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封式电动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8011发布日期:2018-10-09 21:46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封式电动真空泵,属于汽车制动系统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电动机取代了汽油发动机成为汽车主要动力来源,要求依赖发动机的相关汽车技术也要进行改变,原本依靠发动机进气歧管为真空助力器提供真空条件的技术需要使用电动真空泵来实现。

现代燃油车大多采用真空助力器作为制动系统的辅助助力方式。真空助力器通过单向阀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相通,当发动机运转时,产生负压,进而在助力器膜片两端形成压力差,从而达到减轻制动踏板操作力的作用,真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制动效果。对于电动汽车而言,发动机被电机取代,没有可供助力器使用的真空源,即不能产生助力的作用,此时的真空助力器不能为驾驶者提供必要助力保证。电动真空泵通过传感器的检测以及逻辑的判断能很好地解决这种难题。电动真空泵的使用,可以保证助力器内的真空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为汽车行驶提供良好的制动效能、保障行车的安全性。

现有的电动真空泵主要有叶片泵、活塞泵以及膜片泵,活塞泵缺点是活塞与缸壁摩擦较大,效率和耐久性能较差;膜片泵缺点是对膜片材质性能要求较高。目前叶片泵的应用较为广泛,例如专利公开号CN101603536B,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实用新型创造的名称为汽车用电动真空泵,其不足之处是要求提供较高的转速来达到较好的真空度,这样容易使电机散热条件不足,降低工作可靠性,另外容易产生较大噪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构思巧妙、可靠性强、散热良好且效率高的油封式电动真空泵。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封式电动真空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头电机、齿轮油泵、油封式真空泵、真空助力器以及油箱;所述双头电机一端与油封式真空泵的转子动力连接,另一端与齿轮油泵动力连接;所述齿轮油泵的进油管与油箱的出油口连接;齿轮油泵的出油管与油封式真空泵进油孔连接;所述真空助力器与油封式真空泵通过真空管连接;所述油封式真空泵的油气出口和油箱的回油孔通过油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油箱的回油孔处安装有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油箱出油口出处安装有油过滤器。

进一步的,所述油箱内上方安装有设置气孔的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上安装有回油阀。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上方安装有油气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更加可靠、性能更稳定;在电机相同转速下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更好的抽真空效果且效率更高;另外,油封式真空泵的散热状况良好,真空泵油也能够减少油封式真空泵内部零件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油箱剖面示意图。

图3为油封式叶片泵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封式电动真空泵,如图1-3所示:包括齿轮油泵1,齿轮油泵出油管2,双头电机3,油封式真空泵4,真空管5,真空助力器6,回油管7,油箱8,齿轮油泵进油管9,真空泵油10,油过滤器11,出油口12,回油孔13,单向阀14,隔板15,回油阀16,油气分离器17,油封式真空泵油气出口18,油封式真空泵进油孔19,油封式真空泵抽气口20。

双头电机3一端直接带动油封式真空泵7的转子转动,另一端带动齿轮油泵1进行抽油,齿轮油泵进油管9与出油口12连接,齿轮油泵出油管2与油封式真空泵进油孔19连接,真空助力器6与油封式真空泵4通过真空管5连接,油封式真空泵油气出口18和回油孔13通过回油管7连接。

油封式真空泵4中的油气通过回油管7进入到油箱8中,单向阀14安装在回油孔13中,防止真空泵油从回油孔倒流。

真空泵油10通过油过滤器11后进入齿轮油泵进油管9,真空泵油通过油过滤器进行过滤后进入齿轮油泵进油管,油封式真空泵4进入到油箱8中的气体通过隔板15后被油气分离器17处理,气体中携带的真空泵油10经油气分离器17处理后通过回油阀16回到油箱壳体下方。

油封式真空泵4对真空助力器6抽真空的同时,齿轮油泵1对油封式真空泵4进行注油,一方面是带走油封式真空泵4产生的热量,另一方面是在油封式真空泵4中形成油膜,从而能够实现更好的抽真空效果。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