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靠背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3049发布日期:2019-05-03 19:3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座椅靠背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靠背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5座SUV,当车辆需要装载体积较大的物体时,需要将后排座椅靠背放倒来实现车辆后备箱的扩容,增加车辆载物能力。

操作时,一般指从后备箱内拉动扣手或按下按钮对后排座椅的座椅靠背进行解锁,可实现后排座椅靠背自动放倒。

为实现座椅靠背的放倒功能,目前通常采用在座椅靠背上设置双卷簧机构的方式来对座椅的放倒功能提供双向助力。如图1和图2所示,座椅靠背在锁止位置,第二卷簧14蓄力,当靠背锁解锁时,第二卷簧14为座椅靠背提供向前翻转力,当靠背向前翻转一定角度,第一卷簧13蓄力,抵消一部分靠背重力,方便靠背恢复使用位置时的抬起,减小抬起操作力。

但是,双卷簧机构占用空间较大。车辆地脚侧面布置双卷簧,必定会吃掉一部分空间,这个空间,一是侧翼外侧车身件让出,一般情况下这里有车身加强梁、有各种类型的线束、内饰件,很难挤出一套双卷簧的空间;二是地脚向中间移动,腾出双卷簧的空间,为了避免靠背旋转时与地脚干涉,靠背下端地脚附近必定要开缝,会导致靠背发泡造型复杂,整体外观亦有牺牲。

而且设置双卷簧机构的座椅靠背,为了便于安装,在安装靠背前必须事先将卷簧固定到蓄力位置,然后安装靠背,之后再拿掉固定卷簧的治具。装配步骤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座椅靠背,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座椅靠背通过双卷簧机构实现放倒功能所具有的占用空间大、装配繁琐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包括靠背主体及能够相对所述靠背主体转动的第一转轴,还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另一端具有弯折部的扭杆,所述扭杆的所述弯折部固定在所述靠背主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延伸的插孔,所述扭杆的远离所述弯折部的一端弯折插入所述插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靠背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

其中,所述第一支脚设置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转轴穿在所述第一支脚的所述第一轴孔中,所述第二支脚固定有第二转轴或者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转轴的第二轴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一支脚之间设置有套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衬套。

进一步的,所述靠背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扭杆的所述弯折部的固定结构;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靠背主体上的固定支架以及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盖板,所述弯折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盖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靠背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靠背主体锁止在设定位置并能够解锁所述靠背主体的靠背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靠背通过扭杆可以实现双向蓄力,从而在座椅靠背放倒或翻起时,均能够对座椅靠背的翻转施加助力。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设置扭杆的方式不仅节省空间,而且在座椅靠背装配时,无需使得扭杆处于蓄力状态,使其处于自由状态即可进行安装操作,装配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座椅,所述座椅包括如上所述的座椅靠背;

其中,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第一转轴固定安装在车身上设置的安装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座椅靠背的两侧分别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其中,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第一转轴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开口槽,所述第一转轴的所述卡槽与所述第一支架的所述开口槽配合卡接,其中,所述卡槽设置为能够防止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开口槽中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防止所述第一转轴脱离所述开口槽的防脱部件。

所述车辆相对于现有技术与上述的座椅靠背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座椅靠背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座椅靠背中设置有卷簧的部位的放大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放大图;

图6为座椅靠背中扭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从另一角度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扭杆的连接结构处于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第一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靠背主体;101-靠背板;102-弯管;2-扭杆;201-弯折部;202异形结构;3-第一转轴;301-插孔;302-卡槽;4-固定结构;401-固定支架;402-盖板;5-第一支脚;501-第一轴孔;6-第二支脚;601-第二轴孔;7-第二转轴;8-第一支架;801-开口槽;9-第二支架;10-靠背锁;11-衬套;12-止脱帽;13-第一卷簧;14-第二卷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座椅靠背,如图3和图4所示,该座椅靠背包括靠背主体1及能够相对所述靠背主体1转动的第一转轴3,还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3上,另一端具有弯折部201的扭杆2,所述扭杆2的所述弯折部201固定在所述靠背主体1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靠背通过扭杆2可以实现双向蓄力,从而在座椅靠背放倒或翻起时,均能够对座椅靠背的翻转施加助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设置扭杆2的方式不仅节省空间,而且在座椅靠背装配时,无需使得扭杆2处于蓄力状态,使其处于自由状态即可进行安装操作,装配方便,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在安装时,首先使得座椅靠背前倾预设角度,此时扭杆2处于自由状态,在该状态下安装座椅靠背,扭杆2在自由状态相比现有技术中需要进行蓄力的方式相比,安装更加简单方便。在座椅靠背安装好后,当座椅靠背翻起至使用状态时,扭杆2被扭转,处于蓄力状态,这样在放倒座椅靠背时,该蓄力可以对座椅靠背的放倒起到助力作用;而在该座椅靠背被放倒时,扭杆2也被反向扭转,处于蓄力状态,这样在翻起座椅靠背时,该蓄力可以克服座椅靠背的部分重力,对座椅的翻起起到助力作用,即扭杆2可以起到双向助力作用。

靠背主体1上通常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靠背主体1锁止在设定位置并能够解锁所述靠背主体1的靠背锁10。在靠背主体1被翻起而使其处于使用状态时,可通过靠背锁10将靠背主体1锁止在使用状态,而解锁靠背锁10时,靠背主体1可通过扭杆2的助力自动放倒。

在该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靠背主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脚5和第二支脚6,以通过该第一支脚5和第二支脚6将该靠背主体1转动地安装在待安装结构上(如车身设置的安装支架上)。

其中,如图6-图8所示,所述第一支脚5设置有第一轴孔501,第一转轴3穿在第一支脚5的所述第一轴孔501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3和所述第一支脚5之间设置有套在第一转轴3上的衬套11,以防止第一支脚5相对第一转轴3转动时出现异响。

所述第二支脚6固定有第二转轴7或者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转轴7的第二轴孔601。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第二支脚6上设置有第二轴孔601,在将靠背主体1安装在车身上时,该第二轴孔601用于与车身上设置的第二转轴7配合安装。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第二支脚6上固定第二转轴7,在该座椅靠背安装于车身上时,该第二转轴7转动安装于车身的部件上设置的轴孔中。

这样,座椅靠背在安装在车身上后,靠背主体1上固定的第一支脚5可以绕第一转轴3进行转动,第二支脚6绕第二转轴7转动,从而实现靠背主体1的翻转。

本实施方式中,扭杆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转轴3上,另一端的弯折部201固定在靠背主体1上,从而靠背主体1相对第一转轴3转动时,靠背主体1对扭杆2进行扭转,从而扭杆2进行蓄力。

为使得扭杆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转轴3上,如图7所示(结合图5和图6),在第一转轴3上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3的轴向延伸的插孔301,所述扭杆2的远离所述弯折部201的一端弯折形成异形结构202以能够插入所述插孔301中。这样,在靠背主体1扭转弯折部201时,该扭杆2的固定于第一转轴3的端部不会转动,从而实现扭杆2的蓄力。其中,为防止扭杆2的插入第一转轴3的一端脱出插孔301,可以在该端设置止脱帽12(如图7)。

为使得扭杆2的弯折部201固定在靠背主体1上,在靠背主体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扭杆2的所述弯折部201的固定结构4。

优选地,所述固定结构4包括固定在所述靠背主体1上的固定支架401以及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401上的盖板402,所述弯折部201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401和所述盖板402之间。具体的,可以设置盖板402的朝向固定支架402的一侧设置凹槽,弯折部201位于该凹槽中,这样在盖板402扣合在固定支架401上时可以贴合固定于固定支架401,当然也可以在固定支架401上设置容纳弯折部201的凹槽或者其它的能够使得盖板402贴合固定于固定支架401的结构形式。盖板402可以通过螺栓或者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固定支架401上。

本实施方式中,靠背主体1包括靠背板101和弯管102,该弯管102作为靠背主体1的支撑架,可以防止靠背主体1变形,有助于对该靠背主体1起到加强作用。靠背主体1上需要安装的固定结构4、第一支脚5、第二支脚6以及靠背锁10等优选固定在弯管102上,有利于保证安装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设置有座椅,该座椅包括如上所述的座椅靠背;其中,该座椅靠背的所述第一转轴3固定安装在车身上设置的安装支架上。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8和第二支架9,该第一支架8和第二支架9可以固定在车身上。所述座椅靠背的两侧分别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8和第二支架9上;其中,所述靠背主体1的所述第一转轴3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8上,在第二支架9上设置有第二转轴7,该第二转轴7用于与座椅靠背一侧的第二支脚6上的第二轴孔601配合安装,在安装好后,座椅靠背可以绕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7转动。

应该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座椅靠背的安装支架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两个支架的形式,可以在座椅靠背的中间位置设置仅一个安装支架,在安装支架上仅设置第一转轴3,而无需设置第二转轴7,即仅通过第一转轴3也可实现座椅靠背的翻转,并能够实现扭杆2的蓄力。

本实施方式中,为实现第一转轴3在第一支架8上的固定,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转轴3上设置有卡槽302,第一支架8上设置有开口槽801,第一转轴3的所述卡槽302与所述第一支架8的所述开口槽801配合卡接,其中,所述卡槽302设置为能够防止所述第一转轴3在所述开口槽801中转动。

为防止第一转轴3从第一支架8的开口槽801中脱出,在第一支架8上上设置防止第一转轴3脱离开口槽801的防脱部件。该防脱部件可以为固定在第一支架8上的盖在开口槽801上的盖体,也可是固定在第一支架8上的能够阻止第一转轴3朝向开口槽801的开口方向的移动的限位部件。

在车辆上安装该座椅靠背时,首先使得座椅靠背前倾一定角度,将座椅靠背的一侧转动安装在第二支架9上,另一侧的第一转轴3卡入第一支架8上,即在扭杆2的自由状态可以将座椅靠背安装在车身上。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双卷簧机构需要在安装前完成蓄力,然后再进行安装并在安装后解除蓄力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得座椅靠背的安装更加简单方便。

在安装好后,座椅靠背相对第一转轴3翻转至使用状态时,靠背主体1对扭杆2的2的弯折部201进行扭转,使得扭杆2处于蓄力的状态。

在座椅靠背被解锁而使其放倒时,该座椅靠背通过扭杆2的蓄力被自动放倒。靠背处于放倒状态时,扭杆2也处于蓄力状态,可以抵消一部分重力,使得在座椅靠背被翻起时提供助力。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靠背,采用扭杆2进行双向蓄力的结构,结构简单,节省成本,而且占用空间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