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和制造车辆座椅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78657发布日期:2020-03-10 10:10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车辆座椅和制造车辆座椅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并能够应用于例如以分开方式形成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在一些车辆座椅中,座垫和座椅靠背的主体部分和侧部部分以分开方式形成,并以连接方式安装在座椅框架上,由此形成座椅(例如,jpa8-24068)。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其中,座垫和座椅靠背的主体部分(一个乘客就座在该主体部分上)以分开方式形成。

通过本发明的说明书和附图,将清楚其它目的和新特征。

本发明代表的简要概括说明如下。

也就是说,车辆座椅设置有:座垫框架;座椅靠背框架;座垫主体部分,该座垫主体部分装配在座垫框架上;座垫侧部部分,该座垫侧部部分布置在座垫主体部分的侧部上,并装配在座垫框架上;座椅靠背主体部分,该座椅靠背主体部分安装在座椅靠背框架上;座椅靠背侧部部分,该座椅靠背侧部部分布置在座椅靠背主体部分的侧部上,并装配在座椅靠背框架上。这里,座垫主体部分和座椅靠背主体部分各自由多个区段组成,各区段有泡沫部分,该泡沫部分与另一区段的泡沫部分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视图;

图2是表示当一些区段装配在图1中所示的座椅框架上时的状态的视图;

图3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右侧区段的结构的视图;

图4是与图2中所示的a-a剖面相对应的剖视图;

图5是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左侧视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垫的透视侧视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的座垫的主体部分的侧视图;

图8是图5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垫的俯视图;

图9是沿图8中所示的b-b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8中所示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1是图5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的透视侧视图;

图12是图5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的正视图;

图13是沿图12中所示的d-d线的剖视图;

图14是沿图12中所示的e-e线的剖视图;

图15是沿图12中所示的f-f线的剖视图;

图16是沿图12中所示的g-g线的剖视图;

图17是第三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透视图;

图18是图17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椅框架的透视图;

图19是图17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区段的透视图;

图20是图17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的透视图;

图21a是图17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侧部部分的右侧区段的透视图;

图21b是图21a中所示的右侧部部分的硬面板的透视图;

图22a是表示固定右侧辅助托架和右侧区段的方法的视图;

图22b是表示固定右侧辅助托架、右侧区段和上部区段的方法的视图;

图22c是表示固定右侧辅助托架、右侧区段和中心区段的方法的视图;

图23a是座椅靠背的上部区段的前侧的透视图;

图23b是座椅靠背的上部区段的后侧的透视图;

图23c是座椅靠背的上部区段的硬面板的后侧的透视图;

图24a是座椅靠背的中心区段的前侧的透视图;

图24b是座椅靠背的中心区段的后侧的透视图;

图25a是座椅靠背的下部区段的前侧的透视图;

图25b是座椅靠背的下部区段的后侧的透视图;

图26是表示将下部区段装配在座椅靠背框架上的方法的视图;

图27是图17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垫的区段的透视图;

图28是图17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垫框架的透视图;

图29a是图17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垫的侧部部分的右侧区段的硬面板的透视图;

图29b是图17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垫的侧部部分的左侧区段的硬面板的透视图;

图30a是表示固定右侧辅助托架和右侧区段的方法的视图;

图30b是表示固定右侧辅助托架和右侧区段的方法的视图;

图30c是表示固定左侧辅助托架和左侧区段的方法的视图;

图31a是座垫的后部区段的前侧的透视图;

图31b是座垫的后部区段的后侧的透视图;

图32是表示将后部区段装配在座垫框架上的方法的视图;

图33a是座垫的中心区段的前侧的透视图;

图33b是座垫的中心区段的后侧的透视图;

图34是表示将中心区段装配在座垫框架上的方法的视图;

图35是表示固定中心区段和金属盘的方法的视图;

图36a是座垫的前部区段的前侧的透视图;

图36b是座垫的前部区段的硬面板的后侧的透视图;

图37是表示将前部区段装配在座垫框架上的方法的视图;

图38是儿童辅助器(booster)区段的透视图;以及

图39是车辆座椅的透视图,儿童辅助器区段嵌入该车辆座椅中。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介绍一些典型实施例。不过,在下面的说明中,相同的组成元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且在一些情况下将省略它们的重复说明。而且,实施例的一部分以及多个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在技术一致的范围内合适地综合应用。在这方面,在一些附图中,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和形状可以与实际实施例相比示意地示出,但这只是示例,附图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解释。

在这方面,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安装有车辆座椅的车辆放置在水平面上的情况作为基础,且竖直方向确定为向上和向下方向(uw、dw)。而且,前部和后部方向(fr、rr)确定为与车辆的纵向方向匹配,并且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确定为与车辆的宽度方向匹配。fr是车辆的前部方向,rr是车辆的后部方向。而且,在介绍车辆座椅时,当从后侧观察车辆时的侧部将称为右侧(rh)或左侧(lh),

第一实施例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视图。图2是表示区段的一部分装配在图1中所示的座椅框架上时的状态的视图。图3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右侧区段的结构的视图。图4是与图2中所示的a-a剖面相对应的剖视图。

如图1中所示,座椅框架11设置有:座垫框架12,该座垫框架12由金属管等形成;以及座椅靠背框架13,该座椅靠背框架13由金属管等形成。座椅靠背框架13有固定地附接于其上的辅助框架13a、13b,该辅助框架13a、13b固定分开的座椅靠背31的相应区段。

座垫21由主体部分21m和侧部部分21s组成,该侧部部分21s布置在主体部分21m的两侧。主体部分21m由后部区段21a、中心区段21b和前部区段21c组成,侧部部分21s由左侧区段21d和右侧区段21e组成。座椅靠背31由主体部分31m和侧部部分31s组成,该侧部部分31s布置在主体部分31m的两侧。主体部分31m由上部区段31a、中心区段31b和下部区段31c组成,侧部部分31s由左侧区段31d和右侧区段31e组成。

作为座垫21的分开区段的后部区段21a、中心区段21b、前部区段21c、左侧区段21d和右侧区段21e装配在座垫框架12上。作为座椅靠背31的分开区段的上部区段31a、中心区段31b、下部区段31c、左侧区段31d和右侧区段31e装配在座椅靠背框架13上。头靠41装配在座椅靠背框架13上。这样,车辆座椅1由这些区段组成。

后部区段21a、中心区段21b、前部区段21c、左侧区段21d,右侧区段21e、上部区段31a、中心区段31b、下部区段31c、左侧区段31d、右侧区段31e和头靠41由聚氨酯泡沫、装饰罩等构成。聚氨酯泡沫和装饰罩称为泡沫部件。

如图2中所示,座椅靠背31的侧部部分31s的右侧区段31e装配在座椅靠背框架13和辅助框架13a、13b上,该辅助框架13a、13b连接座椅靠背框架13的左侧和右侧。

如图3中所示,右侧区段31e由子框架31eg、装配部分31ek、聚氨酯泡沫31eb和装饰罩31ec组成。子框架31eg有纵向子框架部分31eh和侧部子框架31ei、3lej。

如图4中所示,在区段31e中,装配部分31ek的螺柱31el插入辅助框架13b的装配部分15e的螺母15ea中,装配部分31ek的另一螺柱(图中未示出)插入辅助框架13a的装配部分(图中未示出)的螺母中,因此,区段31e装配在座椅靠背框架13上。其它区段以相同方式装配在座椅框架11上。

第二实施例

图5是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左侧视图。图6是图5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垫的透视侧视图。图7是图6中所示的座垫的主体部分的侧视图。图8是图5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垫的俯视图。图9是沿图8中的线b-b的剖视图。图10是沿图8中的线c-c的剖视图。

如图5中所示,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设置有座垫21、座椅靠背31、头靠41、侧部盖51和后部板61。车辆座椅1设置有座垫框架12(见图8)和座椅靠背框架13(见图12)。

如图6中所示,座垫21由主体部分21m和侧部部分21s组成,该主体部分21m由后部区段21a、中心区段21b、前部区段21c和硬面板21f组成,该硬面板21f由塑料等形成。侧部部分21s由左侧区段21d和右侧区段21e组成。

如图7中所示,中心区段21b和前部区段21c由粘接布21g来固定,该粘接布21g由绒形(pile-shaped)织物2lgl和钩形织物21g2制成,该绒形织物2lgl和钩形织物21g2由尼龙制成并相互粘接。在该方面,由尼龙制成的粘接布21g根据需要设置成主要增强在中心区段21b和前部区段21c之间的整体感,从而提高乘坐质量,因此,中心区段21b和前部区段21c并不必须通过由尼龙制成的粘接布21g来彼此固定。后部区段21a和中心区段21b也以相同的方式彼此固定。后部区段21a、中心区段21b和前部区段21c安装在硬面板21f上。

如图8中所示,座垫框架12有固定附接于其上的金属盘12a,该金属盘12a有多个孔12ah。主体部分21m的后部区段21a、中心区段21b和前部区段21c通过硬面板21f而装配在座垫框架12和金属盘12a上。侧部部分21s的区段21d和区段21e装配在座垫框架12上。

如图9中所示,座垫框架12有固定地附接于其上的辅助托架14a,该辅助托架14a将后部区段21a的硬面板21f装配在座垫框架12上。硬面板21f通过固定在辅助托架14a上的螺母14aa和螺栓14ab而装配在座垫框架12上。后部区段21a由聚氨酯泡沫2lab和装饰罩21ac形成。聚氨酯泡沫21ab和装饰罩2lac称为泡沫部件。前部区段21c有与后部区段21a相同的结构。

如图10中所示,硬面板21f有塑料螺柱21fa,且硬面板21f通过塑料螺柱21fa和快装螺母(speednut)21fb而固定在金属盘12a上。主体部分21m的中心区段21b由聚氨酯泡沫21bb和装饰罩21bc形成。

如图10中所示,侧部部分21s的左侧区段21d由硬面板21da(该硬面板21da由塑料或金属制成)、聚氨酯泡沫21db和装饰罩21dc来形成。座垫框架12有固定地附接于其上的辅助托架12c,该辅助托架12c将左侧区段21d的硬面板21d装配在座垫框架12上,且硬面板21da通过螺母12ca和螺栓12cb而固定在座垫框架12上,该螺母12ca固定地附接在辅助托架12c上。右侧区段2le有与左侧区段21d相同的结构,并以相同方式固定在座垫框架12上。

图11是图5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的透视侧视图。图12是图5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的正视图。图13是沿图12中所示的线d-d的剖视图。图14是沿图12中所示的线e-e的剖视图。图15是沿图12中所示的线f-f的剖视图。图16是沿图12中所示的线g-g的剖视图。

如图11中所示,座椅靠背31由主体部分31m和侧部部分31s组成。该主体部分31m由上部区段31a、中心区段31b、下部区段31c和悬挂垫31f组成。侧部部分31s由左侧区段31d和右侧区段3le组成。上部区段31a、中心区段31b和下部区段31c分别设置有硬面板31aa、31ba、31ca,该硬面板31aa、31ba、31ca由塑料等形成。中心区段31b和下部区段31c由粘接布31g固定,该粘接布31g由绒形织物和钩形织物制成,该绒形织物和钩形织物由尼龙制成,并相互粘接。上部区段31a和中心区段31b以相同方式固定。上部区段31a、中心区段31b和下部区段31c安装在悬架垫31f上。

如图12中所示,座椅靠背框架13有固定地附接于其上的头靠装配部分13h,该头靠装配部分13h将头靠41装配在座椅靠背框架13上。上部区段31a、中心区段31b、下部区段31c装配在座椅靠背框架13上,侧部部分31s的左侧区段31d和右侧区段31e装配在座椅靠背框架13上。头靠41装配在座椅靠背框架13上。

如图13中所示,座椅靠背框架13有固定于其上的辅助托架15a,该辅助托架15a将上部区段31a的硬面板31aa装配在座椅靠背框架13上。硬面板3laa通过螺母15aa和螺栓15ab而固定在座椅靠背框架13上,该螺母15aa固定地附接在辅助托架15a上。在主体部分21m的上部区段31a中,硬面板31aa、聚氨酯垫31ab和装饰罩31ac通过整体泡沫模制等来模制。

如图14中所示,硬面板31aa有塑料螺柱15fb,并通过塑料螺柱15fb和快装螺母15fa而固定在悬挂垫31f上。该塑料螺柱15fb与硬面板31aa整体模制。硬面板31ba有塑料螺柱15gb,并通过塑料螺柱15fb和快装螺母15fa而固定在悬挂垫31f上。塑料螺柱15fb与硬面板31aa整体模制。硬面板31ba有塑料螺柱15gb,并通过塑料螺柱15gb和快装螺母15ga而固定在悬挂垫31f上。塑料螺柱15gb与硬面板31ba整体模制。在主体部分21m的中心区段31b中,硬面板31ba、聚氨酯泡沫31bb和装饰罩31bc通过整体泡沫模制等来模制,

如图15中所示,座椅靠背框架13有固定于其上的辅助托架15c,该辅助托架15c将下部区段31c的硬面板31ca装配在座椅靠背框架13上。硬面板31ca通过螺母15ca和螺栓15cb而固定在座椅靠背框架13上,该螺母15ca固定地附接在辅助托架15c上。在主体部分21m的下部区段31c中,硬面板31ca、聚氨酯垫31cb和装饰罩31cc通过整体泡沫模制等来模制。

如图16中所示,侧部部分31s的左侧区段31d由硬面板31da(该硬面板31da由塑料或金属制成)、聚氨酯垫31db和装饰罩31dc来形成。座椅靠背框架13有固定于其上的辅助托架15d,该辅助托架15d将硬面板31ba、31d装配在座椅靠背框架13上,且硬面板31ba、31da通过螺母15da和螺柱15db而固定在座椅靠背框架13上。

第三实施例

首先,将通过使用图17、18来介绍第三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结构。图17是第三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透视图。图18是图17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椅框架的透视图。

如图17中所示,第三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设置有:座垫21,该座垫21由多个区段组成;座椅靠背31,该座椅靠背31由多个区段组成;头靠41;侧部盖51;以及后部板61。

如图18中所示,座椅框架11设置有座垫框架12、座椅靠背框架13、左侧盖51、右侧盖52、座椅滑动机构53和搭扣54。

下面将通过使用图19、20来介绍座椅靠背侧部的概要。图19是图17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区段的透视图。图20是图17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的透视图。

如图19中所示,座椅靠背31设置有主体部分和侧部部分的左侧区段31d和右侧区段31e。主体部分由上部区段31a、中心区段31b和下部区段31c的三个分开部分组成。座椅靠背31有通过头靠引导件42a、42b而装配于其上的头靠41。

如图20中所示,座椅靠背框架13由例如金属管形成,并有固定地附接于其上的上部托架13d、13e、头靠装配部分13h、13i、区段钩线17a、17b、区段卡扣线17c、区段辅助托架17d、17e、17f、17g、17h和侧部部分辅助线17j、17k。上部托架13d、13e装配在下部托架13g、13f上,该下部托架13g、13f与座垫框架12连接。在该方面,上部托架13e的后部还装配有区段辅助托架17i(图中未示出)。

区段钩线17a、17b分别用于装配中心区段31b和下部区段31c,区段卡扣线17c用于装配下部区段31c。区段辅助托架17d用于装配右侧区段31e,区段辅助托架17f用于装配右侧区段31e和上部区段31a,区段辅助托架17h用于装配右侧区段31e和中心区段31b,区段辅助托架17e用于装配左侧区段31d,区段辅助托架17g用于装配左侧区段31d和上部区段31a,区段辅助托架17h用于装配左侧区段31d和中心区段31b。

下面将通过使用图21a,21b,22a,22b和22c来介绍座椅靠背的侧部部分。图21a是图17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的侧部部分的右侧区段的透视图。图21b是图21a中所示的右侧区段的硬面板的透视图。图22a是表示将右侧辅助托架固定在右侧区段上的方法的视图。图22b是表示将右侧辅助托架25固定在右侧区段和上部区段上的方法的视图。图22c是表示将右侧辅助托架固定在右侧区段和中心区段上的方法的视图。

如图21a中所示,右侧区段31e由硬面板31ea(该硬面板31ea由塑料形成)和泡沫部分31ed组成。该泡沫部分31ed通过将泡沫浇注在硬面板31ea上而形成。泡沫部分31ed可以通过将由装饰罩和聚氨酯泡沫形成的部分装配在硬面板上而形成。如图21b中所示,硬面板31ea有与它的主体整体形成的装配部分31eaa、31eab、31eac。如图22a中所示,装配部分31eaa通过螺母17da和螺栓17db而固定在座椅靠背框架13上,该螺母17da固定地附接在区段辅助托架17d上。而且,如图22b中所示,装配部分3leab通过螺母17fa和螺栓17fb而固定在座椅靠背框架13上,该螺母17fa固定地附接在区段辅助托架17f上。还有,如图22c中所示,装配部分31eac通过螺母17ha和螺栓17hb而固定在座椅靠背框架13上,该螺母17ha固定地附接在区段辅助托架17h上。左侧区段31d有与右侧区段31e相同的结构,并以与右侧区段3le相同的方式固定在座椅靠背框架13上。

下面通过使用图22b、23a、23b和23c来介绍座椅靠背的上部区段。图23a是座椅靠背的上部区段的前侧的透视图。图23b是座椅靠背的上部区段的后侧的透视图。图23c是座椅靠背的上部区段的硬面板的后侧的透视图。

如图23a、23b中所示,上部区段31a由硬面板31aa(该硬面板31aa由塑料制成)和泡沫部分3lad组成。泡沫部分31ad以与泡沫部分31d相同的方式形成。如图23c中所示,硬面板31aa有与它的主体整体形成的装配部分31aaa、31aab和钩部分31aac、31aad、31aae。钩部分31aac、31aad、31aae与座椅靠背框架13的上部接合,且如图22b中所示,装配部分31aaa通过螺母17fa和螺栓17fb而与装配部分31eab一起固定在座椅靠背框架13上,该螺母17fa固定地附接在区段辅助托架17f上。装配部分31aab以与装配部分31aaa相同的方式固定在座椅靠背框架13上。

下面将通过使用图22c、24a、24b来介绍座椅靠背的中心区段。图24a是座椅靠背的中心区段的前侧的透视图。图24b是座椅靠背的中心区段的后侧的透视图。

如图24a中所示,中心区段31b由硬面板31ba(该硬面板31ba由塑料形成)和泡沫部分31ad组成。泡沫部分31bd以与泡沫部分31bd相同的方式形成。如图24b中所示,硬面板31ba有与它的主体整体形成的装配部分31baa、31bab和钩部分31bac。钩部分31bac与区段线钩17a接合,且如图22c中所示,装配部分31baa与装配部分31eac一起通过螺母17ha和螺栓17hb而固定在座椅靠背框架13上,该螺母17ha固定地附接在区段辅助托架17h上。装配部分31bab以与装配部分31baa相同的方式固定在座椅靠背框架13上。

下面将通过使用图25a、25b、26来介绍座椅靠背的下部区段。图25a是座椅靠背的下部区段的前侧的透视图。图25b是座椅靠背的下部区段的后侧的透视图。图26是表示将下部区段装配在座椅靠背框架上的方法的视图。

如图25a中所示,下部区段31c由硬面板3lca(该硬面板3lca由塑料形成)和泡沫部分3lcd形成。泡沫部分31cd以与泡沫部分31ad相同的方式形成。如图25b中所示,硬面板31ca有与它的主体整体形成的钩部分31caa和卡扣部分31cab。如图26中所示,钩部分31caa与区段钩线17b接合,卡扣部分31cab固定在区段卡扣线17c上。

在该方面,座椅靠背31有装配在它的后侧的后部板61。

下面将通过使用图27、28来介绍座垫侧部的概要。图27是图17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垫的区段的透视图。图28是图17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垫框架的透视图。

如图27中所示,座垫21设置有主体部分和侧部部分的左侧区段21d和右侧区段21e。主体部分由后部区段21a、中心区段21b和前部区段21c的三个分开区段组成。

如图28中所示,座垫框架12由例如金属管形成,并有固定地附接于其上的金属盘12a、区段辅助线12b、区段辅助托架16a、16b、16d和侧部辅助线16f、16g。在该方面,区段辅助托架16c(见图30c)、16e(图中未示出)固定在座垫框架12上,该区段辅助托架16c、16e由侧部盖51遮挡和不能看见。

金属盘12a有制造于其中的孔12aa、12ab、12ac、12ad、12ae、12ad、12ae、12af、12ag。孔12aa、12ab、12ac用于装配后部区段21a。孔12ad、12ae用于装配中心区段21b。孔12af、12ag用于装配前部区段21c。

下面将通过使用图29a、29b、30a、30b、30c来介绍座垫的侧部部分。图29a是图17中所示的车辆座椅座垫的侧部部分的右侧区段硬面板透视图。图29b是图17中所示的车辆座椅座垫的侧部部分的左侧区段硬面板透视图。图30a是表示固定右侧辅助托架和右侧区段的方法的视图。图30b是表示固定右侧辅助托架、右侧区段和上部区段的方法的视图。图30c是表示固定左侧辅助托架和左侧区段的方法的视图。

右侧区段2le由硬面板21ea(该硬面板21ea由塑料形成)和泡沫部分21ed组成。如图29a中所示,硬面板2lea有与它的主体整体形成的装配部分2leaa、2leab。如图30a中所示,装配部分21eaa通过螺母16aa和螺栓16ab而固定在座垫框架12上,该螺母16aa固定地附接在区段辅助托架16a上。而且,如图30b中所示,装配部分21eab通过螺母16ba和螺栓16bb而固定在座垫框架12上,该螺母16ba固定地附接在区段辅助托架16b上。

左侧区段21d由硬面板21da(该硬面板21da由塑料形成)和泡沫部分21dd组成。如图29b中所示,硬面板21da有装配部分21daa、21dab、21dac。装配部分21daa通过螺母(图中未示出)和螺栓(图中未示出)而固定在座垫框架12上,该螺母固定地附接在区段辅助托架16b上。装配部分21dab通过螺母(图中未示出)和螺栓(图中未示出)而固定在座垫框架12上,该螺母固定地附接在区段辅助托架16e上,如装配部分21eab的情况。如图30c中所示,装配部分21dac通过螺母16ca和螺栓16cb而固定在座垫框架12上,该螺母16ca固定地附接在区段辅助托架16c上。

下面将通过使用图31a、31b、32来介绍座垫的后部区段。图31a是座垫的后部区段的前侧的透视图。图31b是座垫的后部区段的后侧的透视图。图32是表示将后部区段装配在座垫框架上的方法的视图。

如图31a中所示,后部区段21a由硬面板21aa(该硬面板21aa由塑料形成)和泡沫部分21ad组成。泡沫部分2lad以与泡沫部分3lad相同的方式形成。如图31b中所示,硬面板21aa有与它的主体整体形成的钩部分21aaa、2laab、21aac、21aad。如图32中所示,钩部分21aaa、21aab、2laac与在金属盘12a中制成的孔12aa、12ab、12ac接合,且钩部分21aad与区段辅助线12b接合,并固定在座垫框架12上。

下面将通过使用图33a、33b、34、35来介绍座垫的中心区段。图33a是座垫的中心区段的前侧的透视图。图33b是座垫的中心区段的后侧的透视图。图34是表示将中心区段装配在座垫框架上的方法的视图。图35是表示将中心区段紧固在金属盘上的方法的视图。

如图33a中所示,中心区段31b由硬面板21ba(该由硬面板21ba塑料形成)和泡沫部分21bd、21be组成。泡沫部分21bd、21be以与泡沫部分31ad相同的方式形成。泡沫部分21be附接在泡沫部分21bd的表面层部分上,以便调节乘坐性能。泡沫部分21be是单独的垫,称为顶部垫,有较低硬度,并在使用时产生柔软触感。而且,在需要较硬的乘坐质量的情况下,泡沫部分21be可以不附接在泡沫部分21bd上,而是该区段可以只由具有常规硬度的泡沫部分21bd或类似于尖端聚氨酯的物质来形成,或者苯乙烯泡沫可以内置在垫中,以便增加硬度。如图33b中所示,硬面板21ba有与它的主体整体形成的装配部分21baa、21bab、21bac和钩部分21bad、21bae。如图34中所示,钩部分21bad,21bae与金属盘12a的孔12ad、12ae接合,并如图35中所示,装配部分21baa通过螺母12aj和螺栓12ak而固定在座垫框架12上,该螺母12aj固定地附接在金属盘12a上。装配部分21bab、121bac固定在座垫框架12上,如装配部分21baa的情况。

下面将通过使用图36a、36b、37来介绍座垫的前部区段。图36a是座垫的前部区段的前侧的透视图。图36b是座垫前部区段的硬面板的后侧的透视图。图37是表示将前部区段装配在座垫框架上的方法的视图。

如图36a中所示,前部区段21c由硬面板21ca(该硬面板21ca由塑料形成)和泡沫部分21cd组成。泡沫部分2lcd以与泡沫部分31ad相同的方式形成。如图36b中所示,硬面板21ca有与它的主体整体形成的卡扣部分21caa、2lcab和钩部分21cac。如图37中所示,钩部分21cac与座垫框架12接合,卡扣部分21caa、2lcab与金属盘12a的孔12ae、12ag接合,并固定在座垫框架12上。

上部区段31a、中心区段31b、下部区段31c、左侧区段31d和右侧区段31e的各区段通过粘接布来相互固定,该粘接布由尼龙制成,并有相互粘接的绒形织物和钩形织物。而且,后部区段21a、中心区段21b、前部区段21c、左侧区段21d和右侧区段21e的各区段通过粘接布来相互固定,该粘接布由尼龙制成,并有相互粘接的绒形织物和钩形织物。在该方面,如实施例2的情况,这些区段可以并不通过由尼龙制成的粘接布来固定。

下面将通过使用图38、39来介绍儿童辅助器座椅。图38是儿童辅助器区段的透视图。图39是安装有儿童辅助器区段的车辆座椅的透视图。

如图38中所示,儿童辅助器区段2lh由硬面板21ha(该硬面板21ha由塑料形成)和泡沫部分21hd组成。硬面板21ha形成为与中心区段21b的硬面板21ba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并有与装配部分21baa、21bab、21bac相同的装配部分21haa、21hab、21hac以及与钩部分21bad、21bae相同的钩部分。因此,儿童辅助器区段21f能够代替中心区段21b装配,如图39中所示,儿童辅助器区段2lh能够嵌入座垫21中。

根据实施例,各区段能够更换,因此,也能够低成本和容易地更换将高磨损的部分(例如在外侧的侧部部分)的区段。而且,区段能够很容易地拆卸和装配(更换)。还有,能够改变各区段(包括儿童辅助器)的表面的形状、硬度和材料种类,因此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通过改变区段或区段的组合而选择乘坐质量和设计。

到目前为止,已经根据实施例特别介绍了由本发明人做出的发明。不过不用说,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进行多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