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汽车座椅头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3081发布日期:2019-05-03 19:33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新型汽车座椅头枕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汽车座椅头枕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里,通常头枕对头部提供支撑和保护作用,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其强度和形状对成员提供安全保护作用。随着人们对汽车内饰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头枕的形式和样式也越来越多,头枕结构连接也出现了新变化。

现有头枕多为单独整体,有少部分头枕是多部分组成的,但造型略单一,不能满足人们对内饰的审美要求。连接多为泡沫直接安装在骨架上或通过塑料骨架支撑再安装头枕杆,外观多为整体面套,外形单一,缺乏质感,不能提高汽车座椅的美观和观赏价值。在面套外面增加塑料件,增加质感,实现更复杂外形的头枕。但在面套外表面增加复杂外形的塑料件,如何简单连接,如何可靠固定,如何快速装配,成为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汽车座椅头枕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复杂头枕造型提供一种新结构形式,可以实现复杂塑料件与面套、发泡的连接,通过在面套外表面增加塑料件,增加头枕的美观和头枕的造型质感。这种连接形式,简单易行,且头枕外形美观简洁。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新型汽车座椅头枕结构,塑料骨架8装配到头枕杆6的连接支架上,通过自攻钉B7拧紧;发泡层1套在塑料骨架8外部,通过塑料骨架8支撑起外形,蒙皮包覆在发泡层1外面,塑料骨架8两侧的安装孔外漏;两圣诞树钉4分别插入塑料外观件A3、塑料外观件B2的安装槽内,将塑料外观件A3、塑料外观件B2分别沿头枕侧面插入,圣诞树钉4对应塑料骨架8侧面的安装孔,通过圣诞树钉4和自攻钉A5锁紧固定。

所述的塑料外观件A3、塑料外观件B2的内侧设置顶筋以增加强度,边缘设置定位槽与塑料骨架8卡合固定,塑料外观件A3、塑料外观件B2通过定位槽、顶筋、圣诞树钉等安装结构,实现了塑料外观件A3、塑料外观件B2的简单连接、快速装配。同时塑料外观件A3、塑料外观件B2也为头枕的外形提供质感,实现美观性。

所述的塑料骨架8中间设有凸出结构,增加头枕对头部的有效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构思新颖,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为实现复杂头枕造型提供一种新结构形式。可以实现复杂塑料件与面套、发泡的连接,通过在面套外表面增加塑料件,增加头枕的美观和头枕的造型质感。这种连接形式,简单易行,且头枕外形美观简洁。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泡层;2、塑料外观件B;3、塑料外观件A;4、圣诞树钉;5、自攻钉A;6、头枕杆;7、自攻钉B;8、塑料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汽车座椅头枕结构,包括发泡层1、塑料外观件B2、塑料外观件A3、圣诞树钉4、自攻钉A5、头枕杆6、自攻钉B7、塑料骨架8,所述塑料骨架8装配到头枕杆6的连接支架上,通过自攻钉B7拧紧;发泡层1套在塑料骨架8外部,通过塑料骨架8支撑起外形,蒙皮包覆在发泡层1外面,塑料骨架8两侧的安装孔外漏;圣诞树钉4分别插入塑料外观件A3、塑料外观件B2的安装槽内,将塑料外观件A3、塑料外观件B2分别沿头枕侧面插入,圣诞树钉4对应塑料骨架8侧面的安装孔,并将塑料外观件A3、塑料外观件B2的导向槽对插好,保证头枕底部塑料外观部分连接好,最后通过自攻钉A5锁紧固定,完成面套底部的固定。塑料外观件A、B既实现外形的美观,也提供对面套的固定和压紧,保证面套的整齐和外观的完整。

所述的塑料外观件A3、塑料外观件B2的内侧设置顶筋以增加强度,边缘设置定位槽与塑料骨架8卡合固定,塑料外观件A3、塑料外观件B2通过定位槽、顶筋、圣诞树钉等安装结构,实现了塑料外观件A3、塑料外观件B2的简单连接、快速装配。同时塑料外观件A3、塑料外观件B2也为头枕的外形提供质感,实现美观性。

所述的塑料骨架8中间设有凸出结构,也可以增加头枕对头部的有效支撑,实现了在碰撞时,头枕对头部的保护。对WHIPS(Whiplash Protection System头颈部保护系统)的改善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此外,该连接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面套固定方式,可以使面套更加方便、快捷地装配,即提高了装配效率,又大大增强了质感,使头枕更具美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