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托架底架总成及包括该底架总成的电池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1928发布日期:2019-02-12 21:35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托架底架总成及包括该底架总成的电池托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托架底架总成及包括该底架总成的电池托架。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大部分车型的动力电池属侧挂式,且动力电池的装配仍处于人工装配模式,且装配效率较低。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工人对动力电池装配速度过慢。

现有动力电池托架由于缺少限位装置,因此其装配过程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通过螺栓将动力电池托架固定在车架上;其次,通过吊运装置和升降平台将动力电池转移到与电池托架平行的位置做好装前准备工作;再次,人工将动力电池转移至电池托架上进行紧固;最后,用气动扳手对动力电池前后排螺栓进行紧固。在此装配过程中,由于电池托架位置较低,人工转移动力电池至电池托架的过程定位和导向难度较大,导致装配速度较慢,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托架底架总成及包括该底架总成的电池托架,其目的在于通过导轨和插销座进行导向和定位,实现动力电池的快速拆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托架底架总成,包括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支撑纵梁、第二支撑纵梁和N根支撑横梁,第一支撑纵梁和第二支撑纵梁平行并列设置,N根支撑横梁垂直连接在第一支撑纵梁和第二支撑纵梁之间,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支撑横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所述第一支撑纵梁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插销座,所述插销座的数量与所述动力电池的插销的数量相同。

优选地,所述支撑横梁的数量N=3,分别为第一支撑横梁、第二支撑横梁和第三支撑横梁。

优选地,所述导轨的导轨槽为燕尾形,所述燕尾形的导轨槽用于与动力电池的滚轮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插销座内部开有与所述动力电池插销相配合的锥形凹孔,所述锥形凹孔外部孔径大于内部孔径,所述外部孔径大于动力电池插销直径,所述内部孔径小于动力电池插销直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所述动力电池托架底架总成的电池托架,所述第一支撑纵梁、第二支撑纵梁平行设置,N根支撑横梁平行设置于第一支撑纵梁、第二支撑纵梁之间且与第一支撑纵梁、第二支撑纵梁垂直,所述电池托架还包括两个侧板总成,所述两个侧板总成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纵梁、第二支撑纵梁两端。

优选地,所述侧板总成包括主托板、衬板和加强板,所述衬板与加强板在同一平面上连接,且均与主托板垂直,所述主托板与所述衬板连接,所述主托板、衬板和加强板均与第一支撑纵梁、第二支撑纵梁垂直,所述衬板与加强板相连且均垂直固定于第一支撑纵梁上。

优选地,所述主托板形状为三角形,中心位置设有1个三角形减重孔,靠近斜边位置等距设置有多个圆形减重孔。

优选地,所述衬板为长方形,其两个长边分别与所述主托板和所述加强板相连,在沿其两条长边方向对称设置有多个电池托架安装孔,所述衬板中部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多个圆形减重孔。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托架底架总成及电池托架的不同设计,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托架底架总成及包括该底架总成的电池托架,包括底架总成和侧板总成,所述底架总成由第一支撑纵梁、第二支撑纵梁和若干根支撑横梁组成,所述第一支撑纵梁、第二支撑纵梁平行设置,所述支撑横梁设置在第一支撑纵梁和第二支撑纵梁之间,所述支撑横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根导轨,所述第一支撑纵梁上设置有第一插销座、第二插销座和第三插销座,通过导轨和插销座的结合完成动力电池的装配,不仅可以降低人工推进动力电池的危险程度,也可以提高装配效率,实现动力电池快速精准定位、装配和拆卸;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侧板总成包括主托板、衬板和加强板,所述主托板左右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纵梁和第二支撑纵梁两端,所述衬板和加强板左右对称设置在第一纵梁上,所述侧板总成的横截面为L型。衬板和加强板的使用可以增强电池托架的承重性能,进而延长电池托架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托板设有减重孔,所述衬板上设有减重孔和电池托架安装孔,所述加强板连接在衬板和第一纵梁之间,减重孔的使用可以在保证电池托架承重能力的前提下减轻其重量,从而减轻主托板、衬板和加强板的受力,获得更好的性能;

4、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横梁数目为3根时,则分别为第一支撑横梁、第二支撑横梁和第三支撑横梁,所述第一支撑横梁、第二支撑横梁和第三支撑横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3根支撑横梁的使用一方面增强了电池托架的承重性能,3根导轨的使用在实现导向的同时,又可以避免过多导轨导致导轨间平行度不匹配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所述插销座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插销座内部开有未贯通的插孔,所述插孔形状呈锥形,所述插孔外径比电池插销直径大,内径比电池插销直径小,锥孔状插销座的使用可避免插销座加工精度与焊接装配精度不足导致的动力电池插销定位困难的问题,同时在取消电池后排螺栓紧固时,也可实现紧固的目的,方便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三维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插销座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插销座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导轨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导轨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动力电池安装前的工作原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动力电池安装完成后的工作原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动力电池安装完成后插销处的结构放大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1-第一导轨;2-第一支撑横梁;3-第二支撑纵梁;4-第二导轨;5-第二支撑横梁;6-第三导轨;7-第三支撑横梁;8-主托板;9-衬板;10-加强板;11-第一插销座;12-第二插销座;13-第三插销座;21-电池插销;31-电池安装孔;32-电池安装支座;20-电池托架;30-动力电池;A-插销座与电池插销配合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三维轴测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托架底架总成及包括该底架总成的电池托架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托架包括底架总成和侧板总成,所述底架总成由第一支撑纵梁、第二支撑纵梁3和若干根支撑横梁组成,所述第一支撑纵梁、第二支撑纵梁3平行并列设置,所述支撑横梁设置在第一支撑纵梁和第二支撑纵梁3之间,所述支撑纵梁与支撑横梁用于承重;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横梁为三根,分别为第一支撑横梁2、第二支撑横梁5和第三支撑横梁7;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横梁可以是两根或多根。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侧板总成包括主托板8、衬板9和加强板10,所述主托板8左右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纵梁和第二支撑纵梁3两端,所述衬板9和加强板10左右对称设置在第一纵梁上;所述主托板8上设置有1个三角形减重孔和6个圆形减重孔,所述三角形减重孔面积约占主托板8面积的1/2,每个角都为圆角;所述衬板9中间开有4个减重孔,上部对称分布有6个螺钉安装孔;所述加强板10连接在衬板9和第一纵梁之间,所述加强板10形状为直角梯形,斜边角度为60°,高度约为衬板9的1/2;所述衬板9和加强板10的使用可以增强电池托架的承重性能,进而延长电池托架的使用寿命,所述减重孔的使用可以在保证电池托架承重能力的前提下减轻其重量,从而减轻主托板8、衬板9和加强板10的受力,获得更好的性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横梁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用于对动力电池进行定位和导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横梁2、第二支撑横梁5、第三支撑横梁7上分别设有第一导轨1、第二导轨4和第三导轨6,3根导轨的使用在实现导向的同时,又可以避免过多导轨导致导轨间平行度不匹配的问题;所述第一导轨1、第二导轨4和第三导轨6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所述支撑横梁上,所述第一导轨1、第二导轨4和第三导轨6的导轨槽形状为燕尾形,如图5、图6所示,燕尾槽的使用在节省材料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导轨的精度和刚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部分支撑横梁上设有导轨,所述导轨数量可以是一根或多根,导轨槽形状可以是其他形状。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支撑纵梁上设置有第一插销座11、第二插销座12和第三插销座13,所述第一插销座11、第二插销座12、第三插销座13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插销座12与第二导轨4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更精准的进行定位和导向;所述第一插销座11、第二插销座12的间距与第二插销座12与第三插销座13的间距相同;所述第一插销座11、第二插销座12、第三插销座13内部开有未贯通的插孔,所述插孔深度大约为插销座长度的5/6,所述插孔为锥形,插孔外径比电池插销直径大,内径比电池插销直径小,如图3、图4所示,锥形孔的使用解决了动力电池后侧无法紧固的问题。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动力电池安装前的工作原理图,箭头表示安装方向,如图7所示,动力电池可沿着导轨安装至电池托架,如图8所示,此时,动力电池的三个插销可以牢牢紧固在三个插销座中,如图9所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