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侧气帘拉带导向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4863发布日期:2018-11-09 22:33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向部件。



背景技术:

侧气帘是一种侧面帘式气囊,通常安装于汽车侧围与车顶交界处,并贯穿车辆的A/B/C/D柱。侧气帘主要用于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对乘员进行保护。

由于侧气帘在展开的过程中,抖动较厉害,一般侧气帘的前部还连接有一根拉带。在侧气帘展开的过程中,拉带从内饰板下边缘冲出,限制侧气帘的抖动,保持侧气帘展开后的形状。

侧气帘展开时的冲击力通常都很大,拉带从内饰板内冲出时,可能会带动内饰板从钣金上脱落,影响驾驶员的安全。为解决这个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增加导向卡扣或在内饰板上设置导向槽的方案来引导侧气帘拉带的展开方向,但现有技术中卡扣结构较为复杂,且功能单一,使得成本上升较多,生产装配工序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侧气帘拉带导向部件,包括本体、导向部和第一固定部,所述导向部用于引导侧气帘拉带的展开方向,并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与所述本体连接的第一卡环,所述第一卡环在开口处形成第一附件的进出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部还包括两个第一导向片,所述第一导向片由所述第一卡环的开口处向外凸伸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多功能侧气帘拉带导向部件还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卡环,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三连接板为所述本体上位于所述第一卡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围成容纳第二附件的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簧片、第二簧片和第三簧片,所述第一簧片、第二簧片和第三簧片互成一定角度并用于对第二附件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还设置有凸块,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对应所述凸块的位置还设有缺口,所述凸块与所述缺口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多功能侧气帘拉带导向部件还包括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包括与所述本体连接的第二卡环,所述第二卡环在开口处形成第三附件的进出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固定部还包括两个第二导向片,所述第二导向片由所述第二卡环的开口处向外凸伸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多功能侧气帘拉带导向部件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连接柱和两个卡片,所述连接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两个卡片通过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连成一体,且分布呈“V”字形。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部包括第一导向壁、与第一导向壁相对设置的第二导向壁以及连接体,所述连接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壁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导向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向壁的第二端配合形成侧气帘拉带的进出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部还包括限位壁,所述限位壁通过一弧形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导向壁的第二端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导向壁配合以容纳侧气帘拉带。

本实用新型将侧气帘拉带导向部和安装部的结构简化,并在此结构上集成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从而在引导侧气帘拉带展开方向的基础上,增加了固定车身内饰附件的功能,并减少了钣金冲孔数量和卡扣用量,简化了装配工序,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多功能侧气帘拉带导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二固定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施例多功能侧气帘拉带导向部件安装在车上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本体,2、导向部,201、第一导向壁,202、第二导向壁,203、连接体,204、限位壁,205、弧形连接部,206、凸起,3、第一固定部,301、第一卡环,302、第一导向片,4、第二固定部,401、第一连接板,402、第二连接板,403、第三连接板,404、第一簧片,405、第二簧片,406、第三簧片,407、凸块,408、缺口,5、第三固定部,501、第二卡环,502、第二导向片,6、安装部,601、连接柱,602、卡片,7、防错销,8、侧气帘拉带,9、第一附件,10、第二附件,11、第三附件,12、A柱内钣金,13、前风挡玻璃,14、侧围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多功能侧气帘拉带导向部件包括本体1、导向部2和第一固定部3。其中本体1是导向部件和固定部件的承载体,具体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本实施例中本体1为平板状。导向部2设置于本体1的一端,用于引导侧气帘拉带8的展开方向。在本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部3,第一固定部3包括与本体1连接的第一卡环301,并在开口处形成第一附件9的进出通道,从而对第一附件9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附件9为天窗排水管。

为使固定第一附件9的操作便捷,在第一卡环301的开口处向外凸伸形成两个第一导向片302,从而可以引导第一附件9卡入第一卡环301,便于装配。卡环的直径及卡脚的布置角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在此不作限定。

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在靠近第一固定部3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二固定部4,第二固定部4包括第一连接板401、第二连接板402和第三连接板403,其中第一连接板401与第一卡环301的外壁连接,第二连接板402与本体1连接,第三连接板403为本体1上位于第一卡环301和第二连接板402之间的部分。第一连接板401、第二连接板402和第三连接板403围成容纳第二附件10的空腔,从而对第二附件10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二附件10为A柱线束。

为了对第二附件10进行限位,在第一连接板401、第二连接板402和第三连接板403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簧片404、第二簧片405和第三簧片406,第一簧片404、第二簧片405和第三簧片406互成一定角度布置。由于三个簧片围成一个更小的空腔,因此在簧片弹性的作用下可以限定第二附件10的晃动,使其固定牢靠。

为了更好地限定第二附件10的晃动,在第一连接板401上还设置有凸块407,在第二连接板402上对应凸块407的位置还设置有缺口408。这样当第二附件10装配到位后,用力向下按压第一连接板401,使得凸块407卡合到缺口408中,第一簧片404在第一连接板401的带动下进一步压紧第二附件10,使其固定更加牢靠。

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在靠近第二固定部4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三固定部5,第三固定部5包括与本体1连接的第二卡环501,并在其开口处形成第三附件11的进出通道,从而对第三附件11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三附件11为A柱上饰板。

为使固定第三附件11的操作便捷,在第二卡环501的开口处向外凸伸形成两个第二导向片502,从而可以引导第三附件11卡入第二卡环501,便于装配。卡环的直径及卡脚的布置角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在此不作限定。

为了将本实施例的多功能侧气帘拉带导向部件安装到车身上,在导向部2的同侧还设置有安装部6,安装部6包括连接柱601和两个卡片602,其中连接柱601的一端连接于本体1,两个卡片602通过连接柱601的另一端连成一体,两个卡片602分布呈“V”字形。卡片602具有一定的弹性,通过弹性变形卡入A柱内钣金12上对应的卡孔实现安装固定。

为了防止装配过程中的误操作,本实施例还设置有防错销7,防错销7连接于本体1上安装部6所在的一侧,并靠近其中一个卡片602。在A柱内钣金12上对应防错销7的位置开设有孔,通过销孔配合实现防错装的效果。

为了实现引导侧气帘拉带8的展开方向的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导向部2包括第一导向壁201、与第一导向壁201相对设置的第二导向壁202以及连接体203,连接体203连接于第一导向壁201的第一端与第二导向壁202的第一端之间,第一导向壁201的第二端与第二导向壁202的第二端配合形成侧气帘拉带8的进出通道。

为了便于侧气帘拉带8的安装并减少其在展开过程中的晃动,本实施例中的导向部2还包括限位壁204,限位壁204通过一弧形连接部205与第二导向壁202的第二端连接,限位壁204具有一定的弹性并通过与第一导向壁201形成配合容纳侧气帘拉带8的空间。由于限位壁204具有弹性,在侧气帘拉带8晃动时,限位壁204可以随着侧气帘拉带8的晃动而小幅移动,对侧气帘拉带8的晃动起到缓冲作用。

为了更好地限制侧气帘拉带8的晃动,本实施例在第一导向壁201和限位壁204的相对面上还设有凸起206,凸起206相互错开。凸起206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壁201上的凸起数量为2个,相互间隔设置,限位壁204上的凸起数量为1个,位于第一导向壁201上的两个凸起206之间。

综上,本实施例的多功能侧气帘拉带导向部件通过结构上的简化设计,并在此结构上集成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从而在引导侧气帘拉带展开方向的基础上,增加了固定车身内饰附件的功能,并减少了钣金冲孔数量和卡扣用量,简化了装配工序,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