部的方式延伸,并且在该内侧板部与该外侧纵向板部之间形成所述插入孔,所述内侧板部的、形成所述插入孔的开口缘部的部分为朝车室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在所述定位部件的所述卡止部形成有凸部,该凸部朝车室内侧突出,且卡在所述突出部上。

根据该结构,在玻璃导槽上边部的外侧纵向板部与内侧板部之间形成有插入孔。在将定位部件的卡止部插入到该插入孔中之后,卡止部的凸部就卡在插入孔的开口缘部的突出部上,因此卡止部难以脱离开插入孔。

第四方面的发明在第一方面的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部件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卡止部,多个所述卡止部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留出间隔,多个所述卡止部被插入所述插入孔中,且被所述玻璃导槽上边部卡住。

根据该结构,由于多个卡止部卡在玻璃导槽上边部上,因此对于定位部件的固定变得牢固。

第五方面的发明在第二方面的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一端面与所述玻璃导槽上边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一端面被设置在大致同一个面上。

根据该结构,由于定位部件和玻璃导槽上边部的两端面位于大致同一个面上,因此外形更加美观。

第六方面的发明在第三方面的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具有固定板部,该固定板部沿着所述嵌条的车室内侧的面延伸且被固定在该嵌条上,所述外侧纵向板部被设置在所述卡止部与所述固定板部之间。

根据该结构,定位部件的固定板部以沿着嵌条的车室内侧的面设置的状态被固定在该嵌条上。并且,在将定位部件的卡止部插入玻璃导槽上边部的插入孔中之后,在定位部件的卡止部与固定板部之间设置有玻璃导槽上边部的外侧纵向板部,因此定位部件难以从规定的安装位置在车室内外方向上产生位移。

第七方面的发明在第二方面的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具有盖板部,该盖板部以覆盖所述嵌条的端面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卡止部与所述盖板部的车室内侧部分形成为一体。

根据该结构,由于用盖板部覆盖住嵌条的端面及玻璃导槽上边部的端部,因此外形更加美观。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由于将具有卡止部的定位部件固定在嵌条的车辆前后方向一端部上,并将该卡止部插入到插入孔中,且使该卡止部卡在玻璃导槽上边部上,其中,所述插入孔形成在玻璃导槽上边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一端部上。因此能够防止嵌条偏离开规定的安装位置。由此,能够使车辆保持良好的外形美观性,且能够防止当打开、关闭车门时与其它部件之间产生相互干扰于未然,进而能够抑制车辆行驶时风噪声变大。

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由于使定位部件作为端盖来覆盖嵌条的端面,因此能够使外形更加美观。

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在玻璃导槽上边部的外侧纵向板部与内侧板部之间形成了插入孔,在将定位部件的卡止部插入到插入孔中的状态下,使卡止部的凸部卡在插入孔的开口缘部的突出部上,因此卡止部难以脱离开插入孔,从而能够抑制嵌条的位置偏移。

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通过设置多个卡止部且使多个卡止部卡在玻璃导槽上边部上,从而能够牢固地固定定位部件。

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由于定位部件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一端面与玻璃导槽上边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一端面被设置在大致同一个面上,因此能够使外形更加美观。

根据第六方面的发明,由于将玻璃导槽上边部的外侧纵向板部设置在定位部件的卡止部与固定板部之间,因此定位部件难以从规定的安装位置在车室内外方向上产生位移,而能够使外形更加美观。

根据第七方面的发明,由于能够利用盖板部覆盖嵌条的端面及玻璃导槽上边部的端部,因此能够使外形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车门用玻璃导槽的汽车车门的左侧视图。

图2是图1中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的放大图。

图4是从车室外侧观看汽车车门用玻璃导槽的后侧上部的立体图。

图5是取下嵌条后的状态的相当于图4的图。

图6是从车室内侧观看嵌条的后侧的立体图。

图7是图4中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是示出安装嵌条的中途状态的相当于图4的图。

图9是示出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车门用玻璃导槽分解后的状态,且相当于图2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6的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7的图。

图13是变形例所涉及的相当于图6的图。

图14是图4中的xiv-xiv线剖视图。

图15是图4中的xv-xv线剖视图。

-符号说明-

1-前车门;3-车窗框;4-车窗玻璃;7-车窗开口;10-玻璃导槽;11-玻璃导槽上边部;14-插入槽;20-玻璃导槽主体;30-嵌条;31-上部嵌条侧嵌合部;32-下部嵌条侧嵌合部;34-端盖(定位部件);34a-盖板部;34b-固定板部;34c-卡止部;34d-凸部;45-外侧纵向板部;50-玻璃导槽模具成形部;56-内侧板部;56a-突出部;58-插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以下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实质上只不过是举例说明,并没有意图对本发明、其应用对象或其用途加以限制。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从车室外侧(左侧)观看具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左侧前车门用玻璃导槽(汽车车门用玻璃导槽)10的左侧前车门(汽车车门)1的侧视图。该左侧前车门1被布置在汽车(无图示)的左前侧,用于打开、关闭形成在汽车左前侧的开口部(无图示)。右侧前车门与左侧前车门对称着设置,但并未图示出来。并且,也能够在左右的后车门处设置本发明所涉及的汽车车门用玻璃导槽,但并未图示出来。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滑动车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将车辆前侧简称为“前”,将车辆后侧简称为“后”。

(汽车车门的结构)

如图1所示,左侧前车门1具有构成该左侧前车门1的大致下半部分的车门主体2和构成大致上半部分的车窗框3。车门主体2的前端部经由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轴的铰链而安装在车身的支柱上,但这并未图示出来。车门主体2由内板(无图示)和外板2a构成,上述内板和外板2a由钢板等制成,并在其内部能够收纳进行升降动作的车窗玻璃4、以及用于使车窗玻璃4进行升降动作的升降装置(无图示)等。

车窗框3作为保持车窗玻璃4的周缘部的窗户框(sash)发挥作用,并以形成车窗开口7的方式延伸。由车窗框3形成的车窗开口7是通过车窗玻璃4打开、关闭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窗框3是通过将对钢板等进行冲压成形而形成的外板件5及内板件6组合起来而构成的。需要说明的是,车窗框3也可以是例如通过辊轧成形法制成的。

如图1所示,车窗框3由框架上边部3a和框架后边部3b构成。框架上边部3a从车门主体2的上边缘的前部朝向后侧延伸,并且以越靠近后端就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弯曲。框架后边部3b从车门主体2的上边缘的后部朝向上方延伸。框架后边部3b的上端部和框架上边部3a的后端部相连接而构成车窗框3。

需要说明的是,车窗框3的形状并不限于图示的形状,也可以是整体朝向上方弯曲的形状,弯曲部的位置、框架上边部3a的倾斜角度和曲率也可以对应于车身的车顶形状来任意设定。并且,也可以在车窗框3的前部设置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框架前边部(无图示)。并且,在车窗框3的前部设置有安装车门后视镜(无图示)的车门后视镜安装部3d。

如图2所示,在车窗框3的框架上边部3a形成有向车室外侧延伸的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由外板件5以及内板件6的车室外侧部分构成。即,外板件5的车室外侧部分呈近似水平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连续延伸。内板件6的车室外侧部分也呈近似水平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连续延伸。通过将内板件6的车室外侧部分的下表面重叠在外板件5的车室外侧部分的上表面上,来构成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需要说明的是,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除了能够由外板件5以及内板件6这两者构成之外,还能够由外板件5以及内板件6中的任意一板件构成。

并且,在车窗框3的框架后边部3b的车室外侧安装有例如由树脂制板件构成的装饰件9。装饰件9沿着框架后边部3b的车室外表面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其为覆盖该车室外表面的部件。装饰件9的上端部到达框架上边部3a的后端部。也可以省略装饰件9。

(汽车车门用玻璃导槽的结构)

左侧前车门用玻璃导槽10是覆盖并遮蔽车窗框3的至少车室外侧的、所谓的遮蔽型玻璃导槽,下文将对其进行详细说明,玻璃导槽10被从车室外侧安装在车窗框3的框架上边部3a上,并作为用于对车窗框3和车窗玻璃4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密封件发挥作用。左侧前车门用玻璃导槽10形成为:还覆盖车窗框3的车室外侧部分即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

如图1所示,左侧前车门用玻璃导槽10包括玻璃导槽上边部11、玻璃导槽前侧纵边部12和玻璃导槽后侧纵边部13。玻璃导槽上边部11、玻璃导槽前侧纵边部12和玻璃导槽后侧纵边部13形成为一体。玻璃导槽上边部11沿着车窗框3的上部即框架上边部3a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在安装于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的状态下沿着框架上边部3a弯曲,并且被布置成越接近后端,就越位于上方。

玻璃导槽前侧纵边部12从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比前端部靠后侧的部位开始朝下方延伸。玻璃导槽后侧纵边部13从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后侧且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比后端部靠前侧的部位开始朝下方延伸。因此,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后端部就会位于比玻璃导槽后侧纵边部13靠后方的位置上,并且与装饰件9的后端部基本对齐。

玻璃导槽前侧纵边部12及玻璃导槽后侧纵边部13的下侧延伸到车门主体2的内部,并利用上述玻璃导槽前侧纵边部12和玻璃导槽后侧纵边部13分别在上下方向上引导车窗玻璃4的前部及后部。

如图2所示,左侧前车门用玻璃导槽10的玻璃导槽上边部11包括玻璃导槽主体20和嵌条30,该玻璃导槽主体20具有供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插入的插入槽14,该嵌条30被安装在该玻璃导槽主体20的车室外侧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嵌条30仅被安装在构成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玻璃导槽主体20上,并且在玻璃导槽前侧纵边部12或玻璃导槽后侧纵边部13上并没有安装嵌条30。由于该嵌条30沿着车辆的框架上边部3a延伸,因此也可以称为窗户框嵌条。

玻璃导槽主体20具有上板部21、下板部22和车室外侧板部23,该上板部21沿着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的上表面延伸,该下板部22沿着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的下表面延伸,该车室外侧板部23沿上下方向从上板部21的车室外侧端部起延伸到下板部22的车室外侧端部为止。上板部21、下板部22和车室外侧板部23形成为一体。

在上板部21与下板部22之间形成有供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插入的插入槽14。插入槽14在上板部21的车室内侧端部与下板部22的车室内侧端部之间开口,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插入槽14的底部由车室外侧板部23构成。插入槽14的深度及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的车室内外方向上的尺寸(左右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成:在将玻璃导槽主体20安装到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上的状态下,保证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的车室外侧端部到达插入槽14的底部附近。

上板部21、下板部22以及车室外侧板部23由弯曲模量为2000mpa以上且5000mpa以下的高刚度材料制成。作为这样的高刚度材料,例如能够使用硬质树脂(例如混合了滑石、玻璃纤维的聚丙烯)等,但是并不限于这些,也可以使用其它材料、各种复合材料等。通过由所述高刚度材料制成上板部21、下板部22以及车室外侧板部23,而使得上板部21、下板部22以及车室外侧板部23的刚性得到提高,尤其是能够抑制上板部21以及下板部22之间的开口变大。因此,能够在将玻璃导槽主体20安装到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上的状态下,利用上板部21以及下板部22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牢固地夹持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使得左侧前车门用玻璃导槽10难以脱离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从而能够充分提高左侧前车门用玻璃导槽10的固定强度。

在上板部21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上侧接合突起21a,该多个上侧接合突起21a朝下方突出且彼此之间在车室内外方向上留出间隔。上侧接合突起21a的下端部能够形成为与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的上表面接触。位于车室内侧的上侧接合突起21a从车室内侧与翻起部8a抵接着接合,该翻起部8a从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的上表面开始朝上方突出。因此,左侧前车门用玻璃导槽10难以脱离开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

在下板部22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下侧接合突起22a,该多个下侧接合突起22a朝上方突出且彼此之间在车室内外方向上留出间隔。下侧接合突起22a的上端部也能够形成为与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的下表面接触。下侧接合突起22a的上端部与上侧接合突起21a的下端部之间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既可以与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的厚度大致相等,也可以在考虑到安装便利性的情况下使该距离略微宽些。

在玻璃导槽主体20的车室外侧的上部,以朝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上侧密封唇24,该上侧密封唇24通过与汽车的车身100接触而朝车室外侧弯曲。上侧密封唇24的基端部固定在上板部21的上表面的车室外侧部分上,而形成为一体。当上侧密封唇24没有与汽车的车身100接触时,即,左侧前车门1为打开状态时,如图2所示,上侧密封唇24是朝近似正上方突出的形状。另一方面,当上侧密封唇24与汽车的车身100接触时,即,左侧前车门1为关闭状态时,由车身100将其压向车室外侧的斜下方,使其产生弹性变形而使得上侧密封唇24的前端部比基端部位于靠车室外侧的位置,从而使其紧贴到车身100上,但这并未图示出来。因此,能够获得上侧密封唇24带来的密封性能。车身100例如由钢板等制成的车身面板等构成,但并没有对其形状加以特别限定。

在玻璃导槽主体20的车室内侧的上部,以朝向车室外侧的斜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内侧密封唇25,该内侧密封唇25通过与汽车的车身100接触而朝车室外侧弯曲。内侧密封唇25的基端部固定在上板部21的上表面的内侧部分上,而形成为一体。当内侧密封唇25没有与汽车的车身100接触时,即,左侧前车门1为打开状态时,如图2所示,内侧密封唇25是朝车室外侧的斜上方突出的形状。另一方面,当内侧密封唇25与汽车的车身100接触时,即,左侧前车门1为关闭状态时,由车身100将其压向车室外侧的斜下方,使其产生弹性变形而使得内侧密封唇25的前端部接近上侧密封唇24的基端部24a,从而使其紧贴到车身100上,但这并未图示出来。因此,能够获得内侧密封唇25带来的密封性能。

并且,在上板部21的车室内侧的端部设置有内侧密封部26,该内侧密封部26朝下方突出。内侧密封部26被固定在上板部21的车室内侧的端部,而形成为一体。内侧密封部26的下端部与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的上表面接触。

在玻璃导槽主体20的车室外侧的下部设置有下侧密封部27,该下侧密封部27朝下方突出。下侧密封部27的基端部27a被固定在下板部22的下表面的车室外侧部分上,而形成为一体。下侧密封部27的下部朝车室内侧弯曲。该下侧密封部27的下部与处于关闭状态的车窗玻璃4的车室外侧的面接触。

在玻璃导槽主体20的车室内侧的下部设置有下侧密封部28,该下侧密封部28朝下方突出。下侧密封部28的基端部固定在下板部22的车室内侧的端面上,而形成为一体。下侧密封部28的下部朝车室内侧弯曲。该下侧密封部28的下部与车窗框3的外板件5接触。并且,下侧密封部28还与处于关闭状态的车窗玻璃4的车室内侧的面接触。

在下板部22的下表面上的、下侧密封部27的基端部与下侧密封部28的基端部之间,设置有中间密封唇29。中间密封唇29的基端部被固定在下板部22的下表面上的车室内外方向的中间部上,而形成为一体。中间密封唇29形成为朝车室外侧的斜下方延伸,并与处于关闭状态的车窗玻璃4的上端接触。

由于上侧密封唇24、内侧密封唇25、内侧密封部26、下侧密封部27、下侧密封部28以及中间密封唇29与由所述高刚度材料制成的部件(上板部21、下板部22以及车室外侧板部23)形成为一体,因此即使使用比所述高刚度材料柔软且易产生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也能够确保维持安装时的形状。作为构成上侧密封唇24、内侧密封唇25、内侧密封部26、下侧密封部27、下侧密封部28以及中间密封唇29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如epdm(三元乙丙橡胶)、tpo(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等那样的具有弹性的材料。所述epdm、tpo既可以是泡沫材料,也可以是非泡沫材料。需要说明的是,在将聚丙烯等硬质树脂用作上述高刚性材料的情况下,优选使用tpo。

上侧密封唇24、内侧密封唇25、内侧密封部26、下侧密封部27、下侧密封部28及中间密封唇29是与上板部21、下板部22及车室外侧板部23一起构成玻璃导槽主体20的部分。

图1所示的所述嵌条30是作为车辆设计的一部分而使用的部件,一般来说由不锈钢、铝等的硬质部件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不锈钢制的板件构成。嵌条30为沿着玻璃导槽主体20在前后方向上长长延伸的形状,该嵌条30的前端部位于车窗框3的框架上边部3a的前端部附近,该嵌条30的后端部位于车窗框3的框架上边部3a的后端部附近。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嵌条30的上部及下部形成有与玻璃导槽主体20的车室外侧嵌合的上部嵌条侧嵌合部31及下部嵌条侧嵌合部32,该上部嵌条侧嵌合部31及下部嵌条侧嵌合部3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上部嵌条侧嵌合部31形成为朝着车室内侧折弯后,再朝着下方弯曲,从而成为朝下方开放的形状。下部嵌条侧嵌合部32形成为朝着车室内侧折弯后,再朝着上方弯曲,从而成为朝上方开放的形状。嵌条30的位于上部嵌条侧嵌合部31与下部嵌条侧嵌合部32之间的部分为外观部33。该外观部33朝着车室外侧平缓地弯曲。

如图6所示,在嵌条30的后端部(车辆前后方向一端部)固定有端盖34,该端盖34作为决定该嵌条30相对于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位置的定位部件。端盖34是以从嵌条30的后方覆盖嵌条30的后端面的方式形成的树脂制部件。

端盖34具有盖板部34a、固定板部34b和卡止部34c,盖板部34a、固定板部34b和卡止部34c形成为一体。盖板部34a以覆盖嵌条30的后端面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盖板部34a的上端部与嵌条30的上端部位于相同高度,盖板部34a的下端部与嵌条30的下端部位于相同高度。即,盖板部34a的形状及大小被设定成:保证当从嵌条30的后端部观看固定有端盖34的这一状态的嵌条30时,看不见嵌条30的后端面。盖板部34a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长于其车室内外方向上的尺寸。并且,如图4、图6、图8、图11、图13所示,盖板部34a的上部的车室内侧有一部分被切掉,并且如图15所示,以可与凹部34f接合的方式在玻璃导槽模具成形部50的内侧板部56上形成了凸部56c,并使两者接合起来。通过具有上述结构,从而能够在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后端部附近,在车室内外方向及车辆上下方向这两个方向上都将紧密固定在嵌条30上的端盖34的盖板部34a安装在正确的位置上。

固定板部34b沿着嵌条30的外观部33的车室内侧的面延伸,并且是被固定在该嵌条30上的部分。固定板部34b的上端部到达上部嵌条侧嵌合部31的内部,该上部嵌条侧嵌合部31在厚度方向(车室内外方向)上夹住固定板部34b的上端部。并且,固定板部34b的下端部到达下部嵌条侧嵌合部32的内部,该下部嵌条侧嵌合部32在厚度方向(车室内外方向)上夹住固定板部34b的下端部。即,固定板部34b的上端部及下端部被紧密固定在嵌条30的上部及下部上,从而端盖34在前后方向、车室内外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任一方向上都不会相对嵌条30产生移动。紧密固定的方法能够利用专利第3371702号公报的“图4”等中公开的现有公知的方法,并省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卡止部34c与盖板部34a的车室内侧部分形成为一体。卡止部34c形成为从盖板部34a开始朝该嵌条30的前端部突出的突出片状。卡止部34c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成比固定板部34b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短。并且,如图7所示,卡止部34c朝着车室内侧远离固定板部34b的车室内表面,在卡止部34c与固定板部34b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在卡止部34c上形成有朝车室内侧突出的凸部34d。

卡止部34c的车室内外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成:从该卡止部34c的前端起越接近顶点部即凸部34d,该尺寸就越长,在越过顶点部即凸部34d之后,则越接近盖板部34a处的该卡止部34c的根部,该尺寸就越短。并且,在根部附近还设定了薄壁部34e。由于设定有薄壁部34e,因此在进行滑动安装时,当端盖34的整个卡止部34c通过后面将要详细说明的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外侧纵向板部45(后述)的后端部与形成在玻璃导槽模具成形部50的内侧板部56上的突出部56a(后述)之间的间隙时,因薄壁部34e作为根部可进行摆动,所以很容易进行安装。并且,由于在固定板部34b的前端的车室内侧部分设置有锥形倒角部34g,因此在进行滑动安装时,如下所述,很难卡在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外侧纵向板部45上。

在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玻璃导槽主体20的车室外侧形成有上侧主体侧嵌合部23a及下侧主体侧嵌合部23b,上部嵌条侧嵌合部31及下部嵌条侧嵌合部32分别与该上侧主体侧嵌合部23a及下侧主体侧嵌合部23b嵌合,并且该上侧主体侧嵌合部23a及下侧主体侧嵌合部23b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即,在玻璃导槽主体20的车室外侧板部23的车室外表面形成有基部23c,该基部23c朝着车室外侧突出。该基部23c位于车室外侧板部23的车室外表面的上下方向中央部附近,且在前后方向上连续着延伸。

如图3所示,上侧主体侧嵌合部23a由板状部构成,该板状部形成为从基部23c的突出方向前端部朝上方突出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在该上侧主体侧嵌合部23a与车室外侧板部23的车室外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比构成嵌条30的上部嵌条侧嵌合部31的板件的厚度宽。

并且,下侧主体侧嵌合部23b由板状部构成,该板状部形成为从基部23c的突出方向前端部朝下方突出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在下侧主体侧嵌合部23b与车室外侧板部23的车室外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比构成嵌条30的下部嵌条侧嵌合部32的板件的厚度宽。

上侧主体侧嵌合部23a及下侧主体侧嵌合部23b从玻璃导槽主体20的前端部连续延伸到后端部,并且为还发挥下述作用的导轨状部分,即:在安装后述的嵌条30时,还作为在前后方向上引导该嵌条30的导轨发挥作用。

如图3所示,嵌条30的上部嵌条侧嵌合部31被布置成从上方包围玻璃导槽主体20的上侧主体侧嵌合部23a,并且在该状态下,上部嵌条侧嵌合部31与上侧主体侧嵌合部23a嵌合。并且,嵌条30的下部嵌条侧嵌合部32被布置成从下方包围玻璃导槽主体20的下侧主体侧嵌合部23b,并且在该状态下,下部嵌条侧嵌合部32与下侧主体侧嵌合部23b嵌合。在上部嵌条侧嵌合部31及下部嵌条侧嵌合部32分别与上侧主体侧嵌合部23a及下侧主体侧嵌合部23b嵌合之后,由于上部嵌条侧嵌合部31及下部嵌条侧嵌合部32的形状,而使得嵌条30难以相对于玻璃导槽主体20在车室内外方向及上下方向上产生位移。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上侧主体侧嵌合部23a及下侧主体侧嵌合部23b一体形成在车室外侧板部23上,因此上侧主体侧嵌合部23a及下侧主体侧嵌合部23b也能够由高刚度材料制成。所以,在上部嵌条侧嵌合部31及下部嵌条侧嵌合部32分别与上侧主体侧嵌合部23a及下侧主体侧嵌合部23b嵌合起来的状态下,嵌条30就难以脱离玻璃导槽主体20。

在玻璃导槽主体20的车室外侧形成有上侧接触部40,该上侧接触部40接触到嵌条30的车室外表面的上部且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上侧接触部40被设置成从上侧密封唇24的基端部的车室外侧的面朝着车室外侧突出,并且上侧接触部40与上侧密封唇24形成为一体。上侧接触部40形成为朝着突出方向的前端侧(车室外侧)变细,并且在前后方向上连续着延伸。上侧接触部40的前端侧的下表面从上方与嵌条30接触,由此嵌条30的上部与玻璃导槽主体20的上部之间就不存在间隙,从而使得外形变得更加美观。

由于上侧接触部40和上侧密封唇24经由厚壁基端部24a形成为一体,因此当上侧密封唇24在车室内外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时,上侧接触部40就会与上侧密封唇24的变形量及变形方向相应地稍微产生位移。例如,如上所述在左侧前车门1为打开状态时,上侧密封唇24成为朝着大致正上方突出的形状,此时,上侧接触部40的位置及形状被设定成保证上侧接触部40的前端侧的下表面从上方与嵌条30接触。并且,在左侧前车门1为关闭状态时,上侧密封唇24以倒向车室外侧的斜下方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不过由于上侧密封唇24与上侧接触部40之间具有厚壁基端部24a,因此上侧接触部40朝向车室外侧且朝着下方稍微产生位移。这样一来,由于上侧接触部40的前端侧的下表面从上方稍微紧密地接触到嵌条30,因而能够使上侧接触部40与嵌条30更加紧密贴合在一起。

并且,在玻璃导槽主体20的车室外侧的、朝下方远离上侧接触部40的部分,形成有下侧接触部41,该下侧接触部41与嵌条30的车室外表面的下部接触,并且该下侧接触部41由弹性材料制成。下侧接触部41被设置成从下侧密封部27的车室外侧的面朝着车室外侧鼓起,并且下侧接触部41与下侧密封部27形成为一体。下侧接触部41在前后方向上连续着延伸。由于下侧接触部41从下方接触到嵌条30,由此嵌条30的下部与玻璃导槽主体20的下部之间就不存在间隙,从而使得外形变得更加美观。

由于下侧接触部41与下侧密封部27形成为一体,且两者都是从基端部27a朝着下方延伸设置的,因此在下侧密封部27发生弹性变形后,下侧接触部41就会与下侧密封部27的变形量及变形方向相应地产生位移。例如,如上所述,在车窗玻璃4为关闭状态时,下侧密封部27就会接触到车窗玻璃4的车室外表面,因而此时存在朝着车室外侧发生弹性变形的情况。这样一来,下侧接触部41就会朝车室外侧产生位移而从下方紧密地接触到嵌条30,因而能够可靠地使下侧接触部41与嵌条30紧密贴合起来。

并且,在玻璃导槽主体20的车室外侧设置有突起23d,该突起23d接触到嵌条30的车室内表面且朝着车室外侧突出。通过使突起23d接触到嵌条30的车室内表面,而能够避免车室外侧板部23较大范围地接触到嵌条30。突起23d能够与车室外侧板部23形成为一体。

如图5所示,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后侧部分(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比玻璃导槽后侧纵边部13更靠后侧的部分)具有外侧纵向板部45和内侧板部56,该外侧纵向板部45被设置在车室外侧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该内侧板部56以从车室内侧覆盖该外侧纵向板部45的方式延伸。

这里,例如,如图3所示,外侧纵向板部45由将通过挤压成形而制成的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局部几处切掉之后而剩余的部分构成,并且如图14所示,还可以通过模具成形使内侧板部56与外侧纵向板部45成为一体。例如能够如图3那样对切割部位即切割线的位置进行设定。能够将上侧切割线21c设定在上板部21上且在车室外侧的上侧接合突起21a与厚壁基端部24a之间的部分等处。能够将中侧切割线22c设定在下板部22上且在车室外侧的下侧接合突起22a与车室外侧板部23之间的部分等处。能够将下侧切割线27c设定在下侧密封部27上且位于密封唇27b的根部附近。能够将外侧切割线23e设定在车室外侧板部23与基部23c之间的边界线部分的附近。

这里,从车室外侧板部23上切割出基部23c之后的剩余部分的高度只要是在使玻璃导槽上边部11和定位部件即端盖34之间进行滑动安装时保证固定板部34b不会被卡住的高度即可,并没有被特别加以限定,但优选剩余部分的高度越小越好。

并且,优选将从车室外侧板部23上切割出基部23c之后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切割长度设定为比端盖34的固定板部34b的长度略长一些。这里,例如,如图14所示,能够利用车室外侧板部23的车室内侧表面、上板部21的下侧表面、下板部22的上侧表面和内侧板部56的上侧的凹部来构成隧道形状的上侧插入孔58a。并且,同样能够利用下侧密封部27的基端部27a的车室内侧表面、下板部22的下侧表面和内侧板部56的下侧的凹部来构成隧道形状的下侧插入孔58b。

如图5所示,上侧主体侧嵌合部23a及下侧主体侧嵌合部23b延伸到外侧纵向板部45的跟前侧。上侧主体侧嵌合部23a及下侧主体侧嵌合部23b的后端部位于比外侧纵向板部45的后端部靠前的位置处。

在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后端部(车辆前后方向一端部)开有插入孔58,固定在嵌条30上的端盖34的卡止部34c被插入该插入孔58中。插入孔58形成在外侧纵向板部45与内侧板部56之间,如图7所示,被插入到插入孔58中的卡止部34c被收纳在由外侧纵向板部45和内侧板部56划分而成的收纳空间r中。收纳空间r的车室内外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比卡止部34c的车室内外方向上的尺寸长。

内侧板部56的形成插入孔58的开口缘部的部分为比架部59的车室外侧表面更朝车室外侧突出的突出部56a。插入到插入孔58中的卡止部34c会位于比突出部56a靠前的位置上,从而就以从前方卡在该突出部56a上的方式被卡住。由此,卡止部34c便成为卡在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后端部上的状态,而能够抑制卡止部34c脱离开插入孔58。

由于借助固定在嵌条30上的端盖34,因而在对嵌条30和玻璃导槽上边部11进行滑动安装时,能够在安装结束时准确地进行两者之间的定位,且能够防止在安装结束后两者之间产生位置偏移。

并且,如图7所示,为了在卡止部34c卡在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后端部上的状态下,使端盖34的后端面(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一端面)和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后端面(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一端面)56b位于大致同一个面上,而将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后端面(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一端面)56b到外侧纵向板部45的后端面(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一端面)为止的距离、与端盖34的盖板部34a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厚度设定成几乎相等。由此,在将嵌条30安装在玻璃导槽上边部11上的状态下各自后端面的位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几乎位于同一个位置,从而使得外形更加美观。

并且,在卡止部34c卡在玻璃导槽上边部11上的状态下,在卡止部34c与固定板部34b之间设置有外侧纵向板部45。即,将卡止部34c与固定板部34b之间的车室内外方向上的间隙设定成比外侧纵向板部45的厚度略大,从而能够插入外侧纵向板部45。通过将外侧纵向板部45插入卡止部34c与固定板部34b之间,并且使端盖34的凸部34d卡在玻璃导槽内侧板部56的突出部56a上,从而端盖34难以从规定的安装位置在车室内外方向上产生位移,因而能够使外形更加美观。

(用于降低滑动阻力的覆盖膜)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嵌条30从一端部沿着长度方向滑动而将该嵌条30安装到玻璃导槽主体20上,当进行该安装时,为了使作业人员能够以手动方式进行安装作业,该玻璃导槽主体20具有可降低嵌条30的滑动阻力的结构。

即,上侧接触部40的接触到嵌条30的部分具有带弹性的上侧覆盖膜40a。该上侧覆盖膜40a相对于嵌条30的滑动阻力被设定为:低于构成该上侧接触部40的由该上侧覆盖膜40a覆盖住的部分的弹性材料的所述滑动阻力。具体而言,上侧接触部40的由上侧覆盖膜40a覆盖住的部分是由与上侧密封唇24等相同的弹性材料制成的,不过上侧覆盖膜40a是由下述材料形成的,该材料是通过在烯烃类树脂中混入硅而使得动摩擦系数比与上侧密封唇24等相同的弹性材料的动摩擦系数小的材料。需要说明的是,构成上侧覆盖膜40a的材料也可以是在烯烃类树脂中混入硅而得到的材料以外的材料。

上侧覆盖膜40a的动摩擦系数优选在0.5以下。能够通过调节所混入的硅的量而任意改变上侧覆盖膜40a的动摩擦系数。另一方面,构成上侧接触部40的由上侧覆盖膜40a覆盖住的部分的弹性材料的动摩擦系数为0.6左右。

这里,对动摩擦系数的测量方法进行说明。作为动摩擦系数的测量方法,能够使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9-123761号公报中公开的测量方法,所述动摩擦系数是利用该测量方法测得的值。作为测量设备,准备了日本新东科学株式会社制造的表面测试仪“heidon-14d”,并使用圆形凹金属片测量了动摩擦系数。即,如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9-123761号公报的图3所示,用负载1kgf将圆形凹金属片按压到试样的上表面上,并以速度1000mm/min使圆形凹金属片和试样进行相对移动,从而来测量动摩擦系数。

并且,下侧接触部41的接触到嵌条30的部分具有下侧覆盖膜41a,该下侧覆盖膜41a相对于嵌条30的动摩擦系数被设定为:低于构成该下侧接触部41的由该下侧覆盖膜41a覆盖住的部分的弹性材料的所述动摩擦系数。该下侧覆盖膜41a可以由与上侧覆盖膜40a相同的材料制成,且也能够将该下侧覆盖膜41a的厚度设定成与上侧覆盖膜40a相等的厚度。

(汽车车门用玻璃导槽的安装方法)

接着,对安装具有上述结构的左侧前车门用玻璃导槽10的方法进行说明。在将玻璃导槽主体20安装到车窗框3上之前,玻璃导槽主体20的沿着框架上边部3a延伸的部分(玻璃导槽上边部11)形成为直线状。另一方面,嵌条30是预先沿着车窗框3的框架上边部3a弯曲形成的。并且,预先将端盖34紧密固定在嵌条30的端部附近。关于紧密固定的方法,由于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方法,因此省略对其进行说明。

然后,进行安装玻璃导槽主体20的滑动安装工序,即,使玻璃导槽主体20的上侧主体侧嵌合部23a及下侧主体侧嵌合部23b的前端部从嵌条30的前端部开始与嵌条30的上部嵌条侧嵌合部31及下部嵌条侧嵌合部32嵌合后,让玻璃导槽主体20相对于嵌条30沿长度方向滑动,从而来对玻璃导槽主体20进行安装。

在该滑动安装工序中,首先,使玻璃导槽主体20的上侧主体侧嵌合部23a及下侧主体侧嵌合部23b的后端部与嵌条30的上部嵌条侧嵌合部31及下部嵌条侧嵌合部32的前端部嵌合。在使上侧主体侧嵌合部23a及下侧主体侧嵌合部23b与上部嵌条侧嵌合部31及下部嵌条侧嵌合部32嵌合后,让玻璃导槽主体20相对于嵌条30朝着前侧进行滑动。图8表示进行滑动过程中的状态。

当进行滑动时,如上所述,由于嵌条30呈弯曲状而玻璃导槽主体20的玻璃导槽上边部11呈直线状,因此尤其是玻璃导槽主体20的上侧接触部40便会紧密地与嵌条30的上部嵌条侧嵌合部31接触。并且,有时玻璃导槽主体20的下侧接触部41也会与嵌条30的下部嵌条侧嵌合部32接触。

此时,由于上侧接触部40的与嵌条30接触的部分由相对于嵌条30的动摩擦系数低于上侧接触部40的上侧覆盖膜40a覆盖住,因此嵌条30的上部与上侧接触部40之间的滑动阻力得以降低。并且,由于下侧接触部41的与嵌条30接触的部分由相对于嵌条30的动摩擦系数低于下侧接触部41的下侧覆盖膜41a覆盖住,因此嵌条30的下部与下侧接触部41之间的滑动阻力也得以降低。从而,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很容易地以手动方式将玻璃导槽主体20安装到嵌条30上,而不需要引入用于安装嵌条的设备。在嵌条30的前端部到达玻璃导槽主体20的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前端部的位置上后就使滑动动作停止。

在嵌条30的前端部即将到达玻璃导槽主体20的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前端部之前,端盖34的卡止部34c就开始插入到插入孔58中,其中,该插入孔58形成在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后端部。此时,端盖34的卡止部34c越过形成在插入孔58的开口缘部处的突出部56a。然后,在嵌条30的前端部到达玻璃导槽主体20的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前端部之后,端盖34的卡止部34c成为完全越过突出部56a而被插入到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插入孔58中的状态,从而卡止部34c卡在突出部56a上。

在这一连串的安装作业中,若预先在端盖34的卡止部34c的根部设置薄壁部34e的话,卡止部34c就会成为可摆动的状态,从而易于安装,且即使在安装后也很难脱离。

如上所述,通过将玻璃导槽主体20安装到嵌条30上,就完成了左侧前车门用玻璃导槽10的安装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嵌条30朝上侧弯曲,因此嵌条30的上部比下部更紧密地与玻璃导槽主体20接触。所以,只要在玻璃导槽主体20上至少设置上侧覆盖膜40a即可,下侧覆盖膜41a则可以省略。

并且,在滑动安装工序中,对使玻璃导槽主体20相对于嵌条30滑动的方法进行了说明,相反也可以采用使嵌条30相对于玻璃导槽主体20滑动的方法。

(当使用汽车车门用玻璃导槽时)

当在左侧前车门1安装左侧前车门用玻璃导槽10时,将左侧前车门用玻璃导槽10安装在车窗框3的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上,且使上板部21的下侧接合突起21a和下板部22的上侧接合突起22a分别与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接触。由于在像这样安装有左侧前车门用玻璃导槽10的状态下,上板部21、下板部22及车室外侧板部23的弯曲模量在2000mpa以上且5000mpa以下,因此玻璃导槽主体20相对于玻璃导槽安装板部8的固定强度得以提高。

然后,由于在关闭左侧前车门1之后,玻璃导槽主体20的上侧密封唇24及内侧密封唇25接触到汽车的车身100而以朝向车室外侧弯曲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利用上侧密封唇24及内侧密封唇25对车窗框3与车身100之间进行密封。此时,由于在上侧密封唇24的厚壁基端部24a的车室外侧设置有上侧接触部40,因此上侧接触部40也会因上侧密封唇24的弯曲变形而稍微朝车室外侧产生位移,从而使得上侧接触部40与嵌条30的车室外表面的上部接触。所以,在上侧接触部40与嵌条30之间没有间隙,而能够使外形变得更加美观。

(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当要将嵌条30安装在玻璃导槽主体20上时,在使嵌条30的上部嵌条侧嵌合部31及下部嵌条侧嵌合部32从端部与位于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车室外侧的主体侧嵌合部23a、23b嵌合后,再使嵌条30相对于玻璃导槽上边部1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由此,就能够很容易地进行嵌条30的安装作业。

在将嵌条30安装到玻璃导槽上边部11上以后,端盖34的卡止部34c便成为插入到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插入孔58中而被玻璃导槽上边部11卡住的状态。由此,当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外力作用在嵌条30上时,由于端盖34的卡止部34c难以脱离开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插入孔58,因而能够防止嵌条30偏离开规定的安装位置。因此,由于嵌条30与车辆的其它部件之间的间隙被维持在规定大小,因而车辆的外形美观性良好,且能够防止当打开、关闭车门1时与其它部件(例如,后车门嵌条前端)之间产生相互干扰于未然。并且,由于嵌条30不会产生偏移,因此还能够抑制车辆行驶时风噪声变大。

(第二实施方式)

图9~图12涉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嵌条30的安装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对其进行说明,而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9、图10所示,嵌条30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h1被设定成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嵌条30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长。如上所述,当嵌条30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h1变长时,则也需要扩大上侧主体侧嵌合部23a及下侧主体侧嵌合部23b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h2,但是若扩大上侧主体侧嵌合部23a及下侧主体侧嵌合部23b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h2,则由于它们是由高刚度材料构成的,因而当要将左侧前车门用玻璃导槽10安装到左侧前车门1上时,难以使玻璃导槽主体20沿着车窗框3的形状产生变形。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大嵌条30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h1,同时减小上侧主体侧嵌合部23a及下侧主体侧嵌合部23b的尺寸h2,在嵌条30上设置了不为一体的树脂部件35。树脂部件35是构成嵌条30的一部分的部件,并沿着嵌条30的主体部分(金属制部分)在前后方向上长长地延伸。树脂部件35也可以由刚度低于上板部21、下板部22及车室外侧板部23的低刚度材料制成。

在嵌条30的主体部分的上部形成有朝车室内侧弯曲的上侧弯曲部30a,在嵌条30的主体部分的下部形成有朝车室内侧弯曲的下侧弯曲部30b。

在树脂部件35的上部形成有嵌入到上侧弯曲部30a的内侧的上侧突出部35a,在树脂部件35的下部形成有嵌入到下侧弯曲部30b的内侧的下侧突出部35b。树脂部件35通过上侧突出部35a及下侧突出部35b嵌入到上侧弯曲部30a及下侧弯曲部30b中而会被固定在嵌条30的主体部分上。

在树脂部件35的车室内侧的上部及下部形成有上部嵌条侧嵌合部35c及下部嵌条侧嵌合部35d,该上部嵌条侧嵌合部35c及下部嵌条侧嵌合部35d与玻璃导槽主体20的车室外侧部分嵌合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如图10所示,上部嵌条侧嵌合部35c及下部嵌条侧嵌合部35d分别与玻璃导槽主体20的上侧主体侧嵌合部23a及下侧主体侧嵌合部23b嵌合。上部嵌条侧嵌合部35c及下部嵌条侧嵌合部35d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成比上侧弯曲部30a及下侧弯曲部30b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在将树脂部件35安装到嵌条30的主体部分上以后,再将嵌条30安装在玻璃导槽主体20上。此时,玻璃导槽主体20的上侧覆盖膜40a及下侧覆盖膜41a会分别与嵌条30的主体部分的上部及下部接触。

第二实施方式也能够收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在各个方面仅为示例而已,不可做限定性解释。进而,属于权利要求的同等范围内的变形、变更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如图13所示,也可以在端盖34上设置多个卡止部34c,该多个卡止部34c彼此之间在上下方向上留出间隔。多个卡止部34c被插入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多个插入孔58中,且被玻璃导槽上边部11卡住。由此,对于端盖34的固定就会更加牢固。卡止部34c的个数并不限于两个。根据玻璃导槽上边部11的剖面形状而有所不同,也可以设定三个卡止部,但这并未图示出来。

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定位部件为端盖3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而定位部件也可以不是盖状。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适用于设置在汽车车门的车窗框上的玻璃导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