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排出的机油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0741发布日期:2019-06-26 01:13阅读:26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排出的机油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油收集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排出的机油收集器。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维护保养过程中通常需要将汽车内的废机油进行抽出,这时候就会使用到机油收集器对废机油进行抽出处理,但是现有的机油收集器通常设有固定式的储油罐,在装置进行废油收集后,还需要将储油罐中的废油再次通过压力泵将废油抽出,从而使装置可以进行继续使用,操作过程较为麻烦不便,同时现有机油收集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在外部环境温度较低时,机油会因为温度较低而变得粘稠,使得机油的流动性较差,不便于机油的快速排出。

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机油收集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排出的机油收集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机油收集器废油再次排出的操作费时费力,易受外部环境温度影响,机油排出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排出的机油收集器,包括底座和支撑架,所述底座的下方设置有移动轮,且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储油罐,所述储油罐的外侧设置有活动限位框,且活动限位框的外侧设置有连接插销,并且储油罐的上方设置有开口,所述支撑架位于储油罐的侧后方,且支撑架的外侧设置有支撑套杆,所述支撑套杆的上方设置有活动支撑杆,且活动支撑杆的外侧设置有固定销,所述活动支撑杆的上方设置有接油斗,且接油斗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排油软管,并且第一排油软管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支撑架的前方设置有真空量杯,且真空量杯的上方设置有真空泵,所述真空量杯的外侧设置有加热线圈,且真空量杯的侧上方设置有抽油管,所述真空量杯的下方设置有排油口,且排油口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排油软管。

优选的,所述活动限位框和储油罐的结构吻合,且活动限位框的右端和支撑架为铰链连接,并且活动限位框的左端和支撑架之间通过连接插销相互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套杆的中轴线和储油罐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且支撑套杆和活动支撑杆构成可伸缩结构,并且支撑套杆和活动支撑杆之间通过固定销相互连接。

优选的,所述接油斗和真空量杯的外侧均设置有加热线圈,且接油斗和储油罐之间通过第一排油软管相互连接,并且真空量杯和储油罐之间通过第二排油软管相互连接。

优选的,所述真空量杯和支撑架为螺栓连接,且支撑架和接油斗之间通过支撑套杆相互连接,并且支撑架和底座为焊接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抽油管、第一排油软管和第二排油软管的外侧均设置有保温层,且第一排油软管和第二排油软管均与储油罐通过开口相互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方便排出的机油收集器,

1、设置有便于储油罐放置更换的活动限位框,在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可以直接使用普通的油桶充当储油罐,活动限位框配合连接插销和支撑架使用,可以灵活的对储油罐进行放置限位,同时接油斗和真空量杯与储油罐都没有固定的连接结构,可以便于直接对储油罐进行拆装更换,而不用使用额外的增压泵将固定式结构油箱内的机油慢慢排出,提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更加方便实用;

2、设置有加热线圈和保温层,在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可以通过加热线圈对接油斗和真空量杯内的机油进行升温,当机油温度在80°左右时,机油的粘稠度大约只有水的1.3倍,同时保温层可以使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机油在合适的温度,使得机油具有更好的流动性,从而有效提高装置机油的排出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排油软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移动轮;3、储油罐;4、活动限位框;5、连接插销;6、开口;7、支撑架;8、支撑套杆;9、活动支撑杆;10、固定销;11、接油斗;12、第一排油软管;13、保温层;14、真空量杯;15、真空泵;16、加热线圈;17、抽油管;18、排油口;19、第二排油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排出的机油收集器,包括底座1、移动轮2、储油罐3、活动限位框4、连接插销5、开口6、支撑架7、支撑套杆8、活动支撑杆9、固定销10、接油斗11、第一排油软管12、保温层13、真空量杯14、真空泵15、加热线圈16、抽油管17、排油口18和第二排油软管19,底座1的下方设置有移动轮2,且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储油罐3,储油罐3的外侧设置有活动限位框4,且活动限位框4的外侧设置有连接插销5,并且储油罐3的上方设置有开口6,支撑架7位于储油罐3的侧后方,且支撑架7的外侧设置有支撑套杆8,支撑套杆8的上方设置有活动支撑杆9,且活动支撑杆9的外侧设置有固定销10,活动支撑杆9的上方设置有接油斗11,且接油斗1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排油软管12,并且第一排油软管12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13,支撑架7的前方设置有真空量杯14,且真空量杯14的上方设置有真空泵15,真空量杯14的外侧设置有加热线圈16,且真空量杯14的侧上方设置有抽油管17,真空量杯14的下方设置有排油口18,且排油口18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排油软管19。

本例的活动限位框4和储油罐3的结构吻合,且活动限位框4的右端和支撑架7为铰链连接,并且活动限位框4的左端和支撑架7之间通过连接插销5相互连接,便于通过活动限位框4对普通的储油罐3进行放置限位,非固定式的储油罐3可以直接进行拆装换桶,提高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支撑套杆8的中轴线和储油罐3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且支撑套杆8和活动支撑杆9构成可伸缩结构,并且支撑套杆8和活动支撑杆9之间通过固定销10相互连接,便于通过支撑套杆8和活动支撑杆9的可伸缩结构对接油斗11进行高度调节,方便在进行直流法排油时对机油进行更好的接取。

接油斗11和真空量杯14的外侧均设置有加热线圈16,且接油斗11和储油罐3之间通过第一排油软管12相互连接,并且真空量杯14和储油罐3之间通过第二排油软管19相互连接,便于通过加热线圈16使机油保持在合适的温度,防止温度过低时机油变得粘稠影响装置的排出效率。

真空量杯14和支撑架7为螺栓连接,且支撑架7和接油斗11之间通过支撑套杆8相互连接,并且支撑架7和底座1为焊接一体化结构,便于直接通过支撑架7对真空量杯14进行固定支撑,而不用和储油罐3进行连接,方便储油罐3的拆装。

抽油管17、第一排油软管12和第二排油软管19的外侧均设置有保温层13,且第一排油软管12和第二排油软管19均与储油罐3通过开口6相互连接,便于使抽油管17、第一排油软管12和第二排油软管19内流动的机油保持在合适的温度,防止机油粘稠度过高,同时可以起到隔热效果,便于使用者进行操作,防止发生烫伤。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方便排出的机油收集器时,根据图1所示,首先将装置通过移动轮2移动至合适的工作区域,然后将装置的电源和电网相互连接,从而可以开始使用。

在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将汽车移动到高处工位上,在将接油斗11通过调节支撑套杆8和活动支撑杆9的伸缩支撑移动至合适高度位置,通过直流法直接使用接油斗11接取流下的机油,机油会通过第一排油软管12从开口6处进入储油罐3内部,也可以直接将通过抽油管17伸入汽车机油箱底部,然后通过真空泵15抽取真空量杯14内的空气,从而在气压作用下带动机油通过抽油管17进入真空量杯14内,在抽取适量机油后,可以打开排油口18处的阀门,使得真空量杯14内的机油通过第二排油软管19流入储油罐3内部。

在装置的使用过程中,结合图1-4所示,还可以打开加热线圈16,对接油斗11或真空泵15内的机油进行加热升温,降低机油的粘稠度,便于机油的流动,第一排油软管12和第二排油软管19外的保温层13还可以起到保温防烫的作用,而在储油罐3内存有大量机油后,可以在拔出连接插销5后,旋转打开活动限位框4,从而直接将储油罐3取出进行更换,而不用向外慢慢抽取,提高装置操作的便捷性,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