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管用套筒体以及供油部构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94654发布日期:2019-09-29 19:2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加油管用套筒体以及供油部构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油管(fillerpipe)用套筒体(sleevebody)以及包含有该加油管用套筒体而构成的供油部构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使入口加油管通过其内侧的筒状的弹性密封构件,具有保持部,该保持部在轮罩外板(wheelhouseouter)的外面侧(面向轮罩之内的一侧),与在轮罩外板形成的贯通孔的孔缘部相卡合(参照专利文献1)。

该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在轮罩外板的外面侧,通过在所述保持部形成的唇进行密封(参照专利文献1的段号为0038的段落)。

专利文献1的结构,轮罩外板与外边梁(sidememberouter)之间的空间的密封性由所述唇决定,因此并不是如下这样的结构:在对轮罩内进行高压清洗等对唇作用外力这样的状况下,能够确实的阻止清洗水等向所述空间浸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9-28625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的问题点在于,在使这种加油管通过其内侧而对加油管的周围进行密封的套筒体的该密封性,在不受套筒体的安装部位的尺寸公差的影响的状态下,能够合理的提高。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所述的目的,本发明中,根据第一观点,加油管用套筒体为如下结构:该套筒体使加油管通过其内侧,该加油管通过在构成汽车的轮罩的内侧板上形成的贯通孔,而使加油管的上端位于在构成汽车的外部结构的外侧板形成的供油部,其中,该套筒体具有:

安装部,其安装于所述外侧板上;

主密封部,其通过插入所述贯通孔,从而以包围着所述贯通孔的方式进行弹性变形而压接在所述内侧板的内面上,所述内侧板的内面是该内侧板的面向在内侧板与外侧板之间形成的空间的面;

卡合部,其通过插入所述贯通孔,而能够与位于所述内侧板的外面侧的所述贯通孔的孔缘部相卡合。

当将套筒体插入贯通孔时,套筒体利用卡合部而与内侧板一体化,另外,套筒体利用安装部而与外侧板一体化,在所述空间内通过所述主密封部将轮罩侧与所述空间内之间以液密方式密封。由此,即使是在对轮罩内进行高压清洗的情况下,或者由于轮胎溅起的水等而对卡合部作用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得清洗水等不进入到所述空间内。外侧板与内侧板之间的距离的公差通过主密封部的弹性变形而被吸收。

作为本发明的形态之一,在与所述主密封部相邻的部位具有止动部,该止动部与所述内侧板的内面相抵接,抑制所述主密封部的超过规定变形量的弹性变形。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形态之一,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主密封部之间形成有可弹性变形部。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形态之一,在所述套筒体的内侧具有向着所述加油管侧突出的封盖部。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形态之一,所述封盖部形成在位于所述主密封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的部位。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形态之一,所述卡合部以包围着所述贯通孔的方式进行弹性变形而压接在所述贯通孔的孔缘部。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形态之一,所述主密封部构成为以压接于所述内侧板的内面的压接侧为下摆侧的裙状。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形态之一,在所述止动部形成有唇部,该唇部以包围着所述贯通孔的方式进行弹性变形而压接在所述内侧板的内面上。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形态之一,所述止动部相比于所述主密封部而位于所述贯通孔侧。

另外,为了实现所述的目的,本发明中,根据第二观点,供油部构成装置为如下结构:具有所述加油管用套筒体,且具有:主体部,其形成了构成所述供油部的凹部;盖,其将该凹部的入口以能够开放的方式封闭;并且,

将所述主体部作为所述加油管用套筒体的安装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使加油管通过其内侧且将加油管的周围密封的套筒体的密封性,在不被所述外侧板与所述内侧板之间的尺寸公差影响的状态下,能够合理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汽车的供油部的设置状况的一个例子的构成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供油部构成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剖视构成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套筒体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4是所述套筒体的主要部分剖切立体图。

图5是所述套筒体的立体图,是从图3的下侧观察套筒体并示出。

图6是所述套筒体的俯视图。

图7是图6中的a-a线位置处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所述套筒体的安装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构成图,示出套筒体的右侧的主要部分,该图的左侧是套筒体的内侧。

图9是示出所述套筒体的安装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构成图,示出套筒体的右侧的主要部分,该图的左侧是套筒体的内侧,示出可弹性变形部弹性变形时的形态。

图10是示出将所述套筒体的卡合部的构成变更了的套筒体的其它的一个例子的主要部分剖视构成图。

图11是示出将所述套筒体的卡合部等的构成变更了的套筒体的其它的一个例子的主要部分剖视构成图。

图12是示出将所述套筒体的卡合部等的构成变更了的套筒体的其它的一个例子的主要部分剖视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12,针对本发明的典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的加油管用套筒体1设置在汽车上,使加油管7通过其内侧,该加油管7通过在构成汽车的轮罩2的内侧板3上形成的贯通孔4,而使加油管7的上端7a位于在构成汽车的外部结构的外侧板5形成的供油部6,加油管用套筒体1具有将通过的加油管7与所述贯通孔4之间密封的功能。另外,该实施方式的供油部构成装置8包含有所述加油管用套筒体1而构成,通过设置在汽车上并与加油管7组合在一起,从而构成汽车的供油部6。

图1示出所述供油部6的设置状况的一个例子。图中的附图标记9是燃料箱,附图标记7是加油管,附图标记2是轮罩,附图标记6是供油部,附图标记8a是盖。加油管7通过在构成轮罩2的所述内侧板3上形成的贯通孔4并使其上端7a(供油口)位于供油部6。如图2所示,供油部6构成为利用所述盖8a将凹部6a的入口6b以能够开放的方式封闭的结构,加油管7的上端7a位于凹部6a内。通过将盖8a打开,从而能够将供油枪的喷嘴(省略图示。)从加油管7的上端7a插入到加油管7内进行供油。

图2示出所述供油部构成装置8的一个例子。图中的附图标记8d是形成了构成供油部6的凹部6a的主体部,图中的附图标记8a是将所述凹部6a的入口6b以能够开放的方式封闭的盖。该供油部构成装置8中,所述主体部8d作为所述加油管用套筒体1的后述的安装部11而发挥功能。

在图示的例子中,当以套筒体1的后述的卡合部15侧为先,将套筒体1通过在所述外侧板5形成的开放部8e而插入到所述内侧板3的贯通孔4中,直至成为所述凹部6a的入口6b的主体部8d的开放部8e与所述外侧板5的外表面实质上成为同一面的位置时,所述卡合部15卡合于所述贯通孔4,并且在所述主体部8d的开放部8e侧的外侧形成的卡合爪8f卡合于所述开放部8e的边缘部,在所述外侧板5上适当的形成所述供油部6。由于图2所示的供油部构成装置8的套筒体1的构成与图3及图3之后所示的套筒体1的构成实质上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图2中的附图标记8b是盖8a的旋转中心轴,附图标记8g是与盖8a的自由端8c侧的背面相抵接的弹起部(lifter)。在图示的例子中,当按压处于关闭位置的盖8a时,弹起部8g的可动部8h(构成为以挠性套体覆盖住未图示的内置可动体的构成。)的锁定被解除,该可动部8h突出来而移动,盖8a的自由端8c抬起。将手指抠住所抬起的盖8a的自由端8c,能够对盖8a进行打开操作。在供油后将开着的盖8a关闭的操作的过程中,可动部8h被盖8a按压而返回移动至突出移动之前的位置,在返回移动位置再次锁定。

所述套筒体1具有:

安装部11,其安装于所述外侧板5;

主密封部14,其通过向所述贯通孔4插入,从而以包围着所述贯通孔4的方式弹性变形而压接于所述内侧板3的面向在内侧板3与外侧板5之间形成的空间10的内面3a上;

卡合部15,其通过向所述贯通孔4插入,能够卡合于位于所述内侧板3的外面3b侧的所述贯通孔4的孔缘部。在图示的例子中,内侧板3构成为在轮罩2侧具有对贯通孔4镶边而形成的环绕立起部3c的构成,该环绕立起部3c成为贯通孔4的孔缘部。在内侧板3上形成没有这样的环绕立起部3c的单纯的贯通孔4的情况下,内侧板3的外面3b的与贯通孔4相邻的部位成为卡合部15卡合的孔缘部(参照图12)。

在图3~图9所示的例子中,安装部11成为兼作所述主体部8d的构成。安装部11成为如下形态:与套筒体1的中心轴1a(参照图7)垂直的截面在任意的位置实质上都成为圆形,并且随着朝向下方,其内外径都逐渐减小。在安装部11的上端形成有外檐11a,安装部11利用该外檐11a固定在外侧板5上。在图示的例子中,加油管7的上端7a位于该安装部11的内侧,该安装部11的内部成为供油部6的内部的一部分。典型而言,该安装部11由金属或难以弹性变形的塑料构成。

在图3~图9所示的例子中,套筒体1之中的除了所述安装部11之外的部位(以下,将该部位称为可挠部分12。)由橡胶或具有弹性变形特性的塑料、或者具有橡胶状弹性的塑料构成。

可挠部分12在图7的最上方具有与安装部11相互匹配连结的匹配连结部分13。匹配连结部分13以将所述安装部11的下部侧收纳于其内侧的方式与所述安装部11一体化。即,匹配连结部分13具有与所述安装部11相匹配的形状。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安装部11的下部侧的外侧,形成有与匹配连结部分13的壁厚相当的环绕凹部11b,匹配连结部分13使其内面紧贴于该环绕凹部11b内的安装部11的外面,并且使其外面与环绕凹部11b的上方的安装部11的外面处于同一面上,在此状态下与安装部11一体化(参照图7)。安装部11和可挠部分12,通过合成树脂的双色成型来进行成型,从而能够无障碍的一体化。或者,安装部11和可挠部分12,通过将其中一方作为嵌件的合成树脂的嵌件成型来进行成型,从而能够无障碍的一体化。

所述主密封部14也成为所述可挠部分12的一部分。所述主密封部14在所述匹配连结部分13的里侧(靠近内侧板3的一侧),且在所述卡合部15的外侧(靠近外侧板5的一侧),形成于套筒体1的外侧。

在图示的例子中,套筒体1在作为所述安装部11侧的外端1b和与该外端1b相反的内端1c之间,具有中间环绕隆起部16。套筒体1的外径在该中间环绕隆起部16的形成位置比所述内侧板3的贯通孔4的孔径大,套筒体1以中间环绕隆起部16抵接于内侧板3的内面3a的位置为限而插入到所述贯通孔4中。

所述主密封部14成为围绕着所述中心轴1a的环绕状,形成为从中间环绕隆起部16的突出端向着外侧延伸。所述主密封部14形成为,伴随着从所述中间隆起部突出而逐渐接近套筒体1的内端1c,并且与所述中心轴1a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使得其终端14a侧压接于内侧板3的内面3a(参照图8)。即,在图示的例子中,主密封部14构成为使压接于所述内侧板3的内面3a的压接侧为下摆侧的裙状。

另一方面,所述卡合部15也成为所述可挠部分12的一部分。如图7所示,所述卡合部15在所述主密封部14与套筒体1的内端1c之间形成于套筒体1的外侧。在图示的例子中,如图8所示,所述卡合部15包括有基部15a和环绕爪部15b。基部15a形成为,伴随着从套筒体1突出而逐渐接近套筒体1的内端1c,并且与所述中心轴1a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成为围绕着所述中心轴1a的环绕状。环绕爪部15b形成为,从基部15a的下端向着主密封部14侧突出,卡合部15具有将朝向主密封部14的一侧作为弯曲内侧的弯曲的截面形状。在图5中,图中的附图标记15c是在卡合部15的朝向套筒体1的内端1c的一侧以将该基部15a与所述内端1c侧的套筒体1的外面之间填埋的方式形成的肋部,以对所述基部15a进行补强,该肋部15c在围绕的所述中心轴1a的方向上以与相邻的肋部15c之间隔开间隔的方式而形成有多个。

套筒体1的外径在所述卡合部15的形成位置比所述内侧板3的贯通孔4的孔径略大。因此,通过所述卡合部15向着所述中心轴1a方向的弹性变形而允许套筒体1向所述贯通孔4中插入。当套筒体1的内端1c侧插入到所述贯通孔4中直至中间环绕隆起部16与内侧板3的内面3a相抵接的位置时,卡合部15的环绕爪部15b到达所述内侧板3的外面3b之下,卡合部15弹性恢复而使得环绕爪部15b位于贯通孔4的孔缘部的外侧,基部15a压接于贯通孔4(图8)。

当将套筒体1插入到贯通孔4中时,套筒体1利用卡合部15而与内侧板3一体化,另外,套筒体1利用安装部11而与外侧板5一体化,在所述空间10内,通过所述主密封部14将轮罩2侧与所述空间10内之间以液密方式密封。由此,即使是在对轮罩2内进行高压清洗的情况下,或者是在通过轮胎溅起的水等而对卡合部15作用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得清洗水等不进入到所述空间10内。外侧板5与内侧板3之间的距离的公差,通过主密封部14的弹性变形而被吸收。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合部15包括有成为环绕状的所述基部15a和所述环绕爪部15b,在对所述内侧板3进行卡合时,以包围着所述贯通孔4的方式弹性变形而压接于所述贯通孔4的孔缘部。由此,在该实施方式中,贯通孔4的孔缘部与卡合部15的卡合部位,作为辅助所述主密封部14的副密封部而发挥功能。即,卡合部15也具有密封功能,并且能够利用卡合部15而使得所述的高压清洗的清洗水等的势头衰减,从而对主密封部14不造成影响。

另外,如图8所示,所述套筒体1具有成为所述可挠部分12的一部分的止动部17。该止动部17位于与所述主密封部14相邻的部位,与所述内侧板3的内面3a相抵接,抑制所述主密封部14的超过规定变形量的弹性变形。

在图示的例子中,如前所述,套筒体1以中间环绕隆起部16与内侧板3的内面3a相抵接的位置为限而插入到所述贯通孔4内,该中间环绕隆起部16的朝向套筒体1的内端1c侧的部分作为所述止动部17而发挥功能。

若没有所述止动部17,则外侧板5与内侧板3之间的距离越近,所述主密封部14的弹性变形量越大,但是通过设置所述止动部17,能够将弹性变形量抑制为规定变形量以下。由此,能够使得主密封部14压接于内侧板3的内面3a的面积不会白白扩大,防止压接部位的单位面积的压接压力减小,能够适当的维持主密封部14的密封性能。

在该实施方式中,使得所述止动部17相比于所述主密封部14而位于所述贯通孔4侧。

另外,所述止动部17上形成有唇部17a,该唇部17a以包围着所述贯通孔4的方式弹性变形而压接于所述内侧板3的内面3a。

唇部17a在位于所述主密封部14与所述卡合部15之间的部位,从中间环绕隆起部16的突出端向外侧延伸出而呈环绕檐状。唇部17a的终端相比于所述中间环绕隆起部16的朝向套筒体1的内端1c的面而位于内端1c侧,并且,相比于所述主密封部14的终端而位于贯通孔4侧。

由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空间10内,在使所述唇部17a与所述主密封部14的位置不同的两个部位分别将轮罩2侧与所述空间10内之间以液密方式密封。

特别是在图示的例子中,由于在所述卡合部15与所述唇部17a之间形成有第一环绕空隙18,并且,在所述唇部17a与所述主密封部14之间形成有第二环绕空隙19(参照图8),因此通过这些环绕空隙确实的阻止因毛细现象而使得液体向所述空间10内进入。

另外,所述止动部17也可以是在主密封部14进行了超过规定变形量的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才与所述内侧板3的内面3a相抵接。

另外,所述套筒体1具有成为所述可挠部分12的一部分的可弹性变形部20。该可弹性变形部20位于所述安装部11与所述主密封部14之间,根据所述外侧板5与所述内侧板3之间的距离而弹性变形,尽可能的使得该距离的公差对所述主密封部14不造成影响。所述套筒体1的壁厚在所述可弹性变形部20最薄。

在图示的例子中,所述可弹性变形部20是通过在位于所述匹配连结部分13与所述中间环绕隆起部16之间的套筒体1的中腹部1d,在所述中心轴1a的方向上与相邻的环绕弯曲部20a之间隔开间隔而形成三个部位的环绕弯曲部20a,从而构成的。三个部位的环绕弯曲部20a之中,中间的环绕弯曲部20a将套筒体1的内侧作为弯曲内侧而在该内侧形成劣角,隔着中间的环绕弯曲部20a的上侧和下侧的环绕弯曲部20a是将套筒体1的外侧作为屈曲内侧而在该外侧形成劣角(图8)。当所述外侧板5与所述内侧板3之间的距离小于基准值时,可弹性变形部20以在三个部位的环绕弯曲部20a分别使弯曲内侧的角度减小的方式弹性变形(图9)。

另外,如图4所示,所述套筒体1具有成为所述可挠部分12的一部分的封盖部21。该封盖部21在所述套筒体1的内侧以向着所述加油管7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在图示的例子中,该封盖部21形成于所述主密封部14与所述安装部11之间的部位。

在图示的例子中,该封盖部21如图7所示,呈现出以伴随着接近于套筒体1的外端1b侧而内外径都逐渐较小的方式形成的短尺寸的锥筒状。封盖部21的下端与匹配连结部分和中腹部1d的连接部位一体化。封盖部21的上端位于安装部11的里侧,另外,封盖部21的上端的内径比加油管7的外径略小,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使封盖部21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加油管7通过套筒体1而使得加油管7的上端位于供油部6。通过该封盖部21,套筒体1与通过套筒体1的内侧的加油管7之间无障碍的被封闭。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所述套筒体1的内端1c,在围绕着所述中心轴1a的方向上,以与相邻的把持片22之间隔开间隙的方式形成有多个把持片22,利用该把持片22,在套筒体1插入内侧板3的贯通孔4时能够进行从轮罩2侧牵引套筒体1的操作。

图10示出图3~图9所示的构成例中的卡合部15的形状的变更例。在该变更例中,卡合部15由在套筒体1的外侧以包围着套筒体1的内端1c的方式形成的短尺寸的筒状体构成。卡合部15的筒下端15e与套筒体1的内端1c侧一体化,卡合部15的筒上端15d位于与中间环绕隆起部16之间隔开间隔的位置。卡合部15的外面侧构成为伴随着从该筒下端15e朝向筒上端15d侧而与所述中心轴1a的距离逐渐增大的第一倾斜面15f。卡合部15的筒上端15d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15f反向的第二倾斜面15g。在第一倾斜面15f与第二倾斜面15g之间形成有顶部15h。在该变更例中,当套筒体1插入所述贯通孔4时,第一倾斜面15f与贯通孔4的孔缘部相接,卡合部15朝内挠曲,当在插入结束的位置,卡合部15弹性恢复时,所述第二倾斜面15g在贯通孔4的整周压接于贯通孔4的孔缘部。针对图10所示的例子中的与图3~图9所示的构成例实质上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

图11示出如下的变更例:变更图3~图9所示的构成例中的卡合部15的形状,并且在主密封部14与卡合部15之间形成有环绕突部23。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也同样,所述卡合部15包括有基部15a和环绕爪部15b。基部15a作为在套筒体1的外侧形成的呈环绕状的膨出部而构成。基部15a使得主密封部14侧为与所述中心轴1a实质上垂直的上面15i,并且与该上面15i相反一侧的下面15j为伴随着接近基部15a的突出端而使基部15a的厚度逐渐减小的倾斜的面。

环绕爪部15b形成为,从基部15a的突出端向着主密封部14侧突出。环绕爪部15b以伴随着接近其突出端而使得与所述中心轴1a的距离逐渐增大的方式形成。另外,环绕爪部15b的外面成为连续于基部15a的下面15j的面。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也同样,套筒体1的外径在所述卡合部15的形成位置比所述内侧板3的贯通孔4的孔径略大。因此,通过所述卡合部15向着所述中心轴1a的方向的弹性变形,允许套筒体1插入所述贯通孔4。所述基部15a的下面15j的倾斜在套筒体1插入所述贯通孔4时容易促使弹性变形。当套筒体1的内端1c侧插入到所述贯通孔4中直至中间环绕隆起部16与内侧板3的内面3a相抵接的位置时,卡合部15的环绕爪部15b到达所述内侧板3的外面3b之下,卡合部15弹性恢复而使得基部15a以及环绕爪部15b位于贯通孔4的外侧。

在该图11所示的例子中也同样,在对所述内侧板3进行卡合时,卡合部15作为辅助所述主密封部14的副密封部而发挥功能。即,卡合部15虽然并不与贯通孔4的孔缘部相接触,但是包围着贯通孔4的孔缘部,通过卡合部15而使得所述的高压清洗的清洗水等的势头衰减,从而对主密封部14不造成影响。

另外,在该图11所示的例子中,在主密封部14与卡合部15之间,在套筒体1的外侧形成有环绕突部23。套筒体1在该环绕突部23的形成位置处的外径,与贯通孔4的孔径实质上相等。通过该环绕突部23能够进行套筒体1的中心定位,以使得在将套筒体1插入贯通孔4时,在包围着贯通孔4的规定的位置,主密封部14压接于内侧板3的内面3a。另外,在环绕突部23、止动部17、主密封部14这三个部位,使套筒体1侧压接于内侧板3,并且在这些部位之间形成两个部位的环绕空隙24,能够使得加油管7的周围的密封性更加坚固。

针对图11所示的例子中的与图3~图9所示的构成例实质上相同的的部分省略说明。

图12示出如下变更例:变更图3~图9所示的构成例中的卡合部15的形状。

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也同样,所述卡合部15包括有基部15a和环绕爪部15b。基部15a作为在套筒体1的外侧形成的呈环绕状的膨出部而构成。基部15a使得主密封部14侧成为与所述中心轴1a实质上垂直的上面15k,并且与该上面15k相反一侧的下面15m为伴随着接近基部15a的突出端而使基部15a的厚度逐渐减小的倾斜的面。

环绕爪部15b形成为,从基部15a的突出端向着主密封部14侧突出。环绕爪部15b形成为,伴随着接近其突出端而使得与所述中心轴1a的距离逐渐增大。另外,环绕爪部15b的外面成为连续于基部15a的下面15m的面。

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也同样,套筒体1的外径在所述卡合部15的形成位置比所述内侧板3的贯通孔4的孔径略大。因此,通过所述卡合部15向着所述中心轴1a的方向弹性变形,允许套筒体1向所述贯通孔4中插入。所述基部15a的下面15m的倾斜在套筒体1插入所述贯通孔4时容易促使弹性变形。当套筒体1的内端1c侧插入所述贯通孔4直至中间环绕隆起部16与内侧板3的内面3a相抵接的位置时,卡合部15的环绕爪部15b到达所述内侧板3的外面3b之下,卡合部15弹性恢复,基部15a以及环绕爪部15b位于贯通孔4的外侧,卡合部15压接于贯通孔4的孔缘部。

在该图12所示的例子中也同样,在对所述内侧板3进行卡合时,卡合部15作为辅助所述主密封部14的副密封部而发挥功能。即,卡合部15也具有密封功能,并且利用卡合部15能够使得所述的高压清洗的清洗水等的势头衰减,从而对主密封部14不会造成影响。卡合部15虽然与贯通孔4的孔缘部相接触,但是只要是包围着贯通孔4的孔缘部,利用卡合部15使所述的高压清洗的清洗水等的势头衰减,从而对主密封部14不造成影响即可,卡合部15也可以与贯通孔4的孔缘部不接触。

针对图12所示的例子中的与图3~图9所示的构成例实质上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

另外,理所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所有的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套筒体

2轮罩

3内侧板

3a内面

3b外面

4贯通孔

5外侧板

6供油部

7加油管

10空间

11安装部

14主密封部

15卡合部

另外,2017年2月1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7-025736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的全部内容在此引用,并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而采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