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霜装置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9454发布日期:2018-09-21 23:4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汽车除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除霜装置和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当需要对汽车玻璃除霜时,空调风门会调整至除霜位置,车内鼓风机开始工作,驾驶室内的空气通过暖风水箱后变成暖风,然后通过除霜风道后流通到除霜风口,最后吹向汽车玻璃,以实现除霜功能。也即,依靠空调系统暖风除霜,这种除霜过程需要较多的时间,并且暖风在达到除霜风口之前还需经过除霜风道,造成较多的热损失,因而除霜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公开旨在提出一种除霜装置,能够避免热量损失且结构简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除霜装置,其中,包括引风部和出风部,所述除霜装置的内部形成有从所述引风部延伸至所述出风部的风道,该风道具有形成在所述引风部内部的进风通道和形成在所述出风部内部的出风通道,所述引风部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的多个进风口,所述出风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的出风口,且所述出风通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引风部内,且与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引风部内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过载保护器。

进一步的,所述引风部形成为圆柱状,所述引风部的表面上沿其轴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进风口组,每个所述进风口组由沿所述引风部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的所述多个进风口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部形成为环形,并具有用于形成所述出风通道的环形内壁和环形外壁,所述环形内壁和所述环形外壁的一端封闭连接,另一端间隔设置形成环形间隙,该环形间隙为所述出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内壁具有沿远离所述环形外壁的方向逐渐凸出的送风弧面,该送风弧面的一端端部朝向所述环形外壁弯折形成有导风弧面,所述环形外壁的一端端部朝向所述导风弧面延伸,并位于所述导风弧面的外侧与其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环形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为围绕所述环形内壁和所述环形外壁的内周面上的电热丝。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公开所述的除霜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除霜装置将引风和出风功能集成为一体,并同时在出风处设置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空气直接从出气口排出吹向玻璃,因而不存在流通过程中的散热问题,不会导致热量损失,并且能够达到除霜的目的。

本公开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公开的除霜装置。

所述汽车与上述除霜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除霜装置的结构图,其中引风部处进行局部剖;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除霜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引风部,11-进风口,2-出风部,21-环形内壁,211-送风弧面,212-导风弧面,22-环形外壁,23-出风口,3-风道,31-进风通道,32-出风通道,4-加热装置,5-控制电路板,6-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内和外,是针对于各部件的外轮廓定义的。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除霜装置,包括引风部1和出风部2,除霜装置的内部形成有从引风部1延伸至出风部2的风道3,该风道3具有形成在引风部1内部的进风通道31和形成在出风部2内部的出风通道32,引风部1的表面开设有与进风通道31连通的多个进风口11,出风部2上开设有与出风通道32连通的出风口23,并且出风通道32内设置有加热装置4。

这样,当引风部1将外界空气通过进风口11引入到风道3后,空气会通过进风通道31后流通到出风通道32,而出风通道32内的加热装置4能够对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暖风会从出气口直接吹向玻璃,从而实现除霜功能。

换言之,本除霜装置将引风部1、出风部2、加热装置4集成为一体,引风部1负责将外界空气吸引到风道3内,加热装置4负责加热空气,而后通过出风部2将暖风直接吹向玻璃,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加热后的空气直接从出气口23流出,因而不存在流通过程中的散热问题,不会导致热量损失,能量利用率高,并且能够降低能耗;另一方面,相比于现有技术,依赖空调系统进行除霜的方式,本除霜装置与空调系统能够独立运行,在除霜过程中驾驶员能够利用空调制热功能对车内进行升温,提高整车舒适性,并且不需要单独设置除霜通道,能够节约安装空间,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加热后的暖风经过除霜通道时的热损失。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控制电路板5,该控制电路板5设置在引风部1内,且与加热装置4电连接。也即,当需要除霜时,控制电路板5接通,使得加热装置4开始工作,对进入到出风通道3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

另外,为避免在除霜过程中,驾驶舱内产生较大的噪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引风部1内还设置有与控制电路板5电连接的风机6。也即,本除霜装置独立设置有小功率的风机6,取消利用原有车内较大功率的鼓风机的使用,降低能耗同时减小噪声。同样当控制电路板5接通后,风机6也开始工作,将外界空气从进风口11内吸引到风道3内。

同时,为了避免驾驶员忘记切断电源,造成加热装置4烧损,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板5上设置有过载保护器。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引风部1形成为圆柱状,引风部1的表面上沿其轴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进风口组,每个进风口组由沿引风部1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的多个进风口11组成。也即,进风口11沿周向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并且沿轴向也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使得引风部1的周围空气能够从多个进风口11进入到进风通道31内,增大进风量。

除此之外,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出风部2形成为环形,并具有用于形成出风通道32的环形内壁21和环形外壁22,环形内壁21和环形外壁22一端封闭连接,另一端间隔设置形成环形间隙,该环形间隙为出风口23。

当需要除霜时,控制电路板5接通,除霜装置内置的风机6和加热装置4开使工作,风机6将外界的空气吸引到风道3内,通过加热装置4对外界空气加热后,暖风会围绕较为狭小的环形的出风口朝向玻璃排出,排出的同时会卷收外界周围的空气,各种气流叠加并以高速度向外吹出,实现空气放大的作用,进一步降低能耗,并且能够实现快速除霜。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内壁21具有沿远离环形外壁22的方向逐渐凸出的送风弧面211,该送风弧面211的一端端部朝向环形外壁22弯折形成有导风弧面212,环形外壁22的一端端部朝向导风弧面212延伸,并位于导风弧面212的外侧与其间隔设置以形成环形间隙。

其中,送风弧面211和导风弧面212共同构成了一种用于引导风向流通的排风路径。具体地,进入到出风通道32内的空气会沿着送风弧面211流动至导风弧面212处,送风弧面211的设计使得出风通道32的风道逐渐变宽,这样,会迫使大量的空气朝向较为宽阔的风道部分运动,不断运动的大量的空气最终会从较为狭小的环形间隙排出,此时从出风口23排出的风速较大,其环绕力带动周围的空气也随之流动,各种气流叠加,达到了增大空气量的目的,这样,在相同的除霜风量的需求下,可以有效降低输出功率。

为了能够实现对于进入到出风通道32内的空气进行全面、快速的加热,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4为围绕环形内壁21和环形外壁22的内周面上的电热丝。也即,电热丝布置在环形内壁21和环形外壁22上,这样,经过出风通道32内的空气会被快速加热形成暖风吹向玻璃。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公开的除霜装置。该除霜装置能够有效降低整车除霜时的热量损失问题,并且在降低能耗问题,提升能量的利用率方面尤其适用于电动汽车,提升了整车的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