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2679发布日期:2019-05-03 19:31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已经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从乘用车造型趋势来看,车身低矮化有利于减少风阻和增加稳定性,但是将会导致乘客进出车辆不方便。以车身低矮的超级跑车为例,各生产厂家都在探索新颖的开门形式以解决上述问题。例如蝴蝶门、顶罩门、鸥翼门和鹰翼门就是目前较常见的车门形式,这些车门的门洞通常会延伸到车体顶部,乘客想要进出车辆时,车门向上翻转打开门洞,在雨雪天气时,雨雪就容易从门洞位于车体顶部的部分落入车内。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部分汽车采用将车门分为侧门和顶开门的形式,由于侧门和顶开门分开,这就需要对侧门和顶开门分别设置门锁,侧门采用传统的车门锁安装形式即可,而目前尚没有较好的方案解决如何设置顶开门门锁以方便乘客或驾驶员手动操作打开顶开门门锁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以解决目前尚没有较好的方案解决如何设置顶开门门锁以方便乘客或驾驶员手动操作打开顶开门门锁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汽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具有侧围;

在所述车体上形成有门洞,所述门洞包括形成于所述车体的顶部的顶开门门洞和形成于所述侧围的侧门门洞,所述顶开门门洞与所述侧门门洞连通;

还包括顶开门和侧门,所述侧门与所述侧门门洞的边缘连接以开合所述侧门门洞,所述顶开门与所述顶开门门洞的边缘连接以开合所述顶开门门洞;

还包括角窗和连接于第一顶开门的第一顶开门门锁组件,在所述侧围上形成有角窗窗口,所述角窗与所述角窗窗口配合,所述第一顶开门门锁组件与所述角窗连接。

优选地,所述顶开门与所述顶开门门洞的边缘铰接,所述角窗窗口与所述门洞连通;所述角窗安装在所述顶开门上并随所述顶开门移动以开合所述角窗窗口。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当乘客或驾驶员上下车时,角窗随顶开门一同运动,进而使顶开门门洞和角窗窗口一同打开,由于角窗窗口与顶开门门洞连通,在乘客或驾驶员上下车时,角窗窗口形成避让空间,避免与乘客或驾驶员发生碰撞。

优选地,所述第一顶开门门锁组件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分别安装在所述角窗上和所述角窗窗口的边缘处,以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能够锁合。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角窗窗口形成于侧围,将第二部件安装在角窗窗口上则使其更靠近乘客或驾驶员的侧面,更便于便乘客或驾驶员手动打开顶开门。

优选地,所述角窗具有用于与所述侧门配合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上安装有用于密封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侧门之间间隙的第一密封件。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角窗窗口与门洞连通,在侧门关闭侧门门洞且角窗关闭角窗窗口时角窗与侧门接触,为避免风或雨雪从角窗与侧门之间的间隙进入车体内,则采用上述第一密封件进行密封。

优选地,所述角窗安装在所述角窗窗口上,所述角窗具有顶部边缘,所述顶部边缘形成所述顶开门门洞的边缘的一部分。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这使得顶开门门洞能够在车体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至角窗的顶部边缘处,扩大了顶开门门洞能够敞开的程度,进而为乘客或驾驶员提供了一个较开阔的上下车空间,同时,在顶开门运动时,角窗不必同时运动,满足了乘客或驾驶员对例如保护隐私等情况的需要。

优选地,所述第一顶开门门锁组件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分别安装在所述顶部边缘和所述顶开门上,以使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能够锁合。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角窗与角窗窗口配合,且顶部边缘为靠近乘客或驾驶员的侧面设置,第一部件安装在顶部边缘上时,仍方便乘客或驾驶员操作。

优选地,所述顶开门具有铰接端,所述铰接端与所述顶开门门洞的边缘铰接;

还包括第二顶开门门锁组件,所述第二顶开门门锁组件包括第三部件和第四部件;

所述第三部件安装在所述顶开门远离所述铰接端的一端上,所述第四部件安装在所述顶开门门洞的边缘处以使所述第三部件与所述第四部件能够锁合。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增设第二顶开门门锁组件,使顶开门在闭合顶开门门洞时,能够与车体之间锁定的更加牢固,而且第三部件与铰接端分别位于顶开门的相互远离的两端,进一步增加了对顶开门锁定的牢固性。

优选地,还包括支撑驱动组件,所述支撑驱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顶开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体的顶部或侧围连接以带动所述顶开门开合所述顶开门门洞。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顶开门运动的自动控制。

优选地,所述顶开门具有用于与所述侧门配合的第二边缘,在所述第二边缘上安装有用于密封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侧门之间间隙的第二密封件。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避免风或雨雪从侧门与顶开门之间的缝隙进入车体内。

优选地,在所述门洞的边缘上设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在所述门洞的边缘的延伸方向上延伸。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避免风和雨雪通过门洞与顶开门、侧门和角窗之间的间隙进入车体内。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汽车,由于第一顶开门门锁组件与角窗连接,角窗与位于侧围上的角窗窗口配合,而乘客或驾驶员在乘车时侧围位于其侧面,这使得乘客在需要手动打开顶开门时,只需要侧身操作第一顶开门门锁组件即可,简单方便。

本申请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侧门关闭侧门门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侧围;

2-车体的顶部;

3-顶开门;

31-第二边缘;

4-侧门;

5-角窗;

51-第一边缘;

52-顶部边缘;

6-第一顶开门门锁组件;

61-第二部件;

62-第一部件;

7-门洞;

71-顶开门门洞;

72-侧门门洞;

8-角窗窗口;

9-直线驱动件;

10-第二顶开门门锁组件

101-第三部件;

102-第四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车体具有侧围1;

在车体上形成有门洞7,门洞7包括形成于车体的顶部2的顶开门门洞71和形成于侧围1的侧门门洞72,顶开门门洞71与侧门门洞72连通;

还包括顶开门3和侧门4,侧门4与侧门门洞72的边缘连接以开合侧门门洞72,顶开门3与顶开门门洞71的边缘连接以开合顶开门门洞71;

还包括角窗5和连接于第一顶开门3的第一顶开门门锁组件6,在侧围1上形成有角窗窗口8,角窗5与角窗窗口8配合,第一顶开门门锁组件6与角窗5连接。

具体地,顶开门3与顶开门门洞71的边缘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滑动配合,例如顶开门3能够与顶开门门洞71的边缘在车体的宽度方向上或长度方向上相对滑动,顶开门3与顶开门门洞71的边缘的连接方式还可以为铰接等其他连接方式;同样的,侧门4与侧门门洞72的边缘之间也可以采用滑动配合或铰接的方式连接。

使用时,顶开门3和侧门4可同时动作,以同时打开顶开门门洞71和侧门门洞72,或者同时关闭顶开门门洞71和侧门门洞72,或者在打开顶开门门洞71和侧门门洞72中的一个的同时关闭另一个。顶开门3和侧门4也可分别动作,使顶开门门洞71和侧门门洞72中一个在被打开或关闭的过程中,另一个维持打开或闭合的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汽车,由于第一顶开门门锁组件6与角窗5连接,角窗5与位于侧围1上的角窗窗口8配合,而乘客或驾驶员在乘车时侧围1位于乘客的侧面,这使得乘客在需要手动打开顶开门3时,只需要侧身操作第一顶开门门锁组件6即可,简单方便;通过角窗5的设置还可以使驾驶员或乘客的视野更加开阔。另外,顶开门3和侧门4可分别进行动作,在晴好天气乘客或驾驶员在上下车时,可使顶开门3和侧门4同时打开,方便乘客或驾驶员上下车;雨雪天乘客或驾驶员上下车时,可只对侧门4进行操作,使侧门4打开或关闭侧门门洞72,同时不对顶开门3进行操作,使顶开门门洞71始终处于闭合状态,进而避免雨雪从处于打开状态的顶开门门洞71进入车体内部;顶开门3也可单独打开以实现天窗功能。并且,传统的具有蝴蝶门、顶罩门、鸥翼门和鹰翼门的汽车,因为车门整体体积较大,在出现翻车事故后,由于外部空间限制或其他原因使车门难以完全打开,进行营救比较困难;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顶开门3和侧门4可以分别进行动作,在出现翻车事故进行营救时,可只打开顶开门3或侧门4,受空间或其他因素限制较小,较容易实施营救。而且,传统的蝴蝶门、顶罩门、鸥翼门和鹰翼门通常是在汽车的高度方向上进行反转动作,车门上无法储物;而本申请由于顶开门3与侧门4分开设置,可在侧门4上设置储物空间,方便储物。

为给乘客或驾驶员上下车提供一个更大的敞开空间,方便上下车,避免碰撞,优选地,顶开门3与顶开门门洞71的边缘铰接,角窗窗口8与门洞7连通;角窗5安装在顶开门3上并随顶开门3移动以开合角窗窗口8。当乘客或驾驶员上下车时,角窗5随顶开门3一同运动,进而使顶开门门洞71和角窗窗口8一同打开,由于角窗窗口8与顶开门门洞71连通,在乘客或驾驶员上下车时,角窗窗口8形成避让空间,避免与乘客或驾驶员发生碰撞。

为进一步方便乘客或驾驶员手动打开顶开门3,优选地,第一顶开门门锁组件6包括第一部件62和第二部件61;第一部件62和第二部件61分别安装在角窗5上和角窗窗口8的边缘处,以使第一部件62和第二部件61之间能够锁合。此时,第一部件62与顶开门3之间通过角窗5间接连接。由于角窗窗口8形成于侧围1,将第二部件61安装在角窗窗口8上则使其更靠近乘客或驾驶员的侧面,更便于便乘客或驾驶员手动打开顶开门3。可优选地使第一顶开门门锁组件6位于车体在高度方向上的中部,进而使第一顶开门门锁组件6更靠近于乘客或驾驶员手臂的位置,进而便于操作。

为使角窗5在关闭角窗窗口8时与侧门4之间能够良好密封,优选地,角窗5具有用于与侧门4配合的第一边缘51,第一边缘51上安装有用于密封第一边缘51与侧门4之间间隙的第一密封件。由于角窗窗口8与门洞7连通,在侧门4关闭侧门门洞72且角窗5关闭角窗窗口8时角窗5与侧门4接触,为避免风或雨雪从角窗5与侧门4之间的间隙进入车体内,则采用上述第一密封件进行密封。

在一些情况下,乘客或驾驶员会希望通过角窗5获得一定视野,并有一个较开阔的空间供其上下车,但在顶开门3打开顶开门门洞71时不希望角窗窗口8被打开,为满足乘客或驾驶员的这一需求,优选地,角窗5安装在角窗窗口8上,角窗5具有顶部边缘52,顶部边缘52形成顶开门门洞71的边缘的一部分。这使得顶开门门洞71能够在车体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至角窗5的顶部边缘52处,扩大了顶开门门洞71能够敞开的程度,进而为乘客或驾驶员提供了一个较开阔的上下车空间,同时,在顶开门3运动时,角窗5不必同时运动,满足了乘客或驾驶员对例如保护隐私等情况的需要。

当角窗5不随顶开门3一同运动时,为方便乘客或驾驶员手动操作第一顶开门门锁组件6,优选地,第一顶开门门锁组件6包括第一部件62和第二部件61;第一部件62和第二部件61分别安装在顶部边缘52和顶开门3上,以使第一部件62与第二部件61之间能够锁合。由于角窗5与角窗窗口8配合,且顶部边缘52为靠近乘客或驾驶员的侧面设置,第一部件62安装在顶部边缘52上时,仍方便乘客或驾驶员操作。

为增加对顶开门3锁定的牢固程度,优选地,如图4所示,顶开门3具有铰接端,铰接端与顶开门门洞71的边缘铰接;

还包括第二顶开门门锁组件10,第二顶开门门锁组件10包括第三部件101和第四部件102;

第三部件101安装在顶开门3远离铰接端的一端上,第四部件102安装在顶开门门洞71的边缘处以使第三部件101与第四部件102能够锁合。

通过增设第二顶开门门锁组件10,使顶开门3在闭合顶开门门洞71时,能够与车体之间锁定的更加牢固,而且第三部件101与铰接端分别位于顶开门3的相互远离的两端,进一步增加了对顶开门3锁定的牢固性。

为实现顶开门3运动的自动控制,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汽车还包括支撑驱动组件,支撑驱动组件的一端与顶开门3连接、另一端与车体的顶部2或侧围1连接以带动顶开门3开合顶开门门洞71。该支撑驱动组件可优选地包括直线驱动件9,直线驱动件9一端与车体铰接、另一端与顶开门3连接,以带动顶开门3开合顶开门门洞71。

汽车侧门4上半部常常设置成无框而仅有车门玻璃的形式,当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侧门4采用这种形式时,为避免风或雨雪从侧门4与顶开门3之间的缝隙进入车体内,优选地,顶开门3具有用于与侧门4配合的第二边缘31,在第二边缘31上安装有用于密封第二边缘31与侧门4之间间隙的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优选地在第二边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

为进一步避免风和雨雪通过门洞7与顶开门3、侧门4和角窗5之间的间隙进入车体内,优选地,在门洞7的边缘上设有密封条,密封条在门洞7的边缘的延伸方向上延伸。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上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另外,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申请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