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固定支架与汽车后保险杠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5514发布日期:2019-10-19 03:08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金属固定支架与汽车后保险杠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是一种金属固定支架与汽车后保险杠配合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装配后,汽车后保险杠总成由于其自重等原因可能会发生下坠,因此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汽车后保险杠总成上靠近后背门区域设置体积较大的中心支架零件作为中间过渡零件,中心支架零件是固定到汽车车身钣金上然后与汽车后保险杠连接以支撑和固定后保险杠总成,并保证后保险杠的功能要求。因为此类中心支架零件一般采用塑料制成,为了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功能,此类塑料支架产品尺寸通常较大且重量大,生产其的模具也较大,成本高,无法通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金属固定支架与汽车后保险杠配合结构,能快速有效地将汽车后保险杠与汽车车身钣金固定,结构简单,尺寸小,通用性强。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金属固定支架与汽车后保险杠配合结构,其不同之处在于:

其包括汽车后保险杠,所述汽车后保险杠内侧面靠近其上边缘形成有水平延伸的定位翻边,所述定位翻边上形成有至少两个支撑区域,各所述支撑区域分别设有两个卡接孔及形成于所述定位翻边边缘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位于所述两个卡接孔之间;及

与所述支撑区域一一对应配合的金属固定支架,所述金属固定支架包括水平延伸且支撑于所述支撑区域下端的第一片状部和形成于所述第一片状部末端且向下延伸的第二片状部,所述第一片状部上形成有与所述卡接孔配合的弹性卡接片及与所述卡接槽配合的防翻转压紧片,所述第二片状部与汽车车身钣金固定。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定位翻边靠近其边缘形成有压紧筋片,所述压紧筋片的末端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卡接槽,所述压紧筋片的上表面被构造为向下延伸的斜面。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压紧筋片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区域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10°。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区域有三个,且关于所述定位翻边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片状部具有与所述第二片状部连接的限位端及与所述限位端相对设置的插入端,所述第一片状部上对应所述弹性卡接片处形成有卡接片让位孔,所述弹性卡接片形成于所述卡接片让位孔内靠近所述第一片状部插入端的一侧并朝向所述第一片状部限位端延伸,所述第一片状部上对应所述防翻转压紧片处形成有压紧片让位孔,所述防翻转压紧片形成于所述压紧片让位孔内靠近所述第一片状部限位端的一侧并朝向所述第一片状部插入端延伸。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卡接片包括形成于第一片状部上并水平延伸的第一连接体、斜向向上延伸的第一卡接体及斜向向下延伸的第二卡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第一卡接体和第二卡接体依次连接。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卡接片让位孔被构造为方孔,所述第一卡接体与所述卡接片让位孔之间的夹角、及第二卡接体与所述卡接片让位孔之间的夹角均为45°。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防翻转压紧片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片状部上并斜向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体、水平延伸的压紧体及斜向向上延伸的导向体。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导向体与支撑区域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60°~65°。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片状部上形成有与汽车车身钣金配合的定位孔、及对称设于所述定位孔左右两侧的焊接点。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特点为:该金属固定支架与汽车后保险杠配合结构,采用金属制成,结构简单,尺寸小;汽车后保险杠内侧面靠近其上边缘形成有水平延伸的定位翻边,所述定位翻边上形成有至少两个支撑区域,每个支撑区域对应配合一个固定在汽车车身钣金上的金属固定支架,进一步减小了金属固定支架的尺寸,且各金属固定支架上形成有与卡接孔配合的弹性卡接片及与卡接槽配合的防翻转压紧片,能快速有效地将汽车后保险杠与汽车车身钣金上的金属固定支架固定,汽车后保险杠内侧面设置定位翻边即可,不受汽车后保险杠造型的影响,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金属固定支架与汽车后保险杠配合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仅示出中部的金属固定支架,两侧的金属固定支架未示出;

图3为图2的局部A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局部B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金属固定支架与汽车后保险杠配合结构俯视示意图,其中仅示出中部的金属固定支架,两侧的金属固定支架未示出;

图6为图5的局部C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D-D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E-E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的F-F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汽车后保险杠(1a-汽车后保险杠内侧面、1b-汽车后保险杠上边缘、1c-汽车后保险杠的中心线、101-定位翻边、102-支撑区域(102a-支撑区域的上表面、102b-支撑区域的下表面)、103-卡接孔、104-卡接槽、105-压紧筋片(105a-压紧筋片的上表面))、2-金属固定支架(201-第一片状部(201a-第一片状部的上表面、201b-第一片状部的限位端、201c-第一片状部的插入端)、202-第二片状部、203-弹性卡接片(2031-第一连接体、2032-第一卡接体、2033-第二卡接体)、204-防翻转压紧片(2041-第二连接体、2042-压紧体、2043-导向体)、205-卡接片让位孔、206-压紧片让位孔、207-第一加强部(2071-三角形)、208-弧形槽、209-第二加强部(2091-三角形)、210-定位孔、211-焊接点、212-凸面)、θ-压紧筋片的上表面与支撑区域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α-第一卡接体与卡接片让位孔之间的夹角、β-第二卡接体与卡接片让位孔之间的夹角、γ-导向体与与支撑区域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金属固定支架与汽车后保险杠配合结构,其包括汽车后保险杠1和若干个金属固定支架2。所述汽车后保险杠内侧面1a靠近其上边缘1b形成有水平延伸的定位翻边101,定位翻边101关于汽车后保险杠的中心线1c对称设置,且定位翻边101上形成有至少两个支撑区域102,支撑区域102与金属固定支架2个数相等,各所述支撑区域102分别设有两个卡接孔103及形成于所述定位翻边101边缘的卡接槽104,所述卡接槽104位于所述两个卡接孔103之间。金属固定支架2与所述支撑区域102一一对应配合,金属固定支架2包括水平延伸且支撑于所述定位翻边101下端的第一片状部201和形成于所述第一片状部201末端且向下延伸的第二片状部202。所述第一片状部的上表面201a与支撑区域的下表面102b相抵,且第一片状部201上形成有与所述卡接孔103配合的弹性卡接片203及与所述卡接槽104配合的防翻转压紧片204,所述第二片状部202与汽车车身钣金固定。

优选地,为了将防翻转压紧片204快速精准地装配到定位翻边101上,并防止装配后发生移位,所述定位翻边101靠近其边缘形成有压紧筋片105,所述压紧筋片105的末端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卡接槽104,所述压紧筋片的上表面105a被构造为向下延伸的斜面。更优选地,在便于装配的同时防止压紧筋片的上表面105a倾斜角度过大导致的防翻转压紧片204从卡接槽104内脱出,所述压紧筋片的上表面105a与所述支撑区域的上表面102a之间的夹角θ为10°。

优选地,为了使装配更精准,防止定位翻边101干涉支撑区域102与金属固定支架2之间的装配,所述支撑区域102相对于所述定位翻边101向下凹陷。

优选地,为了在简化结构的同时保证装配及固定效果,所述支撑区域102有三个,且三个所述支撑区域102关于所述定位翻边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具体地,所述第一片状部201具有与所述第二片状部202连接的限位端201b及与所述限位端201b相对设置的插入端201c,所述第一片状部201上对应所述弹性卡接片203处形成有卡接片让位孔205,所述弹性卡接片203形成于所述卡接片让位孔205内靠近所述第一片状部插入端201c的一侧并朝向所述第一片状部限位端201b延伸,所述第一片状部201上对应所述防翻转压紧片204处形成有压紧片让位孔206,所述防翻转压紧片204形成于所述压紧片让位孔206内靠近所述第一片状部限位端201b的一侧并朝向所述第一片状部插入端201c延伸。优选地,所述弹性卡接片203包括形成于第一片状部201上并水平延伸的第一连接体2031、斜向向上延伸的第一卡接体2032及斜向向下延伸的第二卡接体2033,所述第一连接体2031、第一卡接体2032和第二卡接体2033依次连接。更优选地,所述卡接片让位孔205被构造为方孔,为了便于装配且保证固定效果,所述第一卡接体2032与所述卡接片让位孔205之间的夹角α、及第二卡接体2033与所述卡接片让位孔205之间的夹角β均为45°。优选地,所述防翻转压紧片204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片状部201上并斜向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体2041、水平延伸的压紧体2042及斜向向上延伸的导向体2043。更优选地,为了便于装配,所述导向体2043与支撑区域的上表面102a之间的夹角γ为60°~65°,为了保证压紧效果,压紧体2042的长度为10mm。优选地,所述防翻转压紧片204与所述第一片状部201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加强部207。更优选地,为了简化结构及避免增加金属固定支架的重量,所述第一加强部被构造为由一对共边三角形2071组成的凸面。

优选地,为了避免应力集中,同时为了减轻金属固定支架2的重量,所述第一片状部201和第二片状部202的连接处形成有一条沿所述第一片状部201和第二片状部202的连接处延伸的弧形槽208,所述弧形槽208形成于所述第一片状部201的下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片状部201和第二片状部202的连接处形成有若干个第二加强部209。更优选地,为了简化结构及避免增加金属固定支架2的重量,所述第二加强部209被构造为由一对共边三角形2091组成的凸面。

优选地,为了能快速、准确、有效地将金属固定支架2与汽车车身钣金固定,所述第二片状部202上形成有与汽车车身钣金上的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210、及对称设于所述定位孔210左右两侧的焊接点211。更优选地,为了提高装配精度,防止第二片状部202对汽车车身钣金与金属固定支架2之间的固定造成干涉,所述第二片状部202上形成有关于所述定位孔210左右对称的凸面212,所述焊接点211形成于所述凸面212上。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