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低速电动四轮车后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9129发布日期:2018-12-25 20:01阅读:28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挂式低速电动四轮车后桥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速电动四轮车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悬挂式低速电动四轮车后桥。



背景技术:

现在大多电动四轮车采用两后轮独立驱动的结构,即电机减速机的后桥驱动方式,而这种后桥驱动悬挂的连接方式减震系统一直以来是电动车发展的薄弱环节,参考汽车后桥驱动的连接和方式,其连接方式多为板簧支座连接安装,由于板簧的刚度大,而低速四轮电动车结构紧凑,车体相对比较轻,遇到路面不平,车体的振动颠簸就会很大,汽车上组合安装的阻尼减震器又大多是液力阻尼减震器,不但占用空间大,而且需要有油液管路等辅助设备,不适合现在紧凑型电动车的需求,需结合现用低速四轮电动车的特点,设计适合这种电动车的后桥连接和减震方式,减轻遇路面不平时产生颠簸造成的乘车人的不舒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挂式低速电动四轮车后桥,采用新型的组合式后桥减震方式,减轻车体遇到不平路面时的颠簸和冲击,增强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悬挂式低速电动四轮车后桥, 包括轮胎,电动后桥,电机驱动装置,悬挂梁,车体,所述电机驱动装置安装在电动后桥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后桥上安装有减震连接阻尼套、减震平衡阻尼套,减震器,连接杆;所述减震器安装于电动后桥和悬挂梁之间,所述悬挂梁连接减震器和车体,悬挂梁两端水平悬挂固定于车体上,所述连接杆固定于电动后桥和车体之间;所述减震连接阻尼套安装于电动后桥和悬挂梁之间,所述减震平衡阻尼套安装于电动后桥和车体之间;所述减震连接阻尼套包括下支座一,销轴,连接阻尼套本体,上支座一,所述下支座一固定在电动后桥上,所述上支座一固定在悬挂梁上,所述连接阻尼套本体通过销轴与下支座一连接,通过销轴与上支座一连接;所述减震平衡阻尼套包括下支座二,万向节,平衡阻尼套本体,上支座二,所述下支座二固定在电动后桥上,所述上支座二固定在车体框架上,所述平衡阻尼套本体通过万向节与下支座二连接,通过万向节与上支座二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的下支座一为倒L行,长端固定在电动后桥上,短端为叉臂形,叉臂中间加工销孔。

作为优化,所述的连接阻尼套本体包括上支撑杆、下支撑杆、端盖、导向套、上阻尼垫、下阻尼垫,弹簧,套筒,所述连接阻尼套本体由上支撑杆、端盖、套筒和下支撑杆组成密封腔体;所述上支撑杆穿过端盖中心朝向密封腔体,所述端盖位于密封腔体顶端,并与套筒连接固定,所述导向套固定在上支撑杆轴肩处并与套筒间隙配合,所述上阻尼垫与导向套连接固定并与套筒间隙配合,所述上阻尼垫和下阻尼垫之间固定弹簧,所述下阻尼垫固定于下支撑杆轴肩上,所述下支撑杆固定于套筒上。

作为优化,所述的平衡阻尼套本体为气体活塞式阻尼连接套。

作为优化,所述的减震连接阻尼套与电动后桥和悬挂梁呈垂直安装,位于电动后桥的后方(相对于车体),并对称布置。

作为优化,所述减震平衡阻尼套呈倾斜方向安装于电动后桥和车体之间,位于电动后桥前方(相对于车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挂式低速电动四轮车后桥,通过螺旋弹簧减震器和前后减震阻尼套组合成的新型后桥减震方式,有效地减轻了四轮电动车遇到不平路面时上下左右的震感和颠簸,以及车体由于惯性对后桥的冲击,提高了乘车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轴侧立体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轴侧立体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阻尼套本体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支座一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轮毂正视图;

其中,1电动后桥,2电机驱动装置,3悬挂梁,4减震连接阻尼套,5平衡连接阻尼套,6 减震器,7连接杆,41上支座一,42销轴,43连接阻尼套本体,44下支座一,51下支座二,52万向节,53平衡阻尼套本体,54上支座二,431上支撑杆,437下支撑杆,432端盖,433导向套,434上阻尼垫,436下阻尼垫,435弹簧,438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2所示中,一种悬挂式低速四轮电动车后桥,包括轮胎,电动后桥1,电机驱动装置2,悬挂梁3,车体,所述电机驱动装置2安装在电动后桥1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后桥1上安装有减震连接阻尼套4、减震平衡阻尼套5,减震器6,连接杆7;所述减震器6安装于电动后桥1和悬挂梁3之间;所述悬挂梁3连接减震器6和车体,悬挂梁3两端水平悬挂固定于车体上;所述连接杆7固定于电动后桥1和车体之间;所述减震连接阻尼套 4垂直安装于电动后桥1和悬挂梁3之间,并对称布置,所述减震平衡阻尼套5倾斜安装于电动后桥1和车体之间;所述减震连接阻尼套4包括下支座一44,销轴42,连接阻尼套本体43,上支座一41;所述下支座一44固定在电动后桥1上,所述的下支座一44为倒L 行,长端固定在电动后桥1上,短端为叉臂形,叉臂中间加工销孔;所述上支座一41固定在悬挂梁3上,所述连接阻尼套本体43通过销轴42与下支座一44连接,通过销轴42与上支座一41连接;所述减震平衡阻尼套5包括下支座二51,万向节52,平衡阻尼套本体 53,上支座二54所述下支座二51固定在电动后桥1上,所述上支座二54固定在车体框架上,所述平衡阻尼套本体53通过万向节52与下支座二51连接,通过万向节52与上支座二 54连接,所述平衡阻尼套本体53为气体活塞式阻尼套。

如图3所示,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连接阻尼套本体43包括上支撑杆 431、下支撑杆437、端盖432、导向套433、上阻尼垫434、下阻尼垫436,弹簧435,套筒 438,所述连接阻尼套本体43由上支撑杆431、端盖432、套筒438和下支撑杆437组成密封腔体;所述上支撑杆431穿过端盖432中心朝向密封腔体,所述端盖432位于密封腔体顶端,并与套筒438连接固定,所述导向套433固定在上支撑杆431轴肩处并与套筒438间隙配合,所述上阻尼垫434与导向套433连接固定并与套筒438间隙配合,所述上阻尼垫434 和下阻尼垫436之间固定弹簧435,所述下阻尼垫436固定于下支撑杆437轴肩上,所述下支撑杆437固定于套筒438上。

由于螺旋弹簧结构简单,减震性好,但是阻尼效果不好,减震连接阻尼套4通过增加阻尼垫来弥补螺旋弹簧减震器的不足,阻尼减震就减轻了车体的颠簸,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且占用空间小;而电动后桥前方(相对车体)安装的平衡阻尼套5为空气活塞式阻尼器,万向节连接的平衡阻尼套能使车体在左右晃动或前后冲击时在不同方向和长度上适应避震行程的改变,减轻震感和冲击。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一种教学用车床刀头防护装置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